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鞍结节脑膜的手术入路和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鞍结节脑膜的临床资料,其中经单侧额下人路6例,经额外侧人路9例,经翼点人路8例,经额下一纵裂人路9例。结果肿瘤达SimpsonII级切除26例,SimpsonllI级切除6例。失访3例,29例随访3~60个月,平均18.5个月。9例术前激素水平低下者术后均恢复正常。病人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25例,不能独立生活4例。肿瘤复发2例。结论根据肿瘤大小和不同的生长方式选择恰当的手术人路,同时保护好鞍结节周围的重要结构,是获得良好手术效果的保证。

  • 标签: 脑膜瘤 蝶鞍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颅内动脉主要因动脉管壁局部缺陷和管腔内压力增高而发生,可见于任何年龄,但儿童及青年发病较少,主要以40~60岁多见。另外,女性发病率略多于男性,且绝经后女性发病率高于绝经前女性。吸烟、酗酒、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均是颅内动脉的危险因素。本文即对颅内动脉的有关危险因素进行综述。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危险因素 流行病学
  • 简介:国内资料报道脑转移占颅内肿瘤的3.5%~10%[1],国外报道占23.3%[2].近年来随着CT、MRI等检查手段的发展,检出率明显提高;另外一方面,随着医疗整体水平的提高,癌症患者的生存时间延长,因此脑转移临床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据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3](NationalCancerInstitute,NCI)2000年资料,癌症患者有20%~40%最终发生脑转移.本文对1993年3月至2002年3月收住我院的238例脑转移病人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如下.

  • 标签: 脑转移瘤 治疗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以伸长细胞型室管膜为胶质成分的节细胞胶质的组织病理学特点。方法对1例节细胞胶质患者的肿瘤组织标本进行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以及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果临床主要表现为间断性肢体抽搐、头晕。MRI检查显示右侧顶叶占位性病变。术中可见肿瘤位于右侧顶叶,大小4.50cm×4.00cm×4.00cm,质地柔韧,血运一般,大部分肿瘤组织边界清楚,呈灰红色,分块切除肿瘤后可见术腔与侧脑室相通。HE染色,肿瘤组织由肿瘤性胶质成分和散在其中的神经细胞构成,胶质成分为伸长细胞型室管膜,呈伸展形束状排列,可见血管周围假“菊形团”结构;神经细胞分布疏密不均匀,多分化良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伸长细胞型室管膜成分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波形蛋白和上皮膜抗原表达阳性;而神经细胞则表达神经元核抗原和神经微丝蛋白。结论节细胞胶质为分化良好、生长缓慢的临床罕见神经上皮来源肿瘤,由肿瘤性成熟节细胞和肿瘤性胶质细胞混合构成。大多数肿瘤性胶质成分为星形细胞,以伸长细胞型室管膜为胶质成分的节细胞胶质十分罕见。掌握其组织病理学特点,对诊断和治疗具有指导作用。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脑肿瘤 室管膜瘤 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目的报道采用支架技术将1枚大部分脱入颈内动脉(ICA)的电解可脱式弹簧圈(GDC)完全送回脑动脉(AN)腔内.方法对一后交通动脉病人采用GDC治疗,当闭塞了AN后拔出微导管时,1枚GDC大部分脱出AN腔并随血流搏动.采用球囊导管仅将GDC部分压入AN腔,在使用圈套回收失败后,用一球囊扩张式支架将脱出的GDC完全送回AN腔.结果造影显示ICA完全通畅且AN不显影.结论支架置人技术是处置GDC意外脱人载动脉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 标签: 支架植入技术 颈内动脉 ICA 可脱式弹簧圈 GDC 并发症
  • 简介:Genisteiniseffectiveagainstamyloid-βtoxicity,buttheunderlyingmechanismsareunclear.Wehypothesizedthatgenisteinmayprotectneuronsbyinhibitingthemitochondrialapoptoticpathway,andtherebyplayaroleinthepreventionofAlzheimer'sdisease.AratmodelofAlzheimer'sdiseasewasestablishedbyintraperitonealinjectionofD-galactoseandintracerebralinjectionofamyloid-βpeptide(25–35).Inthegenisteintreatmentgroups,a7-daypretreatmentwithgenistein(10,30,90mg/kg)wasgivenpriortoestablishingAlzheimer'sdiseasemodel,for49consecutivedays.Terminaldeoxyribonucleotidyltransferase-mediateddUTPnickendlabelingassaydemonstratedareductioninapoptosisinthehippocampusofratstreatedwithgenistein.Westernblotanalysisshowedthatexpressionlevelsofcapase-3,Baxandcytochromecweredecreasedcomparedwiththemodelgroup.Furthermore,immunohistochemicalstainingrevealedreductionsincytochromecandBaximmunoreactivityintheserats.MorriswatermazerevealedasubstantialshorteningofescapelatencybygenisteininAlzheimer'sdiseaserats.Thesefindingssuggestthatgenisteindecreasesneuronallossinthehippocampus,andimproveslearningandmemoryability.Theneuroprotectiveeffectsofgenisteinareassociatedwiththeinhibitionofthemitochondrialapoptoticpathway,asshownbyitsabilitytoreducelevelsofcaspase-3,Baxandcytochromec.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海马神经元 染料木素 细胞凋亡 线粒体 大鼠
  • 简介:目的探讨miR-1224-5p在胶质中的表达及其对人脑胶质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分析中国脑胶质基因组计划(CGGA)数据库中miR-1224-5p在不同级别的胶质组织中的表达数据,并采用原位杂交技术进行组织验证,运用CGGA数据分析miR-1224-5p的表达水平与胶质母细胞患者临床预后的相关性。采用miR-1229-5p寡聚核苷酸转染胶质U251及U87细胞,通过CCK8实验观察上调miR-1224-5p表达后对胶质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miR-1224-5p在人脑胶质组织中的表达随着病理分级的升高而降低。胶质母细胞患者中低表达miR-1224-5p提示预后不良。上调miR-1224-5p表达可以抑制胶质细胞的增殖。结论miR-1224-5p与胶质的级别和临床预后相关,miR-1224-5p可以抑制胶质细胞的增殖能力。

