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7 个结果
  • 简介:权威和媒体是跨文化讨论中的两个重要方面,本文从文化、民族志、文化殖民主义、人类或机器、电视的认知布局跨文化性和超文化性来探讨"权威和媒体"这一重大题目.

  • 标签: 跨文化 文化殖民主义 跨文化性 超文化性
  • 简介:尽管“太大不能倒”会滋生道德风险并催生寡头垄断,但抗击“太大不能倒”困难重重。2010年德国《信贷机构重整有序清算法》的一系列制度安排使破解“太大不能倒”的问题成为可能。本文详细介绍并评析了该部法律,并指出该法的创新之处在于:“自愿性重整程序”提供“早期危机治理”制度根除道德风险;通过业务拆分方式以“转让令”化解寡头垄断的隐患;以及“政府干预”回归“市场调控”使破解“太大不能倒”成为可能。

  • 标签: 德国 信贷机构重整与有序清算法 “太大不能倒”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
  • 简介:本文试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以卡夫卡小说《诉讼》中特殊的“法”“法院”为切入点,着重分析主人公约瑟夫·K身上体现出的罪感、耻感的来源、生成、衍生、影响,借以观照小说中“罪”“耻”之间的交互关系。

  • 标签: 客体化 劣等感 自我审视
  • 简介:1945年8月8日,苏、美、英、法四国政府在伦敦正式缔结了关于控诉和惩处欧洲轴心国主要战犯的协定,订立《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宪章》。纽伦堡国际军事审判开始于1945年11月20日,终于1946年10月1日。出于对所有被告进行公正审判,并达到有利沟通之目的,庭审以英、俄、法、德四种语言同时进行,开启了大规模使用同声传译的先河。这不仅在翻译学,更在人类文明史上树立了一个新的里程碑。本文旨在通过回顾这段历史,以及同声传译的诞生背景,详细介绍这种在当时颇受争议的传译方法被纽伦堡法庭采用的经过,再现同声传译译员在纽伦堡审判过程中的工作方式,并以此说明,纽伦堡审判最终取得成功,得益于同声传译的使用,更在于同传译员们史无前例、创造性的参与。这对当代翻译学、翻译史研究,都有相当的参考意义。

  • 标签: 纽伦堡审判 伦敦宪章 同声传译 译员招募 翻译策略
  • 简介:"德国的欧洲"还是"欧洲的德国"这一缠绕欧洲时局百余年的"德国问题",对于欧洲一体化的兴衰有什么影响?今天"德国问题"是否又重新冒头?德国在欧盟中"一国独大"意味着什么?德国的战略定位已是欧盟兴衰和欧债危机能否解决的关键。由此出发,本文从"德国问题"角度探析了欧洲一体化的发展进程。

  • 标签: “德国问题” 德国独大 欧债危机 欧盟兴衰
  • 简介:本文从德国社会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政策的一般原则出发,通过两个实例对德国政府的产业政策进行了审视。在对德国鲁尔区的结构转型和大型民用飞机“空中客车”研制的产业支持过程中,德国政府坚持立法,注意资金等扶助措施同市场经济秩序的一致性,将结构政策区域发展政策相结合并利用特定的条件和国际环境实行战略性贸易政策,从而取得了成功。目前,我国经济经过30年的高速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东北等老工业区由于产业过于集中和资源枯竭,需要进行结构转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则要求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到依靠科技创新方面来。在这一进程中,发达工业国德国的产业政策值得我们借鉴。

  • 标签: 德国 产业政策 鲁尔区 空中客车
  • 简介:肇始于战后的欧洲一体化进程发展到今天已经进入经济政治的全方位联盟。然而,欧洲联盟不仅仅是一个利益和目的的共同体,它还应该是一个文化和理念的共同体,为所有的欧洲公民创造一个情感归属的“精神家园”。而欧洲认同的建构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唯一途径,那么如何解读并建构一种共同的欧洲认同?本文试图从欧洲认同感产生、新欧洲认同政治以及欧洲认同的逐步形成等三个方面对欧洲认同这一历史现象进行考察。

  • 标签: 欧洲认同 新认同政治 欧洲民主政治文化
  • 简介:中德关系在中国对欧关系中占有重要位置。德国不仅是中国在欧洲的最大贸易伙伴,中德贸易额相当于中国同英、法、意三国贸易的总和,而且是中国从欧洲进口技术产品最多的国家。德国在华投资在欧洲国家中也名列前茅。中国一贯同情和支持德意志人民谋求统一的愿望,

