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对重症脑卒中患者实施重症监护护理对其神经功能恢复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抽取2020年3月至2021年我院收治的重症脑卒中患者60例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并按照抽签法将其分成两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以及研究组,前者接受常规护理,后者接受重症监护护理,对比两组不同的护理效果。结果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护理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重症监护护理 重症脑卒中 神经功能 并发症
  • 简介:自2001年11月~2003年11月对民航西南地区飞行人员活动平板运动试验阳性者进行调查,326名试验者中阳性36人,阳性者心电图改变主要是ST—T段下移。运动过程中没有心绞痛、严重心律失常、血压下降。冠状动脉造影诊断1例平板运动试验阳性者为冠状动脉狭窄。经统计,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假阳性高达97.2%。建议:飞行员50岁以前检查活动平板不受年龄限制,只要有冠心病主要易患因素两项和一项主要易患因素加两项次要易患因素及医生根据诊断需要就应做电活动平板检查。电活动平板运动试验阳性者,按民航总局有关空勤人员体检冠心病鉴定程序实施检查。

  • 标签: 活动平板运动试验阳性 民航飞行员 心电图改变 医学鉴定 冠状动脉狭窄 动脉造影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或者急诊中医生相关干预,对急性梗效果分析。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19年10月医院急诊收治的1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对照组接受一般常规急诊管理,重点关注病情的评估、及时的转运、治疗方案的实施、合理的药学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管理内容的基础上重点纳入医护特色管理,关注患者心理状态。比较两组患者的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管理方法的科学性、可行性、综合性、客观性、系统性等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适应能力、心理强度、心理耐受、心理自控、意识水平、社会交际、心理修复、逻辑思维等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护特色管理理念更加注重对患者情志的把握和正面的引导,更加有助于对患者心理健康水平的实现,也间接提升了急诊患者的综合管理水平。

  • 标签: 院前急救 急诊 医护相关干预 急性心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诊介入治疗在合并院前心脏骤停急性梗中的临床总有效率。方法:选择我院于2019年12月—2021年2月间收治的58例合并院前心脏骤停急性梗患者,经入院顺序对患者平均分组后,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静脉溶栓治疗,实验组则接受急诊介入治疗,总结治疗效果差异。结果:患者抢救成功率比较,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心功能指标以及不良反应比较,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常规干预方法相比,急诊介入治疗方法在合并院前心脏骤停急性梗患者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保证患者生命安全,改善心功能指标,是一种科学的干预方法。

  • 标签: 急诊介入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院前心脏骤停 心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对患有心梗后左心衰的患者使用多巴胺联合硝普钠进行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对我院于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梗后左心衰患者进行筛选,从中挑出5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对其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25例,常规治疗)以及实验组(25例,多巴胺联合硝普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指标以及治疗满意度。结果:经过治疗后发现,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治疗满意度也由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心功能指标治疗后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传统的治疗方法,使用多巴胺和硝普钠治疗梗后左心衰的临床效果更好,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多巴胺联合硝普钠 心梗后左心衰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医护一体化急诊护理对急性梗干预价值。方法:选取急诊科2022年2月-2023年3月急性梗患者54例,,根据医院系统匹配其中27例,实施常规急诊护理,即一般组。则余下27例患者实施医护一体化急诊护理,即急诊组。两组患者急诊抢救成功率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数据分析,急诊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情况明显高于一般组。两组数据有对比意义(P<0.05)。结论:医护一体化急诊护理对急性梗干预价值明显,可推广应用。

  • 标签: 医护一体化 急诊护理 急性心梗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米非司酮联合安黄体酮治疗人流术后宫腔残留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于我院接受人流术且术后存在腔残留的 60例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配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 30例患者,给予参照组患者安黄体酮治疗,研究组患者则使用米非司酮联合安黄体酮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及出血控制时间和完全止血时间。结果:采用米非司酮联合安黄体酮治疗的研究组,显效患者 19例,有效患者 10例,无效 1例,治疗有效率( 96.66%),出现恶心、头晕现象的患者各 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 6.66%),出血控制时间( 3.88±1.17) d,完全止血时间( 6.08±1.34) d;使用单一安黄体酮治疗的参照组,显效患者 15例,有效患者 9例,无效 6例,治疗有效率( 80%),出现恶心 2例,乳房胀痛 1例,头晕 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 13.33),出血控制时间( 6.24±1.07) d,完全止血时间( 8.26±1.47) d。组间差异较大,有明显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采用米非司酮、安黄体酮对人流术后宫腔残留患者进行治疗,有效率相对较高,且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反应,对患者的康复有积极意义。

