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1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基于子弹飞行过程中的红外辐射特性和热成像模型,结合大气对红外辐射吸收和散射衰减,在不同距离处将子弹热成像模型视为扩展源目标和点源目标,利用最小可探测温差(MDTD)、最小可分辨温差(MRTD)和噪声等效功率(NEP)分别给出了相应红外视距模型的估算方法。根据红外热像仪常用参数以3种蒙皮温度给出了3种不同模型下子弹辐射作用距离的计算实例及结果:MDTD模型下得到的作用距离最长,MRTD模型计算所得的作用距离约为MDTD模型的2/3,由NEP模型计算所得的作用距离最短,不到MDTD模型视距的1/2。研究表明,实际设计时应根据不同的系统性能选择作用距离模型。

  • 标签: 子弹辐射 作用距离 MDTD MRTD NEP
  • 简介:在分光计相关实验的基础上,借助汞灯和钠灯光源实践了光谱定标和波长测量等基本光谱分析方法,并通过进一步研究棱镜的色散曲线确定了实验所用棱镜的制作材料。

  • 标签: 分光计 光谱 色散曲线
  • 简介:利用发光二极管(LED)光色电综合测试系统测量不同颜色不同功率的LED在多个电流下的光谱,提出并构建了由多个高斯函数组成的LED光谱模型,并根据各颜色LED在额定电流下的光谱计算模型中的系数,最后将该模型与已报道的模型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对于光谱有n(n≥1)个波峰的LED,可用3n个高斯函数形式的模型来表示,大功率红、黄、蓝、绿、白色LED模型与实测光谱之间平均误差分别为3.45%、1.01%、2.33%、4.65%、2.49%,小功率LED的平均误差分别为2.61%、2.65%、3.77%、2.87%、2.48%。与已报道的模型相比,该模型精度高,普适性好。本研究对LED光度色度测量仪器的研制及智能化LED产品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光谱模型 发光二极管(LED) 高斯分布函数 最小二乘法
  • 简介:利用F-2500FLSpectrophotometer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了不同浓度下二苯乙烯三嗪型荧光增白剂(VBL)溶液体系的吸收光谱,分析了吸收光谱特性随荧光增白剂溶液体系浓度的变化规律,得到了吸收谱峰值I.(或吸收谱峰值的对数Log(Imax))及吸收谱起始波长S两组新的反映荧光增白剂溶液体系浓度的敏感参量,并给出了利用该敏感参量进行荧光增白剂溶液体系浓度的检测方法.

  • 标签: 荧光增白剂 光谱分析法 吸收光谱 VBL
  • 简介:对基于磁开关Marx发生器的电路结构进行了改造,设计了一种能输出方波脉冲,且结构紧凑、原理简单的电路。对设计的这种输出功率达10GW的方波Marx发生器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所设计的脉冲发生器输出脉冲电压接近1MV,前沿约为20ns,半高宽为70ns,发生器全系统无需气体开关。从波形来看,输出脉冲平顶波动小于10%,能够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 标签: 磁开关 固态 MARX发生器 方波脉冲 可饱和脉冲变压器
  • 简介: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PET)纤维分别进行了酸、碱、盐处理,测量获得了处理前后PET纤维的拉曼光谱。分析表明,当拉曼频移在200~1750cm~(-1)时,经NaOH处理的PET纤维的拉曼峰强度高于未经处理的PET纤维,当拉曼频移大于1750cm~(-1)时,经NaOH处理的PET拉曼峰强度低于未经处理的PET纤维,且荧光背景减弱;经H_2SO_4处理的PET拉曼峰强度显著低于未经处理的PET纤维;经CuSO_4处理的PET拉曼峰强度较未经处理的PET纤维明显增高。同时,NaOH、CuSO_4和H_2SO_4对PET纤维的拉曼光谱强度及不同振动模式所对应的拉曼峰寿命有影响。

  • 标签: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 酸、碱、盐处理 拉曼光谱
  • 简介:为实现探测器响应率测量中辐射源的稳定红外辐射,利用高温黑体和干涉带通滤光片组合的方法得到了3.8μm中红外辐射,测量了HgCdTe中红外探测器的室温响应率.结果表明,通过上述组合方法获得了均匀的远场窄带红外辐射,可用于精确测量探测器在不同波段的响应率;分析了黑体源温度、干涉滤光片带宽和辐射距离对光功率密度的影响,并通过与其他标定光源的比对,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 标签: 黑体 带通滤光片 中红外探测器 响应率
  • 简介:首次制备出粉末微晶BaCl0.5Br0.5F:Sm2+红色发光材料,并测量了其低温光谱。发现其谱线宽度与BaClF:Sm2+的相比较有了约十倍左右的非均匀增宽,而且相应于5D0,1,2→7F0,1的谱线由两个峰间距分别为15cm-1,65cm-1的谱线构成,峰间距只与基态7F0和7F1有关。W.Lenth&W.E.Morener[1]讨论了光子门光谱烧孔作为频率微区光学记录的理论和应用的可能性。对于长存的光谱烧孔,可以进行二进制的数据存储与改写。该技术为实现大容量、高速度的光学计算机的应用提供了新的前景。在这方面已经有了不少的研究工作[2~6]。为提高存储容量,需使光谱线非均匀增宽,以提供更多的光谱烧孔可能性。为此目的,首次制备出粉末微晶BaCl0.5Br0.5F:Sm2+红色发光材料,并测量了其低温光谱,并将其与BaClF:Sm2+的低温光谱进行了比较分析。

  • 标签: BaClF:Sm2+ 发光材料 低温光谱
  • 简介:用传输线法计算HEMP作用下的地电缆屏蔽层感应电流时,将电缆的屏蔽层与大地看作一个传输线,将编制屏蔽层看成金属实管,采用分布源传输线模型来分析一段小截面传输线的输入(电磁场)与输出(感应电流或感应电压)的关系。激励电压源Ex(h,x)沿传输线长度分布,是入射场与反射场的叠加。每段长度增量都有相应电压源增量dEx。单位长度的纵向阻抗和横向导纳均考虑了有耗大地的影响。分布源传输线模型如图1所示。

  • 标签: 电缆屏蔽层 传输线法 感应电流 HEMP 近地面 传输线模型
  • 简介:近年来,太赫兹科学技术的研究已成为国内外学术界最热门领域之一,发展十分迅猛,研究成果引起了广泛关注,在全世界范围掀起了太赫兹科学研究的热潮。国际红外毫米波-太赫兹会议是本领域内最权威、水平最高、历史最悠久的会议,体现该领域发展的最前沿方向。随着太赫兹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该会议不断向着太赫兹领域倾斜,2013年第38届国际红外毫米波-太赫兹会议重心已全面转向太赫兹领域,全方位展现了当今国际太赫兹科学技术研究进展。本次会议也引起了国际学术界高度重视,"NaturePhotonics"在此次会议召开后1个月内即发表以太赫兹为主题的焦点期刊("FocusIssue"),对太赫兹领域研究进展进行报道。

  • 标签: 太赫兹 国际红外毫米波-太赫兹会议 发展 应用
  • 简介:红外探测器的研究与发展一直是红外物理与技术的发展核心课题,随着探测基本理论发展,军事红外侦察技术也产生更新换代的进步。这些都体现着基础理论的突破带来了工程技术的质的飞跃,体现了理论物理的基础地位。文章以红外探测历史为线过,探讨了军事红外侦察技术的四代历史与物理基础理论的关第。

  • 标签: 物理学理论 科技发展 热辐射探测理论 军事红外侦察技术 军事技术 红外探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