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妇科千金胶囊与西药联合治疗宫内节育器致经增多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期间在我站接受治疗的宫内节育器致经增多患者200例进行研究,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联合组以及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安络血治疗,联合组给予妇科千金胶囊联合安络血以及甲灭酸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出血量以及出血时间。结果联合组患者的出血量以及出血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妇科千金胶囊与西药联合治疗宫内节育器致经增多的疗效显著,可有效的减少出血量以及出血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妇科千金胶囊 西药 宫内节育器 经量增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运动康复锻炼配合护理干预对慢性心衰患者运动耐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7年5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慢性心衰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予以运动康复训练配合护理干预,分析并对比两组患者的运动耐及生活质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6min步行试验距离较远,且左心室射血分数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MHL评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心衰患者实施运动康复锻炼配合护理干预,对提高患者的运动耐和生活质量具有显著效果,值得应用。

  • 标签: 运动康复锻炼 护理干预 慢性心衰 运动耐量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观察两种不同浓度的聚维酮碘溶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A)细菌生物膜(BBF)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在45枚钛板表面建立SA的BBF后,将其随机分成3组,每组15枚钛板。其中两组随机选取10枚钛板分别置于0.25%、0.5%浓度的聚维酮碘溶液中作用5min,另外一组作为空白对照组;各组中的其余5枚钛板经超声裂解后做细菌培养,观察是否有细菌生长。3组活菌率比较以SPSS17.0软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内不同层的活菌率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对照组培养24h后成熟BBF中层活菌率为(67.4±1.1)%,底层活菌率为(39.4±2.2)%。中层和底层的BBF活菌率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t=35.81,P〈0.01)。0.5%、0.25%聚维酮碘溶液作用5min后的BBF的中层、底层活菌率分别为(66.7±1.4)%,(38.2±3.2)%、(66.5±1.0)%,(39.1±2.4)%;0.5%聚维酮碘溶液作用5min后的BBF的中层、底层活菌率与0.25%聚维酮碘溶液作用5min后的BBF的中层、底层活菌率和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都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0.25%和0.5%聚维酮碘组钛板经超声裂解后的血平板细菌培养均可见SA菌落形成。结论0.25%、0.5%浓度的聚维酮碘溶液对钛板表面SA的BBF作用5min无明显抗菌活性。

  • 标签: 葡萄球菌 金黄色 骨板 生物膜 聚维酮碘 抗菌药
  • 简介:目的:观察白藜芦醇(RSV)对氧化应激状态人源牙髓干细胞(hDPSCs)在大颗粒喷砂酸蚀表面改性的钛片表面增殖及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酶消化法体外分离培养hDPSCs,200μmol/LH2O2作用24h诱导hDPSCs产生氧化应激状态,10μmol/LRSV处理氧化应激状态的hDPSCs24h;AlamerBlue法观察hDPSCs增殖活性的改变,扫描电镜观察hDPSCs在钛表面黏附及形态的改变,碱性磷酸酶(ALP)染色观察hDPSCs在钛片表面成骨分化能力的改变。结果:氧化应激状态的hDPSCs增殖能力比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RSV能够显著提高氧化应激状态hDPSCs的增殖能力,并能促进其在钛片表面ALP的表达。结论:RSV能够促进氧化应激状态的hDPSCs在钛片表面增殖及成骨分化。

