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通过比较和分析冠状动脉不同狭窄程度、狭窄支数之间的血脂代谢变化,进一步探讨血脂代谢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对347名住院男性病人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将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50%列为对照组,≥50%列为冠状动脉病变组,其中又根据不同狭窄支数分为1支、2支、多支病变组,不同狭窄程度分为50-75%组及75-100%组。除外糖尿病、瓣膜病及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结果病变组HDL-C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但病变组不同狭窄程度,不同狭窄支数之间HDL-C无显著差异;与对照组比较,SC/HDL-C及LDL-C/HDL-C比值较HDL-C,显著性差异意义更大。结论HDL-C水平下降与冠状动脉病变密切相关。SC/HDL-C以及LDL-C/HDL-C比值升高可能更好预测冠脉狭窄严重程度。

  • 标签: 冠状动脉病变 HDL-C 狭窄程度 对照组 LDL-C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血液内科实施组合式护理模式对降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密度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8年至2020年在我院进行中心静脉置管的 3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表达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1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所实施组合式护理模式。结果:研究组患者血流感染密度选1.3%显著低于对照组8.0%,照护标准正确率94.0%显著高于对照组82.0%,各项指标组件数据统计P

  • 标签: 组合式护理模式 中心静脉导管 血流感染密度 护理工作正确率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在骨质疏松患者治疗的过程中展开唤醒式生活方式管理对其健康信念以及骨密度的影响。方法 按照对比治疗的方式展开研究,所纳入患者为300例,属于本中心在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所接诊,按照组内随机抽选的方式,任意取150例,在治疗中展开常规管理,即对照组,余下则需要将唤醒式生活方式管理进行运用,即观察组。分析患者健康信念以及骨密度间的差异。结果 对比两组病症知识了解评分、健康信念以及骨密度水平,观察组均存在优势,P

  • 标签: 唤醒式生活方式管理 骨质疏松 骨密度
  • 简介:目的探讨大黄总蒽醌对人低密度脂蛋白体外氧化修饰的影响。方法通过体外实验,采用CU^2+诱导的密度脂蛋白的氧化修饰,研究大黄总蒽醌对低密度脂蛋白氧化修饰过程中共轭二烯键、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质、琼脂糖凝胶电泳迁移率变化的影响。结果大黄总蒽醌在试验浓度下可不同程度地抑制低密度脂蛋白体外氧化过程中共轭二烯键的生成,氧化3小时后的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质的增加及琼脂糖凝胶电泳迁移率的变化。随着浓度的增加,其抑制程度增强,有明显的浓度效应关系。

  • 标签: 大黄总蒽醌 低密度脂蛋白 体外实验 氧化修饰 琼脂糖凝胶电泳 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摘要:社会经济的发展带动人民生活质量提升,在整个医疗、诊断工作中,药品重要性愈发突出,使用药品后可以有效缓解患病人员的症状,但是也会产生不良反应风险,为了监测、管理不良反应风险,本文主要围绕监控体系的创建和管理展开,基于药品的不良反应,概述分析药品不良反应的含义及形成的影响,针对体系构建、运行展开深层分析,完善药品管理工作。

  • 标签: 监测体系 用药安全 监控方案 医疗机构 运行控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一旦确诊患上“骨质疏松症”,单纯的补钙、喝牛奶已经“补”不上骨质流失这个大洞了,必须“堵”和“补”双管齐下!骨质疏松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根据引发骨质疏松的主要因素,从饮食、运动、生活习惯、药物治疗多方面出击予以预防和治疗。一般来说,在医生指导下首先进行药物治疗,可有效减少骨折发生风险及防止再次发生骨折。

  • 标签: 药物选择 骨质疏松症 骨骼 药物治疗 骨质流失 生活习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现代冠心病治疗的三条主线--药物治疗、介人性治疗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对每一具体病例而言,在决定治疗主线以前,应先行冠状动脉造影,然后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情况,来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

  • 标签: 冠心病治疗 合理选择 方式合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近年来,随着2型糖尿病的病理生理机制被逐步明确,对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方案也日趋完善。尽管口服降糖药因其方便安全而使患者具有良好的依从性,但胰岛素治疗却依然凭借其对血糖的良好控制而在2型糖尿病的治疗中占据不可替代的地位。

