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尽管,每一个人都不能逃避死亡,但我们如果能减少影响生存危险因素,那么我们便可使生命变尽可能长。

  • 标签: 保健法 死亡原因 医学 血压
  • 简介:摘要肝性脊髓病又称门-腔分流性脊髓病,是肝病并发一种特殊类型神经系统并发症,以缓慢进行性痉挛性截瘫为特征,脊髓侧索和后索脱髓鞘病理改变为主。本病多发生于肝硬化失代偿期,肝功能减退和门静脉高压症表现突出。多数患者有反复上消化道出血、门-体静脉分流术和脾肾静脉吻合术后。多见于手术或自然形成门-腔循环分流,大多数病例与肝性脑病并存,往往脊髓症状被严重脑病意识及运动障碍所掩盖而不能做出诊断,直至病理检查时才发现脊髓后索、侧索脱髓鞘改变。无手术史者,常有明显腹壁静脉曲张,提示已自然形成了门-体静脉分流。

  • 标签: 肝性脊髓病 诊断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肺叶切除术对围手术期心肌缺血(PMI)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杂种犬12只,犬重15~17kg.随机分为两组:冠状动脉狭窄组(A组,6只);对照组(B组,6只).两组犬均行开胸手术,但仅对A组犬制作前降支75%冠状动脉狭窄模型.1周后,两组犬均行右上肺叶切除术,术后6h大动脉放血处死犬.于右上肺叶切除前及术后6h分别行99mTc-MIBI心肌核素检查、血气分析、血常规及测定升主动脉和冠状静脉窦内血浆内皮素(endothelin,ET)浓度变化,以冠状静脉窦与升主动脉ET浓度之差(△ET)代表冠状循环ET水平.结果心肌核素检查见A组由术前2个节段缺血扩大到术后7个节段缺血.B组术前及术后均未见明显心肌缺血征象.手术使两组犬血氧分压(PO2)及血氧饱和度(SaO2)均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术后A组犬冠状循环内△ET显著升高(P<0.01),B组△ET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肺叶切除术可导致冠状动脉狭窄犬心肌缺血加重,其冠状循环内△ET浓度升高是导致PMI可能机制之一.

  • 标签: 肺切除术 围手术期间 心肌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中医康复护理干预针对脑中风患者预后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11月作者所在医院收治100例脑中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在对照组前提下,在前期展开中医康复护理,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入院当时情况以及5周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运动障碍很大程度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功能比较。结果两组患者人院时ESS、FMA、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5周后两组患者ESS、FMA、ADL评分均较入院时高,观察组患者ESS、FMA、ADL评分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中风患者进行早期中医康复护理,能大大改善患者肢体功能,减小伤残率,促进改变患者预后,最大限度恢复生活劳动能力以及自理能力,加强并改善生活质量。

  • 标签: 早期 中医康复 护理 预后
  • 作者: 孙明
  • 学科: 医药卫生 > 心血管疾病
  • 创建时间:2023-02-15
  • 出处:《健康世界》2022年第22期
  • 机构:淄博市市级机关医院,山东淄博255022
  • 简介:目的:探究早期康复治疗急性脑卒中患者效果及对生活质量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5月~2022年5月期间接诊84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开展研究,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早期康复治疗),各42例,对比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低,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满意度95.24%较对照组80.95%高(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效果较理想,利于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生活质量,使患者对治疗感到满意。

  • 标签: 急性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生活质量
  • 简介:在2006年11月北京召开第十七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上,一个名为ADVANCE试验结果引起与会人士高度关注。这项研究显示,在针对亚洲人群原发性高血压治疗中,基于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治疗方案优于氨氯地平联合治疗方案。这一结论充分说明,合理选择降压药物能够显著提高高血压患者血压达标率,这对我国高血压防治工作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高血压治疗 长效钙离子拮抗剂 亚洲人群 联合治疗方案 硝苯地平控释片 原发性高血压
  • 简介:目的观察具有一键优化功能心脏起搏与不具一键优化功能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resynchronizationtherapy,CRT)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heartfailure,CHF)临床疗效。方法19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接受CRT治疗,并根据起搏器是否具有“一键优化”功能分为“一键优化”组(n=10)和“超声优化”组(n=9),于术前收集患者相关资料,术后1周、3个月分别行一键优化及超声优化评价CRT治疗临床疗效。结果一键优化与超声优化最佳优化房室(AV)间期(131.00±7.40msVS134.00±15.80ms)及最佳优化心室(VV)间期(18.50±9.50msVS17.00±13.60m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通过定期随访,发现两组起搏器植入术后3个月,6个月经优化后心胸比、左心室舒张末压、左心室射血分数及6分钟步行试验两组间并无统计学差异(除BNP术前及术后3月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外)。结论有一键优化功能CRT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不亚于常规超声心动图优化CRT,且一键优化功能方便、快捷给临床工作带来更多方便性。

  • 标签: 心脏再同步化 一键优化 彩色多普勒超声 心力衰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临床护理干预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产后出血影响。方法选取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120例,按入院顺序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产科护理,干预组在给予临床护理干预,观察两组产妇分娩方式、产后出血、护理后血压、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干预组阴道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产后出血率明显较对照组降低(P〈0.05),且产妇护理后血压明显较对照组降低(P〈0.05),下降至正常范围内,新生儿Apgar评分明显较对照组提高(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明显减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剖宫产率,提高阴道分娩率,降低产后出血率,同时使产妇血压平稳降至正常水平,提高新生儿Apgar评分,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妊高症 产后出血 影响
  • 简介:我国西部新疆、西藏边境多为高原地区,高原部队训练、边境巡逻、驻守部队换防等涉及的人群都很多,对急性高原病防治尤为重要。国内近年来出现轻便折叠加压舱(袋)是救治急性高原病新装置,通过向舱内充压新鲜空气,有效提高患者周围小环境氧分压,

