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63 个结果
  • 简介:处置式是致使范畴有专门语音形式的致使句式。文章认为“以”是致使范畴,所在结构为处置式;“以”为致使范畴的证据是其后的名词性成分可以删略,其后的整个符号串可以并列;“以”的实现是起协助作用,如果动词能直接移进致使范畴,就禁止“以”的插入,否则就必须插入“以”。

  • 标签: 致使范畴 致使句式 处置句 "以"-协助
  • 简介:我这样思维严重的“偏食”人,居然也写起评论文字来,实在是命运的误会。关于这点,我的《诗海探珠》的《后记》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 标签: 文学创作 思维能力 文学评论 写作指导
  • 简介:<正>“锡”是个常用字,却常常容易写错。最近我们单位与无锡某单位举行了一个签约仪式。仪式举行前领导要我这个搞文字工作的人去检查一下会场用字情况。我一进会场就看到大红横幅上无锡的“锡”写成了“钖”,我连忙说:“‘锡’写错了!”布置会场的人一惊,全都抬头仔细看。有的看了不以为然地说:“没关系,现在大家都这么写的。”有的说:“这是简化写法,现在推行简化嘛!”有的则说:“签约仪式要严肃庄重,怎么能写简化?应该写繁体!”我听了大家

  • 标签: 简化字 严肃庄重 易写 繁体字 仔细看 常用字
  • 简介:汉语“该”的日泽法赤峰师范专科学校林凤英汉语“该”在句中有各种不同的意义。其日译法也各不相同。下面谈谈它的日译法。一、表示应当此时,日语用○该说的一定要说/○你累了,该休息一下了/○该表扬的就表扬,该批评的就批评/○他明天该来了/。○我只是做了该...

  • 标签: 英汉语 日译 语用 师范专科学校 表示顺序 加强语气
  • 简介:"所"是相关成分移位之后留下的接应代词,有附缀特征。为核查"所"的附缀特征,动词会受到附缀范畴的扩展,附缀范畴将激发"所"移位到它的指示语位置。以附缀范畴为核心的短语为附缀短语,含有"所"的附缀短语可叫所短语。所短语为动词性短语,可分布于主动句、被动句与关系子句中充当谓语或谓语中心。"所"不是助词,而是有附缀特征的代词,在所短语中充当前置宾语或主语。所短语在充当关系子句时可以转指DP,这跟古汉语中的DP在D没有语音实现的时候容许补足语的删略有关,也跟"所"能为理解提供先行词索引有关。

  • 标签: 所字短语 接应代词 附缀性 转指
  • 简介:甲文■及其地望考张金霞在殷墟的田猎卜辞中、常常出地名等.过去多数学者都以为与同,释作“率”惊。后来于省吾先生在《甲骨文字释林》中把释作;认为“其中从允,上部两侧从水作或或即的初文。……它是在允上部两侧从水而以允为声符的形声,后来变为左形右声...

  • 标签: 甲骨文 《说文》 殷墟卜辞 中国历史地图集 古籍整理研究 田猎卜辞
  • 简介:本文依据《汉语大字典》所列音项、义项对《第一批异体整理表》前410组中选用字与异体的音义对应关系进行了全面测查,对表中的完全异体、包孕异体、交叉“异体”和讹误“异体”及其下属类型进行了定量分析,在测查分析的基础上指出表中存在的关键性问题,以期为总结异体整理工作的经验教训和研制《规范汉字表》提供参考。

  • 标签: 《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 前410组字 定量分析
  • 简介:《论语·子罕》:“子畏于匡。”杨伯峻训畏为拘囚,认为同于《礼记·檀弓》:“死而不吊者三:畏、、溺”之“畏”。朱熹训畏为有戒心之谓。笔者认为:畏,上古影母微韵;围,上古匣母微韵。音近义通。畏即围,围困之义。杨说近似。朱说大非。包咸、何晏、邢、刘宝楠对此...

