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神经刺激器引导下的神经阻滞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Library(2008年第1期)、OVID(1950~2008.04)、VIP(1989—2008.04)、CNKI(1979~2008.04)、CBM(1978~2008.04)等数据库。由3名评价者共同评价纳入研究质量,并采用RevMan4.2.9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0个RCT,包括1287例患者。仅2个研究描述了具体的随机方法、分配隐藏和盲法,其余研究均未完整描述。按定位方法和测量指标进行亚组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阻滞绝对成功率:神经刺激器定位法成功率高于异感定位法[OR=4.36,95%CI(1.97,9.67),P=0.0003]和解剖定位法[OR=30.3,95%CI(1.73,532.74),P=0.02],但低于超声定位法[OR=O.27,95%CI(0.06,1.21),P=0.09]。②阻滞起效时间:神经刺激器法与异感法相似[WMD=-.78,95%CI(-4.50,0.95),P=0.20],比动脉搏动法快[WMD=-6.00,95%CI(-11.71,-0.29),P=0.04],但慢于超声定位法[WMD=8.38,95%CI(0.72,16.04),P=0.04]。③阻滞相关并发症总发生率:神经刺激器定位法与异感定位法[OR=0.98,95%CI(0.33,2.93),P=0.97]、解剖定位法[OR=0.06,95%CI(0.00,1.21),P=0.07]和动脉搏动法[OR=0.65,95%CI(0.10,4.11),P=0.65]相似,但高于超声定位法[OR=4.87,95%CI(1.68,14.15),P=0.00430④阻滞实施时间:神经刺激器法与异感法相似[WMD=-0.62,95%CI(-3.09,1.86),P=0.63],比动脉搏动法短[WMD=-4.00,95%CI(-5.58,-2.42),P〈0.00001],但长于超声定位法[WMD=1.90,95%CI(0.47,3.33),P=0.00910⑤患者接受率:神经刺激器法比异感法具有更高的接受率[OR=2.32,95%CI(1.02,5.30),P=0.05],但与动脉搏动法相似[OR=8.14,95%CI(0.88,75.48),P=0�

  • 标签: 神经刺激器 周围神经阻滞定位 系统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星状神经阻滞联合针灸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平湖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单纯一般治疗组、针灸+一般治疗组、星状神经阻滞联合针灸治疗+一般治疗组,以面瘫综合评分法评价疗效,对照有效率、治愈率。结果:治疗7d、15d、30d后三组间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0天后有效率达到100%,治愈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早期星状神经阻滞联合针灸治疗效果较好。星状神经阻滞联合针灸治疗能明显提高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远期治愈率。

  • 标签: []星状神经节阻滞 针灸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星状神经阻滞联合针灸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平湖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单纯一般治疗组、针灸+一般治疗组、星状神经阻滞联合针灸治疗+一般治疗组,以面瘫综合评分法评价疗效,对照有效率、治愈率。结果:治疗7d、15d、30d后三组间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0天后有效率达到100%,治愈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早期星状神经阻滞联合针灸治疗效果较好。星状神经阻滞联合针灸治疗能明显提高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远期治愈率。

  • 标签: []星状神经节阻滞 针灸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 简介:目的观察A1cock阴部神经阻滞复合应用于无痛人流术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妇科门诊行无痛人流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Alcock阴部神经阻滞复合静脉全身麻醉组(A组)和单纯静脉全身麻醉组(B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麻醉诱导方式均为缓慢静脉注射丙泊酚2mg/kg,芬太尼1μg/kg。A组患者麻醉诱导前,施行Alcock管内的阴部神经阻滞,左右各注射1%利多卡因10ml,神经阻滞成功后,给予麻醉诱导,待患者意识消失后进行手术操作;B组患者麻醉诱导意识消失后直接进行手术操作。观察两组患者各时间段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术中丙泊酚总用量、体动反应、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术后30minVAS评分以及术中宫颈口松弛程度。结果手术操作时A组的生命体征MAP(76.7±7.2)mmHg、HR(71.5±8.6)次/min,明显平稳于B组MAP(95.3±5.8)mmHg、HR(92.3±8.5)次/min(P〈0.05)。术中丙泊酚用量A组为(112±15)mg,明显少于B组(145±22)mg(P〈005)。体动反应A组有5(10%)例,明显少于B组的30(60%)例(P〈0.05)。术后VAS评分A组为(1.6±0.8)分,明显低于B组的(3.3±0.6)分(P〈0.05)。结论Alcock阴部神经阻滞可安全应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并能减少麻醉药用量,加快苏醒,缓解术后疼痛。

