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8 个结果
  • 简介:介绍了周至深井概况和水位高速采样技术系统的仪器设备配置.通过对该井20085月12日汶川8.0大震及强余震的50Hz采样率水震波数字化记录进行分析,与同一台站的测震和强震动记录开展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周至深井动水位对全球中强地震具有良好的观测效果,相当于一台深井宽带地震仪.

  • 标签: 水震波 采样率 震时效应 周至深井 汶川地震
  • 简介:分析了汶川8.0地震前后的关中垂直形变及陕西地区地倾斜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震前,跨断层垂直形变表现出阶段性变化特征,南大同、大塬、涧峪口、清河口、口镇等场地的垂直形变出现了明显的趋势转折、加速变化。汉中、宝鸡、乾县、西安台的地倾斜潮汐因子γ存在3个月左右异常变化。

  • 标签: 汶川地震 垂直形变 潮汐因子γ
  • 简介:本文论述了19949月16日台湾海峡7.3地震对中国地震大趋势所产生的可能影响。作者认为,这次地震应属于中国大陆板内地震,它可能标志着中国大陆及边邻地区7以上地震从本世纪以来第五活动期(起始于1988)的相对平静时段转入活跃时段并可能步入高潮。它打破了近十来中国大陆7地震只分布于青藏块体的格局,但并不意味着本期主体活动区(青藏块体及边邻)的改变;同时,这次地震标志着东南沿海地区进入新的地震活跃幕;台湾地区7地震活动也将增强。

  • 标签: 台湾海峡 强震 地震大形势 中国大陆
  • 简介:从灾情收集、地震现场、震情监测、趋势研判、区域联动、信息发布、后勤保障、灾害评估等方面对青海省地震系统在玉树地震中的应急工作进行了概述。

  • 标签: 玉树7.1级地震 地震应急 青海省
  • 简介:20085月12日发生了汶川8.0特大地震,震后作者深入地震重灾区开展了震害现场调查工作。利用现场调查得到的第一手资料,分析了极震区北川县城区的震害现象,发现山坡和河岸滑坡、断层地表破裂以及柔底层结构底层破坏所导致的结构严重破坏和倒塌是城区的主要震害现象,同时看到仍然有一些砌体结构建筑震害较轻,处于轻微或中等破坏,甚至基本完好状态。这些震害现象展示了山区地震灾害的基本特征和复杂性。

  • 标签: 汶川地震 震害调查 地震滑坡 柔底层结构 极震区
  • 简介:对发生在19999月27日青海省河南县5.1地震的考察结果进行了报道,并对震后趋势进行了讨论

  • 标签: 青海 震后趋势 河南县
  • 简介:研究了1995山东苍山5.2地震前多项地震学参数(地震空间分布,b值,C值、D值,Mf值,GL值,YH值,AC值等)的异常变化,期望从中能够找出对中强地震短临预报有意义的地震学参数和特征图像,以增加对中强地震孕育过程的认识。

  • 标签: 山东 苍山地震 地震学参数 地震短临预报 地震活动
  • 简介:共和地震的发震构造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通过对共和地震的地质构造背景分析和地表断裂形变特征对比,确定共和地震的发震断裂为柴北缘断裂带,并对该断裂带的形成和发震、深部地球物理场特征做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 标签: 发震演化及活动特征 共和地震 柴北缘断裂带
  • 简介:本文介绍了新疆于田7.3地震灾区建筑物主要结构类型和特点,分析了典型震害现象及特征,阐明了新疆先后实施的抗震安居工程和安居富民工程在提高建筑物抗震性能、减轻地震灾害损失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在总结抗震安居工程和安居富民工程建设成效的基础上,结合于田多民族聚居的实际情况,对城乡居民房屋的抗震设计和施工提出了一些建议,可为灾后恢复重建以及其他地区的民居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 标签: 于田地震 建筑结构 震害特征 抗震设防
  • 简介:通过对青藏高原北部地区前兆观测手段共88个台点的资料系统分析、整理、汇总,认为在昆仑山口西8.1地震中短期内前兆异常具有明显的特征,并认为8.1地震的发生不仅仅是大构造断裂带活动的产物,更是在某种特殊的力源作用下,大区域构造应力发生显著变化,并在几条边界构造大断裂的相互作用下发生的1次强震活动。

  • 标签: 前兆异常 时空特征 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
  • 简介:本文对苍山5.2地震前,鲁南地区地震波速比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发现5.2地震前,该区波速比的时、空分布都出现了较明显的低值异常。时间分布的异常形态为下降—低值—恢复—发震。空间分布则为近似圆形的低值异常区。异常区外围地区显示地震平静。苍山5.2地震前,我们曾根据该区的波速比异常变化,对鲁南地区提出了预报意见。

