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曲艺音乐又称说唱音乐,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一个类别,亦是曲艺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由唱词、唱腔、声乐、伴奏四部分构成,艺人在唱故事的过程中将这四个部分糅合在了一起,形成了一种以叙事为特征的音乐。这里我们其中的几个主要构成要件关系加以探讨,试述曲艺叙事性特征的美学表现。

  • 标签: 曲艺音乐 叙事性 曲艺艺术 音乐属性 民族民间音乐 曲情
  • 简介:甲:书山有路勤为径,乙:学海无涯苦作舟。甲: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乙:心似平原走马易放难收。甲:好小子,不错嘛!乙:嗨,那玩艺儿,小菜一碟!甲:是吗?乙:不瞒你说。我三岁习字,四岁诵经,五岁对对子,六岁写文章,七岁进校门,八岁读五年

  • 标签: 对联 初中语文 玩艺儿 课文 老师 语言
  • 简介:一汤显祖"情"观的几个论辩晚明戏剧家汤显祖(1550—1616)一生传世的五本剧作——《紫箫记》、《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和《邯郸记》,每本都写"情"。"情"是汤氏剧作的核心,是他"文学思想的灵魂",这一点已为一般研究汤显祖的学者所公认。然而,关于"情"这方面的讨论,我以为仍有三个重要的问题存在:首先,论者对于"情"的解释往往不够明确、深入。其次,许多论者简单地将"情"视为宋明理学家所倡导的"理"的对立物,匆促地达成汤显祖反理学的结论。再次,有些论者基于汤显祖在"二梦"(《南柯记》与《邯郸记》)中,将"情"虚幻

  • 标签: 汤显祖 戏剧创作 牡丹亭 南柯记 宋明理学 情至论
  • 简介:“经典”和“通俗”是一组相对的、一致的概念。在音乐领域,人们赋予了“经典”和“通俗”的特殊内涵。当前中小学音乐教学的现状是怎么样的呢?在音乐教学中,如何处理“经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的地位,调节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的关系,二者之间的关系相辅相成。要如何优化中小学音乐教育。

  • 标签: 流行音乐 中小学音乐教学 音乐审美 经典音乐
  • 简介:在诸多音乐作品的一度创作中,创作者投入了大量的精力,通过作品的二度创作得以展现其内涵,通过分析二度创作中的忠实性与创造性探究一度创作的内涵,并阐述二度创作忠实性与创造性之辩证关系

  • 标签: 二度创作 情感基调
  • 简介:格瓦利(Qawwāl)是印度北部及巴基斯坦地区十分活跃的伊斯兰音乐形式。文章就格瓦利的音乐语汇及功用、表演场合及传承、表演方式及与南亚社会关系三个方面,逐层格瓦利的音乐语汇、演出场所及表演行为等内容进行剖析,关注格瓦利音乐要素本身构建其音乐体裁的影响和创造,从而揭示格瓦利作为一种口头表演的南亚-伊斯兰宗教音乐形式的特点和地位。

  • 标签: 南亚-伊斯兰音乐 苏非音乐 格瓦利
  • 简介:<正>费邓洪同志发表《关于音乐的内容和形式是一个东西的质疑——与王宁一同志商榷》(载于《中国音乐学》1987年第4期,以下简称费文,拙文《简论音乐的内容和形式的相互关系——兼某些成说的质疑》,发表于《中国音乐学》1986年第2期)一文,读后感到十分高兴。对于这样一个古老而又陈旧的题目,居然有人愿意不顾疲倦地认真对待,这已足够令人感激。门庭冷落的音乐美学界,

  • 标签: 音乐的内容与形式 相互关系 中国音乐学 内容和形式 音乐美学 认真对待
  • 简介:音乐教育的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并不是两个独立或矛盾的实体,也是孕育于音乐教育的各种"关系",成长于音乐教育的实践,在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上同时呈现,并作为音乐教育价值理论形态的两个方面,辩证地统一于音乐教育实践之中。音乐教育的价值系统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体系——即"三重关系"体系,其呈现形态就是围绕人之音乐性的生成与和谐,从无序向有序,从混乱向和谐的不断生成过程。

