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中长导管静脉输液置管的患者,探究相关并发症及其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近一年内(2021.01-2021.12)的中长导管静脉留置针输液置管病患,按照时间先后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一组为A组,为病患进行常规护理,并观察记录护理效果;另一组为B组,实验开始之前进行相关并发症发生的观察并总结,为本组病患制定优化护理方案进行护理干预,并观察记录护理效果。结果:根据观察并统计,在无其他客观因素干扰时,B组病患的各项并发症(导管脱出、静脉炎、导管堵塞)发生率均低于A组病患。结论:通过对两组观察时间范围内的病例观察调研报告可知,对于中长导管静脉输液置管的患者,在置管期间容易发生导管脱出、静脉炎、导管堵塞等相关并发症,对其采用针对性优化护理,能有效改善病患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方法有效,可以推广。

  • 标签: 中长导管静脉输液置管 并发症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在神经外科手术之后出现颅内感染的主要影响因素,并且分析其预防策略。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3月间曾在我院接受神经外科手术,并且发生颅内感染的患者58例,同时选择同期内未发生颅内感染的患者58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情况,分析颅内感染的诱发因素。结果: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前并发症情况,结果显示观察组中患者的并发症率高于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前CGS评分,结果显示观察组中患者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出血量,观察组中患者都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差异明显。结论: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导致颅内感染发生的主要因素有并发症、昏迷评分及手术时间与出血量等,因而需要在手术前及手术过程中以有效对策进行预防,以防止颅内感染的发生。

  • 标签: 神经外科手术 颅内感染 相关因素 预防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预见性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糖脂代谢、心理状态及心血管意外事件的影响。方法:随机性选取2021年2月至2021年12月来我院住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对于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对于实验组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的方法,在实验结束后,对两组冠心病患者糖脂代谢情况、心血管意外事件发生情况及患者的心理情况评分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相应的研究结果。结果:实验组50例患者中,血糖正常率为47(94.00%),血压正常率为48(96.00%),甘油三酯正常率为47(94.00%),胆固醇正常率为48(96.00%),护理前SAS评分为46.51±2.15,护理后SAS评分为31.12±0.58,护理前HAMD评分为28.87±3.31,护理后HAMD评分为16.43±1.12,心血管意外事件发生率为2(4.00%)。实验组患者各项糖脂代谢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护理后SAS评分及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心血管意外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预见性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糖脂代谢、心理状态及心血管意外事件都有较为良好的应用效果,可以实现患者糖脂代谢指数的有效控制,保障患者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减少患者心血管意外事件的发生率,应用效果较为良好,可以进行相应的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预见性护理干预 冠心病患者 糖脂代谢 理状态 心血管意外事件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分析导管护理对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干预效果。 方法: 选取 2017 年 10 月到 2019 年 10 月 本 内分泌科 接诊并在住院期间留置导尿管的患者 共计 40 例作为观察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 20 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的临床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导管护理的内容,比较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尿路感染发生情况和留置导管时间。 结果: 实验组患者在接受了专业的导管护理后,整体恢复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且尿路感染发生率更低,留置导尿管的时间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 临床适用导管护理能够有效促进留置导管患者的身体恢复,且安全性较高,能够显著降低相关性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导管护理 尿路感染 干预 效果 发生率 安全性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师开展药学服务对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选取 2017年 05月 -2018年 05月,本院接收的 120例 使用药物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表法分为实验组(60例)、对照组( 60例),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 药师开展药学服务治疗,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药师开展药学服务对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效果显著,可以明显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药物治疗安全性,值得借鉴。

