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对淀粉样蛋白β1-42(Aβ1-42)所致阿尔茨海默病(AD)小鼠海马Homer3的影响,探讨其对AD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32只C57BL/6小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Sham组(小鼠海马注射生理盐水)、AD组(小鼠海马注射Aβ1-42)、二甲基亚砜(DMSO)组(海马注射Aβ1-42制成AD后,小鼠腹腔注射溶剂DMSO连续14 d)、雷帕霉素(RAPA)组(海马注射Aβ1-42制成AD后,小鼠腹腔注射雷帕霉素1mg/kg连续14 d),每组8只。对每组小鼠进行Morris迷宫和Y迷宫实验,测定其认知功能,采用蛋白印迹方法检测各组小鼠海马Aβ1-42、mTOR、磷酸化mTOR(p-mTOR)、Homer3的表达量。结果与Sham组相比,AD组小鼠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目的象限停留时间缩短,穿环次数明显减少,交替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DMSO组相比,RAPA组小鼠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目的象限停留时间增加,穿环次数明显增加,交替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Sham组相比,AD组小鼠海马Aβ1-42、p-mTOR表达量明显增加,Homer3表达量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DMSO组相比,RAPA组小鼠海马Aβ1-42、p-mTOR表达量减少(P<0.05),Homer3表达量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mTOR抑制剂雷帕霉素可改善Aβ1-42所致AD小鼠行为认知功能障碍,减少脑内Aβ1-42沉积,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mTOR磷酸化、上调突触相关蛋白Homer3的表达有关。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雷帕霉素 淀粉样蛋白β1-42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蛋白 磷酸化哺乳动物雷帕霉素蛋白
  • 简介:摘要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OG)-IgG抗体相关疾病(MOGAD)被认为是一独立的疾病。它可表现为视神经炎、脊髓炎、脑干脑炎以及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等。在临床上常会遇到MOG-IgG抗体和其他自身免疫抗体(如寡克隆蛋白、AQP-4、NMDAR-Ab、GlyR-Ab等)并存的情况,有必要对该现象进一步认识,以期更好地诊断MOG-IgG相关脱髓鞘疾病。

  • 标签: 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 MOG-IgG抗体相关疾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尿白蛋白/肌酐比值、肾小球滤过率与糖尿病病程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析糖尿病病程、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及肾小球滤过率,合并高血压、高血脂所占比率。结果随着病程延长,患者尿白蛋白/肌酐比值上升,肾小球滤过率逐渐下降,且高血压、高血脂比例增加。结论随着糖尿病病程延长,肾脏损伤进行性加重;除血糖外,高血压、高血脂同时也加重肾脏损伤。早期合理的血糖、血压、血脂控制,可延缓糖尿病肾病发生。

  • 标签: 尿白蛋白 肌酐比值 肾小球滤过率 糖尿病肾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OG)抗体阳性视神经炎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0月31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神经内科MOG抗体阳性视神经炎患者39例的资料,男25例,女14例,年龄15~80(40±16)岁,根据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n=12)与非复发组(n=27),对其临床表现、复发相关因素、磁共振成像(MRI)表现、治疗及预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共累及眼别63只眼,其中视神经周围炎(OPN)30只,占47.6% (30/63);发作次数1~9次,其中12例发作≥2次。发病时重度视力损害(SVL)有37只眼[58.7%(37/63)],最终随访视力SVL有7只眼[11.1%(7/63)]。视盘水肿48只眼[76.2% (48/63)];视神经MRI长节段病变47只眼[74.6%(47/63)]。1例合并无菌性脑膜炎和脑炎。复发组比非复发组年龄小[(28.5±9.8)岁比(43.3±16.4)岁,P=0.001 ];两组的性别、是否双侧发病、最初视力、最终视力、视盘是否水肿、头和脊髓是否有病灶以及是否加免疫抑制剂等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所有的患者急性发作期均予甲泼尼龙(MP)冲击治疗,16例加用免疫抑制剂;应用糖皮质激素后疼痛均明显减轻或缓解。结论MOG抗体阳性视神经炎多双眼同时发病,常表现为OPN,多伴视盘水肿,病初视力损害重,但大多视力恢复较好。可能合并脑膜炎和脑炎。视神经MRI显示病变常表现为长节段病变。糖皮质激素可减轻疼痛和促进视功能的恢复。

  • 标签: 视神经炎 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抗体 视神经周围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CRP)在外科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分析2016年10月-2017年12月本院外科收治的患者70例,按感染程度分为无感染组25例、重症感染组15例,局部感染组30例。检测入院时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RP,用SPSS13.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在全身感染时,血清PCT和CRP浓度升高,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PCT显著性更高。结论与CRP相比,PCT是一个较好的外科全身细菌感染的诊断指标,能有效地发现早期重症感染,以指导临床早期用药。