  • 标签: 糖尿病 胰岛素起始治疗 基础-餐时模式 预混胰岛素 糖化血红蛋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回顾与分析文献,总结药物相关问题涉及的各相关层面。分析药物相关问题带来的治疗成本增加以揭示药学干预的必要性及其带来的经济效益与价值。药物相关问题在各国的发生率均处于较高水平并增加了直接与间接的医疗成本。大多数药物相关问题是可以被识别并预防的,对药物相关问题的防范与干预会节省大量社会成本与资源并产生健康效益与效用。中国应尽快建立健全完善的相关监控系统,提高医药卫生系统乃至整个社会对药物相关问题的重视,改善医药卫生服务的整体质量和水平,保证人民的用药安全、有效与经济

  • 标签: 药物相关问题 药学干预 成本节约 监控系统
  • 简介:目的:观察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质——壬基苯酚(Nonylphenol,NP)对豚鼠心室肌细胞L-型钙电流和动作电位的影响。方法:应用酶机械法分离豚鼠单个心室肌细胞,用全细胞膜片钳方法记录不同浓度NP作用下单个心室肌细胞L-型钙电流(如。)和动作电位(AP)的变化。结果:1)NP(10^-5、10^-7、10^-6、10^-5mol.L^-1)使ICa-l峰值电流密度分别从-3.72±1.5pA/pF减少到-2.44±0.4pA/pF(P〈0.05),-2.34±0.6pA/pF(P〈0.05),-1.79±0.8pA/pF(P〈0.01),以及-1.66±0.7pA/pF(P〈0.01);2)NP使ICa-l的I—V曲线上移,但其形状和峰值电压无明显变化;3)NP对ICa-l稳态激活曲线无明显影响;4)NP可缩短动作电位复极50%和90%的时程(APD50,APD50),但对静息电位(RP)和动作电位幅值(APA)无明显影响。结论:NP能剂量依赖性地抑制豚鼠心室肌细胞ICa-l,并能够缩短动作电位时程。

  • 标签: 单个心室肌细胞 动作电位复极 L-型钙电流 豚鼠 苯酚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质
  • 简介:目的探讨长期酒精摄入对中老年男性骨密度、骨代谢指标及抗骨折能力的影响。方法以在我院查体中心进行体检的982例45~79岁的中老年男性为调查对象,如有饮酒史则至少5年,按酒精摄入量分为4个等级:不饮酒,少量饮酒(〈50g/d),中等量饮酒(50g~100g/d),大量饮酒(〉100g/d);按开始饮酒年龄分为〈20岁、20~30岁、〉30岁3个等级。采用统一的问卷进行调查,测定血钙磷及碱性磷酸酶(ALP),放射免疫法测定骨钙素(BGP),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尿脱氧吡啶啉(DPD),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测量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结果①与不饮酒组相比,饮酒者血ALP和骨钙素水平明显降低,且随日酒精摄入量的增加以及开始饮酒年龄的提前而降低更为明显(P〈0.05)。②受试者各组间腰椎骨密度无显著差别,〈50g/d组受试者的股骨颈、Ward’s三角区和大转子骨密度亦无显著改变(P〉0.05),但50~100g/d、〉100g/d组和〈20岁、20~30岁组受试者的股骨颈、Ward’s三角区和大转子骨密度显著降低(P〈0.01),且其抗骨折能力和下肢最大肌力亦显著降低(P〈0.01)。③982例受试者髋部骨密度测定共检出骨质疏松者为423例(47.5%),50~100g/d组和〉100g/d组骨质疏松患病率明显高于不饮酒组和〈50g/d组(P〈0.05);〈20组骨质疏松患病率明显高于小饮酒组、〉30岁组和20~30岁组(P〈0.01)。结论长期大量饮酒可抑制中老年男性骨的转换,降低股骨颈骨密度,从而降低股骨颈的抗骨折能力。

  • 标签: 酒精 骨密度 中老年男性 骨代谢 抗骨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