  • 标签: Alcock阴部神经阻滞 无痛人流术 丙泊酚
  • 简介:肩周炎,又称冻结肩、露肩风、粘连性肩关节炎、五十肩等,是由于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病变而引起的肩关节疼痛和活动功能障碍。好发于40岁以上病人,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笔者自2000年1月-2005年2月,采用臂丛神经阻滞下手法治疗肩周炎96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手法治疗 臂丛神经 肩周炎 滞下 粘连性肩关节炎 肩关节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区域神经阻滞麻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84例区域神经阻滞麻醉术患者进行实时超声引导,观察麻醉效果、麻醉药物用量,与传统区域神经阻滞术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共完成超声引导下区域神经阻滞麻醉术84例,麻醉效果好,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为区域神经阻滞麻醉提供可靠穿刺引导,实现可视化精准麻醉,减少麻醉药物用量、缩短麻醉穿刺时间,减少麻醉并发症,提高麻醉安全。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区域神经阻滞 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方式在无痛分娩中的应用价值和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于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时间段内收治的150例临产产妇,按照入院顺序抽样分组法将其分为研究组(n=75,采用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开展无痛分娩)和常规组(n=75,采用常规镇痛方式进行无痛分娩)。对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镇痛效果、以及产后出血和胎儿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观察记录并作组间比较。结果在镇痛总有效率方面比较,研究组显著高于常规组(94.0%>%),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观察超声引导单侧颈从神经阻滞十肌间沟神经阻滞行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五十例患者采用超声引导单侧颈从神经阻滞十肌间沟神经阻滞行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另外五十例作为对照组,不采用超声引导,观察患者对手术的耐受程度来对麻醉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在采用超声引导的实验组当中,麻醉效果五十例患者均好于对照组,且全部成功。结论:采用超声引导单侧颈从神经阻滞十肌间沟神经阻滞行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很好。

  • 标签: 超声引导 单侧颈从神经阻滞 锁骨骨折固定术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强力固定圈联合椎弓钉治疗腰椎滑脱的优越性,为应用此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自行设计的强力固定圈联合治疗腰椎滑脱30例,一侧椎弓峡部不连11例,双侧峡部不连19例,Ⅰ°滑脱18例,Ⅱ°滑脱10例,Ⅲ°2例。采用直视下操作,在滑脱椎体打入双螺纹提拉钉,并在椎板上放置强力固定圈后用悬吊钩连接,然后上紧双螺纹拉钉的螺母,使滑脱的椎体靠其提拉作用复位,最后后路椎间和关节突及横突周围植骨。结果术后均随访半年以上。18例Ⅰ°滑脱基本达到解剖复位,10例Ⅱ°滑脱中5例达到解剖复住,5例基本复位,2例Ⅲ°滑脱者,1例解剖复位差,Ⅰ例部分复住。28例Ⅰ°和Ⅱ°滑脱患者症状完全消失,无复发,解剖复位率90.3%,且植骨全部融合。结论本方法的使用减少了椎弓钉的使用数量,克服了椎弓钉进钉点受器械限制的缺点,缩短了手术时间,并且固定可靠,复位率高,操作简单,易于推广。

  • 标签: 腰椎滑脱 固定植骨融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腰椎后路减压椎弓钉固定术中优化护理的相关内容。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在我院接受腰椎后路减压椎弓钉固定术患者76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接受优质护理,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对比其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对腰椎后路减压椎弓钉固定术患者的术中护理进行优化,有利于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化患者的健康状态,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腰椎后路减压椎弓钉 固定术 优化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出现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并合并神经管狭窄老年患者的治疗中,经患者椎间孔脊柱内镜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94例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并发神经管狭窄的老年患者,将其随机均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患者接受临床常规方案治疗,研究组患者则接受经椎间孔脊柱内镜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方式治疗前后的疼痛情况与功能障碍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疼痛情况得到显著缓解,且功能障碍情况恢复更为明显,两组患者的相关数据对比后存在明显意义(P<0.05)。结论针对老年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并同时出现神经管狭窄的患者,接受经椎间孔脊柱内镜手术治疗的效果较好,该方案值得推广。

