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2 个结果
  • 简介:"马克思主义中国"是一个单称肯定判断或单称肯定陈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包括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必须同时具备两个要件:一是符合原典,二是符合国情(文情),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深刻的历史反思性、强烈的理论批判性,以及对于实践的科学指导性、纠错性。如果把"中国"当作筐,一切都往里装,便不但消解了"中国"的严肃性、科学性、正当性,而且可能将"中国"变成一个无所不包的飘浮的"能指",甚至变成一个藏污纳垢的伪命题。毛泽东之所以提"马克思主义中国"而非"马列主义中国",并非"反苏"、"反列宁主义",而是一种"去苏"、"去国际"理论策略。不过,清除了旧的教条主义,却又产生了新的教条主义,其中的教训是深刻的。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 理论品格
  • 简介:回眸整个二十世纪,苏联可以称得上是对中国影响最广泛、最深刻的国家,与此同时,苏共可以称得上是对中国共产党影响最大的政党。马克思主义中国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应用、发展、创新的过程。在苏共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中,从十月革命到共产国际,从苏共二十大到中苏论战,从斯大林模式到苏联解体,每个阶段都对中国的革命、建设、改革,对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发展、成熟产生重大影响。而这个影响的过程可以说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的历史进程。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历史经验 苏联解体 苏共二十大 中国共产党 十月革命
  • 简介:马克思主义中国需要从文化的维度加以深入研究和实施。既应当研究总结历史经验,包括我国近现代以来的文化发展经验,也包括五千年中华文化发展的经验,还应当借鉴国外文化建设的经验。同时,应当研究经济全球背景下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未来。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研究 文化 维度
  • 简介:<正>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起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我们党指导思想上的又一次与时俱进。十六大提出在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这是推动党的事业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重大战略举措,关系党和国家工作的全局,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

  • 标签: 重要思想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三个代表 与时俱进 邓小平理论 毛泽东思想
  • 简介:自启蒙运动以来普遍主义(即观念与价值具有普遍适用性)一直是欧洲思想的特征。它同时也是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现代话语中的一个设想,这些话语认为当社会实现现代化时,它们将共同拥有某些、通常是随着启蒙运动一起出现的价值和信仰(人权、民主、社会主义等等)。当全球把许多现代的假设合并起来后,某些全球的倡导者继续相信全球将成为一个有用的工具,致力于使与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密切联系的某些观念得到普及。与此相反,本文认为全球见证了那些被现代交付给历史的传统重新出现。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是,在'全球现代性'的背景下,出现了各种文化现代性的主张和文化分歧,它们挑战了普遍的假设。至少在现在,全球所创造出来的共性最好被描述为'差异中的共性'。

  • 标签: 全球化 现代化 社会主义 普遍主义
  • 简介: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计划以来,如何根据西部地区的自然和人文条件,寻找切实可行的发展方式,不仅是学术界探索的热点,也是举国上下关注的问题.从历史地理的角度看,在西北地区实行城市既有其便利条件,也有利于自然环境的保护.短期内,我们无法使西北的人口数量减少,也不可能迁往外地.但同样数量的人口,实行不同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耗用的水和其他资源是不同的.因此,调节人口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减轻对已经十分脆弱的环境的压力,是改善西部自然环境的关键,而西部地区走城市发展道路是保护和改善西部自然与人文环境的必由之路.

  • 标签: 历史地理 城市化发展道路 西部地区 自然环境 生活方式 开发计划
  • 简介:<正>近代以来,全球浪潮对人类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表现在价值观上.就在于全球面促成了全球范围内引人注目的价值认同,另一面也在世界上引起了普遍而激烈的价值观冲突。作为价值观上的两种矛盾趋向,价值认同与价值观冲突不仅共存于全球运动之中,而且它们之间还具有一种特殊的内在联系。全球中这一普遍而奇异的矛盾现象.本身就构成了全球运动的一个重要方面。鉴

  • 标签: 全球化浪潮 价值认同 价值观冲突 西方价值观念 全球化运动 民族认同
  • 简介:沿着邓小平的新道路 实现中国的现代廖盖隆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一条全新的道路,但又是继承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道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总结中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以及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历...

  • 标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邓小平 毛泽东思想 阶级斗争 社会主义现代化 发展生产力
  • 简介: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特别是80年代中期以后,区域性经济集团不断涌现,成为世界经济全球发展中的一个主要特征。到目前为止,在世贸组织登记的区域经济集团已有上百个。在这种形势下,研究区域经济集团对世界经贸的影响,特别是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对我国经贸政...

