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微创术式与传统开放性修补术对胃穿孔患者术后胃肠动力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60例胃肠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微创组和传统组,每组3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胃肠动力等指标。结果微创组的手术时间长于传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微创组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以及下床活动时间均明显少于传统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微创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低于传统组的20.00%,但两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创术式有利于胃穿孔患者术后胃肠动力恢复,能有效缩短住院时间和减少术中出血量,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胃穿孔 微创术式 开放性修补术 胃肠动力学
  • 简介:摘要血流动力对维持血管稳态具有重要作用,对平滑肌细胞的功能和结构产生很大的影响。冠脉搭桥、介入手术等都会破坏局部力学环境,引起的血管平滑肌细胞过度增殖、迁移及表型转换是诸多心血管疾病术后不良事件产生的重要原因。因此,研究血流动力影响平滑肌细胞的因素及其机制对于再狭窄、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主要力学因素、分子机制、研究模型等方面综述研究进展,为冠脉搭桥手术操作及临床预后提供参考。

  • 标签: 冠脉搭桥 血管平滑肌细胞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性髋关节置换术中血流动力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本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98例老年患者临床资料,按不同麻醉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行全身麻醉,观察组54例行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各时间点血流动力指标及围术期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围术期不良反应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全身麻醉与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均可用于老年性髋关节置换术,且均对血流动力较稳定。

  • 标签: 不同麻醉方式 老年性 髋关节置换术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空气波压力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流动力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10月入住我院康复医学科30名脑卒中偏瘫患者,使用模式A、压力80mmHg下的空气波压力对纳入患者患下肢20分钟/次、2次/天,治疗约20天;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患者双下肢在治疗前后股总静脉血流动力及凝血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患侧与健侧比较,患侧血流峰速度(18.14±4.53)、血流平均速度(10.97±3.34及血流量(5.78±2.69)降低,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0天后患侧血流峰速度(27.13±0.85)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气波压力疗法能够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血液回流,改善下肢静脉血液瘀滞状况;重复使用空气波压力疗法能够改善患者凝血功能,降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 标签: 空气波压力治疗 脑卒中 血流动力学 凝血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对腹腔镜胆囊切除麻醉中血流动力的影响。方法针对我院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共60例接受腹腔镜胆囊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均分两组,实验组患者采取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对照组患者采用芬太尼麻醉,探究对手术麻醉中血流动力影响。结果实验组在舒张压及收缩压平稳成度、心率、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和拔管后10minOASS评分等均优于对照组,差距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对腹腔镜胆囊手术麻醉中,血流动力影响较小,镇定效果较为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 腹腔镜胆囊手术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尿动力检查评估TVT-O治疗SUI的手术疗效,为评估TVT-O的手术疗效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对2010年至2013年于我院及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行TVT-O手术治疗的女性SUI患者26例,术前及术后6个月均进行国际尿失禁问卷简表(ICI.Q.SF)、尿动力检查评估手术疗效。结果与术前相关指标比较,术后6月ICI.Q.SF、Qmax、ALPP较术前有显著地改善,而MCC、Ppre-void、PQmax,PVR等无明显差异,静止期尿道压力分布测定,MUP、MUCP、SFL术后6月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TVT-O手术是治疗女性SUI的有效方法之一,可以提高尿道压、加强控尿功能,同时对膀胱功能无显著影响,同时尿动力检查可以作为评估TVT-O手术疗效的客观手段。

  • 标签: 经闭孔尿道中段无张力悬吊术(TVT-O) 压力性尿失禁(SUI) 尿动力学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对CT灌注成像对肝炎后肝硬化基础上原发性肝癌血流动力的研究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随机抽取在2009年7月-2012年7月间我院收治的肝炎后肝硬化基础上原发性肝癌患者病例36例,对其展开同层动态扫描,并对血流量、血容量、平均通过时间、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肝动脉灌注分数、IRF到达时间等灌注指标进行测量,分别对比分析肝实质和原发肝癌。结果相对于肝脏实质而言,原发性肝癌的以上各项观察指标均发生显著变化,且(P<0.05)。结论在肝炎后的肝硬化演变过程当中,原发性肝癌存在于其本底基础不同的显著性的血流动力变化,值得关注。

  • 标签: CT灌注成像 肝炎 肝硬化 原发性肝癌 肝实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右旋美托咪啶对小儿七氟醚麻醉苏醒期躁动及血流动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10月83例腹部手术患儿,均采用七氟醚麻醉诱导。双盲法纳入分组,即观察组(七氟醚麻醉诱导及维持麻醉,手术结束前注射右旋美托咪啶,n=41)和对照组(七氟醚麻醉诱导及维持麻醉,手术结束前注射生理盐水,n=42),对比两组患儿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躁动、呼吸抑制、呛咳等不良反应发生率(4.88%)低于对照组(26.19%),且观察组注射前(T0)、注射10min(T1)、清醒时(T2)HR、MAP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右旋美托咪啶辅助七氟醚麻醉,可降低躁动发生率。改善血流动力水平,对患儿安全手术意义重大。

