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急性髓系白血病干细胞(acutemyeloidleukemiastemcell,AMLLSCs)的存在已被公认。AMLLSCs是正常的造血干/祖细胞被转化而形成的,但其形成的分子机制仍不清楚。本文主要综述AMLLSCs形成相关转录因子的基因表达调控和参与AMLLSCs形成时的浓度依赖性。

  • 标签: 白血病干细胞 急性髓系白血病 转录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对矽肺患者血液中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水平进行分析讨论。方法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期间,贵州省第三人民医院接收矽肺患者共计75例,作为本次试验的试验组,此外,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75例作为本次试验的对照组,比较两组试验人员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结果对照组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含量为(21.4±3.57)pg/ml,试验组患者为(51.3±10.60)pg/ml,且试验组中矽肺一期、二期、三期患者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分别为(39.3±7.58)pg/ml、(50.5±9.49)pg/ml、(64.1±11.35)pg/ml,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矽肺患者来说,其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可明显升高,且升高与病情严重程度成正比,建议作为诊断矽肺及判断病变程度的指标之一。

  • 标签: 矽肺 转化生长因子-&beta 1表达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转录因子 ZEB1 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 主要使用的方法是免疫组化 SP 法,选择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组织、乳腺增生组织、乳腺导管内癌组织、正常乳腺组织、浸润性导管癌组织、浸润性小叶癌组分别为: 32 例、 66 例、 18 例、 40 例、 134 例、 40 例。分析转录因子 ZEB1 的表达以及意义。 结果: 浸润性小叶癌的转录因子 ZEB1 阳性率跟浸润性导管癌之间对比差异明显,存在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浸润性微乳头状癌跟浸润性小叶癌的 转录因子 ZEB1 阳性率比差明显,存在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结论: 在乳腺癌恶性肿瘤中,转录因子 ZEB1 的表达呈现一个逐渐升高的情况。转录因子 ZEB1 主要跟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有关。首先是乳腺癌增殖;其次是乳腺癌浸润;最后是乳腺癌淋巴结转移,转录因子 ZEB1 检测可以促使乳腺癌侵袭转移研究顺利完成,并且还可以正确的完成患者预后效果的有效判断,值得后期研究使用。

  • 标签:
  • 简介:探讨核干因子(NS)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的表达及意义。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25例甲状腺腺瘤、20例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及5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中NS的表达。58例PTC组织中,34例NS蛋白表达为阳性,阳性率58.6%;伴淋巴结转移的30例中,23例表达为阳性,阳性率76.7%;无淋巴结转移的28例表达阳性率46.4%;25例良性甲状腺瘤组织中NS表达阳性率16.0%。NS基因蛋白在PTC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良性腺瘤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癌旁正常组织和良性腺瘤组织无显著差异性。NS阳性表达率与PTC患者的年龄、性别无关(P〉0.05),与浸润程度、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NS参与了PTC的发生发展过程,高表达的NS基因可能促进PTC的发生发展,并可能是其进展环节中的一个标志性基因。

  • 标签: 甲状腺乳头状癌 核干因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背景 糖尿病占当今全球成年人总人口的8.3%,是最常见的几种非传染性疾病之一。近年研究表明,炎症因子参与糖尿病早期胰岛素抵抗的形成,作为免疫炎症代谢及β细胞功能障碍的推手,在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产生与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故其炎症标志物可为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诊断与及时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目的 通过抑制炎症因子治疗二型糖尿病,并追踪最新的实验进展。方法 通过相关医学数据库进行引文检索。

  • 标签: 二型糖尿病 并发症 炎症因子
  • 简介:表皮生长斟子受体(epidermalgrowthfactorroceptor,EGFR)是C-erbB-1的基固产物。它是一种具有蛋白激酶功能的跨膜蛋白,其分子量为170kd。它被疏水的跨膜域分成大小近乎相等的两部分:即胞外配体结合域和胞浆酩氪酸激酶域。胞外域有两个富含半胱氨酸区.胞内含有与其他酩氨酸激酶相似的结构域和近C-末端的酪氨酸磷酸化受点。

  • 标签: 膀胱肿瘤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研究进展 蛋白激酶 跨膜蛋白
  • 简介:背景:近年多项临床及基础研究显示脂肪因子chemerin与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目的:综述脂肪因子chemerin在炎症和肥胖、高血压及糖脂代谢中的作用及机制,概括脂肪因子chemerin与炎症和代谢综合征的关系。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1990至2014年PubMed数据库以及万方数据库脂肪因子chemerin相关的文献,并进行系统整理、总结和分析。结果与结论:研究表明脂肪因子chemerin水平与体脂含量、能量代谢、炎症相关,在肥胖和代谢综合征病理生理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由于脂肪因子chemerin在炎症和代谢中的双重作用,它可能成为连接慢性炎症和肥胖及其相关疾病的一个关键因子。脂肪因子Chemerin在不同的炎症状态下作用不同,可能与其在不同的炎症环境中裂解方式的不同有关,但并没有明确脂肪因子chemerin在肥胖和代谢综合征中的功能。需要进一步研究明确血清脂肪因子chemerin水平与肥胖和代谢综合征之间的关系。