  • 标签: 药师 药学服务 药品 不良反应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 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在外因素分析与护理分析。方法:选取本院 2014年 1月~ 2016年 1月和 2017年 7月~ 2019年 7月入住 ICU中心的病患各 130例,对比两组置管之时的硬件设施、地理环境、人力资源配置和制度、流程修改进步,探索导致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外部因素。结果:经过环境基础设施和硬件设施的改善,增强医务人员规范化管理培训,严格执行医院的各项制度,认真贯彻落实操作流程,对于降低 ICU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外在因素起到明显效果。 具备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预防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外在因素,首要任务就是提高对医护工作者的培训与教育,要求操作必须规范化和标准化,建立严格的管理机制和预防措施体系对减少静脉导管感染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 标签: 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 ICU 护理分析 外在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血压伴高脂血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方法:以本院为单位,于2018年3月-2019年3月选取到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150例中老年人群作为实验对象,按照体检结将其划分为高血压组(40例)、高脂血症组(38例)、高血压伴高脂血症组(35例)、 健康组(37例),所有对象均接受颈动脉彩超检查,测量颈动脉内-中厚度,对比各组检测结果。结果:高血压组、高脂血症组、合并组颈动脉内-中厚度、斑块形成、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高血压 高脂血症 颈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内-中厚度 血脂指标
  • 简介:【摘要】自从发现帕金森病 (PD)患者大脑中的路易体和路易体神经突中存在 a-突触核蛋白 (alpha-Syn, a-syn)以来,神经科学家们就已经对病理性 A-突触核蛋白在帕金森病的发病机理中起到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a-突触核蛋白是中枢神经系统突触前可溶性蛋白,具有 3个特征性的结构区域。在生理条件下, α-突触核蛋白具有修复 DNA双链的功能。病理条件下, α-突触核蛋白被转换成有毒的纤维低聚物。病理性的 a-突触核蛋白可通过激活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 1、胶质细胞促炎症反应、与分子伴侣蛋白、胃肠迷走神经相互作用与帕金森病产生关联,本文就近些年来国内外对有关病理性 A-突触核蛋白引起帕金森病神经元变性的研究进行深入了解并展开,可为临床治疗帕金森病提供新的线索。

  • 标签: a-突触核蛋白 帕金森病 神经元变性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肺癌化疗病人 PICC 相关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和护理 。方法:入选 90 例 肺癌化疗 患者,对于该类患者采用 PICC 导管留置,并分析 PICC 相关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和护理对策 。 结果: 在留置 PICC 的 90 例患者中,一次穿刺成功患者有 79 例、穿刺成功率为 87.78% ,其中有 6 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包括导管堵塞、穿刺部位渗血、 导管异位 、感染、机械性静脉炎,通过对发生并发症原因实施分析后实施应对措施,患者并发症消失,

  • 标签: 肺癌化疗 PICC 相关并发症 影响因素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需机械通气治疗的新生儿采用集束化护理,研究其对新生儿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8年9月-2020年9月收治的需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新生儿合计79例,分成对照组39例行常规护理和观察组40例行集束化护理,通过记录、比较两组患儿VAP的发生率、患儿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来评估治疗护理效果。结果:VAP的发生率:观察组2.5%,明显低于对照组15.38%,P

  • 标签: 新生儿 肺炎 呼吸机相关 集束化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精神科住院患者出现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关预防措施。方法:选取 2016年 09月至 2018年 10月 100例精神科住院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感染患者 50例作为观察组,其余未出现感染患者的 5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可能存在的影响感染情况的危险因素进行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时间和住院时间等因素是精神病患者感染的危险因素,若针对以上因素实施干预措施可显著降低感染率。结论:年龄、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时间和住院时间等因素是精神病患者感染的危险因素,对存在这些危险因素的患者需要密切观察。

  • 标签: 精神科住院患者 危险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 干预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医用粘胶相关性皮损的预见性护理干预。方法:选取本院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1月期间收治的 20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 100例新生儿,将以对比进行实验。对照组 :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予预见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新生儿医用粘胶相关性皮损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医用粘胶皮肤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新生儿实施预见护理干预措施后,能有效降低 新生儿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的发生率,提高患儿的护理质量。

