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9 个结果
  • 简介:2001年秋,全国推行了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面对新课程实验大规模推进的现实情况,与之相应对的富有活力的教学研究新模式——以校为本教学研究制度应运而生。教育部《关于改进和加强教学研究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要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作为研究主体,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组织”。这种以学校为基地,以教师为主体,以师生发展为目的严谨、务实、创新的教研,是新课程得以茁壮成长的土壤,

  • 标签: 校本教研 学习型组织 基础教育 课程改革 小学 教研组
  • 简介:深化高职教育改革,目的就是要培养既有一定理论知识又有较强实际操作能力的技能人才。为此,需采取必要的手段,改革传统办学模式,构建开放性职教办学体系;准确把握现代经济社会对高职技术人才的需求定位;紧紧抓住高职教育特征,建立重技能、促就业的创新教育机制,培养心理适应能力强、具有职业技术的高级技能人才。

  • 标签: 高职教育 技能型人才 培养模式
  • 简介:日本学前教育阶段幼稚园和保育所一直处于分立的状况,分别归文部科学省和厚生劳务省管辖,形成了二元体制。日本创办“认定孩子园”是推进幼保一体化的重要举措,其中幼保连携“认定孩子园”是“认定孩子园”的一种类型。2014年文部科学省、厚生劳动省和内阁府共同颁布了《幼保连携认定孩子园教育·保育要领》,以法律的形式明确规定了幼保连携“认定孩子园”是学校兼儿童福利设施机构。因此研究幼保连携“认定孩子园”的历史发展、特征、生活状态以及作用对了解日本学前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幼保连携型 认定孩子园 日本
  • 作者: 余志军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1-05-15
  • 出处:《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1年第5期
  • 机构:摘要:本文在解析高职院专家型辅导员素质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从三个层面加强高职院专家型辅导员队伍建设:学院层面的措施保障,系(院)层面的专家型辅导员团队建设,个人层面的素质内涵提高。
  • 简介:时代呼唤综合人才,为了培养综合人才,世界各国新世纪教育行动纲领中,都增大了高校“通才”教育的比重,由学科、专业人才的培养向基础、通用人才的培养转化。作为研究大学,自身具有普通高校所没有的优势。如何进行本科教育改革来适应这种新形式应当引起我们的关注。

  • 标签: 应当 自身 综合 适应 纲领 培养
  • 简介:本文借鉴国外研究大学本科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理念和基本做法.在国内研究大学已经进行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的基础之上,提出从构建以人为本的课程体系,建立研究性教学体系,进一步加强教育国际化等方面来探讨完善我国研究大学的本科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 标签: 研究型大学 本科 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 简介:创建学习学校文化,是一个触及师生精神生命的学校文化变迁过程。在创建学习学校文化过程中,校长的作用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但人们往往夸大校长的作用。学习学校文化建设过程是群体精神生命的演进过程,校长是学习学校文化建设的发现者、培育者和促进者。校长应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定位,以学校先进的社会文化为资源,从学校的社会文化基础出发,通过发现先进的学习者及学习教师初级群体、培育学习教师初级群体文化,促进学习教师初级群体文化的累积与增值,促进学习学校文化的生成,从而使自己真正成为学习学校文化建设的发现者、培育者和促进者。

  • 标签: 校长 学校文化 学校管理
  • 简介:所谓积件是指在课件中能够承担一个独立任务的程序组,它可以是一个课件的结构,也可以是一个课件中不可分解的最小单位。所谓即插即用,是指教师可以根据个人的需要任意选用已开发好的部分组件,然后再设计组装出整个课件。这有点类似于我们工业产品制造一样,一些工厂生产零部件,然后通过一家公司组装成成产品。这样的课件既富有个性,又能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

  • 标签: 课件 中学数学 积件 分类 产品制造 即插即用
  • 简介:基于互倚文化的背景,对567名中学生施测成就目标系列问卷,采用聚类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方法,探讨多元成就目标对个体学业成就的作用机制。发现学业成就目标是多元的,高掌握一低表现是最佳组合模式;课堂目标与学业成就目标对成绩影响符合间接效应假设;社会目标与学业成就目标对成绩影响符合发展模式;个体采撷了多重目标体系,多重目标体系按照课堂—社会—学业成就目标的发展历程模式影响学业成就。研究为课堂管理和教学设计提供了参照依据。

  • 标签: 学业成就目标 特质与情境观 多重目标
  • 简介:“双师”人才具有特定的内涵和明显的本土特征,是研讨高等院校人才专业化发展时无法回避的一个语词。但是现阶段我国外语专业“双师”人才的培养存在一定的问题,包括教师队伍、课程设置和教学环节等方面。外语专业培养“双师”人才非常具有必要性。外语专业的培养目标决定了要培养双师人才,人才市场的需求要求外语专业培养“双师”人才。因此尽快的构建外语专业“双师”人才培养模式非常重要。

  • 标签: 新建地方院校 外语专业 &ldquo 双师型&rdquo 人才培养
  • 简介:学习者学习风格的差异一直受到教育者和教学者的关注。通常认为其调查结果对教师改进教学方法等问题上提供了可借鉴的依据。本文采用Ms.Reid的感知学习风格调查问卷,通过SPSS10.0分析,得出142名文理科学生的不同的学习风格的倾向差异,并就成因进行了分析。笔者指出分析结果对大学英语教师在教材选用,教学方法的改进方面提供了可借鉴的依据。

  • 标签: 学习风格 感知型学习风格 文理科大学生
  • 作者: 梁涛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3-06-16
  • 出处:《教育研究》 2013年第6期
  • 机构:〔摘要〕交通运输专业是各种技术相交叉,相融合而产生的学科。交通运输专业是一门典型的应用型学科,它的主要目的是要培养专门地应用型人才,为企业和社会发展服务,为学生提供一技之长。在交通运输教学中,对学生的实用能力培养是本专业教学的主要内容。本文将从应用型人才的定义入手,来探讨交通运输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 作者: 王纯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3-01-11
  • 出处:《教育研究与实验》 2013年第1期
  • 机构:[摘要]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资本市场一体化的不断推进,新的经济环境、新的市场力量正在重新定义各行各业、各种不同类型的公司的经营方式。应用型金融人才是各行各业从事经济管理的高级人才,金融本科院校担负着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从事经济管理的高级人才。因此其课程的开发与设计应该既适应新的经济环境的社会需求,又具有行业特色。本文重点阐述新时期金融应用型人才的特点,以及课程的开发与设计如何更好地为培养应用型金融人才服务。
  • 作者: 邱雅敏朱正浩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1-11-21
  • 出处:《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1年第11期
  • 机构:摘要:绝大多数高职外语教师都是在学科性人才培养模式下造就的。他们从普通高校直接进入高职院校,知识结构单一,实践与动手能力差,现场教学与实训指导、分析与解决生产实际问题都是他们的软肋,这势必影响到高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关注外语教师的专业成长和综合素质的提高,研究“双师型”外语师资队伍建设,尽快打造一支适应高职教育的“双师型”外语教师队伍,便成为高职院校体现高职教育特色、不断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任务。
  • 简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教育发展的层次目标,形成学习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达到的重要目标.形成学习社会具有努力现实的基础,形成学习社会符合"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同时形成学习社会需要经过艰苦努力.

  • 标签: 小康社会 学习型社会 中国 “三个代表” 教育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