  • 标签: 白藜芦醇 牙髓干细胞 氧化应激 钛种植体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低分子肝素钠(Lowmolecularheparinsodium,LMHS)对治疗伴有高凝状态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本院肾内科2015年1月-2016年12月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30例,且符合高凝状态的相关诊断标准,在其30例患者中随机选取男患者20例,女患者10例,可随机分为治疗、对照两组,每组将分配15例患者,其中对照组男患者10例,女患者5例,治疗组男患者9例,女患者6例,同时对照组将给予糖皮质激素结合免疫抑制剂对症治疗,治疗组则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配合低分子肝素钠进行治疗,两组患者需在年龄、病程、不良反应程度、临床症状上均无明显差异,对糖皮质激素无明显禁忌症;经治疗三月后,对两组患者进行一次实验室安全性检查化验,主要包含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常规(血清ALB、血清TP)、24h尿蛋白U-PRO、凝血功能(APTT、PT)及肝肾功能(BUN、Cr)等相关指标的水平,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观察有无明显差异;若差异明显,可以认为低分子肝素钠在治疗高凝状态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是有显著性疗效的。结果经过三个月的治疗后,对两组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和分析比较,可见两组患者24h尿蛋白、BUN、Cr水平相对于治疗前均有所下降,血ALB、血TP、凝血APTT、凝血PT均明显上升,治疗组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尿素氮(BUN)、肌酐(Cr)水平均明显下降,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治疗组患者通过治疗后血ALB、血TP的水平明显升高,提高了血液的流动性,对照组患者经治疗后血ALB、血TP的水平也有所上升,但相对于治疗前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通过对两组具有高凝状态患者的相关实验室安全性检查的临床观察与对比分析,显然治疗组患者通过加低分子肝肾钠的治疗后,其有效性及安全性均明显高于对组照,因此可通过此治疗方案来更好的改善患者的高凝状态,降低患者罹患血栓的风险,减少尿中蛋白的排量,从而改善患者的肾功能,对于有水肿的患者,还应注意多卧床休息和加强营养。

  • 标签: 低分子量肝素钠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高凝 实验室安全性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联合EB病毒DNA载、VCA-IgA及EA-IgA在鼻咽癌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经我院病理确诊的120例鼻咽癌患者,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测定血浆EBV-DNA,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血清VCA-IgA及EA-IgA。比较分析三项指标单独及联合检测时对鼻咽癌的阳性检出率。结果VCA-IgA、EA-IgA、EBV-DNA三项指标联合检测时,敏感度及约登指数分别为98.33%、84.04%,明显高于单独检测的敏感度及约登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248、13.561,P均<0.05);在鼻咽癌各分期中EBV-DNA的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项指标联合检测时对各临床分期鼻咽癌的阳性率均可达100.00%。结论EB病毒DNA载、VCA-IgA及EA-IgA联合检测可有效提高各临床分期鼻咽癌的阳性率,且检测结果互补性较强,有较好的临床诊断价值。

  • 标签: 鼻咽癌 VCA-IgA抗体 EB病毒
  • 简介:目的建立气相色谱法测定盐酸左西替利嗪中有机溶剂残留。方法采用安捷伦公司Agilent7890A气相色谱仪,毛细管柱:AgilentDB-624(1.80μm,30m×0.32mm),载气:氮气,流速:2mL·min^-1,程序升温,起始温度为30℃,保持5min,20℃·min^-1升温至200℃,保持5min。测定丙酮、乙醇、二氯甲烷、丁酮、甲苯。结果5种溶剂均能得到良好的分离,空白无干扰;检测浓度在所考察的范围内与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为0.9960~0.9997,平均回收率为90.5%~102.6%(RSD均小于5.0%,n=6)。结论该方法快速、简便、准确,精密度好,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回收率高,可准确控制制剂中有机溶剂的残留

  • 标签: 气相色谱法 盐酸左西替利嗪 有机溶剂残留
  • 简介:目的观察经核苷(酸)类似物(NA)治疗获得病毒学应答,且HBsAg低水平的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序贯q干扰素(IFNα)治疗的疗效,并探讨HBsAg消失的相关因素。方法长期接受NA治疗并获得病毒学应答(HBV-DNA〈1000拷贝/mL,持续时间〉12个月),且HBsAg低水平(HBsAg≤〈2000U/mL)的HBeAg阴性CHB患者,转为IFNα治疗48周。检测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2、24、48周时血清HBV-DNA定量,HBV血清学标志物,肝功能和血常规,停药后随访24周。以HBsAg消失或血清学转换、HBsAg〈10U/mL为疗效评价指标。Logistic回归用于分析相关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用于确定HBeAg阴转史及HBsAg变化情况对治疗后HBsAg消失的预测价值。结果83例患者被纳入研究。停药24周时,15例(18.1%)获得HBsAg消失,5例(6.0%)获得HBsAg血清学转换,9例(10.8%)达到HBsAg〈10U/mL。HBsAg消失组中HBeAg自发阴转的患者比例高于HBsAg未消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527,P=0.002)。治疗12周时HBsAg水平较基线下降≥0.5logU/mL者治疗后更易实现HBsAg消失(X^2=16.576,P〈0.001),其预测HBsAg消失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10(95%CI:0.686-0.935,P〈0.001)。结论经NA治疗获得病毒学应答,且HBsAg低水平的HBeAg阴性CHB患者,序贯IFNα治疗可获得较高HBsAg消失率;HBeAg阴转史及治疗早期HBsAg变化情况可用于预测及指导治疗。

