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辛亥革命后,1919年孙中山在《建国方略·实业计划篇》昭示国人,主张开辟“南方大港”,港址选定黄埔深水湾,与东方大港(上海)、北方大港(塘沽)鼎足而立,为我国三大世界港市。

  • 标签: 黄埔港 历史发展 中国 广州市
  • 简介:沙溪之所以又叫太溪,有一个普遍的说法。即宋朝任过国史编修的李纲被贬为“监南剑州沙县管库”,谪居沙县,因爱沙溪美景风光,常泛舟溪上,后人因而称为太溪。其实,李纲自己也直称沙溪为太溪。并认为“前此未有名之者”。

  • 标签: 李纲 沙县 历史人物 中国
  • 简介:<正>有的史学史论著,称李延寿所撰《南史》、《北》“贯通前后不分正统。”或说《南》、《北》二“承认南北分裂,不强调谁顺谁逆。”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还有的论著亦仅赞李延寿父子贯通南、北诸、削其相互攻讦之辞而表现出来的识,对《南》、《北》二中表现出来的强烈的正统观念鲜加论述,因而有必要对这一问题作一辨正。《北》卷一百李延寿自述其著述之由:父“大师少有著述之志,常以宋、齐、梁、陈魏、齐、周、隋南北分隔,南书谓北为‘索虏’,北书指南为‘岛夷’。又各以其本国周悉,书别国并不能备,亦往往失实。常欲改正,将拟《吴越春秋》,编年以备南北”;延寿承其志,编为纪传体断代通史。在《北》卷九三《僭伪附庸列传》序中,李延寿说:“至如

  • 标签: 李延寿 正统观念 南史 东魏 西魏 北魏
  • 简介:1996年省史志研究院、省组织办公室组建以来,全省党史、组织、当代工作者按照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当代中国研究所的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中共山西省委的领导下,在各级老领导、老干部的支持下,经过5年努力顺利完成了中央和省委部署的各项征研任务,编写出版了反映党的光辉历史。

  • 标签: 党史 组织史 当代史 中国共产党 三个代表 山西
  • 简介:传统中国政治哲学甚重天人感应,将日月交食等自然天象的变化,视为与现实人事相互关联的休咎征兆。由此衍生出一套复杂的交食应对礼仪,历代相沿不辍。光绪庚子,八国联军入京,钦天监衙署几近全部损毁,法、德两国劫走并瓜分北京观象台仪器。次年辛丑,日有食。清廷除了因循旧礼,救护日食;更要依照国际惯例,与列强谈判斡旋;而内政纷乱如麻,民变四起;又值柱国重臣李鸿章病逝,可谓祸不单行。清廷深深陷入"救日"与救国的双重危机之中。本文详考此次日食始末,涉及官方与民间、中国与西方的预测、应对、记录及诠释。并借以指出,传统中国看似荒诞的交食救护典礼背后,其实蕴含着沟通"天人之际"的严肃意涵和现实意义。交食救护的有序展开,有助于建立政权合法性、维护绝对君权和明君形象,甚至有助于在历法和礼仪层面,展现朝贡体制中"天朝"宗主国受命测天、代天宣命的权威和尊严。因此,即便晚清民间已晓悉交食成因,对官府救护日月极尽嘲讽揶揄,交食救护制度与礼仪仍能维系不辍。

  • 标签: 八国联军 辛丑日食 北京观象台 “救日”
  • 简介:长期致力于泾源县回族历史与文化研究的拜学英先生,是一位勤于思考,善于研究的回族学者。他撰写的《泾源回族史略》一书,较为真实地记录了泾源回族惊心动魄、自强不息的历史进程,对泾源回族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宗教信仰、民俗风情、迁徙流动、人物事迹等情况,尤其是对泾源回族族源、抗清起义、被迫迁徙等进行了大量考证与记述。

  • 标签: 回族历史 迁徙史 史略 发展史 悲壮 文化研究
  • 简介:写作某一艺术样式在特定时代、特定地域的具有断代性质的专门论著,是很有意义的工作.集合若干种这方面的探讨,将有助对这一阶段的若干学科、多种艺术样式,在中国的流传、发展,有切实的理解,勾勒出整体的面貌.

  • 标签: 作读 史开创 地域戏
  • 简介:真实是志书的生命,资料是编修志的基础。只有充分占有真实的史料才能编出有血有肉的志书。档案对于编修志的人来说,犹如建房之砖瓦木石,缝衣之针线布帛,是十分宝贵的基础材料。但是,档案资料也同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一切史料一样,是一定时代的产物,它所记录的内容,由于作者受时代、经历、立场和认识的局限或其他因素的影响,所记史实错误、不准现象也时常发生,所以,在使用这些史料时,不能“拿来就用”,还有个考证、鉴别的问题。“考而后信”,的确是古代史志家们的经验之谈。利用档案材料,要分析研究,去伪存真,择取真实可靠的信息资料,直接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那么,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利用档案为编修志提供可靠、真实的材料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 标签: 档案材料 编史工作 修志工作 地方志 志书
  • 简介:罗泌的家世历来少有学者研究,稍有涉足者,也因材料不全或考证不周,存在诸多问题。文本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其家世进行全面系统的探讨。罗泌幼承家学,以《路》著称于世。今日所见《路》由后人汇编而成,该书集中罗泌一生重要史学著作。在《路》撰修过程中,罗泌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而《〈路〉注》的完成,主要得益于其子罗苹的协助。《路》虽然备受争议,但该书及其注文所保存的丰富材料,历来被文献学家、上古史及上古神话研究者珍视。

  • 标签: 南宋 罗泌 家世 《路史》
  • 简介:郭沫若的五幕剧《屈原》,时间选定于"楚怀王十六年(公元前313年)",人物"三闾大夫屈原--年四十左右"、"楚怀王--年五十岁"、"张仪--年四十以往".

