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部队退休人员的总体心理健康状况,为部队退休人员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12~2013年间的部队退休人员2359人及同期在我院健康体检的地方退休人员(非部队退休人员)1023人进行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试,并进行分析。结果:与地方退休人员比较,部队退休人员在SCL-90的强迫[(1.98±0.64)分比(1.36±0.58)分]、人际关系敏感[(1.98±0.74)分比(1.13±0.58)分]、恐怖[(1.46±0.53)分比(1.03±0.49)分]和精神病性[(1.63±0.54)分比(1.01±0.48)分]上的得分显著降低(P〈0.05或〈0.01),在其余因子上的得分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部队退休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地方退休人员好。

  • 标签: 军事人员 退休 精神卫生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癫痫患者的病因、临床特征及治疗现状。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收集2015年9月~2017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癫痫患者363例,根据发病时间分为迟发组134例,早发组56例与中青年组173例。对比分析3组病因、发作类型、脑电图表现、并发症及抗癫痫药物治疗情况。结果3组男性、年龄、起病年龄、病程、脑血管病、癫痫复杂部分发作、单纯部分发作及强直阵挛+复杂部分发作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中青年组比较,迟发组脑血管病及复杂部分发作类型比例均明显升高(P〈0.05,P〈0.01)。迟发组最常见病因为脑血管病(18.7%)。3组最常见的发作类型均为强直阵挛发作。早发组强直阵挛+复杂部分发作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和迟发组(33.9%vs26.0%和9.0%,P〈0.01),中青年组强直阵挛+复杂部分发作率亦明显高于迟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0%vs9.0%,P〈0.05)。3组并发症发生率及单一药物治疗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老年癫痫患者最常见并发症为高血压、糖尿病等。3组脑电图阳性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脑血管病是迟发老年癫痫最常见的病因,最常见的发作类型是强直阵挛发作。老年癫痫患者伴发疾病以高血压为主,治疗以单一药物为主。

  • 标签: 癫痫 癫痫 强直阵挛性 高血压 脑电描记术 抗惊厥药
  • 简介:心电图改变一般不能提示疾病的病因,但有一些心电图改变具有一定的病因诊断价值,另有一些心电图改变可提供诊断线索.然而,心电图对左侧气胸的诊断意义尚未引起临床关注.本文分析10例左侧气胸病例,发现其有左室面导联(I、aVL、V4、V5、V6导联)R波低电压、位置性Q波、QRS振幅变化及R波逆向递增等较为明显的心电变化,其中左室面导联R波电压于坐位时描记心电图又发生了成倍增加,其增加率107%~780%(376.50±225.99),与正常组-22%~73%(-42.33±37.76)及肺气肿组-28%~40%(-31.28±27.64)比较,P<0.01,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 标签: 左侧 气胸 心电图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肺栓塞和诊断、抗凝治疗的安全性和时间窗。方法对2005~2007年确诊的20例急性肺栓塞的患者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及治疗进行临床分析。结果20例肺栓塞的首次误诊率为75%,血气分析有低氧血症者占95%,D-二聚体阻性占90%,超声心动呈典型改变占90%。溶栓5例,4例有效。肝素抗凝14例,13例有效。结论应提高对急性肺栓塞的警惕性,减少误诊率。抗凝治疗安全有效,溶栓治疗越早越好。

  • 标签: 肺栓塞 误诊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如何提高护理记录合格率的价值。方法为了进一步提高病历中护理记录的书写质量,加强护理记录的质量控制,我院在2015年1月至5月成立质量控制小组,对护理记录时会自控、科控、院控三级质量控制制度,并与2014年同期病历抽查结果对比。结果2015年病历护理记录合格率明显高于2014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加强护理记录的质量控制,可以降低病历缺陷,有效提高护理人员书写护理记录能力和护理记录质量

