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气候变化是人类社会面临的新挑战,不仅在国际领域对国家之间的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构成威胁,也是国家内部治理的新课题,尤其是中国这样的国土面积广阔的国家。本研究从国家治理的角度重新审视气候变化对边疆的影响。研究梳理了自然科学和考古的研究成果,发现在中国和世界历史上由于气候变化所导致的社会经济变动不绝于耳。边疆不仅仅是中国的生态屏障所在,由于地理地貌的构成特点,也是最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的区域。未来气候持续变化的情况下,边疆地区在水安全、粮食和国土安全、生态环境安全、海岸线安全和重大工程安全方面都面临极大的挑战,这些都将成为边疆治理的新内容。文章认为未来中国应对气候变化除了在工业化发达地区继续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减少资源消耗以外,在广大的边疆地区的生产活动要充分尊重当地的气候和地理条件,走生态发展之路。同时,建立边疆适应气候变化的长期机制是边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成为当今边疆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

  • 标签: 气候变化 气候安全 边疆治理 气候适应
  • 简介:商代后期殷墟气候研究,是商代文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回顾了历年来的研究,注意到有关气候波动的研究尚未深入。通过筛选殷墟文化各期与地下水位变化有关的发掘材料,制成简表,确认殷墟文化一至四期之间地下水位有剧烈波动的事实。据此推断殷墟气候干湿变化的轨迹。参考文献中记载的有关气候干旱的材料,与地下水位变化简图对比,发现二者大体吻合。同期的甲骨文气象记录中,也发现了与干旱有关的现象,进一步确认了关于气候波动的推论。

  • 标签: 殷墟 地下水位
  • 简介:<正>著名科学家竺可桢先生《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一文使中国历史气候研究走上了科学的道路。不过,长期以来人们对历史气候的研究多局限于对中国北方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而对中国西南一隅的气候变迁研究极其薄弱。笔者在承担了首

  • 标签: 气候变化 南亚热带 全新世中期 年降雨量 高原地区 川西山地
  • 简介:6至10世纪处在中华5000年气候变迁过程中的第三个温暖期,开封的温暖气候从隋唐经五代,一直持续到北宋初年.公元1000年左右,开封气候转寒.与气候的前后变化相伴随,唐宋开封的水、旱、蝗、风沙等自然灾害也不断出现,但这些灾害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温湿的总体气候特征.

  • 标签: 开封 唐宋 宋初 隋唐 五代 北宋
  • 简介:太行山大峡谷位于山西省壶关县东南部,地理位置北纬35°54′-35°56′,东经113°23′-113°38′,海拔最高点石坡乡大虎岭1822米,最低点桥上乡大河村498米.峡谷以壮、奇、险、秀闻名全国。这里风光旖旎,气候宜人,是难得的旅游胜地,而经过亿万年的地壳运动和岩浆侵蚀作用沉积下来的地质遗迹,又是难得的科研场所,2005年8月,太行山大峡谷在众多的参评景区中脱颖而出,被国家国土资源部评为“国家地质公园”。

  • 标签: 地质遗迹 大峡谷 太行山 气候 国家地质公园 古代
  • 简介:赵治乐先生对气候变化研究提出许多意见,认为这是今人研究古气候存在的通病。但文中指出的所谓意见,主要来自赵先生对历史气候研究的不熟悉,其中涉及气候基本概念、天气现象与平均气温的关系、气候事件与气候温度平均值的统计关系等基础内容,在物候资料应用中,也缺乏限制因素的考虑。

  • 标签: 赵治乐 历史气候 气候温度平均值 物候资料
  • 简介:中国历史时期气候变化对社会的影响为当前历史地理研究中的前沿科学问题,而清代(1644-1911年)是研究开展最为系统、成果最为丰硕的历史时段。本文从农业生产、经济、人口、社会动乱等4个主要方面梳理了清代气候变化的社会影响研究进展,兼及同期重大气候事件和历史事件案例,总结了研究的特点和优势所在(定量研究成果丰富、研究时空尺度多元化、深入气候影响的过程机理层面),在此基础上展望了未来研究趋势:(1)完善气候变化影响链条;(2)加强区域综合研究;(3)推动跨学科集成研究。

  • 标签: 清代 气候变化 社会影响 研究进展 展望
  • 简介:通过考古和海洋生物资料,并用20种热带、南亚热带木本植物特别是野生动物,结合古籍和地方志记载,分析它们的分布和兴衰演变,探讨近五千年来华南地区气候冷暖和环境的变迁。

  • 标签: 华南地区 动物分布 气候变迁
  • 简介:本文根据考古学14C年代数据和考古遗存情况,结合高分辨率的地层和古气候研究资料,分析了河北及京津地区早中全新世文化的时空分布格局以及影响遗址分布的地貌和气候因素。该地区早中全新世文化时间序列为:早期新石器时代文化(10,000~8,800yrBP)、新石器早中期之间的文化缺环(约8,800~7,300yrBP)、7,300~6,500yrBP的磁山.兴隆洼.北福地一期三大文化系统并立发展时期以及6,500~6,000yrBP的前仰韶文化时期。文化序列与气候序列对比发现:文化发展很大程度上受到气候条件的制约。从文化分布空间来看,具有如下特征:首先,早中全新世时期的文化分布在与当时海岸线平行的弧形地带上,这种分布格局与气候和地貌条件有关。在排除了地势高亢和海侵影响地区后,太行山东麓到古海岸线之间的弧形地带成为最佳选择。其次,从遗址分布高度来看,当时人仍居住在较高地貌面上,海侵及众多湖沼阻止了人类向东部平原腹地迈进的步伐。

