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一种更为安全、有效、简单、易行、实用的小儿尿管2圈法在腹腔镜切除术中阻断方法,以保障肿瘤患者的手术安全,减少术中出血,提高手术成功率及治愈率。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普外科肝胆胰专业组收治的60例肿瘤患者,采用数字随机的方式分为2组。研究组行小儿尿管2圈阻断法腹腔镜下切除术,对照组行手套橡皮筋阻断法腹腔镜下切除术。结果:两组患者在术中CVP指标、阻断频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阻断与松阻时间、肝功能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切时间长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请见表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尿管2圈应用于腹腔镜切除术中阻断,对于保障手术安全,减少术中出血,提高手术成功率及治愈率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小儿尿管2圈法 腹腔镜 肝切除术 肝门阻断
  • 简介:摘要部胆管癌(HCCA)是肝胆外科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难点。HCCA是最常见的胆管癌类型,具有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进展快、预后差的特点。HCCA无特定的标志物,其术前诊断和评估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外科手术治疗仍是主要治疗手段,但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失去手术切除的机会。近年来,国内外就HCCA的诊断和治疗进行了大量研究,对于HCCA的疗效有所改善。围手术期的处理包括术前引流方式的选择、围手术期放化疗等改善了患者的术后生存。其中,术前放化疗在肝移植领域的应用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效果。可选择的术式从传统的胆管切除术及切除术衍生出其他复杂的术式。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为HCCA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本文就HCCA的诊断和多模式治疗作一综述。

  • 标签: 肝肿瘤 诊断 治疗应用 肿瘤分期 肝门部胆管癌
  • 简介:摘要部胆管癌是胆道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由于其早期诊断困难,手术难度大,预后较差。近年来,部胆管癌的治疗已取得进步,但仍是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全疾病周期管理对改善部胆管癌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全疾病周期管理是指包括疾病诊断、术前评估及准备、手术方案制定实施、辅助治疗及随访等全程化科学管理。本文总结了国内外在部胆管癌全疾病周期管理各阶段中的进展并分享笔者团队在部胆管癌诊疗过程中的经验。

  • 标签: Klatskin肿瘤 全疾病周期 管理
  • 简介:摘要部胆管癌是临床最常见的外恶性肿瘤,占胆管肿瘤的50%~60%。目前,根治性R0切除是早期部胆管癌的首选治疗手段,但其早期病变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处于进展期,外科切除率低,5年生存率不超过25%。对于手术不能切除的中晚期胆管癌患者可在新辅助治疗降期后再行手术治疗,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同时,其术后的复发率可达50%~70%,癌种容易侵犯微血管、淋巴血管、周围神经以及浸润,是胆道外科领域极具挑战性的难题之一。因此,部胆管癌的早期诊断、围术期处理、术前充分精准分期评估、术中规范切除、术后辅助性治疗,对提高其根治性手术切除率和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有重大的意义。

  • 标签: 胆管肿瘤 诊断 治疗应用 肝门部胆管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侧肝脏切除手术处理复杂医源性高位胆管损伤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20年5月湖南省人民医院肝胆外科采用腹侧肝脏切除手术治疗的8例复杂医源性高位胆管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患者中行ⅣB段部分切除5例,ⅣB段+Ⅴ段部分切除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住院死亡,1例出现膈下感染、腹腔积液,经积极抗感染治疗和腹腔穿刺引流后治愈。术后随访时间5~90个月,所有患者疗效评估均为优。术后胆管造影及MRI复查未见内胆管狭窄。结论腹侧肝脏切除可充分显露一、二级胆管,有效处理复杂的医源性高位胆管损伤,建立通畅的胆肠引流通路。

  • 标签: 胆管 医源性疾病 肝切除术
  • 简介:摘要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已被临床医务人员广泛地接受并应用,近年来在肝胆胰外科领域也取得了不错的进展。部胆管癌是肝胆胰外科较为复杂的手术之一,传统的围手术期管理模式不利于患者的早期康复,相对手术风险及发生术后并发症的概率较高。为推进加速康复外科在部胆管癌术后患者的应用,本文以相关的文献并结合自身工作经验,从术后多模式镇痛、早期活动、饮食、引流管管理、出院和随访等方面入手,系统介绍了部胆管癌术后加速康复的措施和经验,通过这些措施可以减少部胆管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并促进其早期康复。

