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围绝经期妇女子宫内膜病变的预测价值。方法对100例绝经前不规则阴道出血的患者行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重点观察内膜厚度及内膜血流,与当日或次日诊刮的内膜组织病理诊断对照。结果子宫内膜厚度在生理改变,良性病变,癌及癌前病变三组比较,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以内膜厚度12mm为预测绝经前妇女子宫内膜病变的临界值,其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2%、65.5%、83.6%、86.4%。结论阴道彩超可把内膜厚度12mm做为围绝经期子宫内膜病变的临界值,但内膜形态、内部回声、边缘及内膜内血流对预测病变亦有诊断意义

  • 标签: 超声检查 彩色多普勒 围绝经期出血 子宫内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高血压疾病早期应用心电图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50例,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究高血压患者早期采用心电图诊断的检出率。结果共检出40例(80.00%),其中心律失常18例,左室肥厚22例。结论对高血压患者实施早期心电图诊断,可有效减少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晚期的现象,还能够做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从而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意义,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高血压 早期心电图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免疫功能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8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时期内未感染肺炎支原体的小儿8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研究对象的补体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IgA、IgM、IgG、G3b、G4),C3b、C4红细胞免疫状态以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情况。结果在急性期的观察组红细胞免疫状态各指标水平均比对照组低;观察组患儿在急性期血清免疫球蛋白指标分别为(1.06±0.12)、(0.72±0.18)、(7.23±1.97)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指标;实验组患儿在急性期CD3、CD4和CD4/CD8指标为(61.43±4.86)、(40.32±4.13)、(1.18±0.15),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会不同程度地降低患儿的免疫功能,并且有部分的B淋巴细胞失调,因此积极调节小儿免疫状态,对患儿的治疗有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 免疫功能 变化规律 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急性肠炎治疗中阿奇霉素合理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所收治的98例急性肠炎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依照其入院单双次序将其分为对照组(n=49)与观察组(n=49)。对照组采用常规处理,观察组则依据患者病情给予患者适量阿奇霉素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由本次研究可知,在临床治疗有效率上,对照组远不及观察组(81.63%<97.96%),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恶心呕吐、上腹不适、头晕、皮疹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上,对照组远高于观察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肠炎治疗中阿奇霉素合理应用可获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 标签: 急性肠炎 阿奇霉素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在宫腔粘连诊断过程中,经阴道三维超声的应用效果以及医疗价值进行探究。方法从我院选择56例已确诊为宫腔粘连的患者,分别使用二维超声以及三维超声进行一次检查,对比两者之间检查结果。结果56例宫腔粘连患者经经阴道二维超声诊断后宫腔黏连诊断准确率为62.5%(35/56),经阴道三维超声的确诊率为92.8%(52/56),与二维超声相比其准确率的到显著提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阴道三维超声检验出轻度、中度以及重度宫腔黏连的结果在准确率方面均显著优于经阴道二维超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二维超声与三维超声虽然都可以为宫腔黏连患者患者进行检查,并且提供重要的治疗凭证,但三维超声具有更高的诊断效果,可有效提升诊断的准确率以及不同程度宫腔黏连的符合率,具有进一步研究与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经阴道三维超声 经阴道二维超声 宫腔黏连 宫腔镜
  • 简介:目前医学本科生对基础及实验课的重视度低,缺乏兴趣,是因为学生不清楚这些课程和实验技能对其将来要从事的临床工作有何联系。而转化医学是新兴的多学科融合领域,致力于探讨如何将基础研究转化为临床应用。因此,对学生开展转化医学教育无疑可改变学生对基础和实验课不重视的现状,并有助于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及沟通协作能力。

  • 标签: 医学教育 转化医学 本科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临床孕前相关检查工作当中,优生遗传咨询以及相关检查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期间接受孕前优生遗传咨询与检查的95例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分析其临床资料以及检查的具体结果。结果所有进行孕前优生遗传咨询的对象均接受了相关检查,其中有10例对象被检出了染色体异常,还有11例对象为高危产妇,21例对象存在不良孕产史。结论在临床孕前检查中,孕前优生遗传咨询与检查的实际应用效果较好,对于尽早发现存在的问题有重要指导意义

