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近年来,血管内介入方法治疗颅内动脉瘤进展很快,但仍有很多病例需要或不得不进行开颅手术治疗。有些需要外科手术治疗的往往是复杂、巨大的动脉瘤,神经外科医师必须采用一切创新、先进的诊疗技术及围手术期的辅助手段,以提高手术治疗的效果[1]。作为术中最常用的措施之一,术中载瘤动脉临时阻断可以降低瘤内压力,便于动脉瘤颈的分离与夹闭,可以有效地防治术中动脉瘤破裂。但是,该技术有可能导致脑缺血性损害[2]。另外,穿支动脉的损伤或误夹、脑叶的过度牵拉等,亦可能造成相应区域的脑缺血损害和神经功能障碍。因此,为了避免脑组织不可逆性损伤,提高手术操作的安全性,采取规范、有效的术中神经功能监测,就显得极为重要。现仅就颅内动脉瘤术中神经生理监测的应用情况,综述如下。1颅内动脉瘤术中神经生理监测的概述术中神经生理的监测主要是利用术中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phy,EEG)和诱发电位(evokedpotentials,EPs)对大脑皮质功能和(或)各种神经传导通路功能的完整性进行连续的监测、评估,也可对解剖上模糊的重要神经功能组织进行辨认与保护[3]。在急性脑缺血发展过程中,脑活动的异常改变或消失往往发生在...

  • 标签: 中神经 动脉瘤术 术中
  • 简介:目的探讨和了解听神经瘤术中行面神经生理监测的方法,以提高面神经功能保留率。方法在28例单侧听神经瘤患者切除肿瘤术中行面神经生理监测,术后一周根据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标准对患者面神经功能进行评估。结果28例患者中,面神经解剖保留27例(占96.43%)。术后一周面神经功能评估,Ⅰ级10例,Ⅱ级8例,Ⅲ级7例,Ⅳ级2例,Ⅴ级1例。结论听神经瘤手术中进行面神经生理监测为提高面神经解剖保留率提供了有效的技术帮助,该技术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 标签: 听神经瘤 电生理监测 面神经 功能保留
  • 简介:摘要目的进一步阐明微量元素硒镉含量异常时心肌细胞损害的机理。方法用细胞内微电极技术分别观察了正常对照、单纯高Cd、低Se高Cd组饲料饲养14w后大鼠心肌细胞生理的变化。结果单纯高镉组无变化;低Se并高Cd组与对照组相比,RP、APA降低,APD50、APD90明显延长,有统计学异常。结论低硒并高镉饲料可明显改变大鼠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

  • 标签: 心肌电生理
  • 简介:格林巴利综合征(GBS)是急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麻痹性病变。主要病变是在脊神经根和脊神经,也常累及颅神经。其特点是肢体对称性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神经生理检查对GBS的诊断、分型及预后均有重要价值。参照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编委会格林巴利综合征诊断标准,现将我院住院治疗的22例患者的神经生理检测结果如下。

  • 标签: 格林-巴利综合征/诊断 电生理学
  • 简介:目的:寻找生理指标中对肘管综合征尤其是早期肘管综合征诊断中最敏感和可靠的指标,为临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通过对50例52侧经临床及生理诊断为肘管综合征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生理检测的指标有:前臂尺神经干电位、小指腕尺神经感觉电位、前臂段及肘段尺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测定、针电极肌电图测定。结果:前臂尺神经干电位异常的阳性率达到98%,是所有检测指标中最敏感的。结论:前臂尺神经干电位异常是早期诊断肘管综合征最敏感可靠的指标。

  • 标签: 肘管综合征 电生理指标 阳性率
  • 简介:  摘要: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监测技术在心脏停博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7月~2019年7月我院心脏停博患者64例,根据其是否患有器质性心脏病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2例。对两组患者行动态心电图监测,在监测工作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RV)。结果 经比较可知,器质性心脏病组的各项生理参数均显示异常,迷走神经阻断后各项数据的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患者的HRV处于中度降低的状态。无器质性心脏病组在治疗结束后心生理参数发生了显著的变化,P

  • 标签:   动态心电图监测 停博 心电生理 
  • 简介:目的比较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行选择性射频消融(RFCA)慢径路术前、术后心脏各部分腔内生理改变.方法对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在选择性慢径路RFCA前、后分别进行腔内生理检查.记录RFCA前、后希氏束图(HIS)、心房有效不应期(A-ERP)、心室有效不应期(V-ERP)、房室前传文氏阻滞点(AVN-WKB)、室房逆传文氏阻滞点(VAN-WKB)、房室结前传有效不应期(AVN-ERP)和房室结逆传有效不应期(VAV-ERP),将RFCA前、后心脏各部分生理参数进行分析比较.结果RFCA前、后HIS图A-ERP、V-ERP、AVN-ERP及VAN-WKB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VN-WKB、VAN-E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性RFCA慢径路对房室结双径路疗效肯定.在RFCA前、后(急性期)房室前传、逆传电生理均有一定改变.这与RFCA改变了房室结的部分结构,如大部分病例慢径路消失有关,不同消融部位对房室结传导电生理改变产生不同结果.

