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对骨科脊椎微创手术病人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到2014年12月期间,收制的89例接受骨科脊椎微创手术的患者,将这89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为治疗者,另外一组为对照组,其中对照组为45例患者,采用传统的护理;治疗组为44例患者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了心理护理,比较两种患者护理效果。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病发情况和满意度,治疗组患者无论是在病发状况还是满意度上都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里护理在骨科脊椎微创手术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显著,不但提高了治疗效果,还有效的避免了各种不良现象的发生,有待于临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骨科 脊椎微创手术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治疗。方法选取125例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保守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接受椎体成形术治疗方法,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6.0%,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疾病,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骨质疏松 脊柱骨折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脊柱胸椎创伤合并脊髓损伤的治疗与预后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28例脊柱胸椎创伤合并脊髓损伤患者为研究资料,对患者进行为期半年的随访,回顾性分析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和预后效果。结果治疗A级患者3例,治疗后为3例;B级患者5例,治疗后1例;C级患者8例,治疗后1例;D级患者12例,治疗后1例。治疗前后患者的损害等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只有尽早治疗才能减轻脊柱胸椎创伤合并脊髓损伤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提升康复可能性,增强远期治疗效果。

  • 标签: 脊柱胸椎创伤合并脊髓损伤 治疗效果 预后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脊柱创伤诊断及治疗方法,为此类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7月~2015年5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急性脊柱创伤患者70例,对所有患者急性MRI、CT及X线平片检查,确定受损椎体,并对其实施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资料,对患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Denis分型显示,其中包括52例爆裂型,14例压缩型,4例骨折脱位型;术后患者神经功能评分及椎体前缘压缩高度明显上升,其椎体Cobb‘s角明显减少,同手术前相比改善明显,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MRI、CT、X线平片联合检查能够有效对急性脊柱创伤进行诊断,根据患者的影像学检查结果指导椎弓根内固定治疗,可有效解除神经根压迫,促进损伤椎体的恢复,是一种有效的急性脊柱创伤治疗方法。

  • 标签: 急性脊柱创伤 诊断方法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柱骨折脊髓损伤患者的急救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5月~2015年4月间收治的脊柱骨折脊髓损伤患者50例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实施临床急救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50例患者急救期间有4例出现并发症,其余病情平稳,治疗后均顺利出院,出院时生活可自理,肌力有明显改善。结论脊柱骨折脊髓损伤患者实施临床急救护理可有效挽救患者生命,保护脊柱功能,为后续治疗提供辅助支持。

  • 标签: 脊柱骨折脊髓损伤 急救护理 并发症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脊柱创伤实施微创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脊柱创伤患者72例,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个组别,其中对照组(传统开放手术)、试验组(微创手术)各36例。观察临床疗效,比较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手术用时、住院时间短,出血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3例(8.3%),低于对照组的10例(27.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创手术治疗脊柱创伤疗效确切,结合传统开放手术相比,具有治疗时间短、并发症少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脊柱创伤 微创手术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脊柱胸腰段骨折的治疗过程中采用后路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对40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采用前路手术治疗,并归为对照组,对另外40例患者采用后路手术治疗,并归为观察组;两组共80例患者均为我院2013年4月—2016年6月间收治。结果针对两组Cobb角情况以及伤椎前后缘的高度比值进行观察,观察组患者明显较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后路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对于其的骨折改善情况具有积极的意义,同时能够较好的保持患者的脊柱段生物稳定性,因此值得我们在对于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使用。

  • 标签: 后路手术 治疗 脊柱胸腰段骨折 临床效果
  • 简介:术中超声作为一项术中影像技术,具有实时动态、安全无创等特点,可帮助术者提高手术安全性和治疗效果,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为研究脊髓脊柱疾病提供新的有效方法,本文复习相关文献,就术中超声在Chiari畸形、脊髓肿瘤、椎管狭窄等脊髓脊柱手术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 标签: ARNOLD-CHIARI畸形 脊髓肿瘤 椎管狭窄 超声检查 术中
  • 简介:摘要目的对后路手术内固定应用于脊柱骨折临床治疗中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于2014年1月~2015年1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脊柱骨折患者93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并随机分为参照组(45例)和治疗组(48例),观察传统开放后路钉棒系统固定手术和微创植入后路钉棒系统手术的治疗效果并比较。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参照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参照组;同时治疗组患者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参照组,组间差异经t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手术内固定应用于脊柱骨折临床治疗中的效果确切,对患者的创伤较小,术后恢复快,对减轻患者的疼痛以及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后路手术内固定 脊柱骨折
  • 简介:[目的]总结脊柱术后并发切口感染的护理。[方法]对14例脊柱术后并发切口感染病人进行精心的治疗与护理,密切观察伤口敷料情况确保其干洁固定,注意监测病人体温及肌张力,重视病人伤口疼痛的主诉及心理支持,早期发现切口感染,清创术后正确实施伤口冲洗护理,保证引流通畅。[结果]病人感染均得到控制,症状在4个月后完全消失。[结论]加强脊柱术后并发切口感染的护理有利于预后。

  • 标签: 切口感染 脊柱手术 I流 户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本院脊柱骨折52例,依照治疗方法差异将其分组。对照组给予外侧植骨融合术,共26例;研究组施行后路手术内固定,共26例。观察比较疗效。结果组间比较,研究组Cobb角较小,伤椎前缘及后缘高度增加幅度大,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脊柱骨折效果佳,值得运用。

