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提高临床医生对眶下间隙感染的认识,减少误诊误治的发生。方法分析6例被误诊误治的眶下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感染被有效控制,面部伤口愈合。结论1.对于面部留有皮瘘的病变,应仔细寻找原因;2.临床医生对眶下间隙感染要有充分认识;3.接诊此类病人时应对相关的牙齿进行检查;4.提高眼、耳鼻喉科医生对边缘学科的诊治水平。

  • 标签: 眶下间隙感染 误诊 误治 原因分析 病例
  • 简介:我科对68例声带任克间隙水肿患者先后采用显微镜下两种不同方法手术治疗,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2001--2009年,我科共收治声带任克间隙水肿患者68例,其中2001年至2006年10月期间采用显微镜下上皮剥脱术35例,2006至2009年改进手术方法采用保留声带上皮治疗33例。

  • 标签: 声带上皮 水肿患者 镜下治疗 2009年 手术治疗 手术方法
  • 简介:目的:通过对Q调整非球面切削与标准化LASIK术后视觉质量的观察来分析Q引导个性化切削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8-01/05等效球镜低于-12.00D的46例88眼进行非球面切削或标准化LASIK术后进行随访,按术前屈光度数将其分为A组(〈-6.00D)和B组(-6.00~-12.00D)两组,对比各组非球面切削与标准化LASIK术后1mo裸眼视力、Q、夜间眩光、夜间视物质量及满意率(后3者采取问卷调查)。结果:A、B组内非球面切削与标准化LASIK术后裸眼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8,P〉0.05;t=0.62,P〉0.05);A、B组内非球面切削与标准化LASIK术后Q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3,P〉0.05;t=-0.372,P〉0.05);A组内非球面切削与标准化LASIK术后眩光、夜间视物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眩光:χ^2=2.397,P>0.05;夜间视物质量:χ2=1.263,P〉0.05);B组内非球面切削与标准化LASIK术后眩光、夜间视物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眩光:χ^2=10.85,P〈0.01;夜间视物质量:χ^2=10.85,P〈0.01);术后效果满意率达到98%。结论:非球面切削能明显改善-6.00D以上的术后主观视觉质量。

  • 标签: 非球面切削 视觉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