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白芨提取液联合次氯酸钠(NaClO)或EDTA冲洗液在体外对粪肠球菌作用,判断加入白芨是否能够更加高效地抑制杀灭粪肠球菌,进行根管消毒治疗,以单纯根管冲洗剂次氯酸钠和EDTA作为对照以评价其作用效果。方法:采用湿法提取新鲜白芨,经热回流浸提、旋转蒸发获取白芨冲洗液。以琼脂培养法及药敏试验验证粪肠球菌对白芨的敏感性。利用滤纸片扩散程度辅助判断作用效果,确定白芨提取液联合其他冲洗液对粪肠球菌的抑效果。采用 SPSS23.0 统计软件对试验数据先进行正态分布检验和方差齐性检验后,样本间的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SNK-q进行数据的差异显著性分析,得出结论。结果:20%白芨提液联合EDTA或NaClO抑环直径最大,抑效果较单一使用EDTA或NaClO好。最小抑浓度为100 mg /ml。结论:白芨提取液对粪肠球菌有抑菌作用,且与EDTA或NaClO联用时,白芨提取液浓度越大,抑效果越强。

  • 标签: 白芨 粪肠球菌 抑菌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白芨提取液联合次氯酸钠(NaClO)或EDTA冲洗液在体外对粪肠球菌作用,判断加入白芨是否能够更加高效地抑制杀灭粪肠球菌,进行根管消毒治疗,以单纯根管冲洗剂次氯酸钠和EDTA作为对照以评价其作用效果。方法:采用湿法提取新鲜白芨,经热回流浸提、旋转蒸发获取白芨冲洗液。以琼脂培养法及药敏试验验证粪肠球菌对白芨的敏感性。利用滤纸片扩散程度辅助判断作用效果,确定白芨提取液联合其他冲洗液对粪肠球菌的抑效果。采用 SPSS23.0 统计软件对试验数据先进行正态分布检验和方差齐性检验后,样本间的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SNK-q进行数据的差异显著性分析,得出结论。结果:20%白芨提液联合EDTA或NaClO抑环直径最大,抑效果较单一使用EDTA或NaClO好。最小抑浓度为100 mg /ml。结论:白芨提取液对粪肠球菌有抑菌作用,且与EDTA或NaClO联用时,白芨提取液浓度越大,抑效果越强。

  • 标签: 白芨 粪肠球菌 抑菌试验
  • 简介:目的:分析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伴克雷伯血流感染病原的耐药性及其预后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抽取2014年10月—2017年10月间感染科、重症监护室、肿瘤科、血液科、内分泌科收治的确诊为并发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伴克雷伯血流感染的98例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法分析其微生物学检查结果中肺炎克雷伯菌株的耐药情况及其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98例肺炎克雷伯感染患者中,检出ESBLs阳性菌株51株占52.04%;其对氨苄西林耐药性为最高(98.04%),而对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耐药率为最低(均为1.96%);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其原因可能与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留置深静脉导管、胃肠外营养支持、SOFA评分值≥6分等均为影响肺炎克雷伯血流感染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其中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留置深静脉导管为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伴克雷伯血流感染ESBLs菌株检出率较高,其病原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等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低;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留置深静脉导管、胃肠外营养支持、SOFA评分值≥6分等为影响肺炎克雷伯血流感染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其中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留置深静脉导管为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医院获得性肺炎 克雷伯菌 耐药性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泌尿系统微生物检验病原结果。方法:选取2023年3月1日—2023年5月31日接受检测的患者86例进行分析,对其进行微生物检验,并总结检验出的病原数量。结果:86例患者中共检出86株病原,包括金黄葡萄球菌、大肠埃希、铜绿假单胞、弗劳地柠檬酸杆菌、肺炎克雷伯肺炎亚种、奇异变形杆菌、粪肠球菌、鲍曼不动杆菌/醋酸钙不动杆菌复合物、嗜水气单胞、鲍曼不动杆菌、摩根摩根、克氏柠檬酸杆菌、阴沟肠杆菌、普通变形杆菌、表皮葡萄球菌。结论:大肠埃希与粪肠球菌是引起患者泌尿系统感染的主要病原菌类型,根据对抗菌药物敏感度不同,在明确患者可能感染的致病菌种类后,再应用敏感的抗菌药物进行处理,旨在达到理想的疗效,也能够促进患者的痊愈。

