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3 个结果
  • 简介:"培养"词意涵丰富,原指农作物的培植,但被孟子阿奎那用于描述德性修养的复杂过程。他们都认为,人的德性之端或种子受之于天或上帝,是人性的分,只有通过培养才能发展它们。只有培养德性,才能实现人性,并最终实现人的天命或终极目的。对二人来说,乐于为善行德,才是德性的真谛。尽管二人在人性、德性以及德性的培养等问题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彼此侧重点还是有所不同。孟子认为人性本善,但人之为人需要培养德性之端,而在德性培养中心志情感、人伦关系成长环境等尤为重要。阿奎那则区分了自然之德神学之德,发展了潜能与实现等概念,强调培养德性就是培养习惯,突出理性的地位,从而较好地应对德性培养中的成功失败问题。

  • 标签: 德性 孟子 阿奎那 人性
  • 简介:人类在自己的生活世界中活动改变着切,并且从不同的视域来解释理解自身的这种活动。可以说,生活世界的政治是人创造的,它改变了人类发展的历史,特别是公民身份作为种政治制度理念展现出来,使得生活世界公民身份的关系紧密相关起来,古代的、中世纪的、现代的不同发展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社会状况,这就使得公民身份的认同旨趣产生差异,通过论证说明认同产生的困惑、焦虑危机的缘由,指明阐释克服这种公民身份危机的途径,重新为现代公民确立种美好生活方式。

  • 标签: 生活世界 共同体 公民身份
  • 简介:科学表征是用个人工设计的事物(如模型)描述另个相关的事物(如自然现象),其结果是形成科学知识或理论,它蕴含了构成、划界规范问题,已经成为各种实在论反实在论争论的焦点。早期的图像论认为表征就是心理图像,后来的相似论主张表征是两个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同构论认为表征是两个不同事物之间具有相同的数学的或者物理的结构,指代论认为表征是个事物替代另个事物,推理观认为表征是种推理力认知能力。这些观点表现为科学理论的句法观语义观之争、建模理想化之争,形成了表征的紧缩观实质观,以及分析方法实践方法。

  • 标签: 科学表征 模型 同构 相似
  • 简介:《资本论》是马克思生最重要的著作,从早期准备稿开始,《资本论》构思经历了从"六本书计划"到"三卷四册结构"的发展,最后形成了《资本论》三大手稿。在此基础上,编辑出版了《资本论》第1—4卷。详细考证《资本论》的历史发展传播过程,深入揭示《资本论》的逻辑结构,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资本论》,而且有助于重新定位马克思理论。

  • 标签: MEGA2 《资本论》 历史演变 逻辑结构 马克思理论
  • 简介:孙正聿教授的《哲学通论》是"专著性的教材",其专著性教材性全都有赖于它在西方哲学史中有其根基;具体来说,《哲学通论》的哲学史底蕴主要来自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黑格尔哲学,体现在:整本《哲学通论》在其最主要的几个问题节点上都借助于黑格尔哲学来建构自身的思路结构,从而使这本专著性教材黑格尔哲学形成了深刻的内在理论关联。《哲学通论》最具创意也最有特色的三个思路是:作为哲学思维方式的"反思思想"维度,作为哲学核心问题的"思想客观性"问题,以及作为哲学历史演进的"本体论中介化"进程。这三个思路都是以黑格尔哲学为基础,并在黑格尔的深度对话中建构发展起来的。

  • 标签: 孙正聿 《哲学通论》 黑格尔哲学
  • 简介:2012年3月,谢文郁教授出版了《道路真理——解读〈约翰福音〉的思想史密码》①(下文称为"谢著")书。该书深入地剖析了"真理"问题在希腊思想中的困境,并指出是《约翰福音》带领人们彻底走出了"真理"困境。

  • 标签: 《约翰福音》 真理 道路 柏拉图 宗教 哲学
  • 简介:朗基诺的文章《重新认识证据不完全决定性》成功地展示了建立在证据相关性上的对不完全决定性的解释(UER)的重要性,而这种解释要求我们在理解科学客观性时引入对科学实践中的社会性维度的考虑。这篇文章的基本进路是正确的,但仍然存在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方面,建立在经验等值性上的对不充分性的传统解释(UEE),并不定要为科学实在论进行辩护。另方面,朗基诺对社会性维度的理解似乎过于狭隘,也过于乐观。