  • 标签: 音乐教育 哲学 价值关系
  • 简介:中国音乐中存在"在音高材料相同的情况下,由于音高排列顺序不同而呈现不同宫调"的宫调游移现象,使隐藏在中国音乐作品中多变的色彩性音响和非功能的和声表象下的五度关系功能逻辑成为音乐发展以及音高材料间联系的重要纽带,形成了中国风格音乐与西方大小调以调性为中心的表达方式的音乐间的差别,进而构成中国音乐音响多变与多解的独特魅力。

  • 标签: 宫调游移 三度宫调综合手法 五度关系功能逻辑
  • 简介:研究中古时期音乐制度及乐人社会身份问题,根本目标是研究中古伎乐演化过程。其中心点在于伎乐与乐人。通过显性研究,考察中古社会变迁中乐人群体的形成与发展、聚合与离散、生活职能与社会身份;通过隐性研究,分析中古时期政治秩序更迭变化中造成音乐文化的散佚与及对传统的回拨。乐人的音乐创造活动及伎乐形式与内容的构建,二者之间所具有的二重关系,指出了伎乐作品生产源头与传播路径是一个系统、完整、严密、地位低下的乐人制度,它们共同地推动了中古伎乐的演化发展。

  • 标签: 中古时期 伎乐 乐伎 中古音乐史
  • 简介:<正>傀儡戏与地方戏是两个同样具有悠久历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戏剧系统。二者在历史上既有源流各异、沿革殊途、功能迥异的一面,亦有异中存同、相互交流、共相依存的一面。然而,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于地方戏剧的研究只偏重于地方戏剧种,而对傀儡戏却失之过问,至于傀儡戏与地方戏相互间的关系更是很少有人问津。福建傀儡戏与地方戏剧种一样,存在一个各种声腔具备、形式多样、异彩纷呈的戏剧系统。其中傀儡戏形式有提线、掌中(即布袋)、铁枝、杖头、幔帐、肉傀儡等多种;许多傀儡戏不仅保存宋元以来我国

  • 标签: 地方戏曲 地方戏剧 目连戏 杖头 泉腔 兴化腔
  • 简介:除了电影、电视和现代媒体传播,任何一种剧场表演艺术,若没有演员与观众之间感性的、直接的、"活生生"的交流,表演艺术是不能存在的。演员与观众是一种现场的、直接的互动关系。那么,谁是艺术鉴赏的主导呢?现在城市民间二人转总是说观众需要啥我们就给演啥,观众是主导;媒体也说,观众喜欢啥,我们就播出啥。他们都说自己最了解人民群众的审美需求。事实上,不同时代观众在观演互动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 标签: 二人转 观演关系 观众需要 掌声 笑声 媒体传播
  • 简介:众所周知,自19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源流的问题就是西秦戏研究中争议最大的问题。此前,一般认为西秦戏源于西北的秦腔。譬如,萧遥天先生在《民间戏剧丛考》一书中提出"西秦戏,本来是秦腔"②的观点,但没有展开具体的论证。19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后,西秦戏

  • 标签: 西秦戏 秦腔 五六十年代 伴奏乐器 板胡 奚琴
  • 简介:现存最早的琵琶谱及若干种乐器谱保存在日本,还有日本人用这些谱式传写编撰的新谱集。时间集中在8—14世纪初。在中国12世纪中期,姜夔用一种完全不同性质的半字谱记写他的自度曲。这种记谱体系至今仍然保留在北方笙管乐种中,呈活态传承,却从未出现在日本的藏本中。通过写本面貌及背景的分析,文章提出一个观点,即至晚在九世纪初,中国宫廷燕乐音乐已经通行半字谱并逐渐成为雅俗并用的谱式。这种谱式的剖析延伸到西安鼓乐和南音。

  • 标签: 半字谱 工乂谱 宫调 西安鼓乐 弦管(南音)
  • 简介:《唱论》作为我国最早的一部声乐论著,在字与声、字声与气息配合方面提出“字真、句笃、依腔、贴调”,“声要圆熟,腔要彻满”的观点。这些观点我们现今的声乐演唱及教学依然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同时也为建立中国民族声乐学派提供了理论依据。

  • 标签: 《唱论》 发声 咬字吐字 字正腔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