  • 标签: 胆管肿瘤 康复 手术后医护 肝门部胆管癌 加速康复外科
  • 简介:摘要患者女性,54岁,因"中上腹部疼痛1 d"入院。全腹部增强CT:胆总管上段、内胆管扩张,胆总管上段软组织影,考虑肿瘤。门诊拟"胆管肿瘤"收入院。患者入院后于全麻下行腹腔镜部胆管肿瘤切除+部胆管整形+肝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血管瘤切除术。术后诊断:部胆管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患者术后恢复尚可,于术后5 d康复出院。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细金属支架治疗胆管恶性狭窄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14年1月—2021年6月在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消化内科根据影像学或组织学和(或)细胞学诊断为Bismuth Ⅱ型以上胆管恶性狭窄的30例患者,使用超细推送系统金属支架,采用同步并行置入法置入胆管双侧金属支架。分析其技术成功率、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技术成功率为100.0%(30/30),临床成功率为93.3%(28/30),操作时间(55.7±20.7)min,金属支架置入时间(28.3±18.2)min。早期不良事件包括轻度急性胰腺炎2例和胆管炎5例。支架半数通畅时间为243 d(95%CI:186.6~299.4 d),患者半数生存期为237 d(95%CI:149.0~325.0 d)。晚期胆管炎发生率为36.7%(11/30)。14例患者出现支架失效,其中5例接受内镜下再介入。双侧金属支架腔内再置入支架技术成功率为4/5,操作时间为(49.8±6.9)min。结论内镜下同步并行放置双侧超细金属支架治疗胆管恶性狭窄是安全、可行、有效的。

  • 标签: 胰胆管造影术,内窥镜逆行 肝门胆管肿瘤 支架 自膨式金属支架
  • 简介:摘要部胆管癌(HCCA)恶性程度较高,与组织、部血管解剖部位毗邻,易侵犯动脉和门静脉。血管切除重建对于HCCA的外科治疗非常重要,是提高R0切除率及远期疗效的关键。而部血管的切除重建,尤其是动脉的切除重建,是外科医生一直以来的挑战。本文旨在讨论HCCA根治术联合门静脉及动脉的切除重建的手术要点,从而帮助改善患者的预后。

  • 标签: Klatskin肿瘤 根治术 血管切除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部胆管癌患者手术切除后胆漏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4月至2020年4月在宁波大学附属李惠利医院接受手术切除的179例部胆管癌患者资料。最终纳入160例患者,其中男性86例,女性74例,年龄(63.4±10.8)岁。160例患者手术切除后发生B级胆漏44例、C级5例,均纳入胆漏组,剩余111例术后未发生胆漏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部胆管癌手术切除后胆漏的影响因素。结果胆漏组手术时间≥360 min、保留侧血管切除重建、残余断面胆管开口3支及以上等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保留侧血管切除重建(OR=2.322,95%CI:1.078~5.002,P=0.028)、残余断面胆管开口3支及以上(OR=2.656,95%CI:1.198~5.892,P=0.016)的部胆管癌患者手术切除后更易出现胆漏。结论保留侧血管切除重建、残余断面胆管开口3支及以上是部胆管癌手术切除后胆漏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Klatskin肿瘤 胆管肠吻合术,肝 胆漏 术后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部胆管癌(HCCA)手术治疗效果及HCCA患者手术治疗长期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4月至2021年10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05例HCCA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58例,女性47例,年龄(64.2±10.6)岁。总结手术(切除、局部胆管切除、姑息引流)、术后病理、围手术期并发症和随访资料,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患者预后因素。结果105例患者中围手术期死亡4例(3.8%),58例(55.2%)发生并发症,其中胸腔积液32例(30.5%)、胆漏12例(11.4%)。获得随访的85例患者的总体中位生存时间19个月,术后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58.1%、27.0%、24.8%。其中R0切除(59例)患者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9.4%、36.2%、27.4%,明显优于R1/2切除(20例)患者的49.4%、12.3%、0和姑息性引流患者(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因素及Cox多因素分析表明年龄≥70岁(HR=2.158,95%CI:1.175~3.965)、术前肿瘤糖类抗原(CA)19-9≥1 015 U/ml(HR=1.981,95%CI:1.009~3.894)、切缘类型(HR=2.587,95%CI:1.371~4.881)、淋巴结转移(HR=2.308,95%CI:1.167~4.567)是影响患者手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R0切除是延长HCCA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有效措施,年龄、术前CA19-9水平、切缘类型、淋巴结转移与HCCA患者手术后生存预后相关。