  • 标签: 护理记录 合格率 书写质量
  • 简介:目的:分析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康复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216例,对照组196例。对照组采用一般临床治疗,治疗组加用咽障碍康复训练。以洼田氏饮水试验及腾岛-郎吞咽障碍疗效评价作为标准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吞咽障碍明显改善(P〈0.01),且较对照组明显好转(P〈0.05)。结论:脑卒中吞咽障碍训练疗效肯定,方法简单易行,应推广普及。

  • 标签: 脑卒中 吞咽障碍 康复训练
  • 简介:目的探讨高热惊厥发生原因,制定相应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儿科收治的256例高热惊厥患儿临床资料,分析高热惊厥发生原因及护理对策。结果年龄0-5岁、有感染、抵抗力低下、降温不及时、散热不良、体液缺乏时高热惊厥患儿占到全部高热惊厥患儿的82.81%、98.44%、60.16%、63.28%、56.64%、54.69%,是引起高热惊厥发生的主要原因(P〈0.05)。结论高热惊厥为儿科常见疾病,低年龄、有感染、抵抗力低下、降温不及时、散热不良、体液缺乏是引起高热惊厥的主要原因,应针对高热惊厥相关原因采用预防性护理措施以降低高热惊厥的发生。

  • 标签: 高热惊厥 原因 护理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分析研究重症哮喘采用呼吸内科临床治疗的效果。方法抽取近年来在我院收治的患有重症哮喘的病人100例,采用随机抽取模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对病人实施常规临床治疗模式,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之上采取综合治疗,对临床治疗以后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病人动脉血气分析和呼出气体峰流速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哮喘病人采用综合临床治疗,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而且不良反应较少,具有安全有效性,使病人的健康生活质量得到保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治疗分析 呼吸内科 重症 哮喘
  • 简介:丘脑为脑出血好发部位。丘脑出血由大脑后动脉的丘脑膝状动脉和丘脑穿动脉破裂所致。现将我院2002年至2007年被证实的68例丘脑出血住院病例进行分析如下。

  • 标签: 丘脑出血 临床分析 脑室穿刺
  • 简介:无症状脑梗死(SBI)是指无卒中病史,无明确的神经系统定位体征,由影像学或尸检发现的梗死灶;或虽有脑卒中,但影像学发现了非责任病灶.由于SBI无特异性症状和定位体征,临床上常常被忽视.本文回顾分析本院老年病科近3年SBI患者的临床资料,期加强临床医师对SBI的认识,进一步提高诊治水平.

  • 标签: 老年 临床表现 CT检查 无症状脑梗死 神经系统
  • 简介:难治性高血压(refratoryhypertension,RH)是指经充分合理的联合三种以上药物包括利尿剂治疗1个月以上血压仍未降为目标血压。其标准为140/90mmHg以下或单纯收缩压不能降至140mmHg以下。我们对临床遇到的长期血压控制效果欠佳的135例高血压患者的难治性原因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 标签: 高血压病 血压控制
  • 简介:目的探讨隐匿性传导(CC)的临床心电图表现。方法对1034例CC的临床及心电图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CC多发生于各类心脏病人,占66.6%;对激动的影响多为影响其后激动的传导,占48%;发生CC的心律失常以房颤为主,占28.1%;CC的类型,以顺向型多见,占47.4%。结论CC确是引起复杂心律的原因之一。

  • 标签: 隐匿性传导 心电图 心房颤动 复杂心律失常 临床分析
  • 简介:高钠血症是一种严重的水、电解质紊乱,发生于脑卒中患者时有极高的病死率.现总结我院2年来收治的脑卒中并发高钠血症15例,分析报道如下.

