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部胆管癌(HCCA)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胆道恶性肿瘤,手术切除是目前唯一根治性的治疗方法。然而由于其发病隐匿,恶性程度高,首诊时通常已处于中晚期,大多数患者往往失去了根治性手术机会,预后极差。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化疗、放疗、胆道引流、光动力疗法、纳米刀消融、胆管腔内射频消融、肝移植、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方法的优化、组合,使得不可切除的HCCA患者预后得以明显改善。在胆道引流的基础上进行化疗、放疗、光动力疗法、胆管腔内射频消融可延长胆道通畅时间,纳米刀消融可在保护管道结构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消灭肿瘤细胞,肝移植术为不可切除的HCCA患者提供了可能治愈的机会,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则为精准化和个体化治疗提供了突破点。结合文献及本团队的临床经验,本文就不可切除HCCA的治疗手段以及所面临的问题展开论述,为临床治疗和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 标签: 胆管肿瘤 治疗应用 肝门部胆管癌 不可切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侧肝脏切除手术处理复杂医源性高位胆管损伤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20年5月湖南省人民医院肝胆外科采用腹侧肝脏切除手术治疗的8例复杂医源性高位胆管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患者中行ⅣB段部分切除5例,ⅣB段+Ⅴ段部分切除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住院死亡,1例出现膈下感染、腹腔积液,经积极抗感染治疗和腹腔穿刺引流后治愈。术后随访时间5~90个月,所有患者疗效评估均为优。术后胆管造影及MRI复查未见内胆管狭窄。结论腹侧肝脏切除可充分显露一、二级胆管,有效处理复杂的医源性高位胆管损伤,建立通畅的胆肠引流通路。

  • 标签: 胆管 医源性疾病 肝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胆管癌病人的术前术后观察及护理。方法从我科收治的胆管癌病人中选取30例进行分析研究,在术前和术后均做好各项护理。结果本组病人手术均取得成功,术后未发生一例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为23.20±4.39d。结论对胆管癌病人进行精细术前术后观察及护理能显著的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康复时间。

  • 标签: 肝门部胆管癌 护理 术前 术后
  • 简介:摘要目前,外科手术是唯一可能治愈部胆管癌的手段,但其疗效尚无法令人满意,患者预后整体不佳。近年来,部胆管癌的临床认知、诊断及治疗策略已有长足进步,但仍存在许多争议和焦点问题,且在临床指南中缺乏基于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的统一意见。这些问题不仅关乎手术的合理选择与患者预后,也是目前开展多中心研究异质性的主要来源。本文对相关问题进行梳理和探讨,希望为未来相关的临床研究提供思路。

  • 标签: 胆道肿瘤 外科手术
  • 简介:作者简介韦邦宁(19768-),壮族,籍贯广西大化县,学士学位,肝胆外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肝胆胰脾疾病的诊治。摘要目的对部胆管癌术前减黄的价值和意义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部胆管癌手术切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年龄(岁)×3+TB(umol/L)>450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是否进行术前减黄分为两组,对两组间并发症的发生率、死亡率等进行比较。结果年龄(岁)×3+TB(umol/L)>450的患者共有62例,其中34例(548%,34/62)进行了术前减黄,28例(452%,28/62)未进行术前减黄,平均减黄时间为14d,减黄后的TB水平与未减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58%(36/62),减黄组为559%(19/34),未减黄组为607%(17/28),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90d内总体死亡率为113%(7/62),减黄组为118%(4/34),未减黄组为107%(3/28),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显示,是否减黄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总体生存率不相关。结论术前减黄可以有效改善部胆管癌患者术前肝功能水平;术前是否减黄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总体死亡率不相关。

  • 标签: 肝门部胆管癌 术前胆道引流 肝切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性脑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本院收治的50例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祛除诱因、保护肝脏、对症支持用药,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冬氨酸鸟氨酸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0%,优于对照组的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二者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冬氨酸鸟氨酸治疗性脑病效果好,安全性高,方法便宜,是临床治疗性脑病的最佳选择。

  • 标签: 肝性脑病 门冬氨酸鸟氨酸
  • 简介:目的观察活体时部胆管腔内射频消融能否形成凝固区,探讨部血流对凝固区大小的影响。方法从6头健康家猪选取14个部胆管靶点,分为非阻断组和阻断组,每组7个胆管靶点。将单极电极针13mm裸露部分置入胆管腔内,输出功率5w,消融时间4min。病理检查胆管和邻近组织改变。结果两组剖面均可见半椭圆形灰白色凝固区,凝固区周围有明显的暗红色环状带。光镜下凝固区胆管黏膜层和黏膜下层变性、坏死;组织变性;暗红色环状带为组织出血。非阻断组和阻断组凝固区平均长轴直径分别为(13.29±1.38)mm、(13.29±1.11)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00,P〉0.05);凝固区平均短轴直径分别为(3.14±1.07)mm、(4.57±0.9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11,P〈0.05)。结论活体时部胆管腔内射频消融可形成典型的射频消融区。部血流影响凝固区短轴直径,不影响凝固区长轴直径。

  • 标签: 射频消融 胆管腔内 肝门阻断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胆道支架在部恶性梗阻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安全性。资料与方法:回顾分析 2011年 2月至 2015年 3月在我院诊断为恶性肿瘤致部胆道梗阻患者 48例,通过 ERCP手术置入胆道支架引流,观察引流的临床疗效及其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48例部胆道恶性梗阻患者均一次性成功置入支架,引流效果明显,并发症发生率约 8.33%。结论:经 ERCP置入胆道支架,对不能手术和(或)不愿手术的患者解除胆道梗阻、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好。

  • 标签:  恶性胆道梗阻 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 胆道支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性脑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本院收治的60例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3.3%,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用药过程中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冬氨酸鸟氨酸治疗性脑病疗效确切,安全性高,便于在各级医院推广应用。