  • 标签: 鲁南地区 波速比 低值异常 苍山地震
  • 简介:通过对青海省水氡共7个台项观测资料及4个前兆数字化观测点的12个测项(水氡、水位、水温或地热)观测资料的分析,初步200111月14日青海省昆仑山口西8.1地震前存在部分异常,但异常的比例不高,未见明显趋势性异常。格尔木新建数字化地热仪观测到了较突出的同震效应。

  • 标签: 昆仑山口西地震 地下流体 特征
  • 简介:介绍了新疆实施的安居工程现状及其在地震灾害中减轻房屋破坏程度、减少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减少临时转移安置人口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分析了新疆皮山6.5地震灾区各类结构建筑物典型震害现象和特征。根据皮山县安居工程概况,对比分析了安居富民房震害特征和各类结构建筑物震害特征,总结安居工程在本次地震灾害中起到的重要作用的基础上,对今后的震后重建以及安居工程建设提出了一些建议。

  • 标签: 皮山6.5级地震 安居工程 震害特征 抗震设防
  • 简介:20154月25日尼泊尔发生8.1地震,对我国西藏地区造成较大人员伤亡与房屋破坏,道路、通讯等生命线工程及水利等基础设施损坏严重。本文介绍了本次地震的基本情况,并在现场地震烈度调查和地震损失评估的基础上,对灾区震害进行了分析,给出了灾区房屋类别与破坏情况以及生命线系统与各行业的受损情况。通过分析此次地震的灾害特点,指出了灾区在抗震设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大地震地质灾害的防治力度,科学编制恢复重建规划,加强防震减灾宣传,提高农牧民抗震设防意识,加强农牧区房屋建筑的指导和监管等建议,以减少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促进西藏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 标签: 尼泊尔8.1级地震 西藏地区 地震考察 震害特征
  • 简介:高邮-宝应M4.9地震是江苏陆地22来发生的最大的地震。在震前2发现省内流体井水位出现了群体性准同步变化,表现为震中区井水位的同步下降。本文重点分析了江苏省流体井水位变化特征,消除了气压、降雨和地下水开采的影响,用异常幅度与变幅度比值、从属函数两种方法定量提取了震前异常变化,根据水位资料及其变化机理总结了震前水位的群体性异常特征,认为在弱震区井水位的群体性变化是分析判定地震前兆异常的有效指标。水位的群体性异常反映了震前区域应力场的调整,震源区为应力变化的集中区。

  • 标签: 高邮-宝应地震 水位 区域应力场 从属函数
  • 简介:本文选取20011月1日—20148月31日模拟和数字化地震资料的P波和S波震相,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了严格的筛选和限定,利用单台多震和达法和单震多台和达法分别获得了各台站波速比随时间变化曲线以及松原地区波速比空间分布,重点分析了2013前郭震群发生前后波速比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单台多震和达法得到的净月台、丰满台波速比在2013前郭震群发生前存在中期异常,2个台站均表现为震前低值中期异常,震后净月台缓慢恢复;单震多台和达法得到的松原地区波速比空间分布显示,松原地区波速比横向不均匀性较强,2013前郭震群发生前存在椭圆形低值异常区,震后异常区显著缩小。

  • 标签: 单台多震和达法 单震多台和达法 前郭震群 波速比
  • 简介:通过对青海省气象部门观测的3.2m气象地温资料相关距平、均值的处理和分析,总结了各自的异常形态.结果表明,3.2m气象地温异常对中强震有一定的中长期前兆意义,作为预报地震的辅助手段是可行的.

  • 标签: 昆仑山口西地震 气象地温 异常特征
  • 简介:研究了199611月9日南黄海6.4地震前地震时空分布、应变能释放的异常变化,发现震前地震活动时空分布的异常变化清楚地反映出南黄海6.4地震的震源过程一“三跳跃”模式。即早期地震活动增强,形成大的孕震空区;中期在上述背景上地震活动再次向外围扩散并收缩,地震活动逐渐减弱,晚期在孕震空区内形成临震空区和临震小震条带。孕震空区缩小;晚期地震活动出现短期平静(4个月无≥2.0地震),显示临震“平静”异常,由R(t)图可以对64地震的发震时间进行预测。

  • 标签: 短临前兆 震源过程 R(t)图异常
  • 简介:20104月14日青海省玉树发生MS7.1地震,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重大的经济损失。除组织现场快速震害评估和地表破裂带调查外,利用高分辨率卫星影像解译是迅速给出初步震害评估和同震地表破裂的位置和展布的最佳途径。本文通过对震前、震后高分辨率SPOT卫星影像的对比,解译出了12km长的同震地表破裂带,其在影像上主要表现为线性阴影和色彩变化。地表破裂带位置和先存的断层、老破裂带位置一致,说明青海玉树地震属于原地复发型地震。同时,解译结果也得到了来自野外实地调查结果的验证,证明了遥感解译的可信性和及时性。但解译破裂长度远小于实际破裂长度,也说明了基于2.5m分辨率的SPOT卫星影像的遥感解译存在较大的局限性。

  • 标签: 玉树地震 遥感解译 地表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