  • 标签: 米非司酮 安宫黄体酮 人流术 宫腔残留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对于在重症监护室当中需要使用呼吸机维持生命的患者所出现的肺炎并发症所具有的临床特点以及其病原学方面的相关情况。方法:在本院 2019年 1月 20日到 2020年 1月 20日这段时间内重症监护室收治的需要使用呼吸机进行疾病治疗并且在治疗过程当中出现了相关性肺炎的患者当中,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抽取 56例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并且采用回顾性分析这一手段,来对这些患者在临床上出现的疾病特点进行探究,并且对此类患者进行病原学分析。结果:这 56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当中,出现发热情况的患者比例高达 83.92%。出现气道分泌物增多现象的患者人数比例高达 91.07%。出现肺部湿啰音症状的患者比例高达 87.5%。在此之外,出现寒战、神志不清、胸腔积液等患者的人数同样较多。在检查出来的 94株细菌当中,革兰阴性杆菌所占的比例高达 61.7%,剩下的 38.3%均为革兰阳性杆菌。结论:在重症监护室当中使用呼吸机这一仪器来延续生命且出现了相关的肺炎这一并发症的患者,往往会出现发热的症状,除此之外,患者在发病过程当中神志不清现象的情况较为严重,大多数患者都会出现气道分泌物增多的状况。在为患者进行听诊的时候,大多数患者的肺部当中都存在湿啰音的现象。与此同时,在为他们进行病原学检查的过程当中,可以发现他们的病原菌主要是革兰阴性杆菌,而且十分容易出现混合感染的现象。只有对此类患者进行更加有效的护理,才能够预防这一疾病的出现 [3]。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呼吸机 相关性肺炎 临床特点 病原学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集束化护理干预用于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0名我院所收治的机械通气治疗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2018年6月到2021年6月为本研究的时间范围,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为40例。其中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的护理方法,实验组患者则采用集束化护理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血气分析相关指标和护理满意度等。结果:实施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血气分析相关指标明显优于参照组,实施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6.00%)高于参照组患者(60.00%),两者差异明显(P<0.05)。结论:针对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应用集束化护理的护理方法,有助于预防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重症监护室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预防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循证护理对重症监护室重症颅脑外伤患者院内感染率影响分析。方法:将在我院就诊,重症监护室近期(2019年01月-2021年03月时期)收治45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根据患者入院的顺序进行分组,先入院的21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为对照组,而后入院的另24例患者则实施循证护理为研究组。比较在护理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并判断护理后的护理结果,院内感染发生率及重症监护室治疗时间。结果:护理后NIHSS评分下降,研究组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护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院内感染率则低于对照组,重症监护室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P

  • 标签: 循证护理 重症监护室 重症颅脑外伤 院内感染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开展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时,将双医学护理应用于其中的效果分析其临床可应用价值。方法:将实验时段设置为2017年9月至2019年6月,录入心血管疾病收治的36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两组均分,单组样本量设置为18名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则选择双医学护理,在护理完成后,对两组患者的情绪状况进行评估,记录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结果:在实验结果中,实验组患者在护理完成后的焦虑和抑郁评分相较于对照组来说明显更低,说明实验组患者在护理完成后的恢复状况良好,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对心血管疾病老年人群进行护理时,将双医学护理应用于其中,能够使老年人群的心理状态得到改善,有助于提高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恢复质量,具有良好的可应用价值。

