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产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将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的产科护理缺陷资料的分析和质量检查中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行分析,按照各类风险的分类,建立新生儿护理、孕产妇护理和护理病理书写和健康教育四个不同的品管圈小组,对开展的质量进行完善。结果新生儿护理缺陷的发生率低,孕产妇对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和护理病历的书写质量有了很大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科护理风险的管理中,采用拼拳活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各类护理缺陷的产生,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 标签: 品管圈 产科护理 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肺癌患者术后行活动性疼痛护理评估其疼痛程度改善情况。方法以我院住院部于2016年8月—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86例行肺癌手术治疗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排列表法分为对照、研究组,每组人数43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行活动性疼痛护理评估后给予相关疼痛护理,对护理干预后疼痛程度进行评估,比较患者对两种护理模式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满意度为95.3%,对照组为83.7%,研究组满意度高,P<0.05;同时研究组患者疼痛评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上所述,临床对肺癌患者术后进行活动性疼痛评估,能有效降低患者疼痛程度、患者满意度高。

  • 标签: 肺癌 疼痛 疼痛护理评估 活动性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临时医嘱签名及时性的作用。方法成立“清脑圈”,通过确定活动主题、拟定活动计划、对脑病科病历中临时医嘱签名不及时的现状调查(61项临时医嘱中漏签率为37.70%)、目标设定(将临时医嘱的漏签率由37.70%减少为15.28%)、原因解析、对策拟定(急需改善的重点为改善重点定位思想重视度不高、交班不到位及执行单不规范)、对策实施与检讨、效果确认、标准化等程序,开展品管圈活动。结果(1)有形成果(临时医嘱签名的漏签率由对策实施前的37.70%降至13.33%)。(2)无形成果护理人员的责任感、团队意识、活动的积极性、沟通协调能力、活动信心以及发掘问题的能力各个方面都得到了显著提高。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不仅提高了临时医嘱签名的及时性,同时还提高了圈员的责任感和质量管理能力。

  • 标签: 品管圈 临时医嘱 签名 及时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强力宁注射液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活动期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保肝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强力宁注射液静滴为治疗组,连续使用15天-30天后与对照组比较肝功能指标。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活动期患者在治疗中及早加用强力宁注射液治疗,可较快降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恢复肝细胞功能。

  • 标签: 强力宁注射液 慢性乙型肝炎活动期患者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某基层医院临床药师在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中工作的方法及效果。方法每天监测手术医嘱,将事后评价的做法改为事前干预,每旬通报临床各科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并定期检查抗菌药物各项指标。结果对比2011年5月与2012年6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各项指标,达到或接近卫生部制定的标准。

  • 标签: 临床药师 抗菌药物 专项整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部手术患者肢体活动对术后肺栓塞的预防方案。方法通过对近年来120例开胸患者进行肢体活动的护理干预。总结与比较结果120例开胸患者未发生肺栓塞,合理的肢体活动方案对预防胸部手术患者术后肺栓塞的发生是具有一定效果的。结论护士在患者术前正确评估与恰当指导,术后协助早期活动可有效降低开胸手术患者的肺栓塞发生率。

  • 标签: 肢体活动 胸部手术 肺栓塞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品管圈活动在感染科住院病人出院指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感染科住院病人中开展品管圈活动,对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的出院病人均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病人出院指导知晓率显著提高。结论在感染科住院病人中开展品管圈活动,可以提高感染科住院患者出院指导的知晓率,促进护患关系,使护理人员提高工作积极性。

  • 标签: 品管圈 感染科 出院指导
  • 简介:摘要目的降低住院患者粪常规漏检率,规范粪常规留取的流程。方法对120例品管圈活动前患者首粪常规漏检的原因采用鱼骨图进行分析,制定改进措施,规粪常规留取流程,实施2个月后评价效果。结果品管圈活动后住院患者粪常规漏检达标率96%、进步率72.22%,;圈员认为本次品管圈活动规范有效,提升了团队精神、增长了专业知识等。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降低住院患者粪常规漏检率,并具有可持续性。

  • 标签: 消化内科 住院患者 粪常规 漏检率 品管圈 质量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标本合格率中的作用。方法由10人组成品管圈,遵循品管圈活动步骤,分析我科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结果调查品管圈活动期2014年7~9月份我科总标本量1447例,不合格例数69例(4.77%),其中,标本留取错误24例(1.66%),标本量不足18例(1.24%),血标本凝集18例(1.24%)标签粘贴错误5例(0.35%),未及时送检4例(0.28%)。品管圈活动后2014年10~12月份标本总量1889例,不合格例数35例(1.85%),其中,标本留取错误11例(0.58%),标本量不足9例(0.48%),血标本凝集10例(0.53%),标签粘贴错误2例(0.11%),未及时送检3例(0.16%)。品管圈活动前后标本不合格率比较,差异显著。结论实施品管圈活动,遵循PDCA循环方法,能提高标本合格率,同时加强科室成员之间的团队协作,提高圈员的综合素质,培养了圈员科学严谨的思维模式,实现了质量的持续改进。

  • 标签: 品管圈 标本 不合格率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新生儿家长对新生儿护理知识掌握率。方法开展以“提高家长对新生儿护理知识掌握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运用品管圈活动程序,针对导致新生儿护理知识掌握低进行要因分析及采取相应的对策。结果家长对新生儿基础护理、母乳喂养方法、预防接种、环境护理知识掌握率显著提高,实施前后患儿家长新生儿护理知识掌握率从44%提高到70%以上,提高幅度为26%。患儿家长满意度由80%上升至96%及以上。目标达标率为108%;进步率为59%;圈员8项能力自我评价显著提高。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能有效提高家长新生儿护理知识掌握率,满足家长对新生儿护理知识的迫切需求,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圈员能力。

