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7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长期教育护理对小儿哮喘患者的病情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选取60名小儿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接受长期教育护理干预,对照组则接受常规治疗,观察两组间病情改善程度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实验组的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小儿哮喘 长期教育护理 生活质量
  • 简介:【摘 要】目的:为改善长期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睡眠质量,对引阳入阴推拿联合舒心养气操的应用效果作进一步探究。方法:以2021年1月-2022年12月为研究时间,并择取期间内在我院诊治的长期血液透析患者中的80例作为研究目标,依照患者就诊时间顺序予以分组,行舒心养气操的对照组(40例)、行引阳入阴推拿联合舒心养气操的观察组(40例),从PSQI评分、中医症状评分、SAS、SDS评分、治疗总有效率展开数据研究。结果:统计研究表明,观察组患者PSQI评分、中医症状评分、SAS、SD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数据差异明显,P<0.05,存在对比意义。结论:分析表明,引阳入阴推拿联合舒心养气操对长期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睡眠质量起到明显改善效果,临床效果显著,建议推广应用。

  • 标签: 引阳入阴推拿 舒心养气操 长期血液透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全责康复护理干预对长期卧床老年患者压疮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收治的80例长期卧床老年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实验组实施全责康复护理干预,而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压疮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压疮发生率更低(P<0.05);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责康复护理干预可减少患者的压疮发生率,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长期卧床 压疮 老年患者 全责康复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责任制护理的应用有效性。方法:选择我院2022年1月-2024年1月这一阶段我院纳入的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共计60例展开研究,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研究组。对照组选择常规护理,研究组选择责任制护理。将两组患者健康教育达标率等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3.33%显著优于对照组70.0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研究组并发症率10.00%显著低于对照组36.67%,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责任制护理的效果比较理想,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责任制护理 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应用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尿激酶封管用于糖尿病肾病长期留置导管中的作用,总结其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肾内科接诊的糖尿病肾病患者81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按照入院时就诊单号的顺序平均分成三组,每组27例。三组患者分别是尿激酶封管组、肝素封管组以及混合组,对比三组患者透析血流量、导管通畅情况、栓塞次数以及单次抽吸导管不畅、动静脉反接、护理干预情况。结论:经统计学对比显示,尿激酶组患者的透析血流量、导管通畅情况、栓塞次数均明显优于肝素组(P<0.05),混合组上述指标与其他两组对比无意义(P>0.05);尿激酶组患者单次抽吸导管不畅、动静脉反接、护理干预情况明显低于肝素组(P<0.05),与混合组对比无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封管用于糖尿病肾病长期留置导管患者中能够明显保证透析置管通畅程度,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气管切开后长期带管的老年患者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因素及其特点。方法对气管切开后带管125~1860d的21例老年患者发生院内下呼吸道感染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气管切开后带管时间长、平均住院时间长的老年患者,其患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高,痰培养以Gˉ杆菌为主,铜绿假单胞菌居首。结论气管切开后长期带管是医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加强院内感染控制合理使用抗生素、是预防感染的重要措施。

  • 标签: 气管切开 呼吸道感染 痰培养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失能老年人对长期照护志愿者的需求及影响因素,为长期照护人力资源模式构建提供参考。[方法]按照家庭、养老院、医院抽取失能老年人150例,采用失能老年人对长期照护志愿者选择意愿及志愿者服务内容问卷、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进行调查。[结果]150例失能老年人愿意接受志愿者服务的比例为76.8%,排在前4位的志愿者服务内容是关怀访视、交通接送服务和休闲娱乐、送餐服务。患病种类数目、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居住情况、医疗保障、日常生活能力损害程度是影响失能老年人选择长期照护志愿者服务意愿的因素。[结论]患多种疾病、无配偶、文化程度高的失能老年人更愿意接受志愿者服务;希望提供服务内容主要是关怀访视、交通接送服务、休闲娱乐和送餐服务;对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志愿者进行专业化培训;培养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志愿者服务专业化人才队伍;倡导志愿者服务理念,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和监管。

  • 标签: 失能老年人 长期照护 志愿者 需求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长期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调查及观察口服营养补充剂应用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长期血液透析患者68例(2019年5月至2021年6月),对患者营养不良及营养风险进行评估,筛查出营养不良的患者52例,随机分为口服营养补充剂的观察组(26例)与传统营养教育的对照组(26例),观察患者营养指标。结果: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76.47%,其中年龄≥60岁的患者发生率45.59%,高于年龄<60岁的患者,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各营养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具有较高的营养不良发生率,可通过口服营养补充剂的方式改善其营养状况,且有利于饮食合理性的提高,值得借鉴。