  • 标签: 射频消融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电生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面神经炎治疗对患者神经生理影响作用。方法:随机入选本院2020年2月至2021年3月收治60例面神经炎患者,入选患者均接受基础治疗,患者均于治疗前、治疗后4w进行神经生理检测。对比治疗前后患者健侧、患侧面神经功能与R1、R2以及R2’波的潜伏期。结果:治疗4w后患者House-Bracken分级显著降低(P

  • 标签: 面神经炎 治疗 神经电生理 临床价值
  • 简介:用冠状动脉Harris二期结扎并部分再灌注及吻合支缝扎法造成犬急性心肌梗塞,5-8天后,辅以心脏程控刺激技术(PES)进行心生理检查及复制快速室性心律失常,研制成犬在体心脏心生理-药理学实验模型,并观察了普鲁卡因胺(PA)对该实验模型的生理影响.结果表明,PA能显著延长QTc间期、RERP、NEBP及IERP,缩小IDR和VDR,抑制心室PES诱发的室速和室颤,并能有效地预防犬心肌梗塞后再次急性缺血所导致的自发性室颤,表明PA有抗缺血性快速室性心律失常的心生理-药理作用.结果同时表明,该心生理-药理学实验的犬模型具有根高的可靠性、重复性及临床相关性,是一种有价值的评价抗快速室性心律失常药物的心生理-药理学方法.

  • 标签: 普鲁卡因胺 心律失常 心电生理学 心肌梗塞 心肌缺血
  • 简介:摘要目的面肌痉挛在术前、术中的生理变化,独创的采用“瞬目反射”的两通道界面,设置相应的参数,尤其观察在面肌痉挛中微血管减压术中预警预值得指标判断,结果通过多参数生理技术诊治前后的效果、在院时间、有无并发症之间的数据差异。结论通过对多参数生理技术的数据分析,发现规律,即适合基层医院为患者提供快速简洁的多参数生理技术诊疗技术,又能根据其规律,进行研究探索。

  • 标签: 用&ldquo 瞬目反射&rdquo 的两通道界面 设置相应的参数 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
  • 简介:摘要 目的 面肌痉挛在术前、术中的生理变化,独创的采用“瞬目反射”的两通道界面,设置相应的参数,尤其观察在面肌痉挛中微血管减压术中预警预值得指标判断,结果 通过多参数生理技术诊治前后的效果、在院时间、有无并发症之间的数据差异。结论 通过对多参数生理技术的数据分析,发现规律,即适合基层医院为患者提供快速简洁的多参数生理技术诊疗技术,又能根据其规律,进行研究探索。

  • 标签: 用“瞬目反射”的两通道界面 设置相应的参数 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生理适宜技术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治疗中的疗效分析。方法:选择妇科于2022年1月-2023年1月98例盆底功能障碍性患者,按照本院医疗系统对患者进行组队,分为治疗组与技术组。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过比较分析,技术组患者治疗后疗效情况明显优于治疗组患者,对两组数据分析,有显著差异性,故有对比意义(P<0.05)。结论:生理适宜技术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治疗中的疗效显著,具有不错的价值。

  • 标签: 电生理适宜技术 盆底功能障碍性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癫痫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神经系统疾病,其发生机制和抗癫痫药物作用原理是医学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生理技术在癫痫诊断治疗中的虚拟仿真实验”采用“以问题为先导、虚实结合为手段、基础医学知识与临床科研教学的结合为目标”的设计方案,通过科学整合癫痫动物模型建立、脑电图记录和膜片钳记录三项实验,加强医学生对神经细胞生理特性的理解,掌握膜离子通道功能改变与疾病关系,揭示癫痫发病机制及抗癫痫药物作用原理等。有助于培养能够适应人工智能新技术革命和运用交叉学科知识解决未来医学领域前沿问题的高层次创新人才。