  • 标签: 区域经济集团化 对外经贸政策 北美自由贸易区 加入世贸组织 集团组织 成员国
  • 简介:我国现代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艾思奇同志逝世已经二十年了。他毕生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我国的传播、普及和发展工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现实化作出了杰出贡献。一、《大众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现实的第一个成功范例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但是这个救国救民的科学理论不能局限于先进的知识分子中间,只有在群众中广泛传播、普及,为群众所掌握,才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同时当时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劳动人民、广大青年学生和知识

  • 标签: 现实化 毛泽东哲学思想 物质力量 青年学生 救国救民 《实践论》
  • 简介:马克思主义中国的过程,经历了五四运动前后中国人本话语的兴起,以及国外发生的两次堪称马克思主义史上的重大人本话语转向,但人本话语长期未能在中国主流意识形态中扎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改革开放重启现代的大门,迎来中国20世纪80年代初的人道主义思潮,推动了主流意识形态的人本话语转向,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前后提出的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是这次转向的重要标志。中国当代人本话语面临着对中国传统文化及现代性困境的双重超越,其出路是回到马克思,实现人本话语从抽象的人到现实的人以及从解释世界到改变世界的飞跃。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人本话语 现代性
  • 简介:从马克思主义中国的文化根源来说,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实现中国,在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有很多相通之处,马克思主义中国既是马克思主义学说在中国发展的内在要求,又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现代的需要,同时,在20世纪初,中国人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也与当时的特殊的文化背景有关。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文化根源 中国传统文化 马克思主义学说 文化现代化 文化背景
  • 简介:《新青年》是20世纪初中国具有重大影响力的革命杂志,也是党早期的重要理论刊物之一。它对马克思主义中国的起步和发展具有一定贡献,主要表现在:《新青年》提倡的新文化运动所营造的“中国”历史语境,为马克思主义中国提供了一定思想氛围;《新青年》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了重要贡献;《新青年》的文本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中国的思想萌芽;《新青年》在指导马克思主义中国的早期尝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 标签: 《新青年》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 简介:现实的维度来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传播中面临着精神诉求的困境、实践方式的困境、传媒整合的困境和话语转换的困境。如何克服影响马克思主义传播效果的制约因素,走出传播困境,需要在传播实践过程中化解理想与世俗化的矛盾、精英与草根的矛盾、碎片与统一的矛盾、外来与本土的矛盾。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传播 困境 矛盾
  • 简介:马克思主义中国和大众的成功实践表明没有中共惊人的教育智慧,是不可能在一个充斥愚昧和贫穷的国度实现上述目标的。中共马克思主义大众教育智慧体现在其以高超的教育智能,将杰出的教育思维能力转化为以教育的认识性智慧、教育的实践性智慧和教育的情感智慧来解决大众实际教育问题,从而实现了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掌握人民群众,并化为武器的批判。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理论武器 教育智慧
  • 简介:马克思主义中国既包含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又包含对中国的认同。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集中表现为对无产阶级及其世界性的认同;对中国的认同则集中表现为对中华民族及其民族性的认同。中国先进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必须与他们对中华民族的认同结合起来,才能阐明。就其对马克思主义的功能认同而言,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工具;就其对马克思主义的目的认同而言,中华民族是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重要主体和自觉的历史工具。这种双重认同将国际主义与爱国主义、目的与手段有机地统一起来,取得了伟大的实践成果和理论成果,同时又受到来自国际马克思主义阵营和中国传统文化阵营的怀疑和责难。深入思考马克思主义中国的认同问题,对于我们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的历史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双重认同 功能认同 目的认同
  • 简介:党的十八大之后形成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的最新理论成果。这一理论成果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其理论主题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内容和主体部分是"八个明确",作为党的基本方略的"十四个坚持"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等,提高到了新的科学水平,继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

  • 标签: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最新理论成果
  • 简介:1929年12月在福建省上杭召开的古田会议,是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农村后的新形势下,加强党和红军建设的一次伟大的创新实践。古田会议的历史贡献之一就是第一次提出了“党的建设科学”的主张,并且成功探索了党的建设科学问题。这些成功探索为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供了理论源泉,为推进党的建设科学以深刻的历史启示。

  • 标签: 党的建设 古田会议 科学化 党的工作 创新实践 历史贡献
  • 简介:<正>马克思主义中国的历史进程表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并不是为了建构一个严密自洽的理论学说,在与其他学说的思想博弈中占居上风,而是要用来解答"中国何处去"的时代课题,寻找国家独立民族振兴之策。从当时中国社会的发展状况来看,切中中国社会的基本问题,是作为舶来品的任何一种外来学说可以在中国立足的一般性要求。马克思毕生以"改变世界"为己任,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当代中国社会发展 市场经济体制 马克思恩格斯 利益主体 黑格尔
  • 简介:<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既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根本途径。20世纪以来,正是通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才得以形成和出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土地上才得以不断地实现着理论上的创新和时代性的发展。今天,要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和发展,也必须在新的高度上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相结合 历史文化传统 民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