  • 标签: 优生遗传 孕前 检查 咨询 染色体异常 高危产妇
  • 简介:目的:探讨DOG1蛋白在胃肠道间质瘤(GISTs)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在光镜下观察GISTs的组织学特点,并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DOG1在65例GISTs中的表达。结果:48例肿瘤来源于胃的GISTs中DOG1、CD117、CD34、α-SMA、Des和S-100的表达率分别为89.6%、79.2%、68.8%、33.3%、10.4%、14.6%;17例来源于肠道,其中DOG1、CD117、CD34、α-SMA、Des和S-100的表达率分别为88.2%、64.7%、70.6%、35.3%、11.8%和11.8%。16例CD117阴性的GISTs病例中有13例表达DOG1,7例DOG1阴性的病例中有3例表达CD117。42例(65%)患者随访3~33个月,其中26例病情缓解或无变化,12例肿瘤发生复发或转移,4例死亡。结论:DOG1是诊断GISTs的有用标志物,尤其对CD117阴性的GISTs患者有较高辅助诊断价值。

  • 标签: 胃肠道间质瘤 DOG1 CD117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γ-干扰素其自身释放的T细胞斑点去进行试验(T-SPOT.TB)在结核病诊断中存在的意义。方法本文主要选择在2015年1月到12月之间在我院进行住院治疗的肺结核病人共30例,结核性的胸膜炎为30例,结核性的脑膜炎为9例完成T-SPOT.TB相关的检测,同时分别对于他们的血清还有胸腔积液以及脑脊液给予腺苷脱氨酶(ADA)的检测,在医院工作人员的进行身体检查的时候,使用T-SPOT.TB进行检测并且对他们的血清进行ADA检测。结果结核病患者30例,T-SPOT.TB阳性30例,ADA阳性25例,结核性胸膜炎30例,T-SPOT.TB阳性30例,ADA阳性27例,结核性9例脑膜炎,SPOT.TB阳性9例,ADA阳性5例。一家医院共有420名身体检查人员,做T-SPOT检测共291人,阳性54人,阳性率为18.6%,阴性237人,经调查后发现,54人有三人人有结核病治疗,已治愈。其他51人无症状(如下午发热,盗汗等),无迹象(如胸部X线损伤,包括钙化,无胸腔积液)。结论T-SPOT.TB是检测结核病感染最准确的方法之一。灵敏度非常高。所有结核病患者均为阳性,未感染结核病的患者一般均为阳性,可见T-SPOT.TB阳性对结核病的诊断有很强的作用,可是其自身有着一定的假阳性,并通过ADA阳性诊断结核病有一定的假阴性,两者结合,可以显着提高阳性率和特异性但T-SPOT.TB检测阴性,基本可排除结核病(HIV病人除外),其对于结核病的排除有着非常主要的意义

  • 标签: T-SPOT.TB 结核病 阴性排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行PICC置管的效果及价值。方法将入住我院的进行PICC置管的90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优质组和常规组,各有45例。常规组在术中采用常规护理模式,优质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综合性护理的优质护理模式。观察对比护理后心理状况评分,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患者及其家属满意度,并对这些指标进行分析对比。结果优质组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护理后心理状况评分低于常规组,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优质护理可有效地降低PICC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 静脉PICC植入术 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药剂科管理对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4月期间206例药剂处方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03例使用传统模式管理的处方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103例使用药剂科管理的处方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抗菌药物使用率和药物使用问题发生率、工作效率。结果观察组抗菌药物使用率以及抗菌药物使用问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候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单方调剂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人均日调剂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抗菌药物使用中采用药剂科管理可有效减少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问题发生率,提升工作效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药剂科管理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工作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在老年后循环缺血病变中的检查意义。方法100例后循环缺血老年患者,所有患者均实施磁共振血管成像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结果显示患者存在血管病变76例(76%);其中病变在前循环共12例(12%)、病变在后循环共29例(29%)、病变在前循环和后循环共35例(35%)。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显示患者存在血管病变79例(79%);其中病变在前循环共10例(10%)、病变在后循环共30例(30%)、病变在前循环和后循环的共39例(39%)。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结果显示的血管病变所占比例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显示的血管病变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结果显示的前循环病变、后循环病变及前后循环病变所占比例分别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血管成像具有无创检查方便等优点,能够较为准确地对老年后循环缺血病变做出诊断,值得借鉴。

  • 标签: 后循环 缺血性脑血管病 磁共振血管成像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老年
  • 简介:摘要在人体结构中,口腔是非常重要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口腔内牙齿的美观性也有了更高的追求和需求,牙齿美观程度不仅能够直接展现出来,美观的牙齿会为人们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因此,口腔美学修复治疗愈加受到关注和重视。在口腔美学修复的过程中,过渡性修复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属于整个过程中的中间部分,医患对其的重视程度正在逐渐加深。过渡性修复能够对病人的生理和心理产生较大的影响,良好的过渡性修复可以减缓病人的压力和痛感,是口腔科医生在进行治疗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辅助手段。另外,科学技术不断创新发展,促使在口腔美学修复中的过渡性修复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对于临床治疗也有着不可磨灭的意义