  • 标签: 外科感染性疾病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检测 早期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为新生儿的感染性疾病提高可靠的医学依据。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10月入住我院的35例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外选择同期于我院的35例正常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法国梅里埃公司免疫荧光定量DCT、免疫比浊法对血清中PCT及CRP进行测定。比较两组PCT及CRP阳性检测率、血清PCT及CRP水平。结果观察组PCT及CRP阳性检测率分别为85.00%、88.3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8.18%、12.73%);观察组新生儿血清中PCT及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新生儿(P<0.01)。结论血清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可有效诊断与鉴别新生儿感染性疾病,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可作为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评判指标。

  • 标签: 降钙素原 超敏C反应蛋白 外科感染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小RNA-186(miR-186)在肾癌中的作用及其靶向调控E-钙黏蛋白影响肾癌细胞增殖和转移的分子机制。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山西省人民医院肾癌组织标本40例,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miR-186在40例肾癌组织及4种肾癌细胞系中的表达。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克隆形成、细胞划痕、Transwell实验和流式细胞学等方法检测miR-186过表达对肾癌786-O细胞增殖、侵袭迁移和凋亡的影响,裸鼠成瘤实验分析miR-186对肾肿瘤生长的影响。采用Western印迹分析miR-186对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相关标记物如E-钙黏蛋白表达的影响,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验证miR-186与E-钙黏蛋白的靶向关系。结果40例患者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58.4±9.2)岁。miR-186在肾癌组织和细胞中表达下调(组织:0.005 2±0.000 4比0.015 5±0.001 5,P<0.001;细胞:0.334 3±0.025 1、0.457 0±0.026 6、0.229 8±0.011 0、0.741 1±0.091 0比1.000 0±0.085 2,均P<0.001),miR-186在肿瘤直径大小(≥4 cm比<4 cm为0.003 2±0.003 4比0.008 4±0.007 2,P<0.001)、临床分期(≤Ⅱ期比>Ⅱ期为0.007 8±0.005 8比0.002 7±0.002 3,P=0.021)及组织学分级(<Ⅱ级比≥Ⅱ级为0.008 8±0.006 3比0.004 6±0.003 0,P<0.001)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iR-186过表达可抑制肾癌786-O细胞增殖和侵袭迁移,诱导细胞凋亡,并抑制肿瘤生长。miR-186可以直接靶向调控E-钙黏蛋白并促进其表达。结论miR-186可能通过直接调控E-钙黏蛋白影响EMT并抑制肾癌细胞增殖和转移。

  • 标签: 肾肿瘤 肾癌 微小RNA-186 E-钙黏蛋白 上皮-间充质转化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QT间期离散度和肌钙蛋白在脓毒症患者心功能障碍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2年01月~2014年11月急诊重症监护室和急诊科病房确诊脓毒症住院患者,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脓毒症组(n=30)、严重脓毒症组(n=30)和脓毒性休克组(n=30)。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肌钙蛋白,采用ECG机及彩色超声超声超声机及彩色超声仪测定QT间期离散度。结果严重脓毒症组和脓毒性休克组患者QT间期离散度QTd与Qticd及血清肌钙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组QT间期离散度QTd与Qticd及血清肌钙蛋白水平,显著低于严重脓毒症组和脓毒休克组(P<0.05)。结论脓毒症患者长期血液透析容易引起左室肥厚,QT间期离散度能预测血透患者左室肥大、心律失常指标;肌钙蛋白能预测脓毒症患者心脏损伤程度。

  • 标签: QT间期离散度 肌钙蛋白 脓毒症 心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成人川崎病后临床护理的关键。方法对3例应用人免疫球蛋白进行治疗的成人川崎病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接受人免疫球蛋白治疗后,3例患者的体温迅速降低。结论在使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成人川崎病的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控制输液速度,并进行严密的观察是护理的关键。

  • 标签: 川崎病 人免疫球蛋白 护理
  • 简介:摘要感染与自身免疫之间的关系早已被观察到。感染后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抗体相关疾病(MOGAD)的病例报道逐渐增多,但感染与MOG抗体产生的直接联系、感染类型、作用机制、预防治疗的意义等方面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MOGAD也需与感染性病因导致(继发)炎性脱髓鞘相鉴别。我们在此主要列出感染和MOGAD的相关研究,讨论可能的致病机制,感染与MOGAD的关系仍有待基础研究验证。