  • 标签: 右旋美托咪啶 小儿七氟醚麻醉 苏醒期躁动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右美托咪定对小儿心脏手术麻醉中血流动力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06例小儿心脏手术患者,通过随机数法将其分为甲组和乙组,甲组应用右美托咪定静脉泵注,乙组患儿使用生理盐水静脉泵注。对两组患儿不同时间段的心率、平均动脉压等指标进行观察对比。结果甲组患者体外循环前后、拔管过程中的心率、平均动脉压相对乙组更为稳定,对比组间差异结果显著(P<0.05);甲组患儿各个时间点的皮质醇与醛固酮水平相对更低,对比组间差异同样显著(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应用于小儿心脏手术麻醉中能够稳定血流动力指标,降低应激反应,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小儿 心脏手术 麻醉 血流动力学 应激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剖宫产分娩孕妇应用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麻醉对血流动力影响情况。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16年8月至2017年10月行剖宫产手术孕妇80例,根据随机数字分组法将孕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给予布比卡因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给予罗哌卡因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在两组孕妇麻醉前、麻醉后10min、手术完毕三个时间点的血流动力指标进行检测并记录,血流动力指标包括平均动脉压、平均收缩压、心率;在两组孕妇应用不同麻醉药物后,对麻醉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在麻醉前观察组和对照组孕妇的血流动力指标无差异(P>0.05),在麻醉10min后两组孕妇的血流动力指标明显降低与麻醉前同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且观察组麻醉10min后血流动力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在术后观察组和对照组孕妇的血流动力指标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孕妇的麻醉效果优良率97.5%高于对照组孕妇麻醉效果优良率90.0%(P<0.05)。结论剖宫产麻醉中应用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比布比卡因更为有效安全,罗哌卡因对孕妇的血流动力干预较小。

  • 标签: 剖宫产 手术麻醉 罗哌卡因 布比卡因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右美托咪定对快通道心脏麻醉诱导过程中血流动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42例经快通道心脏麻醉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征得患者知情同意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2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麻醉诱导,研究组麻醉诱导前加用右美托咪定,比对两组患者诱导过程中血流动力变化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麻醉诱导后1min、插管后5min、10min心率、血压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以提高血流动力稳定性,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快通道心脏麻醉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5-氨基酸酮戊光动力疗法(ALA-PDL)在预防尿道尖锐湿疣术术后复发中的意义。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0例确诊为尿道尖锐湿疣患者按照入院时间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独电灼治疗)和治疗组(ALA-PDL联合电灼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复发率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的复发率(9.3%)明显低于对照组(36%),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8%)明显低于对照组(56%),差异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LA-PDL联合电灼治疗尿道CA的疗效显著,术后复发率较低,不良反应较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5-氨基酸酮戊光动力学疗法 尖锐湿疣 术后复发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连续性血液净化(CBP)对重症胰腺炎患者血流动力及脑利钠肽的影响。方法我科确诊的15例重症胰腺炎患者行CBP治疗及脉搏波形心排量监测(PICCO)72小时,治疗前和治疗后1、2、6、12、24、48、72小时分别测量持续心排量指数(CCI),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等血流动力参数,同时检测血清脑利钠肽水平,记录心率(HR)、有创平均动脉压(MAP)及去甲肾上腺素(NA)剂量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后血流动力指标MAP、CCI、SVRI有明显的改善(P<0.05),脑利钠肽有明显下降,在48及72小时改善尤为明显(P<0.01),同时伴随去甲肾上腺素剂量的下降。结论CBP可改善重症胰腺炎患者血流动力参数及脑利钠肽水平。

  • 标签: 持续性血液净化重症胰腺炎血流动力学 脑利钠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腹腔镜下完成直肠系膜切除、并联合经骶尾部入路行括约肌间超低位直肠切除手术后患者排便能力和生存情况,为该手术方式选择寻找理论依据。方法8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癌肿下缘距肛缘3.5~5cm),在腹腔镜下完成肠系膜切除、并经骶尾部入路行括约肌间超低位直肠切除(ISR)选为病例组,同时选择10例行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前切术(DIXON)患者,1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患者ISR、DIXON术前及术后、对照组均接受肛门直肠动力检测。结果各组肛管功能长度无明显差异;术后60天ISR、DIXON手术组最低感知阈值、最大耐受阈值、直肠排便阈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360天ISR、DIXON手术组最低感知阈值、最大耐受阈值、直肠排便阈值显著回升,ISR组较DIXON手术组最大耐受阈值、直肠排便阈值显著提高。结论腹腔镜下直肠系膜切除、并联合经骶尾部入路行括约肌间超低位直肠切除手术相对传统路径手术可较好保存患者排便功能。

