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胃肠道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80年1月至2005年1月收治的胃肠道癌4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49例患者中,胃癌13例,直肠癌16例,阑尾癌7例,结肠癌12例,回肠癌1例.术前误诊71.4%,其中胃癌、阑尾癌和回肠癌全部误诊,直肠癌25.0%、结肠癌83.3%误诊.肿瘤直径在2cm以内、无肌层侵犯和淋巴结转移者1、3、5年累计生存率为100%、100%和96.9%;肿瘤直径超过2cm、侵犯肌层或有淋巴结转移者累积1、3、5年累计生存率为70.3%、62.3%和58.4%.结论胃肠道癌术前误诊率高,预后主要取决于肿瘤的大小、有无肌层侵犯或淋巴结转移.

  • 标签: 胃肠道类癌 诊断 手术 预后 临床分析 淋巴结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止咳中成药在临床中的合理用药情况。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采用止咳中成药治疗的咳嗽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评估分析其合格用药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结果:80例患者中,合理用药率达到97.50%,其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结论:止咳中成药在临床中具有良好的疗效,但仍需强调其合理用药,确保患者安全。

  • 标签: 止咳类中成药 合理用药 不良反应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了老年大疱性天疱疮患者的特点以及治疗方案。方法选取到我院在2002.1-2015.1月份收治到的老年大疱性天疱疮患者34例为这次的研究对象,将这三组患者分成轻、中、重三组患者,然后比较三组患者的住院天数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重度患者的并发症、住院时间以及激素用量明显高于其他两组,此差异有着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主要分析有关皮炎湿疹皮肤病的临床治疗方法探究有效的临床治疗手段,为该类疾病患者提供可靠的临床治疗服务。 方法 选择70名患有皮炎湿疹皮肤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从中随机选择其中35名作为对照组,剩余三十五名作为观察组。前者才有常规西医疗法,后者在西医疗法的基础上,增加中医联合疗法。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统计对比。 结果 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呈现出显著差异,其中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达到97.06%,对照组为76.47%,可见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皮肤病 皮炎湿疹类 临床治疗中西医结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清热中药合理应用的措施,以为本品中药合理应用提供指导。方法:选择2018.4~2021.8收治的90例运用清热中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分别进行常规管理、药学干预,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8.89%,对照组为37.78%,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中药使用期间加强药学管理,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清热类中药 合理用药 药学干预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安氏Ⅱ错合畸形患者正中合(centric occlusion,CO)位及正中关系 (centric relation,CR)位咬合。方法:收集安氏Ⅱ错合畸形患者30例,咬CO位及CR位合蜡,上合架,记录CR位早接触牙位、CO位及CR位尖牙、磨牙位置和髁突位置,并测量前牙覆合覆盖。结果:CR位早接触多出现在磨牙区;尖牙、磨牙关系从CO位到CR位均发生了远中移动,前牙覆合变浅,覆盖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CR位髁突位置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前分析患者CR位咬合,有助于做出正确的诊断设计。

  • 标签: Ⅱ类错合畸形 正中合位 正中关系位 咬合 髁突位置
  • 简介:摘 要:急救和生命支持医学装备是医院在疾病治疗的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急救和生命支持医学装备的管理效果直接关系着医疗质量以及医院的社会效益。本次研究深入的分析了医院有效进行急救和生命支持医学装备管理的策略。

  • 标签: 急救 生命支持 医学装备 医院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恩替卡韦提高老年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补体 C3、 C4水平的相关作用。方法:选取老年乙肝肝硬化患者 5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失代偿期组 25例和代偿期组 25例,代偿期组患者依照 HBVDNA载量分为低度组、中度组和高度组,依照患者应答情况分为完全应答组、部分应答组,另外选取 50例健康体检患者为对照组,测定治疗前后患者血清补体 C3、 C4等水平变化。结果:经过一段时间治疗,患者补体 C3和补体 C4水平显著降低 (P< 0.05),代偿期组患者补体 C3、补体 C4水平显著高于失代偿期组 (P< 0.05)。结论:在老年代偿期异常乙肝肝硬化患者治疗中,恩替卡韦能够提高患者补体 C3、 C4水平,应答与补体恢复呈正相关。