  • 标签: 脊柱骨折 后路手术内固定 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综合治疗经验。方法通过对我院收治58例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患者的护理、治疗情况进行总结。结果患者均能心情愉快接受治疗,治疗效果好,所有患者均治愈并满意出院。

  • 标签: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综合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脊柱结核的CT和MRI影像学特征。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近两年我院收治的51例脊柱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CT和MRI资料进行分析,对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对比两者作用。结果CT和MRI在骨质、椎间盘破坏、椎旁肿块或者脓肿的检查中结果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MRI在硬膜囊外或者椎管侵犯、韧带下扩散、骨膜强化的诊断中,诊断率明显高于CT,结果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在钙化诊断中结果明显优于MRI,比较结果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和MRI在脊柱结核诊断中有重要的作用,可全面反映脊柱结核的影像学特征,有助于进行诊断和鉴别。

  • 标签: 脊柱结核 CT MRI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在脊柱肿瘤病人中的作用。方法将78例脊柱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健康教育组2组。常规组采取传统的治疗方式以及常规的健康指导;健康教育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加入健康教育路径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结果两组患者在出院后1个月、3个月用药依从性、疾病知识掌握情况和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方面,健康教育组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脊柱肿瘤的病人采用健康教育路径,可有效提高健康教育质量,提高患者的健康意识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从而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在临床治疗以及创建优质护理服务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健康教育 脊柱肿瘤 临床作用
  • 简介:本院是心脏病专科医院,收治患者多、病情复杂,本科是心律失常科室,收治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aroxysmalSupraventricularTachycardia)行射频消融术、病态窦房结综合症行起搏器的患者。室上性心动过速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经导管射频消融是现代介入心脏病治疗学的一项重要进展,是治疗PSVT的有效方法。

  • 标签: 射频消融术 心脏病治疗 室上性心动过速 穿刺部位 经导管射频消融 股静脉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脊柱布氏杆菌感染的临床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方法回顾分析60例脊柱布氏杆菌感染的患者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以及实验室的情况,并用利福平进行治疗查看治疗结果。结果患者临床表现多为定时的高热、大汗以及腰背部疼痛等;影像学显示椎间隙的感染和邻近的椎体骨髓炎征象;实验室检查发现血沉和C反应蛋白均增高。给予利福平药物联合治疗后所有患者的腰背痛症状消失,血沉和C反应蛋白均降至正常。结论脊柱布氏杆菌感染后可以通过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以及影像学等特点进行综合的诊断,用利福平联合四环素联合治疗可以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 标签: 脊柱 布氏杆菌 利福平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患者术后舒适技术,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方法对45例脊柱侧弯进行胸椎侧弯畸形后路内定矫形+植骨融合矫形术的患者在术后出现疼痛时运用舒适护理采取的满意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在全麻下进行脊柱侧弯截骨矫形内固定手术,术后经治疗和护理伤口愈合良好出院。结论患者术后大多存在不舒适的感觉,通过责任护士与患者的沟通以及观察患者的表情和行为,再采取个性化的护理措施,可使患者在心理、生理、社会等方面达到最佳状态或减低不愉快的程度,引导并协助患者学会控制疼痛和减轻疼痛,增强信念,树立信心,从而尽快地解除疼痛。给患者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治疗环境,是我们医护人员的责任和义务,促使我们护理的责任心更加浓厚,高度体现了护理技术的价值所在。

  • 标签: 特发性脊柱侧弯,舒适,护理
  • 简介:摘要近年来,全球结核病发病率明显上升,骨结核是常见的肺外结核,其中多为脊柱结核,其首发症状常为疼痛,特别是寒性脓肿及窦道形成的者。如今,世界卫生组织已将疼痛确定为第五大生命体征”可见对疼痛的研究越发重视。现将我科2014年6月—2015年6月共收治的77例脊柱结核病人,其中接受手术治疗者67例,通过分析总结这67例手术病人围手术期的疼痛管理要点,包括止痛药的合理使用及指导,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位护理,以及对责任护士疼痛护理知识和技能的培训等等。认为为脊柱结核病人制定科学有效的围手术期疼痛管理计划对手术成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术后康复治疗起重要作用。

  • 标签: 脊柱结核 围手术期 疼痛管理 超前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经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脊柱创伤(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骨科治疗脊柱创伤(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48例,年龄61-85岁,平均73.88岁;椎体分布T11-L2,其中T114椎,T1216椎,L120椎,L228椎.分为A组pvp治疗,B组pkp治疗。结果术后1周,2组VAS评分、ODI评分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改善(P<0.01),其中A、B组VAS评分、ODI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8周,2组VAS、ODI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骨水泥充填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骨水泥渗漏率显著高于B组(P<0.01)。结论对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骨不愈合,无论PKP还是PVP,二者均能明显缓解患者的胸腰背部顽固性疼痛。PVP不仅缩短了手术时间,降低手术创伤,还可以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但术中骨水泥渗漏率发生风险较高,PKP可获得更为满意的复位效果。

  • 标签: 骨质疏松症 椎体压缩性骨折 骨折不愈合 PKP PV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