  • 标签: 脑血管意外 高钠血症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对散发性脑炎患者的临床特征、早期诊断以及疾病的转归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07年3月至2012年3月5年来我院进行治疗的符合“散发性脑炎”临床诊断标准的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2例患者均表现有不同程度的头痛、恶心、呕吐的共有27例(51.92%),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的有13例(25.00%),表现为昏迷的有3例(5.77%),首发症状为精神症状的有6例(11.54%),偏瘫2例(3.85%);经脑脊液检查出现异常的有28例(53.85%);影像学检查中头颅CT检查异常的有2(3.85%)例,脑脊液穿刺检查发现糖、氯化物以及脑脊液细胞数等在正常范围的分别为74.51%、52.95%和69.47%;蛋白正常的有51.49%;有32.64%的患者出现外周血中白细胞升高,主要以中性粒细胞为主,淋巴细胞升高的仅有11.15%。患者在出院后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在52例患者当中,治愈率为64.53%,好转率为30.14%,病死率为0.89%,失随访率为4.44%。结论散发性脑炎的临床指征多样,应结合相关检查进行综合分析才能进行诊断,仅凭一种症状或体征不能确诊。散发性脑炎患者通常预后良好。

  • 标签: 散发性脑炎 临床分析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难治性高血压(RH)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北京安贞医院高血压科住院的30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RH208例、NRH96例.所有患者均测量身高、体质量,计算体质量指数(BMI),检测生化指标包括血肌酐、尿素氮、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肾素活性、醛固酮等,进行心脏超声检测.比较RH与NRH组间各生化指标、肾素活性、醛固酮、肾小球滤过率(eGFR)、左房和室间隔厚度差异.结果①RH患者与NRH患者相比,血糖、肾素活性、醛固酮/肾素(ARR)、病程、BMI、eGFR、尿酸、左房和室间隔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通过后退法显示,肾素活性(OR=1.251,P=0.001)、血糖(OR=1.223,P=0.061)、BMI(OR=1.106,P=0.008)、病程(OR=1.045,P=0.001)与难治性高血压独立相关.③在RH患者中,不同年龄组别间病程、BMI、血糖、吸烟、肾素活性、eGFR、室间隔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直线相关分析显示,LgPRA与年龄呈负相关(r=-0.303,P=0.000);LgPRA与eGFR呈负相关(r=-0.164,P=0.018);LgPRA与肌酐无明显相关.结论RH患者存在多重相关危险因素.青年RH患者靶器官损害与高肾素水平有关.

  • 标签: 难治性高血压 年龄 肾素活性 靶器官损害
  • 简介: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术后6个月生活质量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前瞻性纳入2013年4月至2014年1月在空军总医院心内科行冠状动脉造影并行支架植入术的135例冠心病患者,采用西雅图心绞痛生活质量量表(SAQ)、一般临床资料调查表分别对术前24h、术后6个月进行问卷调查。比较术前和术后6个月的生活质量的变化,同时分析影响其生活质量的可能因素。结果135例患者治疗后6个月SAQ各项得分较治疗前24h均显著提高(P〈0.01),提示术后半年生活质量较术前显著改善;影响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可能因素为:冠心病类型(P=0.00),病变血管数目(P=0.005),高血压(P=0.01),糖尿病(P=0.037),高脂血症(P=0.033),吸烟(P=0.002),体质指数(P=0.006);不同文化程度术前、术后在治疗满意程度(TS)、疾病认知程度(DP)上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成功介入治疗术后6个月的生活质量较术前明显改善;冠心病类型、病变血管数目、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体质指数均为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患者文化程度对其在治疗满意程度(TS)、疾病认知程度(DP)上无明显影响。

  • 标签: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生活质量 双心治疗 西雅图心绞痛生存质量量表(SAQ)
  • 简介:医学模式的转变,优质护理病房的开展,在临床工作中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服务及护理技术的需求越来越高,护理质量的要求需要持续改进和发展,护理管理理念需要更新。走动式管理(ManagementbyWanderingAround,MB-WA)也称为巡视管理法,是由汤姆·彼得最早在《追求卓越》中具体提出的一种经典的管理学理论,获得了管理学界的广泛认同和应用。

  • 标签: 走动式管理 优质护理 护理质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