  • 标签: 泌尿系统 微生物检验 病原菌检验
  • 简介:对含醋酸洗必泰浓度<0.2%的制剂,用含8%吐温-80(w/w)硫乙醇酸盐培养基和含5%吐温-80(w/w)胆盐乳糖增菌液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清除了洗必泰抑菌作用的干扰,方法简单,操作容易,结果较好。

  • 标签: 醋酸洗必泰 金黄色葡萄球菌 绿脓杆菌
  • 简介:目的探讨三联活联合治疗结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消化内科自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间收治的结肠炎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的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7例,研究组患者给予双歧杆菌三联活联合美沙拉嗪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美沙拉嗪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CRP和ESR水平均明显降低,其中研究组患者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62%,明显优于对照组76.6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使用美沙拉嗪的基础上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可有效的改善患者临床效果和机体内炎性因子水平,促进溃疡愈合,效果显著,可推广使用。

  • 标签: 结肠炎 双歧杆菌 美沙拉嗪 三联活菌疗法
  • 简介:目的:分析2013年多重耐药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2013年临床各科送检的微生物培养标本,采用VITEK-32型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及配套的GPI、GNI鉴定卡进行菌种鉴定,采用双纸片协同法进行菌株的药敏试验。结果:2013年送检标本为8717倒,检出目标性多重耐药181株,检出率为2.08%,其中产ESBLs大肠埃希111株(61.33%)、产ESBLs肺炎克雷伯29株(16.02%)、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4株(2.21%)、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15株(8.29%)、耐碳青霉烯类抗茼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15株(8.29%)、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蔺(MDR—PA)6株(3.31%)、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1株(0.55%);菌株中来源于尿液标本95株(52.49%)、疾标本52株(28.73%)、血液标本16株(8.84%)、胸腹水标本10株(5.52%)、大便标本4株(2.21%)和分泌物标本4株(2.21%);分离出的多重耐药茼对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达50%以上,其中CRE较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耐药率为更高,对大部分抗菌药物高度耐药;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头孢替坦、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阿米卡星较敏感。结论: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导致细菌耐药性上升,应积极采取有效地预防控制措施,防止耐药菌株的增长和院内交叉感染。

  • 标签: 多重耐药菌 耐药性 预防控制
  • 简介:1临床资料病例:女,37岁,于今年1月25日行肾移植手术,术后数日开始发热,体温在37~38℃不退。2月12日体温38.2℃,呼吸18次/分,脉搏114次/分,血压24/14kPa,化验白细胞3.3×10~9/L,中性粒细胞0.85,淋巴细胞0.15,并做血培养,经鉴定液化沙雷氏。2月15日做便培养,经鉴定与血培养同

  • 标签: 液化沙雷氏菌 青霉素 血培养 中性粒细胞 丁胺卡那霉素 生物学特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老年患者常见的多重耐药情况,分析耐药耐药机制和对策 。方法:选取 2019 年 1 月 ~2019 年 12 月我院收治的多重耐药感染的老年患者 224 例,采集患者相应标本,进行微生物分离培养、药敏试验等,总结对相关患者的处理治疗情况。 结果:分离培养多重耐药 457 株,占比前三的分别是大肠埃希、铜绿假单细胞和鲍氏不动杆菌。耐药机制主要为灭活酶产生、靶位改变、胞膜通透性改变、细菌泵出系统增多、胞膜主动转运减少,有 2 种及 2 种以上耐药机制同时存在 。经针对性用药治疗后,治愈率为 99.34% 。 结论:耐药机制主要为灭活酶产生、靶位改变、胞膜通透性改变、细菌泵出系统增多、胞膜主动转运减少 ,老年多重耐药感染患者应严格管理,预防传播,针对性用药治疗 。

  • 标签: 老年 多重耐药菌 耐药机制 防治对策
  • 简介:患者,女,36岁,因咽部不适到本院门诊就诊。体温36.8℃,咽部红肿,WBC:8.9×109/L,分类:N0.78,L0.22,血红蛋白:15g/L,诊断为急性咽炎。细菌培养及分离:将咽拭子标本接种于血平板上,放入5%CO2孵箱,37℃,经24小时培养后观察。血平板上呈灰色露珠状小菌落,菌落周围有β溶血环,挑取菌落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细菌似呈革兰氏阳性的杆菌,菌体两级浓染,拉丝试验阳性。经三次传代后细菌转变为典型的短棒状革兰氏阴性

