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3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膜外切口单层缝合法与常规分层缝合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 2017年 3月 ~2018年 9月收治的坏疽性阑尾炎患者 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选择采用腹膜外切口单层缝合法及常规分层缝合法进行阑尾切除术。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后 7天内出院率、切口感染率比较有显著差异,术后 24h下床活动和需用镇痛药物者比较无显著差异。两组在临床治疗期间,均未发生并发症。结论:对于坏疽性阑尾炎患者,使用腹膜外切口单层缝合法进行治疗效果更好。

  • 标签: 腹膜外切口单层缝合 常规分层缝合法 坏疽性阑尾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探讨十二指肠损伤的处理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患者十二指肠严重损伤的外科处理方式。经以往各种手术相比较,十二指肠破口与空肠直接Roux-en—Y吻合效果最好。结果本组10例十二指肠严重损伤患者,经十二指肠破口与空肠直接行Roux-en—Y吻合,术后恢复顺利,痊愈出院,无围手术期死亡。除1例患者3.5年后肿瘤复发死亡外,其余患者无并发症及后遗症。结论十二指肠破口与空肠直接行Roux-en—Y吻合,手术方法简单,创伤轻,疗效好,而且适用于十二指肠各部位的损伤。

  • 标签: 腹部损伤 十二指肠造口术 吻合术 Roux-en-Y
  • 简介:目的探讨贯穿缝合式胰肠端侧吻合术的安全性、可靠性及通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至2012年12月间44例患者应用贯穿缝合式胰肠端侧吻合术行胰肠吻合的临床资料。贯穿缝合式胰肠吻合术就是应用胰腺切断全层(而非切缘)与空肠进行缝合。一针贯穿胰腺切断全层和空肠前、后壁,间断缝合6—8针同时完成胰腺切断面与空肠前、后壁的吻合。主胰管内放置短的支架管,空肠壁全层切开。结果贯穿缝合式胰肠端侧吻合术的平均手术时间10min(8—18min)。未发生1例与胰肠吻合失败相关的胰瘘,无胰肠吻合口出血,无再次开腹手术和死亡病例。术后随防未见胰管明显扩张病例。结论贯穿缝合式胰肠端侧吻合术是一种简单、安全、可靠、通用的胰肠吻合方法。

  • 标签: 胰腺疾病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腺瘘
  • 简介:目的评价一种新型肠内引流技术预防低位直肠吻合口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119例获得经腹切除、低位直肠吻合的直肠癌病例随机分成2组,研究组(55例)术中附加由生物可降解吻合环、避孕套复合而成的新型肠内引流装置;对照组(64例)术中附加回肠末端保护性造瘘:比较两组治疗结果。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形、肿瘤位置、肿瘤大小、肿瘤分化、吻合位置、营养状态及伴随疾病等生理病理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围手术期死亡者。全组病例3个月随访率100%。研究组吻合口瘘的发生率7.3%(4/55),内引流装置排出时间平均18.3d,无引流相关并发症,术后3个月仅见5.5%(3/55)无需松解治疗的吻合口轻度狭窄;吻合口瘘者漏后引流时间平均4.8d,前3日引流量平均12.8ml/d,无严重感染及保肛失败病例。对照组吻合口瘘发生率10.9%(7/64);45.3%(29/64)的病例伴有肠造瘘相关并发症,3个月后有28.1%(18/64)的病例吻合口轻度狭窄,6.3%(4/64)的病例吻合口严重狭窄需进行松解治疗:吻合口瘘者漏后引流时间平均17.1d,前3日引流量平均35.4ml/d;2例并发严重感染,1例吻合口毁损而致保肛失败。两组吻合口瘘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漏后腹腔引流量、引流时间、感染及3个月后吻合口狭窄发生情况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新型肠内引流技术简便、安全.能有效避免低位直肠吻合口瘘所导致的严重后果。与预防性肠造瘘相比.保护吻合口的作用更为优越,同时也显著减少了因废用而导致的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

  • 标签: 直肠肿瘤 直肠吻合 低位 肠内引流 吻合环
  • 简介:吻合血管的方法较多,但各有其优势,我们于1995年12月-2005年12月,应用垂直两定点连续缝合间断打结吻合血管法,完成断指再植术3002例3588指,再植成活率97.8%,介绍如下。