  • 标签: 全新世 新石器时代 考古遗址 古气候 地貌 河北及京津地区
  • 简介:本文在总结归纳国内相关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对当前非城市建设用地规划的发展进行评价和思考。认为非城市建设用地规划的发展需要首先树立前瞻主动、务实客观的规划观。进而在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探索化解或缓和中心城市发展与农村城市化两个方面用地扩张压力的途径,调节用地供需矛盾。最终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形成非城市建设用地管理的刚性内容,即强制性措施及与其相关的实施、监督以及绩效评价机制。最后论文结合在南京沧东地区的相关实践介绍了非城市建设用地规划理论研究的初步应用成果。

  • 标签: 非城市建设用地 规划研究 规划实践 南京
  • 简介:循环经济思想与饭店的能耗管理具有战略相融性.文章探讨了循环经济思想对我国饭店能耗管理的战略指导价值,分析了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的饭店能耗管理范式以及运作原则.文章认为,在循环经济思想指导下的饭店能耗管理范式将在成长动力、竞争方式、污染治理方式和经营形态等四个方面发生改变.文章在指出传统饭店能耗管理方式的种种与循环经济思想背离的现象之后提出,饭店在能耗管理中贯彻循环经济思想应该注重从技术、管理和二者综合的方向上进行.

  • 标签: 饭店管理 能耗管理 循环经济
  • 简介:海禁政策是清廷出于与明郑势力政治军事斗争需要,采取的一种临时性海疆管理措施,通过限制与海洋社会的交往以达到维护政权稳定之目的。清代前期,政府的海疆治策经历了从"开海"到"禁海"、从"禁海"到"有限开海"的变化过程。其间,虽然有一些有识之士认识到海洋经济对国计民生的重要意义,并积极推动统治者采取一些积极的海洋管理措施,但总体而言,海疆政策依然带有浓厚的被动和消极色彩。

  • 标签: 清代前期 海禁政策 海疆治理
  • 简介:历史时期气候变迁的周期性与中国地震活动期问题的探讨于希贤近些年来,气候变化的周期论普遍为人们所接受。但是气候是以怎样的周期来变迁的呢?大家的认识并不一致。一般都把气候变迁的周期仅仅理解为只有固定周期,如1800年周期;1000年周期;510年周期;...

  • 标签: 气候变迁 历史时期 地震活动期 中国地震 周期性 寒冷期
  • 简介:夷夏观念形成之后,在历史的延续过程中也发生着转变.作为边疆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政权,并在后期遭遇西方列强入侵这一千年未有之变局的影响,清朝统治者对夷夏观念认知的延续与转变历程复杂而多维.清朝统治者对云南边疆民族的认知及其调整,既是清朝统治者夷夏观念在具体区域的实践与表现,同时也丰富或增强了其变化与调整的典型性.清朝前期管控边疆蛮夷是为了防御邻邦蛮夷,而1840年后对边疆蛮夷的管理与对邻邦蛮夷政治形势的关顾,主要是为了抵御西方夷狄(列强),彼此之间又相互交织、渗透;尤其是在1840年之后的转变,促进了云南边疆民族对王朝国家认同感的强化,对近代中国国家疆域的稳定及构建产生了重要影响.

  • 标签: 清前期 云南 边疆 民族
  • 简介:文湖是古代晋中重要湖泊之一,宋、金以前,湖域广阔,有着重要的社会经济效益。随着人地矛盾压力增大,宋、金已有两次开渠泄湖,到了万历四年彻底泄湖,文湖随即消亡。通过对文湖变迁过程的环境因素分析,本文认为文湖土地利用形式的转化,是区域自然、人文环境压力日趋紧张作用的结果,在看到泄湖为田之后的负面影响时,也应指出在区域生态环境长期发展下的行为适应性和无奈。这种因环境压力而导致的适应性土地利用行为,是历史时期人类土地利用形式转变的共性之一。

  • 标签: 文湖 泄湖 环境压力 土地利用
  • 简介:我国城市经过20多年的高速发展,传统的以规模为中心的粗放型城市发展方式不仅带来了诸多问题和矛盾,也影响城市发展的质量和内涵。2015年,特色小镇战略在浙江实施,取得了很大成绩,成为浙江经济转型升级和城乡统筹发展的有力抓手。2016年8月,在借鉴浙江特色小镇经验和做法基础上,住建部、发改委、财政部发文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在分析了特色小镇推动城市发展方式转型升级的动力机制,并通过对浙江省第一批省级特色小镇分析,得出了特色小镇的四大发展特征,最后提出特色小镇推动城市发展方式转型升级的路径,包括树立以人为本的社会、环境、文化协调发展理念;构建具有创新能力的产业生态系统;探索由增量扩张向存量盘活转变的土地开发模式;完善多元共治的运行模式。

  • 标签: 特色小镇 发展方式 动力机制 浙江省 社会治理
  • 简介:2004年截止目前,全省旅游业捷报频传,取得这些成果得益于今年初省旅游局实施六项调整、三个转变战略。在全省旅游产业发展领导组的主导下,省旅游局和各市旅游局紧密配合,获得全面成功,具体内容是:

  • 标签: 旅游局 旅游业 旅游市场开发 战略 调整 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