  • 标签: 长期血液透析 营养状况调查 口服营养补充剂 疗效
  • 简介:[摘要] 目的:通过对比简列数据,探讨将综合护理用于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研究中产生的临床效果,并验证此项护理模式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1年10月时段内在我院治疗的60例老年患者进行研究。在随机数字表分组法下,按人数均分为2组,对照组(n=30)、实验组(n=30),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方式,给予实验组优质、人性化、综合护理方式。比较两组老年患者护理前后肿胀程度和血栓发生率的对比,将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做总结性报告。结果:实验组老年患者护理后不仅提高其生活质量,同时很好的改善其肿胀程度、降低血栓发生率。血栓发生率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将综合护理用于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中,其实施效果较为理想,不但提升护理质量,还能帮助患者调整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强化患者自我综合护理能力,以致其对护理工作表示肯定,提倡推广,建议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 综合护理 老年患者下 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伴发躯体疾病相关护理工作要点。方法:从2018年6月~2020年6月中,选择200例患者进行研究,将其按照护理方式分组并执行干预措施,最终比较两组躯体疾病的出现率、焦虑、抑郁、转归等方面的差异。结果:研究组出现躯体疾病概率更低,心理状态及转归情况均更好,P<0.05。结论:针对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为预防其躯体疾病出现,应该结合更有效的综合护理措施,同时也能改善其心理和转归,值得运用。

  • 标签: 精神病 躯体疾病 护理 心理状态 转归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在脑卒中后长期卧床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上采取电动起立床是否会对患者的预后产生积极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自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期间收治的80例脑卒中后长期卧床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按照其入院接受诊疗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组别的命名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患者的数量均保持为40例,同时给予两组患者不同的诊疗手段,对照组的40例患者全部给予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的40例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电动起立床,疗程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评分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评分等数据的比较在临床上呈现了显著的差异,综合比较来看,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与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该比较在临床上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脑卒中后长期卧床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须加强对电动起立床的有效利用,在加快患者预后恢复的同时,也帮助其获得显著的临床疗效,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和使用。

  • 标签: 电动起立床 脑卒中 长期卧床 肺部感染
  • 简介:【摘要】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在中国还处在逐步设立试点和加大推广的起步阶段,相关立法、社会实践、保险机制、相配套的长期护理体系以及市场建设仍然有待发展和不断完善,现阶段成果对河北省的实际指导有限。日本是全世界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也是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在长寿之国和最适宜养老国家美誉的背后,日本在2000年启动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与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共同支撑发挥着社会养老体系顶梁柱的作用。日本受中国文化影响深远,同属儒家文化圈,在传统文化上有极强的相似性,借鉴其老龄化进程中所积累的经验,对中国以及对河北省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无疑非常重要。

  • 标签: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社会保障制度 日本经验
  • 简介:【摘要】目的:关于预防性护理用于脑梗塞长期卧床患者中预防便秘发生的意义研究。方法:本次研究对象共计60例,均为2020年6月到2021年2月期间本院接收的脑梗塞患者,按照随机抓阄法均分为两组,其中30例实施预防性护理,为观察组,余下30例实施常规护理干预,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便秘症状积分的改善效果整体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并发症2例,占比6.67%,对照组并发症8例,占比26.67%,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预防性护理 脑梗塞 便秘
  • 简介:摘要:随着现代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各种健康问题也受到了相关工作人员的高度重视,一方面需要促进公众健康,另一方面还需要通过健康检查的方式,提高社会对于现代人健康状况的研究,相关工作人员需要转变内部的营销观念并不断提升品牌,建立对应的营销手段,只有这样才能够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并且开展有效的客户长期维护,对于提高市场营销质量来说也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 标签: 健康管理 市场营销 体检客户 管理体系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长期卧床患者以结构化皮肤护理管理方式进行护理是否可以有效预防失禁性皮炎。方法 以2020年8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80例长期卧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抽签的方法把患者平均分成参照组、观察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结构化皮肤护理管理放肆。对两组患者IADS评分、皮肤暴露大便频率、失禁性皮炎发生率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经过为期3个月的护理干预,可以发现,在IADS评分、皮肤暴露大便频率、失禁性皮炎发生率、护理后疼痛评分、满意度评分方面,观察组患者表现更佳(P<0.05)。结论 长期卧床患者护理过程中落实结构化皮肤护理管理模式,可以降低患者失禁性皮炎发生率、减少皮肤暴露粪便率、降低患者疼痛评分。

  • 标签: 结构化 皮肤护理管理 长期卧床 失禁性皮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长期卧床老年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措施和护理方法。方法:将我院2021年3月-2022年1月80例长期卧床老年患者,双盲随机法分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预防性护理。比较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实验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长期卧床老年患者实施预防性护理效果确切,可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值得推广。

  • 标签: 长期卧床老年患者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措施 护理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预防性护理干预对长期卧床患者坠积性肺炎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长期卧床患者82例(2016年6月至2020年8月),随机分为预防性护理干预的观察组(41例)与常规护理对照组(41例),观察坠积性肺炎发生率、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坠积性肺炎发生率低,满意度评分,P<0.05。结论:给予长期卧床患者预防性护理,能降低坠积性肺炎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借鉴。

  • 标签: 预防性护理干预 长期卧床 坠积性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在进行血液透析患者中会出现合并高血压的患者,现在就探讨一下若采取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进行治疗对此类患者的血压的影响。方法:在本院血液透析科选择60例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并且伴随着高血压疾病,将选取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则采取常规的血液透析;观察组则是在常规血液透析的基础上采取血液灌流。对比两组血压治疗前后的血压变化以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满意度要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血压都要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整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对长期血液透析伴随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显著,这种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血液灌流 血液透析治疗 高血压患者 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