  • 标签: 〔〕乙肝肝硬化 血清补体 C3 恩替卡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恩替卡韦提高老年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补体C3、C4水平的效果。方法选取老年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13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德福韦酯片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恩替卡韦片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测定治疗前后患者血清补体C3、C4等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6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补体C3和C4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补体C3和C4水平明显升高,且观察组补体C3和C4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能够提高老年代偿期异常肝硬化患者补体C3、C4水平,进而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乙肝肝硬化 恩替卡韦 补体C3 补体C4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高效离子交换色谱法(HPIEC)测定一种 C-尿素呼气试验用药中 C-尿素的含量进行研究。方法:选择4.6mm×250mm的色谱柱,柱温设置为25℃,将超纯水作为流动相,流速设置为0.6ml/min,仪器采用二极管阵列检测仪,其波长设置成200nm。结果: C-尿素平均回收率为99.60%。结论:使用HPIEC对 C-UBT用药中 C-尿素含量进行检测,准确率高,建议推崇。

  • 标签: 高效离子交换色谱法(HPIEC) C-尿素呼气试验用药 C-尿素含量 准确度
  • 简介:c-kit基因是酪氨酸激酶家族Ⅲ的成员之一,参与包括造血和肥大细胞的发生与发育、细胞凋亡及恶性造血等多个复杂的生物过程,但其确切的作用机理目前仍未明了。最近研究发现,c-kit基因主要在急性粒细胞白血病(AML)表达,而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则不表达。在AML,尤其是在不成熟细胞型(M0,M1,M2)血清s-kit受体明显升高,化疗后则恢复至正常水平。c-kit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急粒变期也明显升高,相反在急、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时其受体水平降低。上述研究提示血清受体水平反应了某些造血系统疾病的病理状态。有证据表明c-kit具有致白血病能力。基因转染发现,c—kit持续性表达增加了32D细胞的致白血病潜力;CML的P210能替代SCF和P145c—kit的作用。c-kit的持续激活可导致bcr/abl阳性造血祖细胞长期存活。与正常对照相比,骨髓增生性疾病c—kitmRNA的表达明显增加。最近发现SCF,c—kit的配体,诱导的细胞凋亡耐受与AML患者化疗疗效有关。SCF能减少AML常用化疗药物诱导的人CD34^+白血病细胞凋亡,用McAb阻断c-kit受体,可逆转SCF对化疗诱导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本文综述c-kit在恶性血液病方面的有关研究进展,目的在于促进白血病发病机制、诱导分化和治疗的深入研究。

  • 标签: C-KIT 恶性血液病 干细胞因子 基因
  • 简介:摘要胱抑素C.是一种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也被称为γ-微量蛋白及γ-后球蛋白,广泛存在于各种组织的有核细胞和体液中,是一种低分子量、碱性非糖化蛋白质,分子量为13.3KD,由122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可由机体所有有核细胞产生,产生率恒定。胱抑素C与肾小球滤过率的线性关系优于尿素、肌酐和内生肌酐清除率,在各种疾病造成肾脏早期损害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并且在其他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上也不断的得到应用。循环中的胱抑素c仅经肾小球滤过而被清除,是一种反映肾小球滤过率变化的内源性标志物,并在近曲小管重吸收,但重吸收后被完全代谢分解,不返回血液,因此,其血中浓度由肾小球滤过决定,而不依赖任何外来因素,如性别、年龄、饮食的影响,是一种反映肾小球滤过率变化的理想同源性标志物。因此,其血清浓度主要由GFR决定,CysC理所当然的成为反映肾小球滤过情况的重要指标1。现将其检测方法综述如下。

  • 标签: 胱抑素C 方法学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检测在儿童细菌性肺炎及支原体肺炎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于儿科住院的86例肺炎患儿,其中细菌性肺炎组43例和支原体肺炎组43例,对两组患者的血清CRP及血常规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细菌性肺炎组的血清CRP水平显著高于支原体肺炎组。结论血清CRP检测对临床鉴别细菌性肺炎与支原体肺炎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提高诊断率。

  • 标签: C-反应蛋白 细菌性肺炎 支原体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