  • 标签: 组织构建 组织工程 脂肪因子 CHEMERIN 炎症 代谢综合征
  •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对大鼠部分肝移植术后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30%肝移植模型。分实验组、对照组,每组60只,分别于术后注射鼠重组VEGF、生理盐水。在术后0、12、24、72、168h监测血清ALT、AST、透明质酸(hyaluronicacid,HA)变化。光镜下观察肝窦结构破坏及炎性细胞浸润程度。结果在72h,实验组血清ALT、AST、HA较对照组明显降低(t=4.681,4.252,2.853,P〈0.05)。实验组肝窦内皮细胞结构破坏及炎性细胞浸润程度均较对照组明显减轻。结论VEGF能明显改善大鼠部分肝移植术后肝功能。这可能与其减轻肝窦内皮细胞损害和炎性细胞浸润程度有关。

  • 标签: 肝移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大鼠
  • 简介:【摘要】目的 在 体外培养的 大鼠脂肪源性干细胞( ADSCs) 中 检测神经生长因子受体 TrkA的 表达,为将来 ADSCs和 NGF联合 应用于大鼠压力性尿失禁治疗的动物试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分离并培养 SD大鼠 ADSCs, 采用 Western blot方法检测 ADSCs中 TrkA的表达情况, 采用 MTT法观察 NGF对 ADSCs增殖的作用。结果 Western blot实验结果 表明, ADSCs中 的 TrkA表达明显升高 。 MTT实验结果 表明 NGF能有效的促进 ADSCs的增殖,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 增值率有显著差异 ( P< 0.05),且有明显的量效剂量关系。结论 ADSCs的 NGF特异性受体 TrkA表达显著, 外源性的 NGF能有效的促进 ADSCs的增殖。

  • 标签: ADSCs 神经生长因子 Trk-A
  • 简介:1947年,Thromas和Schneider最初报道血清中存在某种因子能中和组织因子粗制品的活性,之后证实血清中存在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issuefactorpathwayinhibitorTFPI).80年代TFPI才被提纯、克隆,其特点逐渐被了解,TFPI对组织因子(tissuefactorTF)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是体内极为重要的天然抗凝物.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动物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发现TFPI能抑制白细胞的激活,抑制TNF-a、IL-6、IL-8等炎性介质的合成及表达,具有重要的抗炎作用.本文就目前对TFPI在脓毒血症方面的一些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标签: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脓毒血症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 -17和白细胞介素 -37在肺癌、肺脏良性肿瘤以及健康体检患者中的表达差异。方法:将我院诊治肺癌患者 60例、肺良性肿瘤患者 60例和同期健康体检人群 6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测定上述人群 IL-17和 IL-37浓度变化。结果:肺癌患者血清中 IL-17水平明显升高,且与肺良性肿瘤患者和健康体检者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肺良性肿瘤患者血清 IL-37水平较健康体检者及肺癌患者明显升高,且有统计学意义( P<0.05)。 IL-17及 IL-37水平与性别、年龄、病理类型无明显相关( P> 0.05),而与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相关( P< 0.05)。结论:肺癌患者血清中 IL-17水平升高, IL-37水平下降可能作为肺癌的特征性指标,且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情况密切相关,这两种细胞因子的调控作用有潜在关联,可进一步研究指导临床实践。

  • 标签: 肺癌 细胞因子
  • 简介: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检测41例稳定型冠心病(sCAD)(sCAD组)、56例ACS患者(ACS组)、64例健康者(健康对照组)血清IL-6、NT-proBNP和全血hs-CRP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IL-6、NT-proBNP、hs-CRP水平在ACS患者中分别为22.00(10.80~58.30)ng/L、205.00(107.60~653.40)pmol/L、6.65(2.00~22.47)mg/L;sCAD患者为5.95(1.50~17.65)ng/L、60.00(16.35~307.80)pmol/L、3.40(1.10~9.70)mg/L;健康者为2.97(1.51~4.40)ng/L、3.35(1.23~6.18)pmol/L、1.15(0.50~2.38)mg/L,各组IL-6、NT-proBNP、hs-CR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CS患者和sCAD患者IL-6与NT-proBNP、hs-CRP均呈明显正相关(r=0.542,0.527,P<0.001;r=0.521,0.478,P<0.005).IL-6、NT-proBNP、hs-CRP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67、0.988、0.847;IL-6诊断ACS的灵敏度为92.1%,特异度为95.3%,NT-proBNP的灵敏度为96.2%,特异度为89.7%,hs-CRP的灵敏度为70.8%,特异度为81.2%.结论IL-6与NT-proBNP、hs-CRP可用于ACS预测,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

