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校本课程《初中学生形象设计》一课是针对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而开发研究的适合学校教学和学生实际的课程,可以兼顾美育与德育。利用美术教学活动的三个课时,以学生为主体,运用各种教学手段,结合生活实际,形象、直观的展示和表现现代中学生活泼、大方、健康向上的形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 标签: 初中学生形象设计 行为规范 美育与德育 和谐社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长子形象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它是我国传统宗法制度中“嫡长子继承制”不断深化的产物。在宗法制度趋于崩溃的二十世纪上半叶,封建大家庭里的长子们就成了家族极力维护宗法等级观念下的“牺牲品”。与此同时,反映当时社会历史背景及人物生活现状。本文就以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巴金的《家》和老舍的《四世同堂》的创作为例来浅要分析这一文化现象。

  • 标签: 觉新 瑞宣 长子形象 身份悲剧 文化传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苗族是中国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也是世界上最喜欢迁徙的民族,他们的足迹几乎遍及中国的南部。苗族服饰是苗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人称苗族的服饰文化记录着苗族历史的足迹,是苗族历史的活化石。苗族服饰中的图形纹样的构思、设计、造型不仅凝聚着苗族人民的智慧,同时也反映了苗族人民生活习俗、社会制度以及民族的心理特征。

  • 标签: 苗族服饰 图形 象征
  • 简介:摘要苏苏格拉底的美学观点核心思想认为美从效用出发,有用就美,有害就丑。这一思想从特定的角度很好阐明了美的相对性。人物形象设计就是利用绝对美元素,

  • 标签: 效用 美的相对性 设计目的
  • 简介:文艺复兴始于意大利,此运动对欧洲各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以女性主义理论的研究视角展开文艺复兴时期女性形象研究是将艺术史、艺术学理论研究与女性主义社会学相结合的有益实践。本文以社会性别视角重新理解和辨明文艺复兴时代背景下女性形象、艺术与社会的关系。

  • 标签:
  • 简介:摘要《聊斋志异》中,描绘了很多女妖大胆追求爱情,主动追求穷苦书生,甚至帮助他们实现理想,科举得中的情节,也是作者通过文学方式变相实现自己愿望的体现。同时,作品中男女冲破封建礼教的藩篱,大胆追求自由幸福,这更是作者蒲松龄潜意识中反抗封建伦理道德,追求人性解放的意识,是其白日梦在文学作品中的折射。

  • 标签: 白日梦 聊斋志异 女妖形象
  • 简介:人类最早的故事往往是从神话传说开始的。神话是由古代先民所创造的反映自然界、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社会形态的具有高度幻想性的故事。神话是文化的积淀,它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人们的思想习惯和行为方式。本文将对比中西方神的形象,以此来分析中西方文化差异。

  • 标签:
  • 简介:摘要《李娃传》作为唐代文言小说成熟期的一篇优秀代表作品,影响深远,其中封建家长的形象荥阳公与后世名著《红楼梦》中贾政的形象相比,无论在外在形象还是本质内涵上都有着过多的相似之处,都揭露着封建统治者虚伪冷酷的本质。同时由于封建社会发展阶段的不同与文学自身发展的特点,贾政形象的塑造在继承前者的基础上又有所新的发展。

  • 标签: 荥阳公 贾政 封建家长的虚伪冷酷
  • 作者: 孟庆玲
  • 学科: 社会学 >
  • 创建时间:2012-03-13
  • 出处:《赤子》 2012年第3期
  • 机构:孟庆玲1,2(1、哈尔滨工程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012、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黑龙江大庆163319)
  • 简介:一关于阿Q形象的研究。六十多年来一直是现代文学领域讨论的重点。纵观它的整个研究趋向,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即研究的中心大都把对阿Q形象的研究作为探寻鲁迅早期思想的突破口;或者通过对阿Q形象的批评达到社会政治、思想批评的效果,注重了阿Q形象的思想价值的分析而忽略了对阿Q形象的审美价值的把握。因此,阿Q形象的阶级来源、阿Q式革命的性质以及“精神胜利法”的阶级归属等问题的讲究,已成为一套固定的研究内容和模

  • 标签: 审美特征 思想价值 现代文学 审美价值 精神胜利法 创作特色
  • 简介: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女性主义逐渐发展到第三阶段,犹太女性主义开始使用一名叫做莉莉丝的恶魔来作为女性的楷模。本文以介绍犹太教传说中的女恶魔莉莉丝为开端,说明这个离经叛道的亚当的妻子从一个人人畏惧的魔鬼,到被女性主义者认为是一名完美的现代女性。通过莉莉丝与代表了传统女性的夏娃进行对比,突出了莉莉丝与传统犹太女性相比所具有的独立精神和自由主义。犹太女性主义者通过莉莉丝这一特立独行的人物来打破犹太教对女性的规则束缚。

  • 标签: 莉莉丝 夏娃 女性主义
  • 作者: 宋智慧(哈尔滨理工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00)
  • 学科: 社会学 >
  • 创建时间:2009-10-20
  • 出处:《赤子》 2009年第10期
  • 机构:摘要:“第二十二条军规”(Catch——22)一词,现在是美国语言中的一个常用短语,它源于美国黑色幽默小说现实主义者:约瑟夫·海勒的代表作《第二十二条军规》。一直以来大多数文学批评家从“黑色幽默”方向入手解读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但现将焦点集中于探讨作者如何应用陌生化技巧在书中塑造“反英雄”人物,使人们在一出荒诞幽默的喜剧中去悲哀、去重新感受战争的残酷、社会的黑暗。
  • 作者: 杨志刚
  • 学科: 社会学 >
  • 创建时间:2019-03-13
  • 出处:《青年生活》 2019年第03期
  • 机构:前言: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煤矿安全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安全生产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制度的不断完善。各种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应用于煤矿企业生产经营中,使生产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大大的降低。但是,生产事故并未因管理制度的完善和新技术的应用而减少,其主要原因是没有抓好安全生产中最主要的因素——人,要做好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人的管理,可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来实现。煤矿企业安全文化的核心是人,其最基本的内涵是人的安全意识,它是以人为本,尊重人的生命,是企业安全形象的重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