  • 标签: 康复期 双心医学护理 心血管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NICU)接收的低出生体质量儿( ELBWI)母乳喂养现状,同时探讨科学的处理策略。方法:选取 NICU接收的 100例 ELBWI患儿,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患儿住院期间母乳喂养情况进行观察,主要分析纯母乳喂养情况、 ELBWI住院来源与喂养方式关系、电话随访次数与喂养方式关系。结果: 100例新生儿中, 8例采取纯母乳喂养, 28例采取混合喂养, 64例采取人工喂养;从外院转入本院的患儿,人工喂养率高于本院的 ELBWI患儿( P< 0.05);纯母乳喂养、人工喂养患儿出院后电话随访次数≥ 3次患儿较随访 1次的患儿多( P< 0.05)。结论 :对 NICU接收的 ELBWI患儿,完善患儿为监测及母乳喂养宣教,可提高患儿母乳喂养率。

  • 标签: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低出生体质量儿 母乳喂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NICU)接收的低出生体质量儿( ELBWI)母乳喂养现状,同时探讨科学的处理策略。方法:选取 NICU接收的 100例 ELBWI患儿,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患儿住院期间母乳喂养情况进行观察,主要分析纯母乳喂养情况、 ELBWI住院来源与喂养方式关系、电话随访次数与喂养方式关系。结果: 100例新生儿中, 8例采取纯母乳喂养, 28例采取混合喂养, 64例采取人工喂养;从外院转入本院的患儿,人工喂养率高于本院的 ELBWI患儿( P< 0.05);纯母乳喂养、人工喂养患儿出院后电话随访次数≥ 3次患儿较随访 1次的患儿多( P< 0.05)。结论 :对 NICU接收的 ELBWI患儿,完善患儿为监测及母乳喂养宣教,可提高患儿母乳喂养率。

  • 标签: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低出生体质量儿 母乳喂养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优质护理服务在重症监护室护理中的应用及对降低感染率的作用。方法:将本院中2016年2月至2017年3月间接收的80例重症监护室患者为试验对象,运用计算机排列法进行分组,组名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中各有40例患者。对照组实行传统重症监护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添加优质护理服务,对两组患者生命品质数据实行分析。结果:实验组多项生命品质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优质护理服务 重症监护室 降低感染率
  • 简介:[摘 要] 目的 对重症监护室危重症患者采用肠内营养安全护理干预后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在院2019.12-2020.12危重症患者80名,依据盲选随机法,分甲组(n=40)与乙组(n=40)。甲组给予基础护理,乙组给予基础加肠内营养安全护理,相互之间比较不良反应、血清蛋白与血红蛋白水平。结果 乙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5%低于甲组22.5%,P

  • 标签: [] 肠内营养安全护理 重症监护室 危重症患者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中个性化护理干预的实施对院内感染的控制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接受治疗的患者2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此2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两组,每组均100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院内感染的控制效果。结果:经护理干预后,院内感染发生率对比,为观察组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中个性化护理干预的实施可有效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 个性化护理 院内感染 控制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重症监护室重症颅脑外伤患者采用循证护理干预对院内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将我院重症监护室在2018年12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40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将其分组为常规组(20例)和研究组(20例),常规组采用基础护理,研究组采用循证护理,对比两组院内感染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切口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胃肠道感染以及呼吸系统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循证护理 重症监护室 重症颅脑外伤患者 院内感染 预防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重症监护室重症颅脑外伤患者采用循证护理干预对院内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将我院重症监护室在2018年12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40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将其分组为常规组(20例)和研究组(20例),常规组采用基础护理,研究组采用循证护理,对比两组院内感染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切口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胃肠道感染以及呼吸系统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循证护理 重症监护室 重症颅脑外伤患者 院内感染 预防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重症监护室护理中运用人文关怀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期间急诊重症监护室接收的患者8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实验组(人文关怀护理),对其护理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干预后的负性情绪和睡眠质量评分同对照组相比较低(P <0.05)。结论:人文关怀应用于急诊重症监护室护理中能减轻患者的负面情绪,改善其睡眠质量,促进其尽早恢复。

  • 标签: 人文关怀 急诊重症监护室 睡眠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采用综合康复联合益补肺汤疗法,对患者心肺功能和运动功能的效果及影响。方法:取10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分2组。对照组给予综合康复;观察组给予综合康复联合益补肺汤。对比两组心肺功能、运动功能等指标。结果:两组相比,观察组心功能、肺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脑卒中患者,选择综合康复联合益补肺汤治疗,能够改善心肺功能水平,提升运动功能评分,缓解症状,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脑卒中 综合康复 益心补肺汤 运动功能 心肺功能 生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