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48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索一种治疗症状陈旧骨质疏松椎体骨折治疗方法。方法2012年11月~2015年6月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陈旧老年骨折疏松椎体骨折骨不连病人66例,72个椎体。结果术中、术后无脊髓及神经根损伤情况发生。发生椎间隙渗漏3个椎体(考虑患椎有终板损伤),椎弓根渗漏1个椎体,无感染、肺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本组患者脊柱后凸畸形无明显改善,术前、术后患椎椎体高度恢复不明显,16个椎体有10%~20%左右高度恢复,术前、术后患椎椎体高度恢复不明显,16个椎体有10%~20%左右高度恢复,术前、术后椎体的后凸角度变化不大,6个椎体后凸角度有10°左右的减少。所有患者术后腰背疼痛明显缓解,腰背肌力量明显增大,有7例患者仍感有腰背痛,但服用止痛药有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法,由术前的(8.8±1.8)分下降为术后的(2.5±0.81)分(P〈0.01),采用剔除性功能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由术前的(41.6±27.1)分下降为术后的(16.8±6.2)分(P〈0.05);经6~36个月随访(平均17.2个月)无一例疼痛术后复发,椎体高度经X线片检查术后无改变,患椎内骨水泥弥散良好。结论PVP术可以很好地缓解症状陈旧骨质疏松椎体骨折患者的疼痛,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 陈旧性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
  • 简介:以情绪障碍为中心的多种临床表现是心身疾病的基本特征之一,所以在心身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应该采取心身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但是,在目前临床实际中,由于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工作,难以普遍开展,致使这类单纯采用生物疗法的心身疾病患者,病程迁延、易反复、不能治愈。本文采用脉冲光刺激仪,通过信息耦合方式,诱导、同化患者的脑电变化,对52例消化系统心身疾病患者进行辅助治疗观察,结果发现使用该技术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同时消化系统的不适症状也得到了有效的缓解。光刺激诱导治疗心身疾病,是生物反馈理论应用于该领域的新尝试,由于该技术安全、有效、简便、易行,为心身疾病的治疗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 标签: 脉冲光刺激仪 心身疾病 情绪障碍 焦虑 抑郁 脑电
  • 简介:目的观察髓内扩张自锁钉治疗胫腓骨骨折的疗效。方法本组胫腓骨骨折51例,横断或短斜形骨折采用闭合植入法,粉碎性骨折采用髓内扩张自锁钉辅以钢丝绑扎法。结果获随访49例,时间6~12月全部骨愈合,愈合时间3~5个月。结论髓内扩张自锁钉操作简单,固定牢固,无应力遮挡及集中现象,骨折愈合时间短,愈合率高,为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一种理想方法。

  • 标签: 腓骨骨折 髓内扩张自锁钉
  • 简介:目的观察可吸收螺钉治疗关节部位骨折的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6例关节部位骨折患者采用DIKFIX可吸收螺钉固定并进行疗效分析。结果随访时间4个月~20个月,平均14个月,优良率达97.8%。且所有患者均未见不良全身反应及局部反应。结论应用可吸收螺钉治疗关节部位骨折安全可靠,且疗效满意。

  • 标签: 可吸收螺钉 骨折固定术 关节内骨折
  • 简介:目的探讨经AF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对42例胸腰段爆裂性骨折病人给予AF系统内固定或同时行椎板减压、植骨融合术。结果术后随访6~48个月,将本组42例手术前后X线照片测量,Cobb角及椎体前后缘高度的变化作统计学处理,Cobb角由术前平均23.5°(13°~40°),校正到术后3°(0°~9°),椎体前、后缘高度由术前41%(22%~74%)和68%(38%~82%)恢复到术后的94%(91.5%~98%)和95.5%(94%~97.5%)。本组除3例术后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无恢复外,其余不完全神经损害者均有1级以上恢复。25例随访时X线片与术后即查的X线片比较,椎前高度有部分丢失,Cobb角增加5°~11°。结论AF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能恢复脊柱生理前凸和椎体高度和神经功能,但仍存在术后固定失败和矫正度的丢失问题,原因是与未充分植骨融合和内固定没及时取出有关。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AF系统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新型网状解剖型钢板治疗移位肱骨大结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4年12月-2016年9月,采用自行研究网状解剖型钢板治疗移位的肱骨大结节骨折23例,按Neer分型,均为二部分骨折,手术方法均采用肩峰前外侧切口,长度约4cm左右,显露及复位移位的肱骨大结节骨折后行钢板固定,合并肩袖损伤的一期修复,术后指导患者功能锻炼。结果本组23例手术患者均获得3-6个月的随访,平均4个月,随访内容包括骨折愈合及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所有患者均获骨愈合,愈合时间为6-12周,平均8.0周,未发生切口感染,神经血管损伤及内固定松动,1例出现骨折再移位,按照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本组病例,优13例,良7例,可2例,差1例,全组优良率86%。结论应用新型网状解剖型钢板治疗移位肱骨大结节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及内固定可靠的优点,疗效满意。