  • 标签: 品管圈 新生儿家长 护理知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人活动性肺结核治疗前后的CT征象演变,以评价CT判断肺结核治疗效果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连续收集活动性肺结核患者138例,在抗结核治疗前后分别行螺旋CT检查,对比观察肺结核CT征象的转归表现。结果本组病例中提示肺结核活动性的CT征象均具有很高的检出率,经过抗结核治疗后,磨玻璃影、肺实变、节段分布结节影(树芽征与模糊结节)、气道壁增厚、空洞和网状微结节的吸收率均超过85%,治疗前后各征象的检出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纤维结节和纤维条索影为活动性肺结核治愈后的主要CT残留征象。结论CT检查有助于活动性肺结核治疗后病变转归的观察与评价,可作为其肺结核治疗效果判定的理想影像学手段。

  • 标签: 肺结核 抗结核治疗 活动性 X线计算机体层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糖尿病的护理中开展品管圈活动对于临床风险管控的实际效用。方法抽选2013年5月至2014年7月在本医院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护士20名,按照实施品管圈活动的不同阶段,分别登记并比较开展品管圈前后,护士为病人教授糖尿病医药知识的水平以及胰岛素药剂的存储状况。结果在落实品管圈模式之后,胰岛素药剂存储的合格概率达到97.58%,同时护士教授糖尿病医药知识达优秀水平的概率达到99.38%,均比实施品管圈模式之前更高P<0.05。结论地方医院在进行糖尿病的相关护理工作时,应普及并落实品管圈工作,从而达到防控护理风险的效果。

  • 标签: 糖尿病 品管圈 风险管控 临床护理 护理风险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学习新技术,统一静脉输液的标准与流程,从而提高护士的穿刺技术水平。方法从病区中以自愿的原则选取六名护士参加活动,通过经验交流与讨论的方式,分析穿刺失败的原因,针对原因采取干预措施。结果QCC活动后,护士的穿刺水平得到显著提高。结论推行品管圈活动可有效地规范静脉穿刺标准,提高护士穿刺水平。

  • 标签: 静脉穿刺 标准 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层医院临床药师在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中的作用及效果。方法临床药师发挥自身专业特长,积极参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专项整治活动。对照分析专项整治前后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专项整治后,抗菌药物的使用率显著降低(P<0.05),达到了控制目标。结论临床药师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可有效促进基层医院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使用。

  • 标签: 临床药师 基层医院 抗菌药物 专项整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干部病房的实施效果。方法2012年1月-20l2年10月在干部病房住院的老干部患者共160人,随机分为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8O例患者为实验组,实施传统护理的患者8O例为对照组。实验组在传统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优质护理服务,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实施传统护理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的开展,优化了护理工作流程,提升了临床护理工作质量,提高了患者及家属满意度。

  • 标签: 优质护理服务 老干部患者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品管圈质量改进方法在监护仪规范管理中的应用。方法以提高监护仪规范管理为主题成立品管圈,进行现况调查,要因分析,拟定对策,应用PDCA循环进行对策的实施及效果检查,标准化处置等。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监护仪得到了更规范的使用及保养。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应用对提高监护仪规范管理有良好的效果。

  • 标签: 品管圈 监护仪 规范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出院患者往返率的应用与效果。方法将2014年的出院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统计,我们发现出院患者在出院结算时常往返于住院部与出院办理处。针对于该问题我科成立了品管圈小组(奔跑圈),圈员们分析原因,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改善了出院流程及重点环节。结果品管圈活动优化了出院流程,降低了出院患者的往返率。结论品管圈应用于患者的出院流程中,有助于降低出院患者的往返率,提高了患者办理出院手续的效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品管圈 出院流程 往返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活动义齿在牙周病患者口腔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到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72例牙周病患者,依照不同的修复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n=36)与实验组(n=36),对照组施以固定义齿修复,实验组施以活动义齿修复,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3个月的基牙出血指数、菌斑指数(PLI)、牙周探诊深度(PD)的评分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基牙出血指数、PLI与PD无显著差异,并且治疗3个月后的PD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3个月,实验组的基牙出血指数显著降低,PLI显著提升,差异显著(P<0.05)。结论活动义齿在牙周病患者口腔修复中的应用具有较高价值与良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活动义齿 牙周病 口腔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产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科2015年10月-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63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开展品管圈活动的前后分为对照组316例和观察组319例,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更高,其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评分更高,而护理差错发生率更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科护理风险管理中,品管圈活动的应用效果显著,有效提升了产科护理质量,为母婴健康提供安全保障。

  • 标签: 品管圈 产科 护理质量 持续改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科急危重患者转运意外风险发生率,提高急危重症患者转运的安全性。方法运用品质管理圈活动方法,以“降低急危重患者转运意外风险发生率”为主题,通过现状把握、目标拟定、解析、对策拟定、对策实施与检讨、标准化、检讨与改进等步骤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结果经过6个月的实践急危重患者转运意外风险发生率从5.58%下降致1.61%,有效保障患者转运安全。结论品质管理圈活动能使护士主动参与到管理活动中,收获无形成果,并有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保证急危重患者安全转运。

  • 标签: 品质管理圈 急危重患者 安全转运 风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