  • 标签: 感染 MOG-IgG相关疾病
  • 简介:摘要蛋白质组学是在蛋白质、蛋白质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综合性学科,是继基因组学和转录组学之后生物系统研究的一大进步,虽然尚未完全成熟,但在生物学,特别是在医学中应用日益广泛,本文仅把蛋白质组学背景及其在脑胶质瘤和脑转移癌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介绍。

  • 标签: 蛋白质组学 脑胶质瘤 脑转移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穿刺活检及增强MRI诊断在甲胎蛋白(AFP)阴性肝占位病变的准确性及穿刺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7年1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超声科行穿刺活检AFP阴性的肝占位患者资料共59例,其中男35例、女24例,25~67(51±3)岁,血AFP在正常范围内,比较超声引导穿刺活检病理结果和MRI两者之间的差异,分析其诊断价值并记录穿刺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SPSS 2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组59例病例,其中恶性病变占54.2%(32/59),良性病变占45.8%(27/59),超声引导穿刺活检术的灵敏度、特异度均为100%,而增强MRI分别为96.9%和81.5%。穿刺术中及术后均未出现腹、盆腔出血、感染、气胸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穿刺活检和增强MRI对诊断AFP阴性肝占位病变均安全,但超声更准确,当患者临床症状较轻且缺乏特异性、增强影像学诊断存在不确定性时,选择超声引导下穿刺更有利于明确病灶的性质。

  • 标签: 甲胎蛋白类 肝肿瘤 超声检查,介入性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甲状腺球蛋白(TG)与分化型甲状腺癌转移灶的相关性,评价TG在分化型甲状腺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在我科治疗的DTC患者86例,均于手术后2次行131I治疗并排除TgA阳性及失分化的患者,分为五组无转移组(29)、淋巴结转移组(22)、颈部转移组(13)、肺部转移组(15)、骨及其他脏器转移组(7),比较五组间的差异性。结果(1)除外颈部转移组,其他各组与无转移组TG水平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2)86例患者中,转移灶越大、数目越多,其TG水平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各组TG值与转移灶大小、数量相关性分析甲状腺球蛋白水平与转移灶大小呈明显正相关(R=2.124,P<0.05),与转移灶数目呈明显正相关(R=3.420,P<0.05)。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对评估肾脏病患者内皮损伤状态的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9月至2021年1月首次就诊于北京医院肾内科的患者133例,以同期健康体检者130名作为对照组。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原发病、合并症、并发症等信息进行分组,分析不同疾病及不同肾脏病分期患者sTM、血肌酐等指标的差异。结果对于慢性肾脏病(CKD)患者,随着肾功能的减退,sTM明显升高,CKD 1~5期患者sTM水平分别为(0.013±0.007)、(0.019±0.010)、(0.022±0.008)、(0.027±0.008)、(0.033±0.006) T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005,P<0.05);非CKD的尿路感染患者sTM水平为(0.013±0.009)TU/L,与CKD 1期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23,P>0.05)。无论患者是否合并感染或心血管疾病,在血肌酐匹配的情况下,sTM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4例急性肾损伤患者经过积极治疗,血肌酐恢复正常,但sTM未明显下降。sTM与血肌酐呈正相关(r=0.697,P<0.01)。结论sTM能更早期地评估CKD患者的肾功能损伤,肾脏病患者的sTM水平与内皮损伤程度相关。

  • 标签: 血栓调节蛋白 肾病 内皮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使用氧驱动雾化吸入氨溴索和α-糜蛋白酶辅助治疗老年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选择我院近两年来诊治的老年性肺炎患者44例,按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2例,两组均在抗感染治疗基础上,观察组加用盐酸氨溴索30mg氧驱动雾化吸入,2次/d。对照组给予传统方法α糜蛋白酶8mg雾化吸人,2次/d,疗程均为5~7d。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82%。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氧驱动雾化吸入氨溴索治疗老年性肺炎能迅速改善临床症状,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是重要的辅助治疗方法,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氨溴索 氧驱动雾化吸入 老年性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乳酸菌片联合复方胃蛋白酶散治疗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3年2月11日至2014年2月11日期间收治的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进行分组,分成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取乳酸菌片治疗,实验组采取乳酸菌片联合复方胃蛋白酶散治疗,并在治疗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的疗效。结果实验组的腹泻持续时间和肺炎病程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乳酸菌片联合复方胃蛋白酶散治疗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具有显著疗效,可明显缩短患者的腹泻时间和肺炎病程时间。

  • 标签: 乳酸菌片 复方胃蛋白酶散 小儿肺炎 继发性 腹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