  • 标签: 肝炎 乙型 慢性 肝炎表面抗原 乙型 Α干扰素 核苷(酸)类似物
  • 简介:摘要目的对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治疗足月剖宫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及护理方法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74例呼吸窘迫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儿均采用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治疗,对照组37例患儿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37例患儿行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呼吸频率、二氧化碳分压及吸氧浓度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4.5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08%(P<0.05)。结论对足月剖宫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采用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治疗,加强优质护理有利于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 足月 剖宫产 呼吸窘迫综合征
  • 简介: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体外三种类型钛表面对促进成骨的作用:掺锶羟基磷灰石(Sr-HA)涂层表面.纳米HA涂层表面以及无涂层的粗糙表面。材料和方法:通过电化学沉积方法将Sr-HA和HA沉积于粗糙的钛表面上。在Sr-HA涂层、HA涂层和无涂层的粗糙钛表面上进行MC3T3-E1前成骨细胞和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在不同时间点测定细胞的黏附、增殖、存活、分化和矿化结节形成。结果:对比于无涂层的粗糙钛表面和纳米HA涂层表面,通过简单的电化学沉积处理,Sr-HA涂层明显提高了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MC3T3-E1细胞黏附、铺展,碱性磷酸酶活性和细胞外基质钙矿化。结论:这项研究表明.通过电化学沉积产生的掺锶纳米羟基磷灰石涂层Sr-HA提高了微粗糙钛表面的骨传导性。

  • 标签: 牙科种植体 电化学沉积 骨结合 掺锶羟基磷灰石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双能X线骨密度仪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后股骨近端骨密度变化的应用价值。方法择取2016年8月至2017年9月于湖南第一人民医院核医学科接受髋关节表面置管术的32例患者,在术前1周以及术后1周、3个月、6个月通过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置换侧股骨近端骨密度进行测量,并对非置换侧股骨近端骨密度进行测量,对两侧股骨近端的骨密度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置换侧术前1周与术后3个月骨密度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4.525、3.326、13.105、8.553;P=0.000、0.002、0.000、0.000),置换侧术前1周与术后6个月骨密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非置换侧术前1周与术后6个月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后股骨近端骨密度变化测量中,双能X线骨密度仪的应用可以对其进行定量分析,具有显著临床价值。

  • 标签: 双能X线骨密度仪 髋关节表面置换术 股骨近端骨密度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顶空气相色谱法对曲匹布通原料药中有机溶剂残留予以检测。方法应用外标法、FID检测器、毛细管色谱柱开展实验,200℃为进样口温度,升温程度中50℃为初始温度,持续6min后升温至200℃并维持12min;顶空平衡时间为30min,温度为80℃。结果正已烷、甲醇、二氯甲烷及乙醇等良好分离,有优良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7%、100.4%、99.6%及100.6%。结论顶空气相色谱法应用简便,有较高灵敏度,可靠性与准确度高,检测曲匹布通原料药中有机溶剂残留适用性高。

  • 标签: 顶空气相色谱法 曲匹布通原料药 有机溶剂残留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右归饮对小鼠异体骨髓细胞向成骨分化的影响,探究其防治因辐照引起的骨丢失的机制。方法选取100只BALB/cCd小鼠,随机40只作为骨髓细胞提取回输,剩余60只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辐照组、骨髓细胞回输组、(右归饮)低剂量组、总剂量组及高剂量组。分别对6组小鼠进行不同的处理,统计其骨密度、碱性磷酸酶浓度的差异以及组织损坏情况。结果随着灌胃治疗右归饮浓度的增高,小鼠的骨密度及碱性磷酸酶浓度增高,组织损坏程度降低,骨小梁数量增多,高剂量组结果接近于空包对照组。结论右归饮能够促进小鼠异体骨髓细胞的向成骨分化,对经辐照造成的骨丢失情况有治疗作用。