  • 标签: 门冬氨酸鸟氨酸 肝性脑病
  • 简介:摘要对符合指征的患者实施术前胆道引流(PBD)已成为部胆管癌患者围手术期管理的重要环节,但PBD适应证的把握仍然未能统一。PBD主要包括经皮经肝胆道穿刺引流、经内镜鼻胆管引流和经内镜胆管支架置入3种方式。对于PBD方式的选择,目前不同中心意见各异,争议主要集中于经皮经肝胆道穿刺引流与肿瘤种植、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成功率、耐受性和胰腺炎风险以及经内镜胆管支架置入作为内引流的优缺点等方面。此外,PBD与术后感染的关系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主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文献综述,以期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

  • 标签: 胆管肿瘤 引流术 肝门部胆管癌 术前胆道引流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冬氨酸鸟氨酸对于性脑病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运用常规方法治疗肝病,当病情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后,将门冬氨酸鸟氨酸作为治疗药物,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治疗。结果对照组91例中,70例为显效,10例为有效,11例为无效;观察组91例中,82例为显效,9例为有效,0例为无效。两组疗效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冬氨酸鸟氨酸的治疗效果良好,应推广使用,以便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改善。

  • 标签: 疗效 肝性脑病 门冬氨酸鸟氨酸 治疗
  • 简介:高位胆管癌也称部胆管癌,占外胆管癌的58%~75%,近年其发病率有上升趋势。随着辅助检查手段和外科技术及观念的改进与更新部胆管癌的手术切除率有很大提高。文献报告已超过60%。我院自1990-10/2001-10对16例高位胆管癌均采取方叶切除,充分显露,使肿瘤切除率大大提高。

  • 标签: 高位胆管癌 肝门部胆管癌 手术方式 肝方叶切除法 肿瘤
  • 简介:摘要本综述介绍了空肠吻合术后并发肺综合征与肝移植关系研究进展,分别从肺综合征(HPS)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病理生理改变,临床表现,诊断,辅助检查,治疗以及肝移植手术指征等方面做了详细描述。目前对HPS认识不足、治疗上存在偏倚,现对HPS相关临床表现以及何时进行肝移植等问题进行综述,提高广大医务工作者对该病的认识。

  • 标签: 肝移植 胆道闭锁 肝肺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联合动脉切除(HAR)治疗部胆管癌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资源系统、维普-中文科技期刊系统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数据库,收集联合HAR与未联合HAR治疗部胆管癌安全性和有效性分析的相关随机对照研究或回顾性研究。检索时限为2006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对提取的数据指标进行荟萃分析。结果共收集到文献14篇,总计2 374例部胆管癌患者被纳入研究。荟萃分析结果显示,HAR组围手术期死亡率高于对照组(OR= 1.70, 95%CI= 0.02~2.90, P=0.05),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OR= 1.28, 95%CI= 0.93~1.76, P=0.13),两者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亚组分析显示两组肝功能衰竭(OR= 1.15, 95%CI= 0.73~1.82, P=0.54)、胆瘘(OR= 1.20, 95%CI= 0.78~1.84, P=0.40)、腹腔感染发生率(OR= 0.98, 95%CI= 0.53~1.83, P=0.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AR组的R0切除率高于对照组,其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OR= 1.08, 95%CI= 0.66~1.75, P=0.77)。HAR组淋巴结转移率高于对照组(OR= 2.48, 95%CI= 1.05~5.84, P=0.04),1年(OR=0.48, 95%CI= 0.32~0.72, P=0.000 5)、3年(OR=0.51, 95%CI= 0.36~0.72, P=0.000 1)和5年(OR=0.50, 95%CI= 0.35~0.70, P<0.000 1)生存率低于对照组。术后给予联合化疗药物治疗的HAR 组患者生存率明显提高(OR= 7.33, P=0.02)。结论联合HAR治疗部胆管癌安全性可以接受,但术后生存差,可能与联合HAR的部胆管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率高有关,因此开展该术式仍需谨慎。若术后联合辅助化疗可能提高生存期。

  • 标签: 胆管肿瘤 肝动脉切除 Meta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性脊髓病(HM)是一种罕见的慢性肝病相关并发症,主要表现为双下肢对称性进行性痉挛性截瘫,其发生与肝功能障碍和广泛腔分流有关,包括自发性腔分流和医源性腔分流。有报道称肝移植等能够改善早期HM患者症状,但对于晚期HM患者无明显效果。现报道1例经颈静脉内门体分流术(TIPS)后晚期HM患者,在接受附脐静脉栓塞后,患者HM症状改善,表明彻底栓塞外自发腔分流道对TIPS术后HM治疗有效。

  • 标签: 肝性脊髓病 门腔分流术,外科 栓塞 附脐静脉
  • 简介:摘要部胆管癌恶性程度较高,确诊时多为局部进展期。外科手术切除仍是唯一的根治性疗法,如何安全、有效地开展根治性切除已成为肝脏外科医师关注重点。对于局部进展期部胆管癌,积极的外科治疗策略可增加肿瘤的根治性切除率。联合全尾状叶切除的半三叶切除术为部胆管癌根治术的标准手术方式,可选择性地开展血管切除重建及淋巴结清扫术。笔者认为:细致的术前评估和管理,如术前胆道引流和门静脉栓塞等措施,可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为施行手术提供安全保证。局部进展期部胆管癌的治疗仍然需要多学科团队的密切合作,积极的手术与辅助治疗相结合可进一步提高肿瘤的切除率和病人生存率。

  • 标签: 胆管肿瘤,肝门部 局部进展期 术前胆道引流 门静脉栓塞 肝三叶切除术 门静脉切除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