  • 标签: 括约肌间直肠前切除术 骶尾部入路 直肠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呼气末正压(PEEP)肺保护通气策略对体外循环(CPB)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肺功能和血流动力的影响。方法择期行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三组(n=20)常规通气组C组(潮气量10~12ml/kg,PEEP0cmH2O)、肺保护通气PⅠ组(潮气量6~8ml/kg,PEEP5cmH2O)和肺保护通气PⅡ组(潮气量6~8ml/kg,PEEP10cmH2O)。全麻气管插管后按分组调节麻醉机呼吸参数。观察时点为气管插管后5min(T1)、体外循环停机后5min(T2)和手术结束即刻(T3)。于三个时点采集桡动脉血行血气分析,计算氧合指数(OI);记录麻醉呼吸机上潮气量(VT)、气道峰压(Ppeak)及吸气平台压(Pplat),计算动态肺顺应性(Cydn);记录三个时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及麻醉时间。结果三组患者组间比较,T1时间点,OI和Cdy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时间点,OI和Cdy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PⅠ组的OI和Cdyn大于C组(P<0.05),PⅡ组的OI和Cdyn大于PⅠ组和C组(P<0.05)。三组患者组内比较,OI和Cdyn在T1时间点均明显高于T2、T3时间点(P<0.05)。任一时间点,三组患者的HR和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PB心脏瓣膜置换术麻醉期间,采用10cmH2OPEEP的肺保护通气策略比5cmH2O可以更好的提高氧合指数和改善动态肺顺应性,且不影响血流动力稳定。

  • 标签: PEEP 体外循环 氧合指数 动态肺顺应性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ERAS模式下氢吗啡酮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2月来我院进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176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参照组88例使用传统氢吗啡酮为主的麻醉方式,观察组88例采用ERAS为主的麻醉方式。术后2h,3d观察ELISA下白细胞介素(IL-6)、细胞刺激因子(G-CSF)、肿瘤坏死因子(TNF-α),观察无创法测定动态动脉弹性(PPV/SVV)、心脏排血量(CO)、每搏输出量(SV)、小血管阻力(SVR)。结果参照组3d内炎性因子呈现增加趋势,观察组3d内炎性因子呈现下降趋势,2h结果两组比较(t=1.122,P>0.05),差异不显著,3d结果两组比较(t=9.954,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参数3d结果与2h结果相比均有一定程度改善,且均值区间落点均在正常值范围内。观察组优于参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ERAS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术能ERAS 妇科腹腔镜 血流动力学 炎性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对血流动力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近年来收治的59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观察治疗后的疗效及血流动力指标变化情况。结果59例患者经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3.2%,治疗后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及肺动脉压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P<0.05)。结论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能有效救治急性心力衰竭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及稳定心功能。

  • 标签: 急性心力衰竭 重组人脑利钠肽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采用椎管内两种麻醉方法对血流动力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100例,均为我院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老年下肢骨折实施手术的患者,按A组和B组各50例划分,B采用椎管内硬膜外麻醉(CEA),A采用椎管内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回顾两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手术时间、麻醉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但麻醉起效时间A组显著早于B组,麻醉药物用量A组显著少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麻醉后血压水平均低于基础值,A组SBP下降早于B组,A组SBP下降在实施麻醉10min后最明显,B组为15min后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下肢骨折手术中采用CSEA麻醉具有较高安全性,降低了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椎管内麻醉 老年 下肢骨折手术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高龄老年人下肢手术中采取单侧腰麻和喉罩通气全麻对血流动力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行下肢手术的高龄老人患者,年龄85—97岁,ASAⅡ--Ⅲ,随机分为2组,每组25人,喉罩通气全麻组(R组)和单侧腰麻组(S组)。R组选择静脉诱导后喉罩通气,静吸复合维持,而S组予以单侧腰麻,取患侧侧卧,穿刺部位L2-3间隙,用25G的腰穿针刺入蛛网膜下隙,推注重比重混合药液3ml后,患侧侧卧位15min,调节手术床以控制麻醉平面在T10以下,待麻醉平面固定后平卧或摆放手术体位,开始手术。记录R组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即刻(T1)、喉罩置入后即刻(T2)、切皮时(T3)、拔出喉罩即刻(T4)、拔出喉罩后10min(T5)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S组推前(T0)、推后5min(T1)、10min(T2)、15min(T3)、30min(T4)、45min(T5)的MAP、HR的变化及术中使用升压情况。结果T0时两组MAP、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2、T3R组MAP、HR均较T0有明显改变(P<0.05),使用升压例数多(P<0.05),S组无明显差异。结论单侧腰麻在高龄老人下肢骨折复位术中的麻醉效果满意,血流动力稳定,优于喉罩通气全麻。

  • 标签: 单侧腰麻 喉罩通气全麻 高龄老人 下肢手术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脑梗死患者治疗中采用瑞舒伐他汀对动脉硬化及脑血流动力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在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瑞舒伐他汀进行治疗,对比治疗半年后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及脑血流动力相关指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者的颈内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及狭窄程度明显改善,不稳定斑块检出率明显下降,双侧大脑中动脉血流情况明显改善,对比差异均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瑞舒伐他汀治疗脑梗死患者,可改善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及脑血流动力,在临床上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瑞舒伐他汀钙 脑梗死患者 脑血流动力学 动脉粥样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