  • 标签: 胆管肿瘤 Klatskin肿瘤 手术后并发症 开腹手术 预后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联合门静脉切除重建在部胆管癌手术切除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0月至2019年12月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肝胆胰外科行部胆管癌切除的104例患者资料,其中男性63例,女性41例,年龄(64.4±10.4)岁。单纯行部胆管癌切除的75例患者纳入对照组,联合保留侧门静脉切除重建的部胆管癌切除29例患者纳入联合组。分析门静脉切除重建情况。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再手术、死亡情况。随访生存情况。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生存率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门静脉楔形切除侧侧吻合2例,节段切除端端吻合27例。门静脉切除重建时间(12.7±2.9)(时间范围8~18)min,门静脉切除长度(20.7±7.3)(长度范围8~38)mm。联合组术中出血量[M(Q1,Q3)]800.0(600.0,1 500.0)ml、淋巴结转移58.6%(17/29),高于对照组的[M(Q1,Q3)]600.0(500.0,1 000.0)ml、32.0%(24/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Clavien-Dindo Ⅲ级及以上并发症发生率为31.7%(33/104),其中对照组为30.7%(23/75),联合组为34.5%(10/29),再手术率和术后90 d死亡率对照组分别为9.3%(7/75)和2.7%(2/75),联合组分别为3.4%(1/29)和0,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术后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1.1%、44.8%、36.4%,联合组为78.1%、35.9%、31.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3,P=0.570)。结论与单纯部胆管癌切除相比,联合门静脉切除重建并未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术后生存率相近。门静脉切除重建可用于经选择的部胆管癌切除。

  • 标签: Klatskin肿瘤 外科手术 手术后并发症 联合门静脉切除重建 生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手术方式治疗Bismuth-Corlette III、IV型部胆管癌(HCCA)的疗效及预后,探讨其合理的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手术治疗的86例Bismuth-Corlette III、IV型HCCA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5例,女性41例,年龄(59.5±10.5)岁。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扩大切除组(57例)和围切除组(2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和生存率。通过住院复查、定期门诊复查或电话随访。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扩大切除组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失血量均大于围切除组[320(270,380)min比270(210,300)min,P<0.001;300(200,400)ml比100(100,150)ml,P<0.001]。扩大切除组Clavien-Dindo III级及以上并发症发生率和国际肝脏外科研究组C级肝功能衰竭发生率均高于围切除组[36.4%(20/57)比13.8%(4/29),P=0.037;13.8%(7/57)比0(0/29),P=0.04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扩大切除组手术后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9.5%、38.6%、19.3%,围切除组分别为86.2%、20.7%、10.3%,两组比较生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8)。多因素分析显示围切除(HR=1.958,95%CI:1.174~3.268,P=0.010)、非R0切除(HR=6.040,95%CI:2.915~12.513,P<0.001)、TNM分期III/IV期(HR=2.144,95%CI:1.257~3.654,P=0.005)是影响HCCA患者手术后总体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Bismuth-Corlette III、IV型HCCA行扩大切除术后总体生存率高于行围切除者,但其手术并发症和肝功能衰竭的发生率也增高。

  • 标签: Klatskin肿瘤 Bismuth-Corlette分型 扩大肝切除 围肝门切除 生存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部胆管癌CT与MRI的诊断价值及准确率。方法:2017年3月—2022年3月,选57例部胆管癌病人,行CT与MRI的诊断,与手术病理对比,分析CT与MRI诊断准确率。结果:对比病理结果,CT与MRI联合诊断的准确率没有差异(P>0.05)。联合诊断的准确率高于CT、MRI单独使用(P

  • 标签: CT MRI 肝门部胆管癌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并讨论面对部高位多发多节段性的胆管梗阻问题,选择多支架引流方法以及 此方法应用到临床的意义。    方法:此次选取案例为高位胆管梗阻,共116例。梗阻部位:总管的上部,距离左管、右管汇合部1.5cm以内46例,管左边和右边部位及总管上部同时梗阻的案例47例,内右管,出现多发性梗阻9例,内左部管和右部管梗阻共记录14例。此篇文章记录在内的案例一共采用了五种不同的支架植入方法。53例是通过右腋中线,右管胆总管的地方植入了支架,油有29例手术是通过腋中线和剑突下,分别穿刺左管和右管,在植入了呈"Y"型排列的两个支架。有13例在左管——右管间植入一个支架,接着在右管胆总管那个地方再植入支架,使两支架呈" v"字排列。有8例是右内,管有多发梗阻,手术中采取的是先在右管间放置一个支架,然后在右总管间放置第二个支架。还有8例手术是在右管放置支架,左管放置管进行外引流。最后5例手术是涉及到右管多发梗阻的病例,手术时单纯安置多点位进行外引流。此篇文章记录了测定术前、术后血清总胆红素水,进行t检验。结果:一共116例高位胆管梗阻手术,共采用了5种方法植入了支架,完全实现了胆汁内引流的问题,全部实现了外引流。101例术前、术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计算后,比较差异略微有些显著(p