  • 标签: 白细胞介素-6 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 超敏C反应蛋白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 简介:目的观察高渗盐水(7.5%NaCl溶液)、6%HES溶液(羟乙基淀粉溶液)对腹部手术后犬血清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18只麻醉犬全麻下行腹部手术后随机分成3组,输注不同液体并同时予以控制血压至基础值的60%(MAP65mmHg):4ml/kg7.5%NaCl溶液(HS组);输注15ml/kg6%HES溶液(HES组);C组(对照组)单纯降压组。在麻醉开始前(B),手术开始2小时(T1),液体输注完2小时(T2),术后第1天(T3),第2天(T4)抽取颈外静脉血3ml,检测血清中IL-2,IL-6,IL-8,IL-10,TNF-α的浓度。结果对照组:各前炎因子TNF-α、IL-2、IL-6、IL-8随时间逐渐上升,至T3达到高峰,T4明显下降,但仍显著高于正常值(P<0.05)。HS组和HES组TNF-α、IL-2、IL-6、IL-8在T3时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4时南低到高依次为,HS组、HES组、对照组。HS组术后的IL-10水平升高,在T3达到最高值22.5mmol/L,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HS溶液与6%HES溶液均可抑制腹部手术后犬致炎因子IL-2、IL-6、IL-8、TNF-α的升高。HS溶液还可使抗炎因子IL-10分泌增加,减轻术后的炎症反应。

  • 标签: 高渗盐水 手术后 细胞因子
  • 简介:采用免疫组织细胞化学(SABC)方法,观察神经生长因子(NGF)在正常雄性小鼠颌下腺的分布。结果发现染色颗粒位于颌下腺颗粒纡曲导管和纹状导管细胞,呈棕色。提出NGF在颌下腺的分布与其作用有待深入研究。‘

  • 标签: 神经生长因子 小鼠 颌下腺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目的探讨FV基因突变(FVL)导致的高凝状态与炎症性肺损伤导致的肺间质纤维化之间的关系。方法8周龄雄性C57BI/6J野生型小鼠(WT)、纯合子FvL转基因小鼠(FVQ/0)和杂合子FvL转基因小鼠(FV^Q/+)小鼠,分为博来霉素(BLE)处理组和磷酸缓冲盐水(PBS)处理组,分别气管内注入博莱霉素0.0375U/50μl或PBS50μl,每组6只。3周后,处死小鼠,取出肺脏标本,行病理、免疫组化和羟脯氨酸浓度测定。结果(1)博莱霉素组中FV^Q/+和FV^Q/Q转基因小鼠组的肺组织中羟脯氨酸浓度[分别为(35.3±4.4)μg/mg和(36.04±7.2)μg/mg总蛋白)较WT组(26.2±6.0)μg/mg总蛋白]明显增加(P<0.01),而生理盐水组中WT、FV^Q/Q和FV^Q/+转基因小鼠组间肺组织中羟脯氨酸浓度无差异。(2)博莱霉素处理的WT、FV^Q/Q和FV^Q/+各组小鼠肺实质内均有大量的兰色纤维生成,其中FV^Q/Q和FV^Q/+组的胶原纤维明显较WT小鼠为多。(3)博莱霉素处理各组小鼠肺间质及肺泡腔内均有不同程度的红染的纤维蛋白(原)存在,其中FV^Q/0和FV^Q/+组的纤维蛋白(原)沉积明显较WT小鼠为多。结论V因子基因突变与小鼠肺间质纤维化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V因子基因突变导致的肺内纤维蛋白(原)沉积增加可能是继发肺部炎症反应后发生肺间质纤维化的危险因素之一,降低凝血活性的方法可能对限制继发肺部炎症反应后发生的间质纤维化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转基因小鼠 博莱霉素 基因突变 纤维蛋白 肺间质纤维化 鼠肺
  • 简介:1资料与方法我科1998年12月~20O0年3月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贝复济)治疗烧伤患者创面120例。采用自身对照,男72例,女48例,年龄1~62岁,烧伤面积2%~30%,面部烧伤25例,躯于烧伤30例,四肢烧伤65例,浅Ⅱ度烧伤80例,深Ⅱ度烧伤37例,肉芽创面3例,面积6~40cm2,皆在肉芽形成10~15d用药。入院后常规清创,广谱抗生素抗感染及对症处理。40例创面使用暴露疗法,即将贝复济直接喷雾于清创后创面,2次/d,直至成膜。40例创面使用半暴露疗法,即用单层消毒石蜡油纱布覆盖后,再喷加贝复济,3~4次/d。剩余40例创面使用包扎疗法,即在创面喷洒贝复济后用10~15层纱布

  • 标签: 细胞生长因子 碱性成纤维 烧伤创面愈合 贝复济 半暴露疗法 包扎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细胞因子检测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我们对2022年1月至2023年9月期间的30例肿瘤患者进行了研究,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进行常规治疗和免疫治疗加细胞因子检测。通过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进行比较,并利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细胞因子检测在肿瘤免疫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细胞因子检测 肿瘤免疫治疗 临床价值评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PSCI)发生率及其预测因子。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20年4月~2020年10月收治的86例脑卒中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观察是否发生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记忆障碍自评量表(AD8)、简易认知评估量表(Mini-Cog)、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标准化神经心理测验、脑电图(EEG)、磁共振波普(MRS)指标数值。结果:86脑卒中患者有48例发生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为55.81%。有无认知障碍患者的预测因子指标水平有统计学差距(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概率较高,使用相关功能评价量表以及辅助检查能够了解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水平。

  • 标签: 脑卒中 认知功能障碍 发生率 预测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