  • 标签: 肱骨大结节 肩骨折 内固定器 手术
  • 简介:目的比较解剖型髋动力带锁钢板和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2年9月-2013年12月54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方法,其中解剖型髋动力带锁钢板组28人,动力髋螺钉组26人。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下地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术后1年髋关节功能评价,并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获随访患者54例,随访时间为13-17个月,平均14.6个月。解剖型髋动力带锁钢板内固定组比动力髋螺钉内固定组下地负重时间早、骨折愈合时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髋关节功能评价解剖型髋动力带锁钢板内固定组与动力髋螺钉内固定组相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解剖型髋动力带锁钢板内固定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动力髋螺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解剖型髋动力带锁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下地负重时间早、骨折愈合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点。对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解剖型髋动力带锁钢板内固定比动力髋螺钉内固定具有更多的优势,可以作为一种优先考虑的内固定系统。

  • 标签: 股骨粗隆间骨折 解剖型髋动力带锁钢板 动力髋螺钉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和适应症选择。方法2011年1月-2015年1月,对52例老年肱骨近端NeerⅢ、Ⅳ部分骨折患者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应用美国肩肘外科医师评分(ASES)、VAS疼痛评分评估治疗结果,观察肩关节活动范围,肌力、疼痛情况。结果52例患者例患者术后获10-18个月(平均12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患者肩关节活动度:肩关节活动范围平均为前屈上举(130.4±20.4)°,外旋(35.8±14.2)°,内旋达T9水平。ASES评分平均为(83.4±11.9)分,VAS疼痛评分平均为(1.5±0.9)分,总体优良率为80.3%。48例患者未出现假体松动,4例术后出现肩关节假体上移,1例上举轻度受限,4例出现大、小结节吸收。结论正确选择手术指征和掌握操作技术,应用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可以获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

  • 标签: 肱骨骨折 人工肱骨头 关节成形术 置换 老年
  • 简介:目的探讨先天性拇指多指畸形手术治疗疗效及手术时机。方法回顾分析我院从2008年11月到2016年5月收治的31例(33侧)先天性拇指多指畸形的患者,其中男性23例,女性8例,年龄10月-4岁,平均1.8岁。左侧10例,右侧23例,双侧2例。按照Wassel分型,其中Ⅰ型1侧,Ⅱ型7侧,Ⅲ型1侧,Ⅳ型20侧,Ⅴ型1侧,Ⅶ型3侧,双侧拇指多指畸形中,一侧Ⅱ型,一侧Ⅳ型2例。有一例患者一侧Ⅶ型,对侧是单纯三节拇畸形。入院后行个性化手术治疗,针对不同的分型采用相应的方法切除异常的骨和软组织,进行拇指外展功能重建。结果所有的患者术后伤口一期愈合,平均术后3-7天出院,没有出现伤口血肿和感染等并发症。3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年(6月-4年)。X线片复查,对于有截骨矫形的患者,平均术后6周骨愈合。患者拇指外形比健侧略小,外展功能,对掌功能恢复良好。末次随访时,根据改良Tada评分标准进行评价,优26侧,良6侧,差1侧,优良率96.9%。结论先天性拇指多指畸形患者应根据具体的病理情况选择个性化的手术方式,在矫正外形的同时,重建拇指的功能,手术时机在1岁左右为宜,在患儿开始发展拇示指捏持功能前进行,有利于拇指功能恢复。