  • 标签: 中德关系 欧洲国家 贸易伙伴 技术产品 在华投资 中国
  • 简介:德国作家E.T.A.霍夫曼以一种独特的黑暗美学,对教育、想象、虚构、魔鬼、机械等19世纪初的一些核心思考命题提出了自己的思考维度。在来自内心的黑暗冲动、想象和现实的暧昧不明、身体和机器的彼此填补中,呈现出的是19世纪初的人的心理图景。这种图景已经不再沉浸在古典主义的完美理想中,而是为未来的断裂和延异敞开了门户。

  • 标签: 恶的美学 教育 想象 机器
  • 简介:高校企业协同创新在德国已初具规模。本文对德国高校企业协同创新进行了界定,梳理了它在各层面的体现,并对其现状进行了分析,包括德国高校企业协同创新的项目合作与人员交流这两种传统模式和基于战略的协同创新四种新模式。本文最后提出了构建高校企业长期协同关系、教学协同促进科研协同、基于创新价值链的多主体协同等三点借鉴。

  • 标签: 德国 高校与企业 协同创新 模式 借鉴
  • 简介:本文的考察对象是奥地利现代主义作家胡戈·封·霍夫曼斯塔尔的哑剧剧本《陌生女孩》(1911)。该剧由霍夫曼斯塔尔为维也纳女舞蹈家格蕾特·维森塔尔量身定做,后来被改编成电影,是作者首部被搬上荧幕的作品。女舞蹈家维森塔尔也参与了该剧的构思和创作,因此该作品是在“文学”“舞蹈”这两种艺术形式的相互启迪下生成的。本文从1900年前后影响甚广的语言怀疑论和作家对新型表达方式的渴望展开论述,着重介绍霍夫曼斯塔尔关于“纯净姿势”(reineGebarde)的美学思考,并通过对剧本《陌生女孩》的具体分析,阐释霍夫曼斯塔尔构思的“纯净姿势”的表现形式及其功能。此外,本文还着重剖析了剧中男主角的独特感知模式,他的观看目光表现为主观愿望和想象的外在投射,凸显出该剧电影艺术的内在联系。

  • 标签: 胡戈·封·霍夫曼斯塔尔 格蕾特·维森塔尔 哑剧 语言批判 舞蹈
  • 简介:1989~1990年,前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在德国统一问题上,经历了一个由反对、阻止到被迫赞成的心理变化过程.究其原因:一、民主德国经济政治危机不断加深;二、联邦德国大力推进两德统一;三、西方大国及东欧一些国家对德国统一表示理解和支持;四、前苏联国内经济政治形势恶化极大地限制了其对德国统一进程的制约力.

  • 标签: 德国统一 戈尔巴乔夫
  • 简介:在实行"议会内阁制"的联邦德国,国家的方针决策权由担任政府首脑的联邦总理掌控。作为国家元首的联邦总统系五大国家宪法机构中的独立一员,他无权领导总理,享有的权限实行总统制的美国以及实行半总统制的法国不同,介于行政权、立法权和司法权之间。宪法虽然赋予总统对外代表国家、对内引导和团结全国人民的重任,但由于总统权限的多元性,造成总统时而成为媒体和各党派争议的焦点。为此,近年来时有要求改革的呼声。

  • 标签: 议会内阁制 德国总统权限 霍斯特·克勒
  • 简介:20世纪20年代中期魏玛共和国外长斯特莱斯曼冷静地分析了魏玛共和国所面临的国内外形势,推行了一条理智而务实的外交政策.其目的在于恢复德国的大国地位,手段在于实现法国的和解,加强巩固苏联的关系以及调整美英两国的手段.

  • 标签: 斯特莱斯曼 大国外交 和解 合作 调整
  • 简介:德国作家毕希纳反对思维的第一性,表现出明显的“身体意识”。本文将试图结合毕希纳本人对笛卡尔的“二元论”哲学的研究[1]批判,以“身体主体性”概念为切入点,分析毕希纳作品中“身体主体”在“理性文明暴力”的压抑下历经复位、出场、失语、疯癫、机械化最终陷入虚无的现代性危机过程。

  • 标签: 毕希纳 身体 主体 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