  • 标签: 断指再植术 吻合血管 连续缝合 打结 再植成活率
  • 简介:目的为解决腹腔镜及机器人手术中膀胱尿道吻合的关键技术难题,达到改进吻合效果、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促进腹腔镜及机器人技术的推广应用,我们研制了用于膀胱尿道吻合的尿管式膀胱尿道吻合器。方法采用Pro/E工程绘图软件进行尿管式膀胱尿道吻合器的三维图形绘制,并用兔子进行动物实验,验证新型吻合器的可行性和使用效果。结果研制并绘制了尿管式膀胱尿道吻合器的产品原理图,成功建立了动物模型,经验证该吻合器可达到牢靠的吻合效果并缩短手术时间。结论本研究提示尿管式膀胱尿道吻合器的应用可行性,为该专利产品的制作和产业化奠定了基础。

  • 标签: 泌尿外科 吻合器 动物实验 腹腔镜 机器人
  • 简介:结直肠癌是发生在结、直肠及肛管黏膜上皮的肿瘤,吻合口瘘是结直肠癌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发生吻合口瘘后,若不及时采取措施给予处理,病死率极高。笔者结合自身经验就结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原因与预防措施进行探讨,报道如下。

  • 标签: 术后吻合口瘘 结直肠癌 预防 直肠癌术后 黏膜上皮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 总结双套管引流治疗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8~2016年对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 11例患者采用了双套管引流管冲洗治疗。结果 11例全部愈合。结论 采用双套管治疗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有效减少二次手术的几率、减轻患者痛苦、技术难度不大、经济适用、患者容易接受、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直肠肿瘤 双套管 吻合口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直肠癌患者术后出现吻合口瘘的影响因素。方法将本院收治的直肠癌患者78例作为观察组,以是否发生吻合口瘘为依据,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2组。调取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直肠癌患者术后出现吻合口瘘的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男性占比74.36%(29/39)、合并糖尿病者占比46.15%、白蛋白<35g/L者占比51.28%、预防性造瘘者占比12.82%、肿瘤距肛缘距离(5.69±0.05)cm、有血管侵犯者占比20.51%,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男性、合并糖尿病、未给予预防性造瘘等因素,均为导致直肠癌患者术后出现吻合口瘘的主要危险因素。

  • 标签: 直肠癌 吻合口瘘 影响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食管、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狭窄的原因及防治。方法采用前瞻性临床研究,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至2008年1月施行食管、贲门癌切除食管胃吻合术618例,吻合口狭窄的原因及其防治。结果食管、贲门癌切除食管胃吻合术618例,发生吻合口狭窄31例,包括轻、中、重度狭窄。结论充分重视食管、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狭窄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改进吻合技术、重视围术期处理是防治吻合口狭窄的关键。

  • 标签: 食管 贲门癌手术 吻合口狭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患者 的延续护理方法 。方法:选取 2014年 6月 1日至 2016年 5月 31日于我院收治的 96例食管癌术后患者,将患者按照入院编号,随机分为两组, A组和 B组患者各 48例, B组患者在出院后给与常规延续护理服务; A组患者在出院后给与微信式延续护理服务,术后 2 个月对两组患者的血常规检查结果、术后吻合口狭窄的改善状况及患者服务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1 ) A组 48例患者在经过微信式护理延续服务治疗后,患者机体的血红蛋白、红细胞、血浆总蛋白、空腹血糖等检查指标与 B组患者血常规检查各项指标 经过 T 检验 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 < 0.05) 。( 2 ) A组患者在 接受食管癌手术及微信式延续护理服务后,A组患者的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康复率明显高于 B组患者,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康复率具有明显差异( P < 0.05),有较强的统计学意义 。( 3 ) A组患者在 接受食管癌手术及微信式延续护理服务后,对护理人员所提供的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B组采用常规延续护理服务的患者,两组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比较具有明显差异( P < 0.05) 。 结论:微信式延续护理方式具有方便、灵活快捷的特点,随时能进行指导和沟通,患者进行高满意度评价,在营养状况方面食管癌术后患者得到良好的改善,明显地避免或减少对吻合口狭窄的发生,增加患者的健康自护知识,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 标签: 食管癌术后 吻合口狭窄 延续护理 方法探索
  • 简介:探讨低位及超低位直肠癌腹腔镜下肛门脱出吻合术治疗的临床效果。2013年11月~2015年12月,83例低位及超低位直肠癌分为研究组39例(腹腔镜辅助经肛门脱出吻合术治疗)和对照组44例(腹腔镜联合改良Parks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手术并发症、术后肛门功能。结果显示,研究组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的RP、MTV测定值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MSP、FP测定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的肛门对大便的控制达到良好水平的有24例(61.54%)高于对照组的16例(36.36%)(P〈0.05);研究组的手术并发症率5.13%低于对照组的11.36%(P〉0.05)。结果表明,低位及超低位直肠癌患者采用腹腔镜下肛门脱出吻合术治疗手术效果可靠,术后患者肛门功能恢复较好。