  • 标签: 先天性拇指多指畸形 个性化手术治疗 手术时机 手功能
  • 简介:目的对比TightRope系统和锁骨钩钢板治疗NeerⅡb型锁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NeerⅡb型锁骨远端骨折患者37例,其中TightRope带袢双钛板治疗组17例,锁骨钩钢板治疗组20例。回顾分析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术后3、6、12个月Constant-Murley评分、骨折愈合和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资料、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情况均无统计学差异,但TightRope带袢双钛板治疗组手术切口更小(P〈0.01)。TightRope带袢双钛板治疗组术后3和6个月Constant-Murley评分明显高于锁骨钩钢板组,尤其在肩关节疼痛、日常生活和活动范围方面(P〈0.01)。术后12个月锁骨钩钢板治疗组与TightRope带袢双钛板治疗组Constant-Murley评分相当,但前者的疼痛评分仍低于后者(P=0.02)。所有患者均在术后6个月内达到骨愈合,术后1年内未发现严重并发症,不需要翻修手术。结论双切口结合TightRope带袢双钛板治疗NeerⅡb型锁骨远端骨折安全、有效,与锁骨钩钢板治疗相比更利于早期症状改善和功能康复。

  • 标签: NEER Ⅱb型锁骨远端骨折 TightRope系统 锁骨钩钢板
  • 简介:目的了解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治疗重症肝炎临床疗效.方法应用WLXGX-888型人工肝支持系统(北京伟力公司生产)对24例重症肝炎进行血浆置换、血液滤过等方法治疗40例次.对患者治疗前后的肝功能、前白蛋白(PA)、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血氨、电介质进行分析.结果ALSS治疗后患者的肝功能明显改善,总胆红素(TBIL)、血氨均明显下降(P<0.001),总蛋白下降(P<0.001);白蛋白下降,但无显著差异(P>0.05);前白蛋白提高明显(P<0.001).亚急性、慢性重症肝炎的早、中期治愈好转率分别为71.43%、44.44%,而晚期则无一例存活.结论ALSS治疗重症肝炎安全,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重症肝炎的生存率.

  • 标签: 非生物型人工肝 重症肝炎 血浆置换 血液滤过
  • 简介:目的 研究和探讨动脉灌注与栓塞治疗中晚期大肠癌的价值。方法 26例中晚期大肠癌,按Seldinger法进行血管造影了解肿瘤血供后,超选择插管至肿瘤供血动脉进行灌注与栓塞治疗。结果 灌注栓塞术后病人症状改善。所有病灶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不完全梗阻症状消失,近期疗效明显。结论 采用动脉灌注化疗与栓塞是治疗中晚期大肠癌的一种有效方法,特别是对已有肝转移的病例;同时行转移瘤的介入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大肠癌 介入治疗 化学疗法 灌注 动脉栓塞
  • 简介:目的探讨人工肝血浆置换法治疗重症肝炎的疗效及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32例重症肝炎患者在内科治疗基础上给予血浆置换治疗52例次,血浆置换量平均3000ml.结果32例重症肝炎患者经血浆置换后,临床症状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肝功能明显好转.总有效率为62.5%,其中早期为87.5%,中期为70.59%;与对照组相比,总胆红素由治疗前377.1mmol/L降至197.6mmol/L(P<0.01).结论血浆置换对重症肝炎中、早期治疗果较好.

  • 标签: 人工肝支持系统 血浆置换 重症肝炎 治疗
  • 简介:目的复习一组应用中华长城椎弓根螺钉系统复位并多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的胸腰椎骨折病人的临床资料,探讨该技术对胸腰椎骨折复位及内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12例,应用中华长城椎弓根螺钉系统复位并多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的胸腰椎骨折,均于伤后4小时~2天内手术,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3个月~25个月,平均17个月.结果本组12例患者均无术中严重并发症,神经功能A级7例中1例无恢复,其余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伤椎高度由术前51.30%恢复为95.94%,矢状面弯曲恢复正常,术后随访伤椎高度丢失1.27%,矢状面Cobb角增加1.54%,没有出现断钉,断棒等.结论应用中华长城椎弓根螺钉系统进行多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对损伤节段可有满意的复位及内固定效果,而且可有效预防远期纠正丢失及内固定失败.