  • 标签: 海伦·朗基诺 不完全决定性 经验等值性 证据相关性 科学实践中的社会性维度
  • 简介:现代性代表着迄今为止人类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最为深刻的文化转型,它更多地体现为种理性的、启蒙的、民主的、契约性的、批判性的思维机制。在中国的历史境遇中,现代性的思维机制对传统日常思维的文化转型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从日常思维的基本图式出发,探讨现代性思维机制对日常思维的改造问题.这是实现日常思维转型重建的核心关键。

  • 标签: 日常生活 日常思维 现代性
  • 简介:许多人认为,帕累托论证为不平等提供了种正当性证明,而由约翰·罗尔斯提出并由布莱恩·巴里详细阐述的对不平等的辩护,更是常常被证明其甚至对于持平等主义观点的人而言也是无法抗拒的。但是,审慎地分析帕累托论证的逻辑结构,我们就会发现:严格地来说,帕累托法则并不要求不平等;不严格地来说,帕累托法则所要求的不平等是不公正的。科恩首先阐述了他对于帕累托论证的基本观点批判路径,然后运用他所谙熟的分析哲学技术详细讨论了罗尔斯巴里所阐述的帕累托论证,向帕累托论证提出了个重大挑战。科恩进而提出并阐述了在罗尔斯式帕累托论证中所隐含的两难困境,通过分析平等尺度中的劳动负担,指出在帕累托论证中存在着不致尺度,并进而论证不平等并不是个必要的恶。

  • 标签: 帕累托论证 帕累托法则 不平等
  • 简介:为了获得对人的本真理解,海德格尔反对康德的"先验主义",批评传统的真理观,他认为,真理以"是"为基础,真理的本质是自由。而且,传统逻辑中的同律,必须根据真理的本质重新进行解释,同是"是"的自我呈现。当代诠释学植根于海德格尔所谓的回到最本源开端的彻底本体论之"还原",即生命的根基处。海德格尔对"是"的思考激发了彻底诠释学的进步发展,有伽达默尔出自共属意义上的同性立场方面的发展,也有德里达从发而为事意义上的"发"的立场方面的发展。

  • 标签: 彻底诠释学 本真理解 真理
  • 简介:西方逻辑在传入中国之初曾经历了个“逻辑名辩化”的过程,即用中国旧有名辩的语汇理论来翻译诠释传统逻辑的术语,以便后者更容易地为中国社会与中国文化所接受。尽管逻辑的名辩化在定程度上促进了传统逻辑在中国的传播。刺激了对中国古代名辩的研究,但其本身在总体上并未取得成功。其中所存在的问题对于深入思考传统逻辑名辩的关系、反思“名辩逻辑化”的理论得失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逻辑 名辩 中国逻辑史
  • 简介:现象学的“被给予”.特别是“人格的被给予”概念适用于有关“文化”的阐释。首先需要考察的是“人格”概念,并以“总体人格”来界说文化:在此基础上再着手探讨“文化先天”的问题;最后,借助东西方跨文化关系的实例,分别从人格的世代生成性结构“空”这两个方面来展开“跨文化先天”这论题。

  • 标签: 先天 文化 世代生成性 被给予 人格 舍勒
  • 简介:现象学生活的关系是什么?胡塞尔同时提出两个选项:个是主张现象学脱离生活,另个则主张现象学亲近生活。在理解胡塞尔时,任何个选项都不应该被偏废。这两者并不必然是相互排斥的关系,而是包含调和的可能性,为了充分达到这个目的,仅仅采用超越论的现象学是不足的。虽然胡塞尔本身的哲学最终以彻底的反思作为归宿,而只有超越论的转向可以达到彻底的反思,但为了能够厘清现象学生活之间的关系,亦即说明现象学现实世界之间除了对立的关系,还存在非对立的关系,唯有借助于胡塞尔本人也相当重视的现象学心理学才或可竟其功。