  • 标签: 虚拟仿真实验 癫痫 电生理技术
  • 简介:为了总结近年来我国生理事业取得的新成就和推进我国生理学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拟定于2019年7月上旬召开全国神经生理学、心脏生理学及肌诱发电位学新进展学术研讨会,具体事宜通知如下:1.研讨会内容神经生理学、心脏生理学及肌诱发电位学新进展及展望2.以上三个专业分三个会场分别进行研讨和讲述以及交流3.会议论文及讲稿陆续在《现代电生理学杂志》上发表4.时间安排共4天,第一天报到,第二天学术交流,第三天参观访问,第四天离会5.会务费300元,交通费及食宿费自理,食宿由会议统一安排6.会议地点:河北省承德市,具体地点在第二轮通知上通知7.会议时间:2019年7月上旬,具体时间见第二轮通知

  • 标签: 神经电生理学 心脏电生理学 诱发电位学 学术研讨会 肌电 会议论文
  • 简介:目的:观察慢性酒精中毒患者的脑电图,肌电图与诱发电位改变并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对38例慢性酒精中毒患者的临床特征和EEG及EMG/诱发电位改变进行分析。结果:38例慢性酒精中毒患者EEG异常27例(71.1%),BAEP异常28例(73.6%),EMG检查综合判断提示神经源性损害。结论:应用电生理检测能全面反映慢性酒精中毒引起的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的弥慢性损害,为临床提供客观指标。

  • 标签: 慢性酒精中毒 脑电图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神经传导速度 肌电图
  • 简介:摘要心血管系统生理功能受自主神经系统的调控,其中迷走神经张力过高常导致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等缓慢性心律失常及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发生。心脏神经消融术是通过对心脏自主神经节丛的标测及导管消融,抑制亢进的迷走神经,从而对自主神经反射异常导致的缓慢性心律失常及血管迷走性晕厥起到显著疗效。基于前期发表的文献及本中心前期的手术经验,我们对心脏神经消融术的技术发展做出述评。这一心生理领域的创新疗法将有望改变自主神经失衡导致的晕厥和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模式。

  • 标签: 自主神经系统 心脏神经消融术 自主神经节丛 缓慢性心律失常 血管迷走性晕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生理监测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期间本院血管外科收治的120例颈动脉狭窄性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进行分组,其中70例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应用神经生理监测的患者纳入观察组,另50例行传统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者纳入对照组。观察组男48例,女22例,年龄(65.31±3.25)岁;对照组男34例,女16例,年龄(64.87±3.37)岁。对比传统术式与神经生理监测辅助下手术2种术式的围术期指标及神经损伤差异。结果两组颈动脉狭窄患者手术前、后狭窄处管径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两组狭窄处管径均增宽,与术前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颈动脉暴露时间分别为(68.48±15.23)min、(42.36±10.05)ml、(6.85±2.54)min,均低于对照组(81.23±16.58)min、(52.32±11.31)ml、(9.24±2.97)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均发生不同程度的神经暂时性损伤,术后6个月内完全恢复,观察组颅神经损伤率为1.43%(1/70),低于对照组16.00%(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内剥脱术可改善颈动脉狭窄,恢复脑灌注,神经生理监测辅助手术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降低颅神经损伤率。

  • 标签: 神经电生理监测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神经定位 神经损伤
  • 简介:摘要视觉生理检查是评估视功能的客观方法,是眼科临床检查的重要内容之一,广泛用于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随访和视功能鉴定。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视觉生理学组和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视觉生理学组基于国际临床视觉生理学会近年发布的多个标准和指南,结合我国临床实践和近年研究进展,针对中国临床视觉生理学检查术语达成共识性意见,以期帮助广大眼科工作者规范使用临床视觉生理学术语,进一步推进我国眼科临床视觉生理学检查工作规范化。

  • 标签: 视觉,眼 电生理学 科学术语(主题) 视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思维活动诱发的反射性癫痫的临床和生理特点。方法对2017年1月至2019年9月空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神经内科脑监测中心收治的 5 例思维活动诱发反射性癫痫患者的临床和生理特点进行研究并随访。结果5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14~33岁,病程3~9年,随访时间1~4年。5例患者表现为肌阵挛发作、痉挛发作、全面强直-阵挛发作,24 h视频脑电图监测提示脑电图背景均为低幅α节律,2例发作期脑电图均为中央、顶导棘波或棘慢复合波,1例发作期脑电图为各导棘慢、多棘慢复合波,2例脑监测期间无发作。头颅磁共振成像均未见异常,2例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提示右侧大脑半球脑血流量较对侧减低。给予抗发作药物(左乙拉西坦4例,左乙拉西坦+丙戊酸镁1例)治疗,4例无临床发作,1例仍有发作。结论思维活动诱发的反射性癫痫常见于青年男性,脑电图背景均为低幅α节律,多数患者对左乙拉西坦效果显著、预后良好。

  • 标签: 思考 癫痫,反射性 脑电描记术 电生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