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目的:讨论药学服务对接受多药治疗的冠心病病人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60例多药治疗冠心病患者,分为两组,使用药学服务的为实验组,使用常规用药的为对照组。结果: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治疗效果较高,用药依从性较高,用药副作用较低以及用药偏差较低,满意度评分较高,差异较大(P

  • 标签: 药学服务 多药治疗 冠心病 预后
  • 简介:摘要 目的 通过检测P53和GPX1在骨巨细胞瘤(GCTB)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它们的表达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52例存档GCTB蜡块标本,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P53和GPX1在GCTB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1)P53阳性表达率为38%,GPX1阳性表达率为52%;(2)P53及GPX1在GCTB中的表达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直径、肿瘤发生部位均无关,而与肿瘤病理分级及复发有关;(3)P53GCTB的表达存在正相关性(P

  • 标签: P53,GPX1,骨巨细胞瘤,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输血患者进行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院内临床输血治疗患者500例,2019年7月-2020年10月,所有患者均接受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检测,对抗体检测阳性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500例临床输血患者,阳性率为6%(30/500);女性患者阳性率,高于男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史、输血史患者抗体阳性率高于无妊娠史、输血史,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种特异性抗体73.33%(22/30),非特异性抗体26.67%(8/30)。结论:临床输血患者接受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检测,可有效预防血液疾病发生,增强用血安全性,减少不良事件出现。

  • 标签: 输血 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检测 阳性率 同种特异性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尿常规检验在小儿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56例急性阑尾炎患儿,病例选取时间为2020年1月份-2022年1月份,随机分组,各28例。超声诊断法用于对照组,尿常规检验法用于观察组。结果:诊断准确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尿常规检验法用于小儿急性阑尾炎疾病诊断中,疾病诊断准确率高,漏诊率和误诊率低,展现出了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尿常规检验 急性阑尾炎 诊断准确率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静脉输液护理中的预防感染并发症发生的策略。方法:从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并分析了过去五年内的临床数据。共纳入300名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通过系统观察和记录,评估了不同预防策略对感染和并发症发生的影响。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在静脉输液护理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使用一次性器材以及定期更换输液袋和管道等预防措施,显著降低了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另外,合理选择药物类型和剂量,正确监测输液速度和反应情况也起到较为重要的作用。结论:本研究表明,在静脉输液护理中,采取全面、科学的预防措施能有效降低感染和并发症的风险。因此,医务人员应加强对相关操作规范的培训和学习,提高其专业水平,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 标签: 静脉输液 护理 预防感染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整体护理用于内分泌失调型肥胖患者的临床效果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 2017年 8月份至 2018年 6月 收治的 38 例内分泌失调型肥胖患者,随机分为( AB 两组)各 19 例。常规临床护理— A 组 , 在此基础上采取整体护理措施— B 组,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护理后,对比两组减肥显效、 减肥有效、减肥无效、总有效对比分析,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 。结论:对内分泌失调型肥胖患者采用整体护理方式 , 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肥胖症状 , 具有较高的护理满意度 , 应在临床中适合多加应用。

  • 标签: 整体护理 内分泌失调型肥胖患者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孕前接受优生健康检查于优生优育中的意义和价值。方法 选取 2017年 1月至 2018年 1月在我院接受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 120对已婚夫妇,作为此次研究的观察组,另选取 120对因个人原因未接受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 120对已婚夫妇作为此次研究的对照组。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两组夫妇妊娠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检测,并通过跟踪随访,了解其新生儿的出生质量情况。结果 经过相关调查得知,观察组不仅妊娠相关知识的掌握率明显优于对照组,而且观察组新生儿出生缺陷率也优于对照组,( 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孕前接受优生健康检查可以降低新生儿出生缺陷的发生率,提高生育质量。

  • 标签:
  • 简介:摘要:化学发光免疫测定分析是一种先进的生化免疫检测方法,在生化免疫检验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主要对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希望对临床医学有借鉴意义

  • 标签: 肿瘤生物标志物 化学发光免疫法 阳性率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革兰染色镜检在微生物标本培养前涂片的临床意义。方法 以本院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抽取的300例送到实验室的微生物标本作为分析对象,其中观察组进行微生物标本培养前,实施涂片革兰染色镜检,对照组只对微生物标本培养。分析两组不同方式的培养结果情况。结果 观察组结果阳性要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 标签: 革兰染色镜检 微生物标本 涂片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慢性心衰患者应用个体化延续护理进行干预的效果。方法 从我院确诊慢性心衰的患者中选取74例纳入研究(时间:2020.9-2021.9),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比组(常规护理)和研究组(个体化延续护理)各37例,对比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及生活质量(SF-36)评分。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及SF-36评分均无明显差异,而研究组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及SF-36评分在干预后均明显高于对比组(P<0.05)。结论 个体化延续护理应用于慢性心衰患者时,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性提高,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慢性心衰 个体化延续护理 自我护理能力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卵巢早衰患者开展合理的治疗工作,并以抗缪勒氏管激素为主要指标,观察抗缪勒氏管激素在卵巢早衰患者治疗效果中的检测意义。方法:将我院收治的卵巢早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开展合理的治疗工作,之后观察和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抗缪勒氏管激素水平等各项相关指标。结果:治疗后,患者的抗缪勒氏管激素水平为(4.13±2.19)ng/ml,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且相对于治疗前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抗缪勒氏管激素水平可以对卵巢早衰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反映。

