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2 个结果
  • 简介:“主观的超过要素”将目的犯的“目的”、倾向犯的“内心倾向”和表现犯的“内心过程”看成是“超过”故意犯罪的“故意”的主观要件要素,且没有客观事实与之对应,但却可以起着限缩处罚范围的作用。而实际上,目的犯的“目的”是目的犯的“故意”的一种“法定”和具体,不存在“超过”即在“故意”之外的问题,而倾向犯的“内心倾向”和表现犯的“内心过程”的把握对于犯罪的认定既不必要,也不可能。“主观的超过要素”偏离了犯罪构成或犯罪成立体系并使得主客观相统一的定罪原则被扭曲或割裂,故其有着不当扩大处罚范围的危险。因此,无论从理论层面,还是从实践层面,“主观的超过要素”都是一个不适合的域外刑法学命题

  • 标签: 客观/主观的超过要素 故意 特殊的主观构成要件要素 主观违法要素
  • 简介:“主观的超过要素”将目的犯的“目的”、倾向犯的“内心倾向”和表现犯的“内心过程”看成是“超过”故意犯罪的“故意”的主观要件要素,且没有客观事实与之对应,但却可以起着限缩处罚范围的作用。而实际上,目的犯的“目的”是目的犯的“故意”的一种“法定”和具体,不存在“超过”即在“故意”之外的问题,而倾向犯的“内心倾向”和表现犯的“内心过程”的把握对于犯罪的认定既不必要,也不可能。“主观的超过要素”偏离了犯罪构成或犯罪成立体系并使得主客观相统一的定罪原则被扭曲或割裂,故其有着不当扩大处罚范围的危险。因此,无论从理论层面,还是从实践层面,“主观的超过要素”都是一个不适合的域外刑法学命题

  • 标签: 客观/主观的超过要素 故意 特殊的主观构成要件要素 主观违法要素
  • 简介:浙江的"最多跑一次"改革提供了一个中央放管服改革的地方创新样本。"最多跑一次"改革通过省级统筹推进、规范政府权力运行、打破部门数据壁垒,致力于打造一个精简高效的整体性政府,不断提高群众办事的获得感和对政府的满意度,在多个领域给出了放管服改革的问题解决之道,有效推动了政府治理现代化的进程。同时,改革过程中也提出了诸多的政府治理转型命题,需要在全国层面系统思考政府治理现代化过程的改革问题。

  • 标签: 最多跑一次 实践 治理 转型
  • 简介:对于信赖利益赔偿是否以履行利益为限,我国学理上存在着肯定说、否定说与折中说三种学说。其中,肯定说多为规范与实务所采纳。从比较法上的经验来看,除了意思表示错误、无权代理等少数情形,并不将履行利益作为赔偿信赖利益的上限。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在违法合同、恶意磋商、违反预约、欺诈缔约、解约赔偿等领域,法院基本上支持“信赖利益以履行利益为限”这一命题,这一做法值得检讨。对于该命题,不应全然地肯定或否定,而应结合规范目的、可归责性与损害类型三项要素进行综合判断。当法律存在保护信赖损害赔偿义务人的特殊规范目的时,应肯定该命题的适用。除此之外,当义务人的行为构成恶意磋商或者欺诈等具有较强可归责性的情形时,应否定该命题的适用。当义务人的可归责性较弱时,则仅当权利人可证明本来会与义务人订立更为有利的合同时,对信赖损害的赔偿才可不受制于履行利益。在追求非经济目的的合同中,该命题并无适用余地。

  • 标签: 信赖利益 履行利益 损害赔偿 规范目的 可归责性
  • 简介:海峡两岸关系是经济利益牵动下政治命题与法律问题的交织,随着两岸经济合作的深化,双方问题逐渐法律化。实现海峡两岸经济合作关系向规范的法律命题转换的可能途径有三个层面的法律问题:属地法;区际法;国际法。海峡两岸经济合作协议问题的法律化讨论,无论是从长远还是眼前利益来衡量,对海峡两岸都是一个双赢的博弈。而且,通过两岸微观经济领域问题的法律讨论与制度建设,可能会为未来在宏观层面和其他领域问题的逐步'法律化'提供经验和蓝本。