  • 标签: 直肠肿瘤 腹腔镜 肛门脱出吻合术
  • 简介:目的总结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67眼)慢性泪囊炎和(/或)鼻泪管阻塞患者行鼻腔泪囊吻合术后的疗效。结果本组61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12个月。治愈56眼(83.6%),好转11眼(16.4%),无失败病例。结论鼻腔泪囊吻合术是治疗慢性泪囊炎及鼻泪管狭窄较为理想的方法。

  • 标签: 泪囊鼻腔吻合术 泪囊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后尿道狭窄的手术方法,提高后尿道狭窄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年10月-2018年10月30例后尿道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经会阴径路行倒“Y”切口,切除后尿道狭窄段并充分切除后尿道瘢痕组织,采用自制“灯笼式”后尿道吻合器在显示器直视下用可吸收线间断行后尿道吻合。结果30例手术顺利,术后2-3周拔出导尿管,恢复自行排尿,随访6-28个月,平均16个月。29例患者术后排尿通畅,不需尿道扩张,1例术后再狭窄,行尿道扩张治愈。结论自制“灯笼式”后尿道狭窄吻合器能观察后尿道狭窄瘢痕切除情况,尿道重建时尿道粘膜对合好,能克服术野深、观察不便、不易吻合等困难,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方式。

  • 标签: 后尿道狭窄 经会阴 端端吻合 吻合器
  • 简介: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结石胆肠吻合术后再手术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对近14年来15例胆肠吻合术后再手术的肝内胆管结石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上次手术后主要病变是复杂的肝内胆管结石、胆道狭窄,再手术以肝叶切除、肝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为主要术式,随访结果疗效满意.结论肝内胆管结石手术病灶未去除、术式选择不当是再手术的主要原因,围手术期处理及选用合理的术式是再手术的要点.

  • 标签: 肝内胆管结石 胆肠吻合术 手术 围手术期 临床资料
  • 简介:<正>自1994年3月以来,笔者采用胃十二指肠上皮外一层吻合术,代替传统的全层加浆肌层缝合的Gambee一层缝合法,共治疗胃十二指肠疾病3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36例患者中,男32例,女4例,年龄21~68岁,平均48.6岁。其中球部溃疡20例,胃溃疡10例,复合性溃疡4例,A区胃癌2例。上述溃疡患者,既往并发出血14例,穿孔6例,幽门梗阻11例。本组病例均为择期手术。

  • 标签: 胃十二指肠疾病 一层吻合术 吻合口出血 浆肌层 吻合口狭窄 一层缝合法
  • 简介:本文应用一种新的有效术式——人工瓣膜间置空肠胆管十二指肠吻合术治疗15例的经验介绍。讨论了本术式的适应症、操作方法及要点。近期随访结果表明:本术式抗胆肠返流效果好,操作简单,并发症少,优于其他类似术式。

  • 标签: 人工瓣膜 间置空肠胆肠吻合 抗胆肠返流
  • 简介:目的分析食管重建术后吻合口瘢痕狭窄的相关因素,尤其相关的全身性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1111例食管癌切除、消化道重建术患者的病例资料,对可能导致吻合口瘢痕狭窄的全身及局部因素进行logistic单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并对筛选出的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术后持续低氧血症(P=0.003)、胸部并发症(P=0.000)、吻合口瘘(P=0.000)、糖尿病史(P=0.019)、慢性阻塞性肺病病史(P=0.046)和心血管并发症(P=0.015)6项因素有统计学意义;而多因素回归分析则显示仅持续低氧血症(P=0.044)、胸部并发症(P=0.009)、吻合口瘘(P=0.001)和糖尿病史(P=0.036)4项因素有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显示:持续低氧血症与胸部并发症及吻合口瘘三者之间呈正相关。结论持续低氧血症是食管重建术后吻合口瘢痕狭窄的重要全身性因素。

  • 标签: 低氧血症 食管切除术 吻合口狭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