  • 标签: 右归饮 骨髓细胞 成骨分化 骨量丢失 辐射
  • 简介:目的观察联合应用盐酸曲美他嗪治疗微血管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10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98例微血管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观察组患者在传统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盐酸曲美他嗪20mg(每天口服3次)。治疗12周,分别在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检查,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观察两组患者治疗12周后心绞痛缓解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12周后有效率88.0%(44/50)明显高于对照组56.25%(27/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2周后心绞痛发作次数下降(2.03±1.08)次比(4.08±1.21)次、运动持续时间增加(9.38±1.65)min比(7.92±1.45)min、ST段压低最大幅度降低(7.03±2.04)min比(5.87±1.22)mm、运动开始至心绞痛发作时间延长(7.92±1.83)min比(6.07±2.03)min、ST段压低幅度明显减小(0.59±0.20)mm比(0.87±0.30)mm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联合应用盐酸曲美他嗪治疗微血管心绞痛明显改善病情,应用时间越久,疗效越显著,不良反应少、耐受性好。且显著提高运动耐,明显改善预后。

  • 标签: 曲美他嗪 微血管性心绞痛 运动耐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中老年肾病综合征(NS)患者合用环磷酰胺、雷公藤及两种剂量醋酸泼尼松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近两年收治的48例中老年NS病例随机归入两组分析,两组均接受环磷酰胺与雷公藤治疗,在此基础上,Ⅰ组23例使用0.4mg/kg?d-1醋酸泼尼松口服,Ⅱ组25例使用1.0mg/kg?d-1醋酸泼尼松治疗,对比评估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与Ⅰ组相比,Ⅱ组治疗后的尿蛋白、血肌酐水平显著降低,比较差异显著(P<0.05),但临床总有效率(Ⅰ组95.7%,Ⅱ组100%)、不良反应(Ⅰ组13.0%,Ⅱ组16.0%)相比,两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对中老年NS患者实施环磷酰胺、雷公藤配合高剂量醋酸泼尼松治疗,疗效显著、安全性高,且相对低剂量激素用药,更利于改善患者的肾功能,值得推荐。

  • 标签: 肾病综合征 环磷酰胺 雷公藤 醋酸泼尼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高血压患者在心电监护拔牙过程中心肌耗氧及舒张压的监测结果。方法随机纳入我院2013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患有高血压的门诊拔牙患者150例为观察组,纳入同期血压正常的拔牙患者50例为对照组,对拔牙过程中的舒张压、心率以及反映心肌耗氧的心率动脉收缩压乘积进行监测,对比分析拔牙各个阶段的变化。结果观察组麻醉注射即刻、拔牙后即刻舒张压、收缩压、心率和RPP均较麻醉前10分钟显著增高(P<0.05),在拔牙后5分钟基本恢复,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上述指标的增高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拔牙过程中对心肌耗氧及舒张压进行监测,并实施有效的控制手段对心肌耗氧与血压进行控制,以减少拔牙手术的风险。

  • 标签: 高血压 拔牙 心肌耗氧量 舒张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时间接受康复治疗对股骨颈骨折患者动态骨及愈合时间的影响。方法此次依不同时间康复治疗将2015年1月-2016年6月于我院行改良SmithPetersen切口治疗的股骨颈骨折患者60例分组为对照组于恢复期接受康复治疗,观察组于早期接受康复治疗;对两组患者康复治疗前后动态骨、骨折愈合时间等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并将所获相关数据作对比分析。结果早期接受康复治疗(观察组)的效果优于恢复期接受康复治疗(对照组)的效果,患者动态骨情况优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颈骨折患者早期接受康复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动态骨、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康复治疗 动态骨量 骨折愈合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中应用氨溴索气管内灌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6月医院收治的84例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患儿随机均分为两组,其中42例患儿应用氨溴索进行气管内灌洗方法进行治疗,命名为对照组;另外一组的42例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进行治疗,命名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经不同方法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氧暴漏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短,各项指标比较,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的有效率(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80.9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中应用氨溴索气管内灌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能明显缩短患者各项指标恢复所需时间,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 氨溴索 气管内灌洗 肺表面活性物质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