  • 标签: 胡塞尔 现象学心理学 生活 超越论现象学
  • 简介:在《政治自由主义》中罗尔斯明确区分了therational(合理)thereasonable(讲理),这个区分是理解罗尔斯整个正义理论尤其是其思想转变缘由的枢纽。而在其《学士论文》中,罗尔斯区分了thenatural(自然)thepersonal(人格),进而恰当而清晰地定位了伦理学。在这种定位中,伦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格关系,而且神学、宗教不可分离。合理讲理这对区分的内涵在《政治自由主义》中得以展开,而对自然人格的区分则进步推进了对合理讲理这对区分的理解,罗尔斯做出此种区分的原因也将得到呈现。

  • 标签: 罗尔斯 合理 讲理 自然 人格 自然主义
  • 简介:对于处理各种相互关联的议程,语言学时下流行的主体逻辑颇为有用。语义学语用学可以受益于种内涵更为丰富的般观点,这观点涉及语言过程及其主体;而论述语言表达式的策略语义学语用学,由于其与人类行为相伴随,并对之进行指导,则可以令各种主体逻辑从中获得良多教益。

  • 标签: 主体 动态逻辑语义学 语用学
  • 简介:智顗吉藏同是陈、隋之际的佛学宗主。智顗向被尊为天台智者大师.吉藏则被视为三论宗祖师,二人生平背景有许多相似之处。南北朝时期,佛性论是中国佛教界普遍流行的思潮之,随着《涅槃经》传入中国,佛性思想广受佛教界关注及讨论,成为当时重要议题。在此背景下,智顗吉藏无可避免地亦深受当时佛性论影响。二人在相关论著中,皆非常重视佛性论,大量引用佛性概念作为义理论述发挥。由于二人佛性论牵涉甚广,前贤已多有论述,故以学界罕言之思维方式作为论题核心或可见出新意。聚焦于智顗的“佛不断性恶”吉藏的“中道佛性”,不仅可以溯源二人相关佛性思想内容,其思维方式亦可归纳出相同点(否定性、圆融性)相异点(现实具象超言绝象、即离)加以比较。

  • 标签: 智顗 吉藏 佛性 中道佛性 思维方式 性恶
  • 简介:"哲学生活世界"国际研讨会于2014年12月15日至16日在上海召开。会议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美国价值哲学研究会联合举办。这是继2013年8月哲学所在希腊雅典第23届世界哲学大会举办的同样主题会议的基础上,对"哲学生活世界"这主题进行更为深入广泛的研讨。

  • 标签: 哲学与生活 主题会议 希腊雅典 上海社会科学院 哲学研究 日至
  • 简介:"大数据"词在演变过程中逐渐派生出了两种内涵:种是小写的大数据,另种是大写的大数据。小写的"大数据"指的是数据科学相关的活动方法,而当这些活动方法向社会各领域渗透并迅速发展时,便产生了大写的大数据。因此,大写的大数据可以看成是小写的大数据的经济和文化转向,它会对社会组织的知识结构产生历史性的变革。为了探讨两种大数据之间的联系以及相关的认识论后果,我们将引入三个核心概念——数据域、深调制以及不透明表征——作为个理论框架,帮助我们理解大数据在经济和文化维度上——个是地方性生成性的,另个是全球性涌现性的——如何交互以及在交互过程中产生的系列后果、问题机遇。基于信念可靠性的知识观所建立的"调制的认识论",对于深入理解探索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认识论问题将提供有益思路理论依据。

  • 标签: 大数据 深调制 不透明表征 认识论
  • 简介:种纯语义学的意义概念是能够得到界定的,因而除了数学/或逻辑有关的那些承诺,并不需要妄称其他更多东西。自然语言的语义学可以充当种逻辑分析法,而且这能为分析性综合性之间的严格分界提供辩护。事实上,奎因并非驳斥而只是拒绝了对于自然语言进行逻辑分析的思路,因此,分析综合之间的区分并不过时。

  • 标签: 分析性 综合性 内涵 构造 概念 语用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