  • 标签: 《史记》 《庄子》 《韩诗外传》 《论语》 《文选》 礼记·檀弓
  • 简介:本文在研究了《韩非子》中"之"作为代词和动词的用法及其一般规律后,继续分析并归纳《韩非子》中计五千余条"之"字句,从中总结它的用法规律,研究作为非动词和代词时候的"之"的用法,并设法寻求其一般的使用规律。

  • 标签: 《韩非子》“之”字句 结构式
  • 简介:<正>在上古汉语里,有这么一种格式:否定词+其+V(V表示谓词)。例如:(1)不其或稽,自怒曷廖?(书·盘庚中)(2)我不敢知曰:不其延。(书·召诰)(3)我亦不敢知曰:不其延。(同上)(4)汝惟小子,未其有若汝封之心。(书·康诰)(5)无若火始焰焰,厥攸灼叙,弗其绝厥若。(书·洛诰)(6)下民胥怨,不其乱而?(逸周书·芮良夫)(7)才难,不其然乎?(论语·秦伯)(8)多而骤立,不其集亡。(国语·晋语)(9)鬼犹求食,若敖氏之鬼不其馁而?(左传·宣4)

  • 标签: “其” 特殊用法 否定词 左传 语气 上古汉语
  • 简介:本文采用结构主义的研究方法,从动词的功能和意义两方面入手,探讨了“从结构”修饰的动词的有关情况。文中描写了“从结构”所修饰的动词的分布和使用情况,同时也指出“从结构”和它修饰的动词之间具有形式上的和语义上的选择性。

  • 标签: 修饰 "从字结构" 动词 语法形式 语法意义 汉语教学
  • 简介:本文结合现代方言中的缓读分化现象,以及文献中的缓读分化词记载,论证了系与聯、[糹言糹]等不仅形出一源,古音亦同源。

  • 标签: 缓读 分化 同源
  • 简介:果摄在陕北晋语的读音类型比较丰富,不同的类型往往分布在不同的地区。通过对这些类型的分析,可以看出如下演变特点:首先,从开合口之间的关系看,果摄一等在陕北晋语的演变表现出两种大的趋势:一种趋势为果摄开口一等向果摄合口一等演变,主要位于陕北晋语西部、北部,另外一种趋势为合口并入开口,这样的方言点主要位于陕北晋语东部和南部。果摄合口一等并入开口一等在陕北晋语应当是先从泥组开始,然后波及到帮组,接着再波及到精组、见系,最后才是端组。其次,与中古音值相比,陕北晋语果摄开口的读音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高化和前化现象。

  • 标签: 果摄 读音类型 高化 前化
  • 简介:“在L”在“把”字句里的位置有四种,四种句式的结构类型不同,不同句式里“在L”“在L”制约各式动词的类和动词的语义特征,范畴的类别和蕴涵的语义角色:不同位置上的分别构成四种句式。“在L”的位置不同,导致前面的状语也不同。“在L”和动词相互制约:动词又反过来制约各式“在L”的语义指向、次“在L”在篇章上有不同的作用。

  • 标签: “把”字句 在L 句法 语义功能 篇章
  • 简介:先秦韵文“其”代词虚用说熊焰《诗经》“击鼓其镗”、“坎其击鼓”这一类句子中的“其”究竟是一种什么性质的语言现象?语法学界对此大致是两类看法:一类认为是“助词”,一类认为是“词缀”。我们认为,“词缀”说难以成立,“助词”说也未能真正揭示实质。这种“...

  • 标签: “其” 《诗经》 附加成分 中指代词 《毛传》 《郑笺》
  • 简介:现代汉语中,"化"缀词的能产性极高,相关的语言现象也相当复杂.文章力图找出引起这些语言现象的机制,重新考察"化"缀词,从研究"化"本身的发展入手,提出现代汉语中能产性极高的"化"缀是由实词义"化"经过语法化演变而来的,而且经历了两次语法化过程,进而讨论了"化"语法化的动因,认为使用频率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个因素.同时对这一假设进行了论证,并给出了辨析不同语法化程度的"化"的形式手段.

  • 标签: “化” 现代汉语 缀词 语法化 辨析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