  • 标签: 胆管梗阻 支架 外引流 内引流 治疗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在病情进展到晚期的胆管癌患者应用姑息治疗方式加以治疗的过程中,实施介入影像学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我院2021年6月-2022年6月接收的病情进展至晚期的胆管癌患者群体中选出50例作为研究对象展开分析研究。所有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都应用介入影像学技术,并针对应用效果做出深入评析。结果:在经过十天的治疗后,研究对象的相关指标水平,如总胆红素、谷氨酰转肽酶等得到了较为明显的好转,手术结束后,针对研究对象开展三个月到一年半的随访工作,患者三个月的生存率能够达到90%,半年的生存率能够达到62%,一年半的生存率能够达到28%。结论:针对病情进展至晚期的胆管癌患者而言,在为其实施姑息治疗的过程中,应用介入影像医学技术,可以取得不错的治疗效果,可以使得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同时对于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也有不错的效果,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介入影像学技术 晚期肝门胆管癌 生存率
  • 简介:【摘要】乙型病毒性肝炎疾病(通常被简称为乙肝疾病)是我国现代临床医学事业发展过程中需要重点采取措施展开防范控制环节的严重传染性疾病。母婴传播途径是乙型肝炎病毒(HBV病毒)在人群传播过程中依赖的主要途径,遵照目前已经获取的流行病学统计数据测算结果,约占总数40.00-50.00%的HBV病毒慢性携带者,是在母婴传播途径作用之下被感染的。当前历史发展背景之下,我国在阻断HBV病毒母婴传播途径过程中运用的主要技术手段,在于针对新生儿实施HBV病毒疫苗免疫联合乙型病毒性肝炎免疫球蛋白物质(HBIG物质)免疫,且也有临床工作人员为处在孕晚期阶段的携带HBV病毒的产妇注射HBIG物质,但是不同类型免疫干预手段实际能够获取的临床作用效果存在显著差异。文章将会围绕新生儿乙肝阻断方法探究,展开简要的阐释分析。

  • 标签: 新生儿 乙肝阻断 方法 研究分析
  • 简介:摘要: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如何阻断妊娠期间梅毒在母婴之间的传播愈发成为临床医学领域关注的重点。实现梅毒母婴阻断治疗和护理不仅能够降低妊娠合并症的发生,也能扭转不良妊娠的发生,同时对于预防先天梅毒的产生,保障母婴身心安全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将对妊娠梅毒母婴阻断护理进行综述,以供参考。

  • 标签: 妊娠梅毒 母婴阻断 临床护理 不良妊娠 分娩护理 新生儿监护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以实际解剖部位命名的部胆管癌分型方式对手术方式的指导意义及预后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肝胆胰外科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普外科收治的120例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及预后资料。男性57例,女性63例,年龄[M(IQR)]61(22)岁(范围:42~85岁)。根据实际解剖部位将部胆管癌分为7型,患者均接受根治性切除,术中无肉眼可见肿瘤残留,且术中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胆管切缘阴性。分类变量的比较采用Pearson 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定量资料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 秩和检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预后因素的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120例患者中,33例术前根据以实际解剖部位命名的分型预设手术方式,并与实际手术方式比较,其中26例符合,7例不符合,符合率为78.8%。其余87例患者中,次叉型胆管癌的联合门静脉切除比例、镜下切缘阳性比例和较高T分期比例更高,手术时间更长(P值均<0.05)。基于实际解剖部位的肿瘤分型的生存分析结果表明,单侧或主干组中位总体生存时间为27.0个月,双侧组为17.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R=1.931,95%CI:1.066~3.499,P<0.05)。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根据实际解剖部位的肿瘤分型(HR=2.269,95%CI:1.333~3.861,P=0.003)、联合切除(HR=0.464,95%CI:0.253~0.848,P=0.013)及N分期(HR=6.317,95%CI:3.083~12.944,P<0.01)是部胆管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基于实际解剖部位命名的部胆管癌分型相对简单、实用,对于肝脏切除方式、手术根治性及手术安全性具有一定的提示作用,同时有助于判断患者预后。

  • 标签: 胆管肿瘤 胆道外科手术 肝门部胆管癌 分型 解剖部位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