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如何建立用于临床药师培训的药历书写模式。方法通过介绍临床药师教学药历的基本模式和内容并进行实例解析。结果和结论书写教学药历对于培养临床药师的临床思维,提高药物治疗水平和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教学药历 临床药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前胎心监护与分娩方式及围产儿结局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本院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323例无规则宫缩的孕妇,行NST检查,根据有无反应将有反应型285例为对照组,无反应38例为观察组,观察两组的分娩方式及围生儿结局。结果本组323例孕妇无反应试验检查中,反应型285例,剖宫产95例(33.3%),胎吸助产1例,轻度窒息2例。无反应型38例,37例剖宫产结束分娩,1例胎吸助产,其中轻度窒息4例。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孕妇产前行胎心监护,发现胎心监护异常者及时处理,对改善围产儿预后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胎心监护 NST(无应激实验) 新生儿窒息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血管超声在椎动脉开口狭窄的诊断意义进行分析探究。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4例经DSA检查确认为椎动脉开口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血管超声检测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并与DSA结果进行对比,以分析血管超声在椎动脉开口狭窄中的诊断意义。结果64例椎动脉开口狭窄患者中,血管超声检查与DSA结果符合率为96.9%,诊断准确性新相对较高,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管超声进行椎动脉开口狭窄诊断不仅准确率较高,且操作简便、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影响小,临床诊断价值意义十分突出。

  • 标签: 血管超声 椎动脉 开口狭窄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主要研究彩超诊断剖宫产疤痕子宫妊娠临床意义。方法本次研究选取于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确诊的剖宫产后疤痕妊娠患者3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彩超诊断。结果30例患者当中经过超声检查,确诊人数为26例,诊断符合率为86.66%,均为胚囊性,出现5例误诊,均为混合包块型。所有患者子宫体趋于正常,部分患者子宫体略大,未见患者宫腔内出现出现妊娠囊,所有患者剖宫产切口疤痕部位的回声不均。结论彩超对于诊断剖宫产后疤痕妊娠的检出率高、诊断准确率高、诊断时间更早,对于检查剖宫产后疤痕妊娠的妇女而言,应当首选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和运用。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剖宫产疤痕子宫妊娠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青少年颈椎病诊断及治疗手段。方法以50例35岁以下X线片表现有异常的青少年患者为研究对象,从影像学表现分析。结果发现颈椎生理曲度异常的最多为(98%),大多与患者长时间处于不良体位与姿势有关。结论颈椎生理曲度改变是青少年颈椎病的重要征象,正确认识颈椎曲度异常改变是颈椎病患者及早恢复颈椎正常生理曲度关键。

  • 标签: X线青少年颈椎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文关怀对产妇心理作用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180例择期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护理组90例,术前由产妇所在科室护理人员进行常规护理;人文关怀组90例,手术室巡回护士术前一小时会针对产妇的心理状态进行有效的人文关怀。每例产妇共接受二次测试,分别于术前1小时及术后第2天进行,并于人文关怀宣教前后对产妇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问卷进行调查。结果两组产妇宣教后焦虑评分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文关怀组优于常规护理组。结论有效的人文关怀,对解除产妇恐惧焦虑,使产妇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手术,保证手术顺利安全完成具有实际意义

  • 标签: 人文关怀 手术室 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记物在肺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肺癌患者45例,将其列为实验组,测定其治疗前以及治疗后血清肿瘤标记物水平,并选择同期我院收治的肺部良性病变患者,将其列为参照组,测定其治疗前血清肿瘤标记物水平,并将其与实验组患者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相较于参照组,实验组患者的癌胚抗原、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以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均明显较高,两组组间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均P<0.05);实验组患者中,治疗后患者的癌胚抗原、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以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均P<0.05)。结论癌胚抗原、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以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等血清肿瘤标记物与肺癌的发生具有相关性,并且能够为治疗和预后提供指导,可作为临床指标辅助肺癌早期诊断和治疗,以提高治疗的有效性,避免疾病复发。

  • 标签: 血清肿瘤标记物 肺癌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血液检验在临床贫血诊断中的应用意义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自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间收治的贫血患者共9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发病机制的不同,将其分为贫血海贫血患者组和缺铁性贫血患者组,贫血海贫血患者组45例,缺铁性贫血患者组45例,然后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血液检验,对两组患者的血液检验结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地中海贫血患者组的红细胞体积、红细胞血红蛋白量和红细胞分布宽度与缺铁性贫血患者组的红细胞体积、红细胞血红蛋白量和红细胞分布宽度有着明显差异。结论血液检验能够有效对各类贫血进行鉴别诊断,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能够对贫血病因进行准确诊断。

  • 标签: 血液检验 贫血诊断 应用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年轻护士(3年内)实施规范化培训,完成由护生到护士的的角色转换,胜任各项护理工作,提高护理工作的内在质量,从而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方法对2010-2012年毕业来院的155名年轻护士实施规范化培训。结果年轻护士规范化培训后,其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显著提高。结论对护龄3年内的年轻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对促进护理队伍的建设,提高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提高临床护理工作的质量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年轻护士 规范化培训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风险管理在颅脑外伤护理中的应用意义。方法60例颅脑外伤患者,根据患者不同护理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护理14d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为(8.76±2.14)分、护理3个月格拉斯哥结果评分(GOS)为(4.67±1.37)分,高于对照组(7.62±2.08)分、(3.19±1.41)分(P<0.05)。结论风险管理护理在颅脑外伤护理中的效果显著,患者生存质量明显提高,且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其临床效益显著,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风险管理 颅脑外伤护理 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血清尿酸水平检测的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作为甲亢组,同期选取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6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血清尿酸及甲状腺功能(FT3,FT4,TSH)及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甲亢组血清尿酸水平、FT3及FT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SH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甲亢组血清尿酸水平与FT3及FT4呈正相关(P<0.05),与TSH呈负相关(P<0.05);对照组血清尿酸水平与FT3、FT4及TSH水平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其甲状腺功能相关;在甲状腺功能亢进疾病诊疗中应注意患者血清尿酸水平的变化及干预。