  • 标签: 抗缪勒氏管激素 卵巢早衰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核酸检测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筛查的主要手段。影响核酸检测准确性的众多因素中,标本类型的不同、采集标本的时期、操作者采集标本的方法最为重要。多次反复核酸检测可以弥补检测试剂盒阳性检出率低的不足,避免病毒“窗口期”和不同采样者操作不到位等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提高阳性检出率。

  • 标签: 核酸检测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标本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输血检验的质量控制输血安全策略及应用价值。方法:我院2020.01-2021.03接诊输血治疗患者取样106例,抽签分组,行常规输血检验(对照组)和常规输血检验+质量控制(研究组),53例/组,对比不良反应率、输血质量,结果:研究组不良反应率3.77%(2/53)比对照组16.98%(9/53)低,对比输血质量,研究组输血记录(89.15±8.34)分,申请单填写(88.29±10.28)分,项目检查(88.13±10.27)分,输血指征(84.48±9.85)分,标本采集(86.52±10.33)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输血检验中合理实施质量控制方案可减少患者不良反应,有效提升输血质量输血安全性,值得借鉴。

  • 标签: 思路分析 安全策略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XDJH-1型心电监护仪使用过程中的问题,探索XDJH-1型心电监护仪的保养和维护的策略。方法:对2019年6月到2021年年6月期间XDJH-1型心电监护仪出现的200次故障进行资料分析,分析导致XDJH-1型心电监护仪出现问题的原因,同时对使用保养和维护策略进行探索,了解日常保养维护对XDJH-1型心电监护仪使用寿命以及使用有效性的影响。结果:在XDJH-1型心电监护仪使用过程中进行使用保养和相应的维护策略,能够有效降低心电监护仪的故障发生率,提高报警效果。结论:导致XDJH-1型心电监护仪出现故障的原因主要为使用不当、日常保养工作不到位、报警值的设置不当等。因此完善XDJH-1型心电监护仪的日常使用保养和维护制度,采用有效的保养维护方法,对延长XDJH-1型心电监护仪的使用寿命,提高检测质量,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有重要意义

  • 标签: XDJH-1型心电监护仪 使用问题 保养与维护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护对感染性休克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收集 2017 年 11月 ~ 2018 年 11 月期间,我院 诊治的 4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为 研究对象。 根据其治疗方式不同,随机 分为观察 组( 20例)对照 组( 20例)。对照组:依据中心静脉压( CVP )监测指导,给以补液治疗;观察组: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护指导下,给予补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 1 )治疗 2 天后,观察组患者血液中白细胞、降钙素原( PCT )、中粒细胞计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P< 0. 05);( 2 )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为( 14.0±9.0 ) d 明显短对照组( 21.0±9.2 ) d , 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P< 0. 05)。 结论: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护对感染性休克治疗的指导意义显著 。

  • 标签: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护 感染性休克 临床疗效指导
  • 简介:摘要:介绍并推导出一个简单的传染病人数计算公式: 式(I),以及该公式的一个推论: 式(II)。讨论该公式的意义及其应用。

  • 标签: 传染病人数计算公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规范化产科护理对提高胎膜早破母婴安全性的意义。方法:将聊城市中心医院分娩的100例胎膜早破孕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产科规范化护理),每组50例。入院时间为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分析两组分娩方式及母婴并发症的差异。结果:两组自然分娩率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产科规范化 护理 胎膜早破 母婴安全性 重要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有效手段。方法:选择5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进行实验研究,其中活动期患者25例,纳入活动组中,另外非活动期患者25例,纳入非活动组中,选择25例健康体检人群纳入对照组中,均开展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结果:对比对照组,活动组的血清免疫球蛋白3项以及补体2项均明显更高,非活动组血清IgA、IgG均明显更高,P<0.05,而血清IgM以及补体2项对比得出P>0.05;对比对照组,活动组、非活动组的抗ds-DNA抗体、抗核抗体(ANAS)、抗可溶性核抗原(ENA)的阳性检出率均明显更高,P<0.05。结论: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中使用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意义重要。

  • 标签: 免疫学检验 系统性红斑狼疮 诊断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在乳腺癌病理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80例乳腺癌患者纳入研究对象,并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肿瘤直径大小不同,G-erB-2、ER及PR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对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护理意义。方法:将已接诊的100例脑梗塞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划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中50例脑梗塞患者,对其给予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中50例脑梗塞患者,对其给予早期康复护理,观察记录两组的护理前后运动功能和护理满意度并进行分析对比。结果:护理前观察组运动功能评分为(59.72±3.19)分,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6075)而护理后观察组运动功能评分为(90.26±3.27)分,高于对照组(P=0.0000);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100.00%,高于对照组(P=0.0017)。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对提升脑梗塞患者的运动功能以及护理满意度作用明显,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脑梗塞患者 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