  • 标签: 巴斯德 咽拭子标本 青霉素 四川省人民医院 拉丝实验 革兰氏染色
  • 简介:目的分析并探讨碳青霉烯类双联治疗铜绿假单胞的临床效果,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估,进而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江油市九〇三医院收治的铜绿假单胞肺炎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2g,静脉滴注,每天3次;研究组给予碳青霉烯类双联法治疗,静脉滴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1g,以及美罗培南500mg,每天3次。连续治疗15d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并详细记录患者的两组患者细菌的清除情况,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患者的社会功能、躯体功能、角色功能以及认知功能进行评分。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3%,研究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无明显区别;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细菌清除率(80.0%)明显高于对照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碳青霉烯类双联法对铜绿假单胞肺炎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地清除患者体内的细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该治疗方法临床效果显著,相比较其他的治疗方法更有应用价值,症状改善明显,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碳青霉烯类 双联治疗 铜绿假单胞菌 临床效果 肺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为控制医院感染,了解本院主要致病菌分布及耐药趋势,为临床治疗合理使用抗生素及医院感染控制提供参考。方法对本院2002年全年临床科室送检的病原学标本中分离出的主要致病菌,采用美国全自动化细菌鉴定WalkAway-40系统进行分析。结果全年共分离出病原标本846株,革兰阳性球菌290株,革兰阴性杆菌432株,革兰阳性杆菌19株,革兰阴性球菌4株,酵母样真菌101株。感染部位主要以呼吸道为主,其次为胃肠道。结论掌握医院感染病原分布及耐药性的动态分析,在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面具有实际意义。

  • 标签: 医院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 菌株 药敏试验
  • 简介:目的:研究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病原体的变化,为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参考.方法对460例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有58.3%的研究对象确定了致病菌革兰阴性杆菌占69.31%革兰阳性球菌占27.94%,结论:对于老年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治在抗感染治疗前应先做病原学检测,结合病原学诊断根据抗菌药的药理特性和感染的具体情况来设定用药方案.

  • 标签: 社区获得性肺炎 病原菌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泌尿系结石合并感染病原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泌尿系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8月住院治疗泌尿系结石患者,将其尿液培养中分离出的276株病原进行培养和药物敏感性监测。结果结石患者泌尿系感染病原以大肠埃希为主,占39.1%,其次为表皮葡萄球菌占12.0%,铜绿假单胞占10.9%,肺炎克雷伯占8.7%,屎肠球菌占7.6%,奇异变形占3.3%,真菌占1.1%。结论泌尿系感染病原主要以肠杆菌科细菌为主,其次为溶血葡萄球菌;临床医生应当科学合理地使用抗菌药物,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耐药的产生。

  • 标签: [] 泌尿系结石合并感染 病原菌 分布 抗菌药物
  • 简介:金葡是一种主要致病菌,而多种耐药菌株的出现增加了临床治疗的难度.RNAⅢ抑制肽(RNAⅢ-inhibitingpeptide,RIP)由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产生.研究证实,RIP可通过阻断细菌之间的群体感应而减少金葡毒素的产生和生物被膜的形成,有效防治金葡感染.

  • 标签: RNAⅢ抑制肽 金葡菌
  • 简介:随着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制药单位每年的药品产量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其产生的制药渣怎样处理成为制药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制药渣的处理手段能否科学、有效的进行,是我国进行环境治理的关键影响因素。本文旨在对我国微生物的使用方式和微生物制药的管理现状进行相应的分析,对微生物制药渣管理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能够提高我国的微生物制药渣管理水平。

  • 标签: 微生物制药 菌渣管理现状 处置技术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小儿重症监护室多重耐药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方法:通过选取我院重症监护室就诊时间为2018.1月-2019.1的患儿,其数量为60例。对多重耐药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并且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结果表明,在60例患儿中有26例出现了多重耐药感染情况,其中各个年龄段分布情况为,在3个月及以下感染人数最多为14例,占比达到 53.84%,2-7岁患儿感染人数最少,达到7.69%。结果表明,在26例患儿中肺炎克伯雷为10株,达到 38.46%,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5株,比例为19.23%,金黄色葡萄球菌为3株,比例为11.53%,不肠杆菌为6株,比例为23.07%,其他耐药为2株,比例为7.69%。结论:通过对重症监护室内的多重耐药展开监测,可以有效预防出现细菌感染情况,并且配合积极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有利于保障患儿身体快速恢复健康。

  • 标签: 多重耐药菌 重症监护室 危险因素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