  • 标签: 胶质瘤 临床预后 非编码RNA miR-1224-5p 增殖
  •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母细胞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23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脑血管母细胞的临床表现、CT、MRI、手术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行肿瘤或结节全切除术21例,大部分切除2例,死亡2例.结论实体性血管母细胞仍是神经外科较难处理的肿瘤,完整地切除肿瘤或结节是提高肿瘤治愈率,降低术后复发率的关键.

  • 标签: 脑血管母细胞瘤 显微手术 影像学
  • 简介:颅内肿瘤在临床表现、生物学特性、组织学分化和对治疗反应均有所不同.最为常见的为浸润性胶质,可来源于星型细胞或少突胶质细胞.间变性星型细胞和多形性胶质母细胞(glioblastomamultiforme,GBM)是高度恶性的星型细胞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最常见于老年人,其进展需要新生血管.血管生成过程的诱导(新生血管的形成)在颅脑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由于其特异性的高度血管化,GBM可作为研究肿瘤血管化生成过程和抗血管化治疗的模型.高度恶性胶质发展迅速,预后差,局部治疗(包括手术治疗和放疗)在提高生存率方面效果有限,而全身治疗(包括放疗和化疗)的效果令人失望,胶质母细胞的平均生存期只有50周左右.考虑到肿瘤生长对血供的依赖性,抑制有缺氧诱导的血管生成将是恶性胶质治疗的一个新靶点[1].

  • 标签: 胶质瘤 缺氧诱导子 血管生成
  • 简介:目的分析颅咽管治疗效果,并探讨治疗方案与疗效的关系.方法华西医院神经外科从1997年1月至2004年2月间治疗184例颅咽管患者,分单纯手术切除、手术+放射外科治疗、非手术治疗三组,分析三组治疗效果和随访情况.结果各治疗方案具有相应的并发症、死亡率、致残率和复发率.并发症以下丘脑损害后症状复杂,发生率63.59%;垂体功能低下发生率53.26%;术后视力减弱或视野缺损加重的有11.41%,其他还有无菌性脑膜炎、脑脊液鼻漏、暂时性偏瘫、缄默性失语、创伤性动脉、癫痫等.平均随访4.36年,16例失访,总体死亡率13.04%.三组治疗效果具有差异,以一次性手术全切除最佳,手术不完全切除结合放疗次之,非手术组疗效最差.总体复发率23.91%,非手术治疗组复发率最高,达33.85%(22/65),手术切除组最低,为16.22%(12/74).结论三种治疗方案远期效果以手术切除组效果最佳.颅咽管是富于挑战性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高,易复发,必要时可结合多种治疗手段以提高疗效.

  • 标签: 颅咽管瘤 治疗方案 放射治疗 保守治疗 疗效
  • 简介:目的用显微技术切除儿童髓母细胞,砬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术后生存质量。方法对34例儿童髓平细胞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4例均采用显微手术治疗,全切27例,次全切除4例,部分切除3例,手术死亡2例,死亡率为5.9%,获随该列,临床治愈24例,着状改善6例,5年生存率为50%。结论微创的显微外科技术是保证减少术后并发症,获得良好预后的关键。对于大多数患儿,建议术后辅以放疗。