  • 标签: 甲状腺功能亢进 血清尿酸 FT3 FT4 TSH 相关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采用CT技术对腹部创伤患者进行诊断的临床意义进行探讨。方法抽取90例在我院就诊的患有腹部创伤的患者病例,采用CT技术对患者的患病部位进行全腹扫描,完成后采用手术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将手术后确定的患者病症与CT的检查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对CT诊断的准确率进行客观评价。结果研究结果表明,90例患者的CT检查诊断结果中有有84例患者的病情诊断结果与手术结果相一致,该技术对该类患者进行诊断的准确率已经达到90%以上,其余6例患者由于多发伤和血管损伤等原因导致出现误诊和漏诊现象。结论采用对CT技术对腹部创伤患者进行诊断的准确率非常高,可以作为临床对该类患者进行诊断的一种重要方法,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应对该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掌握和更合理的应用。

  • 标签: CT腹部创伤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更年期保健在社区的开展,探讨工作开展的意义。方法对156例具有不同程度的更年期相关症状的妇女,根据症状的不同,以健康教育、体检、心理疏导、中医及激素替代治疗等多种方式进行更年期保健的开展,观察期限一年。结果156例妇女在一年内更年期相关症状均得到明显缓解。其中78例已经平稳渡过了更年期(8例已成功取出节育环);55例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中,疗效显著;23例行激素替代治疗,无副反应,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社区开展更年期保健因为工作方式多样化,医患联系紧密等优点,不仅使更年期妇女充分认识疾病,降低心理负担,建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为广大妇女安全平稳渡过更年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且及时得到心理疏导及用药监督指导,保证了用药安全及疗效,而且方便妇女,减少到大医院就诊的多个环节,节约医疗资源,缓减了大医院的工作压力,所以更年期保健值得在社区推广应用。

  • 标签: 更年期保健 社区开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优质护理方法对儿科住院患者的恢复情况是否改善。方法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6例,两组采用不同的护理办法,记录患者的恢复情况及其他相关指标。结果实验组的患儿恢复较好,各项机能在短期内均有较好的转变,而对照组患儿部分表现出其它合并症,较实验组恢复慢。结论优质护理不仅可以有效降低重症儿科患者的死亡率,还能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心理状态,有助于病后快速恢复。

  • 标签: 优质护理 临床实践 加强监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前后IL-18及hsCRP血清浓度的变化情况与术后早期并发症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5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4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均行PCI术。抽取外周静脉血,测定术前、术后IL-18、hsCRP的血清浓度,同时观察PCI术中、术后30天早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105例患者PCI术后早期并发症总发生率为8.6%(9/105),其中AMI组14.6%(7/48)明显高于UA组3.5%(2/57)(P<0.05);发生早期并发症者术前IL-18及hsCRP的浓度及术后差值均显著高于未发生并发症者(P<0.05)。结论PCI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可能与炎症反应有关,IL-18及hsCRP有可能作为早期并发症的预测因子。

  • 标签: 白细胞介素-18 高敏C反应蛋白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炎症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根据上尿路结石成分的红外光谱分析结果,探讨上尿路结石成分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因素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5年4月910例上尿路结石患者,结石标本来源分别为PCNL、URSL、ESWL、腹腔镜手术以及开放手术取出。采用红外光谱法分析结石成分。结果男性患者发病高峰年龄为30~59岁,女性为40~59岁;男性多于女性。单纯性结石338例,占37.14%;混合性结石572例,占62.86%。结石成分检出率最高的是草酸钙(89.45%),其次是碳酸磷灰石(56.37%),无水尿酸或尿酸铵、磷酸镁铵、二水磷酸氢钙、胱氨酸等成分较少。男性和女性无水尿酸/尿酸铵结石的检出率分别为16.02%、8.64%,磷酸镁铵结石的检出率分别为3.48%、10.42%(P均<0.05)。结论上尿路结石成分以草酸钙结石为主,混合成分居多。年龄、性别对上尿路结石形成有一定影响。这可为本地区上尿路结石形成的病因探讨和预防复发提供重要依据。

  • 标签: 上尿路结石 成分 红外光谱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及临床意义,以便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帮助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水平。方法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糖,Drew-DS5分析仪测定HbAlc含量。结果糖尿病患者181例HbAlc含量(8.42±2.59)%,正常对照组110例HbAlc含量(4.62±0.76)%。糖尿病组HbAlc含量明显增高(P<0.001)。结论血浆中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对糖尿病患者诊断及治疗治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HbAlc 检测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对腹部创伤的CT诊断准确率及其临床意义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腹部创伤患者66例,入院后66例患者均行B超和CT两种检查方式,将影像检查结果与手术治疗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手术治疗发现,66例腹部创伤患者中,患者术前B超检查结果中有53例与手术所得结果一致,准确率80.30%;CT检查结果中有62例与手术所得结果一致,准确率93.94%。CT检查准确率明显高于B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诊断腹部创伤具有显著意义,可有效反映出患者腹部创伤面积、位置与类别,能保证较高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对制定准确有效的治疗方法起到重要的参考价值,是腹部创伤诊断中值得推广和应用的方法。

  • 标签: 腹部创伤 CT 诊断 临床意义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