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进入老年阶段,人的身体机能和器官功能会逐步走向衰退,特别是肠胃等生活中应用频率极高的脏器,更容易快速老化并出现各种病症,这其中便秘就是长期且广泛影响众多老年人的病症,因此针对便秘的治疗和护理就显得十分重要。这也是为什么本文针对老年群体进行便秘预防性护理研究的原因,并且本文在研究的过程中,还针对的以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结合了现实的多项案例进行了研究,希望本文的研究分析能够对实际的便秘预防性护理起到一定帮助。

  • 标签: 便秘 预防性护理 老年精神分裂症
  • 简介:【摘要】小远散单位属于军队中关键组成部分,由于小远散单位驻地偏远、环境艰苦及医疗保障力量薄弱,加之目前年轻官兵多为90后甚至00后,心理需求更加多样且心理适应和承受能力较弱,对军队精神和心理疾病的早防早控提出严峻考验。

  • 标签: 小远散单位 心理结构特点 精神疾病 早防早治
  • 简介:【摘要】:目的:对精神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分析以及安全护理管理执行效果分析。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本院收治精神病患者若干,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化护理)和实验组(安全管理护理)两组,对比护理效果。结果:对比不良行为发生:实验组不良行为发生4例(4.12%),对照组不良行为发生12例(12.37%),(p<0.05)。结论:安全管理措施可提升精神科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建议推广。

  • 标签: 精神科护理 不安全因素 安全护理 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护理精神科患者时予以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对缓解症状及改善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以2019.01-2019.12来我院接受诊治的50例精神科患者进行研究,均分为常规护理组(予以常规护理)与人性化护理护理组(予以人性化护理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经护理干预后,人性化护理护理组焦虑忧郁、缺乏活力、思维障碍、激活性及敌对猜疑评分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在护理精神科患者时,基于人性化护理理念基础上予以优质护理干预,不仅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精神症状,同时还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建议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精神科症 人性化护理 应用效果 焦虑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 精神病学实习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调查问卷的初步构建建议。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本校2016级5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100名,按照电脑随机法将其分为了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分析实验组者和对照组学生患者的经过不同的教学模式干预下,学生的学习情况。结果:两组学生学习依从性率差异明显(p<0.05)。实验组学生存在学习问题(8.89%),低于对照组(28.89%),(p<0.05)。结论:综上所述,精神病学实习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师教学方法有一定关系,教师可通过改善教学模式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帮助降低学习难度,提升学习质量。

  • 标签: 精神病学 实习课堂教学质量 调查问卷 初步构建建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和单相抑郁障碍患者自知力差异。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2月-2019年3月收治的5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称为A组,50例双相躁狂患者称为B组,50例双相抑郁患者称为C组,50例单相抑郁患者称为D组。评估并对比四组患者自知力水平。结果:入院时四组患者ITAQ总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48,P<0.05);出院时四组患者ITAQ总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35,P<0.05)。结论:随着疾病谱系的发展,四组患者自知力缺损程度逐渐加重。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双相障碍 单相抑郁障碍 自知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精神科护理人员工作压力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 2018年 1月 -2019年 12月 80名精神科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将其采用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进行评估,比较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称、护龄、社会支持程度、职业倦怠感、主观幸福感及情绪状态者的评估结果,采用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精神科护理人员工作压力的影响因素。结果: 80名精神科护理人员中重度工作压力者 15名,占 18.75%,不同性别护理人员的重度工作压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不同年龄、文化程度、职称、护龄、社会支持程度、职业倦怠感、主观幸福感及情绪状态护理人员的重度工作压力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文化程度、职称、护龄、社会支持程度、职业倦怠感、主观幸福感及情绪状态均是精神科护理人员工作压力的影响因素( P<0.05)。结论:精神科护理人员工作压力较重,且影响因素较多,应重视对影响因素的干预与调控。

  • 标签: 精神科护理人员 工作压力现状 影响因素研究分析
  • 简介:摘要:精神患者的思维、行为较为反常,更需要护理人员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优化护理工作模式有利于使患者保持稳定的治疗心态,避免不必要的医患纠纷,为患者与患者家属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基于此,笔者将分析与探讨优化护理工作模式在精神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

  • 标签: 优化护理工作模式 精神科优质护理服务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就渐进式康复护理在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研究分析。方法:纳入我院2019年3月至2020年8月期间收治的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62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n=31例),均开展常规护理,研究组联合给予渐进式康复护理干预,护理4个月后进行护理效果与自知力、社会功能、自我效能等的评估。结果:护理4个月后,研究组患者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自知力、社会功能与自我效能评分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渐进式康复护理应用于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中有助于提高戒酒效果,改善患者自知力、社会功能与自我效能。

  • 标签: 酒精所致精神障碍 渐进式康复护理 护理效果 自知力 社会功能 自我效能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针对精神科患者实施护理的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事件种类以及导致其发生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安全管理措施积极防范诱因,提高精神科护理安全。方法:从本院精神科选择涉及不良事件的患者 180例,发生时间在 2019年 7月至 2020年 7月,对不良事件的种类、发生率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针对不安全因素制定合理的管理措施。结果:精神科的不良事件主要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暴力事件,发生率为 44.44%(80/180),一方面为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 55.56%(100/180)。导致不良事件出现的不安全因素主要包括三方面:患者、护理人员、医院管理等。结论:由于精神科患者精神状态异常,因此对常见事物的认知会出现较大的偏差,对自身行为缺乏自控能力,其护理工作面临较多的风险。因此,精神科护理工作要更加谨慎、专业、细心,从护理技能、制度规范等方面加强管理,以保证患者安全,减少暴力事件,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疗养环境,促使患者康复。