  • 标签: 新生儿 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 预见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变态反应性皮肤病与真菌感染进行相关性探讨,分析真菌与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关系,评估真菌感染在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病因学作用。方法 选择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于我院门诊部就诊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共31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为合并真菌感染的患者(n=151例),对照组为无真菌感染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n=159例);对每位患者进行真菌变应原和非真菌变应原皮内试验,使用Student-T检验进行两组间显著性差异分析。结果 须发癣菌在实验组与对照组中存在显著差异,实验组中须发癣菌的阳性率显著提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与真菌感染之间存在较高的相关性。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在就诊时需要注意是否由真菌感染引起。本文针对变态反应性皮肤病与真菌感染进行相关性探讨,分析了真菌与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关系,有助于寻找诱发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真正病原体,为临床门诊治疗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基础。

  • 标签: 真菌 变态反应 皮肤病 过敏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EICU机械通气患者并发谵妄,探究其相关危险因素及其预防措施。方法 将我院2020年9月~2021年5月收录的78例患者进行研究,分别采取常规护理干预与集束化护理干预,对比应用效果。结果 两组0.05),而观察组8~48h内和>48h的谵妄发生率较对照组(7.69%、10.26%与28.21%、35.90%)更低,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

  • 标签: EICU机械通气 谵妄 危险因素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或者急诊中医生相关干预,对急性心梗效果分析。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19年10月医院急诊收治的1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对照组接受一般常规急诊管理,重点关注病情的评估、及时的转运、治疗方案的实施、合理的药学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管理内容的基础上重点纳入医护特色管理,关注患者心理状态。比较两组患者的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管理方法的科学性、可行性、综合性、客观性、系统性等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适应能力、心理强度、心理耐受、心理自控、意识水平、社会交际、心理修复、逻辑思维等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护特色管理理念更加注重对患者情志的把握和正面的引导,更加有助于对患者心理健康水平的实现,也间接提升了急诊患者的综合管理水平。

  • 标签: 院前急救 急诊 医护相关干预 急性心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预防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采用循证护理的价值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01月-2020年12月本科室收治的58例ICU收治的重症患者作为此次实验研究的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进行干预,实验组则为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以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情况。结果:经过两种不同的方法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为93.10%,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为65.52%(P<0.05);实验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率为10.34%,对照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率为37.93%,实验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ICU收治的重症患者采用循证护理,可以有效降低患者患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概率,提升临床的护理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并应用。

  • 标签: ICU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循证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老年重症肺炎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老年重症肺炎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传统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对于实验组,我们采用的是护理干预方法,对于传统组,我门采用的是常规护理方法。对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院天数和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分析,得出相应的研究结果。结果:在本次实验中,实验组50例患者中,机械通气时间为4.98±0.94天,住院时间为13.87±1.35天,并发症发生率为2(4.00%)。传统组50例患者中,机械通气时间为8.44±1.34天,住院时间为20.04±2.34天,并发症发生率为11(22.00%)。实验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患者住院天数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传统组。结论:将护理干预在老年重症肺炎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通过传统组和实验组的比较中,可以发现护理干预可以减少呼吸机使用的时间,还有预防好的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老年重症肺炎 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患者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初产妇产后抑郁症相关因素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68例初产妇产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将其分为甲乙组,分别给予药物治疗与药物联合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结局。结果:乙组患者的治疗结局明显优于甲组(P

  • 标签: 初产妇 产后抑郁症 因素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ICU综合护理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价值。方法:抽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期间在我院ICU应用呼吸机进行治疗的患者14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7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应用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生活质量评分、呼吸机使用情况以及相关性肺炎发生概率。结果:应用组患者住院期间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呼吸机使用情况优于对照组、相关性肺炎发生概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常规护理干预相比,ICU综合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感染率,从而降低患者住院期间压力,缩短其在ICU病房的住院时间,提升患者满意率。

  • 标签: 综合护理 呼吸机 肺炎 预防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性团体干预对部队官兵军事考核焦虑的临床效果,提出预防措施。方法采用考试焦虑量表、自我效能感量表、自尊量表及心理健康量表对728名官兵进行考试焦虑测试并进行评定分析后,进行综合性的干预疗法。结果 部队官兵普遍存在军事考核焦虑。结论 综合性团体干预疗法可以有效降低军事考核焦虑水平。

  • 标签: 综合性团体干预 官兵 军事考核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