  • 标签: 急性高原病 呼吸器 应用 预防 研制 部队训练
  • 简介:急性肺心病(APHD)是来自身体其他部位栓子进入肺循环,造成肺动脉主干或其分支广泛栓塞,且并发广泛肺细小动脉痉挛,使肺循环受阻,肺动脉压急剧增高而引起右心室急性扩张和右心衰竭。常表现为突然呼吸困难、胸闷、心悸、窒息感、剧烈胸痛等,症状与急性心肌梗死(AMI)相似。APHD由巨大……

  • 标签: 急性肺心病 心电图 急性心肌梗死 AMI APHD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伴中央-中颞棘波灶儿童良性癫痫临床与脑电图特征分析。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3年12月~2015年11月收治134例伴中央-中颞棘波灶儿童良性癫痫患者,对儿童患者临床资料以及脑电图检测结果展开分析探讨,进一步对检测结果回顾性分析。结果有102例患者在睡眠情况下病情发作,所占百分比为76.12%,有28例患者在清醒状态、睡眠状态下都有发作情况,所占百分比为20.90%,剩下4例患者在清醒状态下疾病发作,所占百分比为2.99%。结论伴中央-中颞棘波灶儿童良性癫痫疾病是一种比较特殊癫痫综合病征,这种疾病预后处理效果较好,因此需要及时开展诊断治疗过程提升疗效。

  • 标签: 伴中央-中颞棘波灶 儿童良性癫痫 脑电图特征
  • 简介:目的:观察比索洛尔治疗老年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及对血浆C反应蛋白(CRP)影响。方法:符合WHO诊断标准50例老年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被分为比索洛尔治疗组(A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比索洛尔5mg/d),常规治疗对照组(B组,20例),疗程均为8周。另设健康对照组(C组,20例)。在治疗前、后测定CRP浓度,观察比索洛尔对心绞痛疗效及对CRP影响。结果:比索洛尔缓解心绞痛有效率达86.66%,心电图ST-T段改善率76.66%。血浆CRP水平治疗后显著下降(P〈0.05)。结论:比索洛尔对老年稳定型心绞痛有较好疗效,同时可降低CRP浓度。

  • 标签: 比索洛尔 老年人 心绞痛 C反应蛋白质
  • 简介:干细胞移植为治疗缺血性心脏病提供了一条新思路,但是,移植后干细胞低存活率、低分化率限制了其在治疗缺血性心脏病中应用,为此,研究者们通过不同方法预处理干细胞,改善其性能,从而提高干细胞移植后治疗效果。本文对此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间质干细胞 干细胞移植 心肌缺血
  • 简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术后再狭窄(restenosis,RS)是动脉壁对机械损伤愈合反应。RS与内皮细胞损伤、血栓形成、炎症反应、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等机制有关,其中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是RS形成主要原因。

  • 标签: PCI术后 再狭窄 病理生理
  • 简介:目的探讨青年颅外和(或)颅内动脉中、重度狭窄患者复发或死亡与卒中危险因素及不同治疗方式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经全脑血管造影(DSA)证实有颅外和(或)颅内动脉中、重度狭窄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脑梗死42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20例;选择药物治疗39例,血管内治疗23例。采集患者既往史(包括心肌梗死、脑梗死、高血压病等)、个人史(包括吸烟、饮酒等)、血管病家族史及血三酰甘油等生化指标。电话随访终点事件(复发或死亡)发生情况。平均随访(354-19)个月。结果DSA结果显示,颅外动脉中、重度狭窄17例(27.4%),颅内动脉中、重度狭窄52例(83.9%,P=0.000,其中7例颅内、外动脉均有狭窄)。卒中复发6例,死亡3例,终点事件发生率为14.5%。复发或死亡发生在药物治疗患者中8例(8/39,20.5%)、血管内治疗患者1例(1/23,4.3%,P=0.170)。两种治疗方式对终点事件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血管内治疗有优于药物治疗趋势。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病史(OR=12.107,P=0.005)和治疗方式(OR:0.069,P=0.026)是终点事件重要影响因素。结论青年颅内动脉狭窄率(尤其M1段)远高于颅外动脉。对有中、重度动脉狭窄青年患者采用血管内治疗是积极选择。

  • 标签: 危险因素 治疗学 青年 颅内外动脉狭窄
  • 简介:目的:观察梗死前心绞痛(PAP)对初发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AMI)进展影响。方法:280例初发ST段抬高AMI患者,发病后24h内进行冠脉造影,心电图检查并作QRS记分。根据有无PAP,患者被分为PAP(102例)和非PAP组(178例)。根据发病至造影时间患者被分为:早期组(<2h,60例)、中期组(2-6h,150例)和晚期组(6-24h,70例)。结果:伴有PAP患者较无PAP患者QRS记分显著降低[(2.4±2.4)分比(3.2±3.0)分],PAP组高QRS记分比例亦显著低于非PAP组(8.0%比18.4%),P均<0.05。早期组,PAP与非PAP患者之间QRS记分无显著差异[(2.0±1.8)分比(2.6±2.8)分,P=0.35];中期组,PAP患者QRS记分显著低于非PAP组[(2.0±2.1)分比(3.0±3.0)分,P=0.03];晚期组,PAP和非PAP患者QRS记分较中期组显著上升,但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4.1±3.3)分比(5.5±2.9)分,P=0.13];非PAP组患者QRS记分随着发病时间延长逐渐增加。结论:梗死前心绞痛可延迟急性心肌梗死疾病进展,扩大再灌注治疗时间窗。

  • 标签: 心肌缺血 心绞痛 心肌梗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