  • 标签: 精神科 不安全因素 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诊断中使用经颅多普勒超声的作用价值,为后续的临床研究提供方法参考。方法:以2020年1月~2021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诊疗的4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组,选取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40例正常人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研究组的大脑前动脉(ACA)等数据与对照组均在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发生可能与重要脑供血异常相关,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可获得异常的血流动力学值,利于疾病的诊断。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临床诊断 经颅多普勒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就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依赖的主要因素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针对性护理对策。方法:纳入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1月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8例,均符合出院标准,其中34例存在住院依赖的患者纳入研究组,34例无住院依赖的患者纳入对照组,通过一般情况与对院内院外生活看法的调查,明确导致住院依赖的主要因素,并提出部分护理对策。结果:文化水平低、家庭年收入低、住院时间长、习惯院内生活而恐惧院外生活、生活不能自理等是导致住院依赖的主要原因。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依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护理人员须通过个体化评估明确患者具体情况,针对性施护改善不同因素导致的住院依赖情况。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住院依赖 护理对策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人性化护理对精神科患者生活质量、疾病控制效果的影响。方法:纳入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期间精神科收治的病患7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随机法分为研究组(37例)及对照组(37例),对照组患者开展传统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开展人性化护理服务。就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疾病控制效果等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SF-36量表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研究组患者各方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疾病控制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有助于提高精神科患者生活质量及疾病控制效果,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精神科 生活质量 疾病控制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精神分裂症的病患者采取心理护理方 法后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集了 130例精神分裂症的病患者,随机的分成两组,常规护理组采取传统化的常规方法来进行护理,实验分组将采取心理护理的护理模式展开护理。结果:本次实验的整个过程当中实验护理组的病患者在心理护理的护理之后有效概率( 90.77%),临床效果更佳。讨论:对于科室中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其护理过程中使用心理护理的护理方法,干预效果较为良好。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焦虑情绪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对精神疾病合并高血压心脏病的患者实施心脏彩超以及心电图等检查,对其诊断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选择 2018年 11月至 2019年 11月在我院进行诊断以及收治的患有精神病合并高血压心脏病的患者为 86例,分为对照组(患者为 43例)以及实验组(患者为 43例),实施心电图以及心脏彩超进行相应的诊断。结果:实验组当中的患者诊断的阳性率达到了 58.14%,明显的要优于对照组的 55.81%。对照组当中出现左室肥厚,左室电压升高以及左心房增加的患者分别为 23例, 18例以及 6例。实验组当中的患者出现左室增大,左室肥大以及左心房增大的患者分别为 13例, 11例以及 14例。结论:关于精神疾病合并高血压心脏病的患者实施心脏彩超以及心电图检测,可以比较准确的对其疾病进行诊断,在后续此疾病的治疗当中具备非常重要的辅助价值。

  • 标签: 心脏彩超,心电图,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便秘预防性护理对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方法:筛选本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118例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随机摸球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常规联合便秘预防性护理干预,为期两周的干预时间。将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分为甲乙两组。结果乙组便秘发生率(6.78%)显著低于甲组(32.20%),P<0.05。两组入院时生活质量量表(SF-36)中情感职能:甲组(61.48±7.02)、乙组(61.34±7.05)生理职能:甲组(68.74±10.23)、乙组(68.75±10.16)躯干功能:甲组(63.27±5.24)、乙组(63.31±5.27)评分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1月以上各项评分相比,乙组患者的情感职能(80.26±6.13)、生理职能(84.36±7.15)、躯干功能(85.32±6.14)评分均明显高于甲组患者的情感职能(75.84±5.46)、生理职能(77.46±6.28)、躯干功能(76.96±5.37),P<0.05。结论在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应用便秘预防性护理,可降低患者便秘发生率,改善其生活质量。

  • 标签: 老年精神分裂症 便秘 预防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病后其血清胱抑素C(CysC)、肿瘤坏死因子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齐拉西酮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的研究对象为2020年2月~2022年2月在,收治的100例精神分裂症病患。根据就诊时间,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利培酮,研究组使用齐拉西酮;比较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0%,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患者的PANSS分值相关数据均降低,然而观察组患者的数据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但是和对照组相比较,组间数据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齐拉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效果显著,无严重不良反应,应用安全性高。

  • 标签: 齐拉西酮 利培酮 精神分裂症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多元化护理模式在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管理中的实施。方法 选择2017年8月至2019年5月到本院就诊的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其中2017年8月至2018年6月到院的50例患者将其归为常规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2018年7月至2019年5月到院的50例患者将其归为观察组,予以多元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精神症状改善情况、自我管理能力变化情况及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阳性与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患者护理前的自我管理能力总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家庭团体治疗 (MFG)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及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共 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进入多家庭团体组和对照组,进行为期 3个月治疗,并在基线及治疗结束后进行自评抑郁量表 (SDS)、自评焦虑量表 (SAS)、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 (PSP)及生活满意度指数 A(LSIA)评估。结果通过为期 3个月的 MFG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 PSP总分、 LSIA得分均得以显著提高,且与对照组相比, MFG在治疗前后对 PSP总分及 LSIA得分的影响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 (P分别为 0.034、 0.009, F分别为 4.742、 7.260);且 MFG治疗可显著降低 SAS、 SDS评分,但 MFG组与对照组间在干预前后仅对 SAS得分存在交互作用 (P<0.001, F=15.10);基线时 PSP得分对干预前后 PSP得分变化有预测作用 (P<0.001, t=5.254), SDS减分率对生活满意度有预测作用 (P=0.015, t=2.532)。结论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开展有针对性的多家庭团体治疗,不但可以预防复发、解精神症状,还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其社会功能。

  • 标签: 多家庭团体治疗 精神分裂症 患者 生活质量 社会功能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