  • 标签: 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 老年 内镜 神经根管狭窄 椎间孔脊柱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腹横肌平面(TAP)神经阻滞+腰方肌阻滞联合静脉镇痛在剖宫产术后镇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82例剖宫产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予以静脉镇痛,观察组加用TAP神经阻滞+腰方肌阻滞镇痛。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情况、疼痛评分、应激反应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15.62±2.24)h]、泌乳时间[(28.59±3.14)h]及下床活动时间[(12.35±2.13)h]短于对照组,自控镇痛按压次数[(4.12±0.46)次]、舒芬太尼用量[(51.52±5.39)μg]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16、5.230、10.341、15.361、8.575,P均<0.05);观察组术后2h、6h、12h及24h疼痛评分[(2.04±0.35)分、(2.11±0.41)分、(1.76±0.23)分、(1.21±0.21)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599、17.739、18.243、13.336,P均<0.05);两组术后即刻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4h COR、NE、ACTH水平低于术后即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4h COR[(181.62±18.74)μg/L]、NE[(233.14±25.59)ng/L]、ACTH[(10.12±1.53)ng/L]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P神经阻滞+腰方肌阻滞联合静脉镇痛可增强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降低疼痛评分,加快应激指标复常,缩短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减少舒芬太尼用量。

  • 标签: []  剖宫产 术后镇痛 腹横肌平面神经阻滞 腰方肌阻滞 静脉镇痛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高月神经敏化针疗法治疗神经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理论依据:坎农与罗森布吕思定律方法 :以 100例神经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针刀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高月神经敏化针疗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 98%,对照组为 92%,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 VAS的疼痛评分、 VAS麻木评分均显著降低,与治疗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 VAS疼痛评分、 VAS麻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高月神经敏化针疗法是治疗神经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缓解疼痛和麻木的效果更好、起效更快,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高月 神经敏化针 针刀 神经根型颈椎病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神经型颈椎病的治疗过程中,采取神经松动术联合推拿治疗的效果。方法 本次随机抽取了72例2019年2月-2020年3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神经型颈椎病患者进行研究,按照患者就诊的时间均分为2组,各36例。其中,参照组对患者进行推拿治疗,研究组则联合神经松动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种方案的效果。结果 两组于治疗前的疼痛程度及颈椎功能受损指数无差异(P>0.05),治疗后疼痛评分及颈椎功能受损指数更低,数据于同组及组间差异显著(P<0.05)。 结论 在神经型颈椎病的治疗过程中,采取神经松动术联合推拿,对于缓解疼痛、恢复关节功能有较好的效果,有应用价值。

  • 标签: 神经根型颈椎病 神经松动术 推拿
  • 简介:【 摘要】 目的 :探讨理疗康复在神经型颈椎病康复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本文 选 2013 年 2 月至 2014 年 2 月,经纳入及剔除标准筛选后入组受试者 6 0例,随机分为研究 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研究 组在接受常 规治疗的基础上接受 理疗康复训练。 治疗后 1月 ,评价患者的 VA S评分和 SF-36评分 ,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 ,实验组患者的 VA S评分低于对照组 ,SF-36评分则高于对照组 ,但是治疗后每组患者的症状和功能均有所改善。研究 组治疗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果: 治疗 1个月后采用 VAS疼痛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比较患者对治疗的满意程度。研究组 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 VAS疼痛评分( 2.12 ±1.01 )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 VAS疼痛评分( 5.24 ±1.35 )分。研究 组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评分( 8.13 ±1.23 )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对治疗满意度评分( 5.42 ±1.12 )分。所有差异均为显著性差异( P< 0.05)结论 :适当的理疗康复 治疗能够促进神经型颈椎病患者的康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神经根型颈椎病 理疗康复 患者 效果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