  • 标签: 过渡性修复 口腔 美学修复 作用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鼻窦炎临床护理中舒适化服务的应用意义。方法分析72例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鼻窦炎患者,根据随机表分组。对照组采用临床护理常规化服务;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舒适化服务。比较两组患者鼻窦炎护理满意水平;操作舒适度、病房舒适度、心理舒适度;治疗中并发症发生率;护理前后SAS、SDS。结果观察组患者鼻窦炎护理满意水平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操作舒适度、病房舒适度、心理舒适度比对照组好,P<0.05;观察组治疗中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干预前SAS、SDS相似,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SDS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鼻窦炎临床护理中舒适化服务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提升患者整体舒适感受,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心理状态,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鼻窦炎 临床护理 舒适化服务 应用意义
  • 简介:目的观察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患者的血管内皮损伤、血小板活化状态、抗凝及纤溶系统部分指标的变化,探讨其对妊高征血栓前状态(PTS)的诊断意义。方法采用ELlSA法和全自动血凝仪分析,检测了正常非妊娠非妇女、正常晚期妊娠妇女各20例和52例妊高征患者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小板o—颗粒膜蛋白(GMP—140)、抗凝血酶、蛋白C系统筛选(ProCGlobal)、纤维蛋白原(Fbg)、纤溶酶原(PLG)、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物(PAI)、D—二聚体(D—Dimer)等指标。结果与正常非孕组及正常晚期妊娠组比较,妊高征组vWF、GMP—140水平均显著增高,并随病情加重而呈增高趋势,而AT、ProC活性均显著下降,病情越重下降越明显。纤溶系统各项指标妊高征组、正常晚期妊娠组均显著高于非孕组;而与正常晚期妊娠组比较,妊高征组Fbg、PLG、D—Dimer、PAI均显著增高.中重度患者尤其明显,而t—PA无显著性改变。结论正常妊娠妇女存在高凝状态,而妊高征患者存在明显血栓前状态。产前测定有关凝血和纤溶功能指标,对妊高征的防治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血栓前状态指标 检测 临床意义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血管内皮损伤 血小板活化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就ICU患者的特殊性以及对家属按需探视制度对提升ICU护理服务水平的意义进行探究。方法以我院在2016年收治的416例ICU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为208例,对照组和实验组实施不同的探视制度,比较两组患者在家属满意度上以及投诉率上的差别。结果实施家属按需探视制度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和表扬率,降低患者的投诉率。结论ICU患者由于病情较为特殊,患者家属的情绪波动较大,将按需探视制度和定时探视制度结合在一起,提高ICU的护理质量。

  • 标签: 按需探视制度 ICU护理 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肠道肿瘤术后采取早期肠内营养护理措施的意义。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84例肠道肿瘤术治疗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2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分析比较两组的护理营养状况与护理满意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的营养状况较观察组差,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的护理满意率(76.19%)低于观察组(95.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28.57%)高于观察组(9.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道肿瘤术后采取早期肠内营养护理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可有效增强患者的营养,提高护理满意率,减少术后并发症,适合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肠道肿瘤术后 早期肠内营养 护理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ICU护理质量管理中应用品管圈的意义和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4月至2017年5月间本院接诊的ICU病患58例,根据电脑随机双盲法原理将所选病患分成甲、乙两组,每组29例。甲组开展品管圈活动,乙组进行常规护理管理。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护理管理效果。结果甲组的住院时间明显比乙组短,医疗费用明显比乙组少,组间差异显著(P<0.05)。甲组的护理质量评分为(92.16±3.72)分,明显比乙组的(81.69±4.03)分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大力开展品管圈活动,不仅能显著提升ICU护理质量管理的效果,同时也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综合指标。

  • 标签: ICU 应用意义 品管圈 护理质量管理
  • 简介:摘要心外科护理管理是指利用心外科护理人员和医院条件,借助一定的管理手段,达到病人正常需求满意度的过程。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性化管理已是一个普遍的管理模式。所谓人性化管理就是“以人为本”其本质就是针对人的思想和需求相对的稳定和变化的一种管理模式。人性化的基点是注重人的潜能开发和人文关怀,是提高员工素质的一种有效方法。

  • 标签: 心外科护理 人性化管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乙肝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8月我院接收的乙肝患者78例,均分两组后,予以临床护理,对照组使用常规临床护理,研究组则在该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措施,对两种护理方法的应用效果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的SDS评分、S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上的差异性(P<0.05)。结论在临床上,对乙肝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措施的应用效果更加明显,值得使用。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乙肝 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