  • 标签: 髓母细胞瘤 显微外科手术 放射治疗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DNT)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分析总结我院治疗的4例DNT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所有患者以癫痫发作为临床表现;MRI上为T1低信号,T2高信号病灶,无水肿,无占位效应;手术治疗后癫痫发作控制满意,病理可见特异的多发性结节和胶质神经细胞。结论DNT是一种良性病变,手术治疗效果良好,本病的准确诊断对其治疗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神经上皮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室管膜下的临床、影像学和病理特点。方法对9例室管膜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手术切除的肿瘤组织标本进行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结果本组患者的男女比例为2∶1,平均年龄54岁;术后随访10~109个月,均无转移和复发。MRI检查示,肿瘤位于侧脑室内8例、右颞叶1例,T1WI呈等信号6例、低信号及高信号各1例,T2WI高信号6例、等信号2例;增强扫描轻度增强、无明显强化各4例。病理检查示,组织胶质纤维丰富,细胞成簇状分布其间;除1例右颞叶肿瘤无微囊结构外,其余均有微囊形成。免疫组化检查:细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S-100、波形蛋白(Vimentin)阳性表达,突触素(SYN)、上皮膜抗原(EMA)、神经元特异性核心抗原(Neu-N)为阴性;Ki-67标记指数4%1例,1%~3%8例。结论室管膜下多发于老年男性,进展缓慢,预后较好。其大多发生在侧脑室内,发生在脑实质的少见。认识其临床、影像学和病理特点有利于诊断及治疗。

  • 标签: 室管膜下瘤 临床特点 影像学 病理
  • 简介:  1病例简介  患者男,43岁,农民,因'复视伴左上睑下垂7d,加重1d'于2007年3月14日入院.  患者于入院前7d无明显诱因出现复视伴左上睑下垂,可睁眼,言语欠清,伴轻微头痛,无眩晕,无恶心呕吐,无肢体无力及抽搐,无意识障碍,1d前左眼睁眼不能.入院前2个月突发失语伴右肢活动不良,在当地医院诊断为脑梗死,治疗后好转.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病史.……

  • 标签: 烟雾病 动脉瘤
  • 简介:1对象与方法我院采用显微手术治疗蝶骨嵴脑膜28例,其中男8例,女20例;年龄9~65岁,平均40.2岁:病程3个月~7年,平均10.4个月。颅高压19例,视力障碍15例,视神经萎缩2例,眼球突出伴Ⅲ、Ⅳ、Ⅵ脑神经损害1例,偏瘫6例,癫痫4例。7例行头颅X-线检查.发现骨质增生、破坏、吸收6例。

  • 标签: 脑膜瘤 蝶骨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目前,胶质母细胞即使采用手术切除,同时辅助替莫唑胺化疗及放疗,其中位生存期仍然只有12~15个月。胶质母细胞治疗的关键问题在于肿瘤细胞的放化疗抵抗性及高复发率。有研究表明,胶质干细胞对常规放化疗不敏感,很可能是胶质母细胞易复发的原因之一。肿瘤微环境、免疫调控和放化疗抵抗等是胶质干细胞研究的热点。本综述将重点介绍胶质干细胞的肿瘤微环境、免疫调节和放化疗抵抗的研究进展。

  • 标签: 胶质瘤 肿瘤干细胞 肿瘤微环境 免疫治疗 放化疗抵抗
  • 简介:目的总结脊髓血管母细胞的治疗经验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脊髓血管母细胞病人的手术经验。均在显微镜下行肿瘤切除,术前及术后1周采用McCormick分级进行脊髓功能评估。结果肿瘤全切除37例,近全切除1例。术后运动及感觉障碍改善30例,无变化6例,加重2例(1个月内恢复)。无手术死亡病例。随访3~60个月,脊髓功能改善2例,无明显变化36例;未见肿瘤复发。结论血管母细胞为高度血管化的良性髓内肿瘤,可通过显微镜下全切除治愈。

  • 标签: 脊髓肿瘤 血管母细胞瘤 脊髓压迫症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总结自1984年以来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对大型、巨大型听神经382例手术切除的体会,以提高此类肿瘤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采用显微外科技术,枕下乙状窦后小骨窗经内听道入路,切除肿瘤,其中132例手术是在神经功能监护仪的监测下进行.结果肿瘤全切率为95%,面神经保留率73%;在神经功能监护仪的监测下,肿瘤全切率为100%,面神经保留率为98%,耳蜗神经保留率为42%.自1990年以后无手术死亡.结论对于大型、巨大型听神经,必须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磨除内听道后壁,切除内听道内的肿瘤,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肿瘤全切.术中应用神经功能监护仪对面、耳蜗神经的辨认及保护尤为重要,并可估计术后面神经功能恢复的程度.

  • 标签: 神经外科 显微外科手术 听神经瘤 治疗
  • 简介:目的报告223例中型、大型听神经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应用枕下开颅乙状窦后经内听道入路显微外科手术切除肿瘤.结果肿瘤全切除208例(93%),近全切除6例(3%),次全切除9例(4%).面神经解剖保留20l例(90%),面神经功能H-BⅠ、Ⅱ级118例(53%);Ⅲ、Ⅳ级9l例(41%);Ⅴ、Ⅵ级14例(6%).耳蜗神经功能保留率9%.术后长期随访结果显示98%的病人恢复良好,1例生活不能自理,2例(1%)死亡.结论显微外科手术是治疗大、中型听神经的有效方法,熟悉肿瘤与面神经的病理解剖关系有助于提高手术效果.

  • 标签: 听神经瘤 显微外科手术 侵袭 面神经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