  • 标签: 剧中屈原 史剧中 屈原年龄
  • 简介:薛居正等人所撰《旧五代》一百五十卷(以下简称薛),原成书于宋太祖开宝七年(977),到金章宗泰和七年(1207),朝廷嫌其繁冗浅陋而诏令削去,只用欧阳修所撰《新五代》,遂致此书逐渐湮没。至清乾隆年间编纂《四库全书》时,薛原书已不可得。于是,馆臣邵晋涵等人便将《永乐大典》所采《旧五代》辑出,再参考他书,补苴成篇,由此薛失而复现。但薛辑本自产生之日起便残缺不全。因为其一,辑本所据明代《永乐大典》,几经劫难,到乾隆年间已缺两千四百多册,加之大典当初所采薛本不完全。

  • 标签: 《旧五代史》 薛居正 中国 历史考证 历史典籍
  • 简介:成吉思汗及其子孙领导的军事远征创造了疆域空前的蒙元帝国。成吉思汗第四子拖雷之子蒙哥登极以后,拖雷家族控制了帝国最富庶的土地,即位于东亚大陆的元朝本土与立国于西亚的伊利汗国。由于元朝统治者与伊利汗国血缘相近,双方往来最为密切。两国之间除通过传统的陆路往来外,海路交通因之大兴。

  • 标签: 史源 蒙元帝国 成吉思汗 家族控制 海路交通
  • 简介:蒙古族法制概述奇格蒙古民族是个法制民族,她自从作为一个民族共同体登上世界历史舞台,就制定法律,依法治国。此后,不论历史风云如何变幻,蒙古民族的法制建设不曾中断,其制定的法典律令对相邻近的游牧民族有着深远的影响,在民间广为流传。古代蒙古族的法制,按蒙...

  • 标签: 成吉思汗 蒙古族习惯法 蒙古社会 法制史 阿勒坦汗 《蒙古律例》
  • 简介:近来翻阅《后汉书》时发现,《三国演义》中充当"美女间谍"的貂蝉,实际上是"有其事,却无其人"。在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司徒王允为除国贼董卓,以义女貂蝉为饵,充当"美女间谍",挑拨董卓与其义子吕布之间不睦,进而借吕布之手成功杀死了董卓。这段连环计,小说中描写得高潮迭起,十分精彩。关于这段故事,民间野史也多有记载,一说貂蝉乃"山西忻州木耳村人氏,

  • 标签: 貂蝉 《三国演义》 《后汉书》 古典名著 女间谍 董卓
  • 简介:张政烺先生谈治赖长扬,谢保成张政先生是国内外著名的学者,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先生学问渊博,在甲骨文的释读与考证、青铜器铭文的考释、古代社会制度等方面,都有十分独到的研究。受《史学史研究》编辑部之托,我们如约前往张先生的寓所,怀着崇敬...

  • 标签: 张先 奴隶社会 青铜器铭文 历史研究 史学史研究 基本功
  • 简介:陕西是中华民族灿烂的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有着光辉的悠久历史。史书和新近的考古成果指出:早在距今8000~7000年间,陕西的渭水流域,已出现了粗放的原始农业和原始饲养业,先民们已懂得种植稷和油菜,饲养猪和狗,还有了手制陶器;距今7000年前后,陕西的汉水流域已种植水稻,并出现了夹砂陶和泥质陶;至距今6500~6300年间,以西安半坡早期遗址和临潼姜寨一期遗址上的先民们为代表,在原始的农业、饲养业、纺织业和房舍建筑等方面,

  • 标签: 临潼 考古 陶器 遗址 古代文明 史书
  • 简介:<正>《廿二札记》(以下简称《札记》)是清朝乾嘉时期杰出史学家赵翼(1727-1814)最重要的一部史学著作。该书共分三十六卷,五百七十八条目。①它以札记的形式,对所有二十四部正史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研究,不仅对每部史书的成书经过、史籍体例、材料来源、内容正误等一一进行考核,而且互相比较,对各书编纂方法的得失,叙述手段的优劣,史料价值的高低等,也进行了详细的评介。更重要的,该书用比较研究和归纳研究的方法,抓住有关历代治乱兴衰和风会变化的重大历史事件,进行了分类条列,综合叙述,再加以归纳,进行研究,发表评论。赵氏此书问世以前,没有任何人这样做过。因此,《札记》在中

  • 标签: 廿二史札记 比较研究 考证 乾嘉时期 赵翼 治乱兴衰
  • 简介:《读方舆纪要》是一部历史地理名著,该书修成於明末清初,作者顾祖禹所生活的年代,正是朝代更迭、政局动荡之际。他写此书,原是秉厥考之遣志,痛明朝之灭亡,希望通过总结历史的经验与教训,以使後人免遭外敌入侵之悲伤和痛苦,因此书稿的重点是放在历史军事地理方面,即所谓“其书言山川险易、古今用兵战守攻取之宜、兴亡成败得失之跡所可见

  • 标签: 《读史方舆纪要》 中国 顾祖禹 历史研究 古代典籍
  • 简介:<正>郑元庆,字芷畦,清代浙江湖州府归安人。生卒年不详。迹其行止,当生于顺治、康熙之际,卒于雍正年间。生前曾与毛奇龄、朱彝尊、胡渭等著名学者过从交游。学问广博,兼通经史,著述宏富。唯一世坎坷,际遇不偶,身后萧条。“文章憎命达”或可为此公写照。从

  • 标签: 通史体 《通鉴》 史学 史书 《史记》 司马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