  • 标签: 海峡两岸 两岸经济合作 ECFA WTO
  • 简介:“抓革命、促生产”的命题是毛泽东晚年实施的重大治国方略,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处理革命和生产关系的根本原则。从1965年的逐渐提出到1978年底淡出历史舞台,这一命题为党和政府宣传、贯彻长达14年之久。从展开过程中造成的声势、影响看,这一命题经历了孕育、催生、成熟、消亡4个时期。

  • 标签: 毛泽东 “抓革命 促生产” 《人民日报》
  • 简介:检察官办案责任制改革是检察体制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目的在于解决目前检察权运行中存在的行政色彩浓厚、审批流程过长、责任不明晰等弊端,但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务界对这项改革所涉及的一些核心问题的认识仍然是模糊的。关于主任检察官,不应当将其角色仅定位于检察官精英化之前的一种过渡形态,而应当纳入检察官的法定职务序列,只不过在检察官精英化前后承担的职责有所区别;关于检察权内各项子权力的组织和责任形态,应当与批捕起诉权、职务犯罪侦查权和诉讼监督权各项权力自身的运行规律相适应;关于主任检察官是否会出现放权之后的滥权,应当从严格选任主任检察官、构建完备的监督制约机制、实行"零容忍"的惩戒制度入手防范和解决这一问题,而不能因为担心改革出现问题就放弃和否定改革。

  • 标签: 主任检察官 办案责任制 组织和责任形态 检察官的惩戒
  • 简介:在我国的行政诉讼领域,由于一直强调“公权力不可处分”,所以对行政案件的处理一般禁止适用协调和解的方式,或者说行政案件适用协调和解缺乏相应的法律依据。但与此同时,在审判实践中却出现了大量行政案件的原、被告双方在法院默许乃至动员下通过“互相协调”的方式解决争议的状况,这又显然是同现行立法相矛盾的。为了切实解决立法和实践相脱节这一现实矛盾,正式确立行政案件的协调和解机制就显得十分必要了,这也正是目前完善我国行政诉讼制度的一项新命题

  • 标签: 行政诉讼 行政主体 行政相对人 行政自由裁量权 协调和解
  • 简介:而马克思哲学所预设的认识对象则是人的存在本身、实践活动本身的规律,存在本身就是实践本身、,实践之外别无存在

  • 标签: 主义哲学 命题存在论 哲学思考
  • 简介:我国共犯论逻辑体系的历史嬗变和最终形成是一种历史的文化选择,其刑法知识渊源主要有我国传统刑法知识、苏俄刑法知识和德日刑法知识三个方面,是综合吸纳和考量既有的“自我”和“他者”刑法知识的结果,因而难以简单地以刑法知识“从苏俄化到德日化”命题来进行某种学术上的是非判定.“从苏俄化到德日化”的学术命题在本质上是某种“全盘西化”思想意义上的学术立场,其核心是主张以西方德日刑法文化为中心来审查中国现有刑法知识体系并重新建构中国未来的刑法文化,因而其本质上是某种“移植刑法学”的学术主张,难以获得正当性.我国共犯论刑法知识体系建设只能是在借鉴吸纳包括德日刑法学和苏俄刑法学等在内的他国刑法学理论的基础上改进完善自我,但绝不是丧失自我的“从苏俄化到德日化”;完善方向应当是“根据中国的理想图景”建设性地审查和完善既有的我国共同犯罪理论的汉语刑法知识体系框架,以刑法知识“中国本土化汉语化”命题取代“从苏俄化到德日化”命题,科学理性地反思我国共同犯罪理论的宏观体系定位,全面深入地研讨我国共同犯罪理论的微观疑难问题,以加固我国共犯论汉语刑法知识体系的规范定型并稳中求进地实现我国汉语刑法知识增量、逻辑自洽与理论创新.

  • 标签: 共犯论 德日刑法知识 去苏俄化 中国本土化 汉语化
  • 简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是由众多的法学理论成果所构成的内容完备、内在统一、结构严谨的理论体系,在概念范畴、理论观点、形成方式等方面呈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在指导思想、基本原理、实践基础、理论基调上表现出明显的社会主义性质。

  • 标签: 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 法学理论体系
  • 简介:中国在改革和发展的进程中,面临着一系列亟待提出并需认真研究的全局性、战略性重大议题。最近,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改革》杂志常务副主编、《市场经济导报》总编唐丰义先生提出的“劳本主义——劳动支配资本”,就是其中最基本、最重大的战略命题之一。本刊记者就“劳动主义”这一战略命题的几个问题采访了唐丰义先生。现将采访内容发表于后,以飨读者、并希望引起讨论。