  • 标签: 骨折内固定术 胸椎 腰椎 骨折
  • 简介:目的探讨单针经单侧椎弓根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PVP)治疗老年人新鲜胸腰椎骨折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3月~2011年9月治疗胸腰椎骨折100例110椎,分为两组,A组50例60椎行单针经单侧椎弓根PVP术,B组50例50椎行经双侧椎弓根PVP术。两组均行术前及术后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活动能力评分(locomotoractivityscale,LAS)、椎体前后缘高度比及两组间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及手术时间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术前与术后2天VAS评分、LAS评分及椎体前后缘高度比均有显著差异,症状改善明显(P〈0.01);两组平均随访时间6.5个月,患者术后骨折椎体无疼痛,复查X线片显示术后6月与术后2天椎体前后缘高度比无明显差异(P〉0.05)。A组平均单椎体手术时间20.1min,注入骨水泥2.8ml(2-4.5m1);B组手术时间35.2min,注入骨水泥3.7ml(2.5~6ml)。两组间平均单椎体手术时间及平均骨水泥注入量均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发生骨水泥渗漏情况为椎间盘渗漏A组5例、B组6例,椎旁渗漏A组7例、B组7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两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单针骨水泥技术可即刻缓解疼痛,恢复伤椎高度,提高患者的活动能力,明显缩短手术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及X线暴露时间,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老年人新鲜胸腰椎骨折的技术。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 椎体压缩性骨折 老年人
  • 简介:目的下腰段急性中央型巨大间盘突出压迫马尾神经导致双下肢截瘫的手术治疗疗效观察.方法16例下腰段中央型急性巨大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既往有腰椎间盘突出和软性椎管狭窄病理基础,在受轻微外力后出现突发性双下肢截瘫.其中男9例,女7例,年龄在42~63岁,平均55.2岁.手术术式采用后路切开减压,椎板切除,突出髓核摘除,tenor钢板内固定,横突间植骨融合,各节段脊神经根彻底松解,术后经过严格康复治疗.结果术后临床症状恢复情况优8例(50%),良7例(43.75%),可1例(6.25%).结论下腰段急性中央型巨大间盘突出压迫马尾神经导致双下肢截瘫的患者行手术治疗果好,而且越早手术双下肢功能及膀胱扩约肌功能恢复越满意.

  • 标签: 下腰段椎间盘突出症 马尾 tenor钢板 截瘫
  • 简介:目的比较三种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适应证范围。方法从2009年2月~2012年2月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DiscHerniation,LDH)病人301例,采用三种方法治疗,经皮椎间盘切吸术(APLD)组(A组)97例,椎间盘镜术(MED)组(B组)103例,经皮穿刺三氧消融术(O3)组(C组)101例,比较三组治疗果。结果所有病例获随访,经皮椎间盘切吸术97例,优78例,良15例,差4例,优良率95.8%;椎间盘镜术103例,优86例,良12例,差5例,优良率95.1%;经皮穿刺三氧消融术101例,优86例,良10例,差5例,优良率95.0%;三组疗效治疗后优良率无明显差异(>0.05)。结论APLD、MED和O3都是治疗LDH的较好方法,但是通过本组病例比较笔者还是认为应严格把握各自微创适应症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人。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椎间盘摘除术 椎间盘镜 三氧
  • 简介:肱骨近端骨折是一种常见骨折,60~80%为轻度移位和无移位,可通过非手术治疗获得良好效果.但对不稳定的和难以复位的三、四部分骨折需要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是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我院从99年至今应用改良三叶钢板治疗肱骨近端移位骨折15例,获得较好的效果.

  • 标签: 改良三叶钢板 治疗 粉碎性肱骨外科颈骨折 疗效观察 肱骨近端骨折
  • 简介:胫骨骨折临床常见。闭合胫骨骨折可采用钢板、髓内钉内固定,或者夹板、石膏等保守治疗方法,一般可取得比较满意的疗效;而开放胫骨骨折,多伴有相对严重的软组织损伤,采用上述方法通常疗效不佳,且感染、骨不连的发生率较高。2002年~2005年,我们采用单边外固定支架治疗开放胫骨骨折67例,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 标签: 开放性胫骨骨折 外固定支架治疗 闭合性胫骨骨折 髓内钉内固定 疗效不佳 软组织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