  • 标签: 战略命题 资本 社科院 研究员 劳动者主导地位 经济改革
  • 简介:政府在处置行为上具有原则性的把握和策略性回应之特征。这种处置问题的特征之一就是,牵涉政治性问题上具有原则性,而非政治性问题则具有策略性,从而呈现出在策略性与原则性之间的动态把握特性。相应地,只要民众的维权表达不突破政治原则的底线,政府在对待民众维权表达方式的处置上就具有很大的弹性。这一行为的逻辑,揭示了正处在转型期中国的国家治理惯有的运动性与非制度性的特征。

  • 标签: 民众表达 政府处置 原则性 策略性 信访
  • 简介:中国行政法学百年发展历程呈现出一幅移植之图与改造之景,改革开放三十年则于此图景中孕育出中国当代行政法学并将其基本品质铸塑为形式法治下之传统模式。然深植于西方宪政理论、法治思想及自由主义哲学中之传统模式在其原生地即因时代变迁而危机四伏,而在中国行政法制建设与行政法学研究朝形式法治前进并日益“欣欣向荣”之背后,市场经济催生出之公共行政激变亦对其形成致命性冲击。身处如此冲击而面临形式法治下之传统模式应对乏力之境况,秉持一种从自我出发对中国行政法作一彻底反思与检视之立场,而以身具自主性与自我意识之和谐行政法解读中国行政法、献礼于“我们究竟需要一个什么样的行政法(学)”这一行政法学元命题

  • 标签: 传统模式 移植 改造 形式法治 和谐行政法
  • 简介:在司法实践中,由于法律规范的不确定性,一个可靠的判决推理需要有价值判断及其推理的支持。哈贝马斯认为法律规范是一个由原则提供的规范体系,反对将其理解为具体的价值秩序,从而把价值与规范作了严格的区分。如此虽有建构法律商谈理论的必要性,却与司法实践不符,且在主观上忽视了实质的价值伦理学。而马克斯·舍勒等则主张将规范奠基于价值之上,将价值与规范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做到"以事实为依据",并主张将价值推理的现实必要性与法律规范确定性的理想要求统一,实现"合理的"判决推理。

  • 标签: 哈贝马斯 马克斯·舍勒 判决推理 价值判断 判决推理合理性
  • 简介: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作用问题,是一个老话题。但是,常讲的话,为许多人所熟知的话,却往往被忽略、被淡忘,或者是在形势、任务处于某种重大转折的时候,或者是在政治气候和社会舆论出现某些变化的时候,或者是因为领导人变动而在认识上、工作上又没能保持连续性的时候,这些讲得多的话就有必要重提,老话有时也会具有新意。最近一些同志重新提出、而且是相当强烈地提出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作用问题,我想这不是无缘无故的,确是因为这

  • 标签: 思想政治工作 社会主义企业 政治气候 社会舆论 政治工作地位 精神文明建设
  • 简介:在国内学术界,有学者试图依据黑格尔的法哲学理论,提出"德—法整合"命题,为在现实社会中实施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提供理论上的根据和支持。在黑格尔法哲学理论中,是法律统摄并涵盖道德和伦理,而不存在一个道德与法律之间"互动整合"的"德—法整合"关系。因此,从黑格尔的法哲学理论中寻找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治国方略的思想资源,只能是对黑格尔法哲学理论的误解和曲解。

  • 标签: 黑格尔 法哲学理论 法律与道德 “德—法整合”
  • 简介: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在我国物权法中处于空白,本文介绍的这起房屋纠纷案件,反映了在我国建立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紧迫性以及时效制度在不动产权利保护中的适用问题。

  • 标签: 物权法 建筑物 所有权 相邻 法理
  • 简介:君主的能力与其所拥有的无限权力不适应或不对称问题乃是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内在基本矛盾,本文将通过对中国君主制度的内在基本矛盾的分析,这种君权的无限性与君主实际能力的有限性的矛盾是一切君主专制制度普遍存在的内在基本矛盾

  • 标签: 中国君主 中国封建 制度基本矛盾
  • 简介:"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个元命题,它为研究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史提供了清晰、开放的理论线索;为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提供了丰富的内容;为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提供了科学的方法.

  • 标签: 先进生产力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元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