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研究具体综述了中医药临床对于斑秃的治疗方法,以期为斑秃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斑秃 治法 中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低年资护士培训的方法。方法对在手术室工作<5年以内的护士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的手术室的专科护理操作进行培训并竞赛,即各种手术体位摆放包括截石位,侧卧位和俯卧位的竞赛。结果患者对手术室护士工作的满意度提高,医生对手术室护士的工作满意度提高。结论护理操作竞赛的实施有助于手术室护士专业的成长和发展,值得深入研究和推广使用。

  • 标签: 手术室低年资护士 操作竞赛 手术体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中医学范畴中气既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物质,又是维持人的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调气是中医治的根本,调气具体应用可分为补气、舒畅气机,并提出了调气在各种治中的具体应用。

  • 标签: 调气法 中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POCT与酶速率在心肌标志物检测中的差异。方法选择2017年8月至2018年3月到我院就诊的81例疑似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抽取2份样本量相同的静脉血样本,均进行肌酸激酶同工酶、肌红蛋白、肌钙蛋白检测,其中一份行POCT,另一份送往检验科用酶速率进行检测,分析两种方法的差异性。结果POCT检测时间(23.16±3.82)min,较酶速率的(93.01±11.14)min明显缩短(P<0.05);POCT与酶速率检测的CK-MB、Myo、CTnT水平比较,无明显性差异(P>0.05);POCT诊断急性心梗的特异度较酶速率明显升高,但其敏感性显著低于酶速率(p<0.05)。结论POCT与酶速率检测心肌标志物的结果基本一致,且POCT特异性较高,检测时间短,但POCT的检测成本较高,最好由专业的人员进行操作,故其对医院门急诊、病房床旁急性心梗的快速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心肌标志物 检测 POCT法 酶速率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妇科手术前清洁灌肠的最佳体位及插管长度。方法将妇科手术需行清洁灌肠的患者507例,随机分为实验组257例和对照组250例,实验组采用改良头低臀高左侧卧位(臀部抬高30~35cm),肛管插入长度20~22cm;对照组采用传统左侧卧位,肛管插入长度7~10cm。比较2组患者清洁次数、肠道清洁度、不适感及灌肠入液量的差异。结果2组患者灌肠次数、肠道清洁度、不适感及灌肠入液量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改良灌肠能彻底清洁肠道,可减轻患者痛苦和护士的工作量。

  • 标签: 清洁灌肠 体位 插管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痰涂片抗酸染色冷染、热染的效果。方法采用冷染和热染进行抗酸染色,对2种不同的抗酸染色方法进行了比对分析。结果同一份痰标本在取痰的部位、痰膜的厚薄、痰膜的大小几乎一致的情况下,冷染和火焰加热染色法的检测结果两者间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采用火焰加热染色法进行抗酸染色,只要操作者把握好加热时间和温度,避免火焰加热易出现的缺点,染色效果与痰片的保存时间均优于冷染

  • 标签: 抗酸染色 冷染法 热染法
  • 简介:摘要放射免疫RIA在生物检验上最常使用I-125做为标定物质,标定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比较放射免疫与酶免疫EIA的灵敏度与专一性及各中优缺点。酶免疫与放射免疫是临床常使用的免疫化学法。但前者不需使用到放射性物质,所以广泛被使用,酶免疫中的异相酶免疫ELISA的测定有很多种,有测定抗原的双抗体夹心法,有测定抗体的间接法。酶免疫分析EIA优点试剂稳定,且沒有放射性物质的放射危险,缺点是酶免疫使用的介质有毒或会致癌,故放射免疫分析RIA优点是检体中不具放射性,沒有內在背景干扰,具极高灵敏度(1pg/ml),缺点是试剂不稳定,另有辐射污染,废弃物的善后。

  • 标签: 放射免疫法 酶免疫法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磁珠浓缩与酶联免疫(ELISA)检测HBsAg灵敏度和阳性检出率,选用较好的方法用于低浓HBsAg的测定。方法ELISA检测HBsAg为强阳性的血清标本40份,混合为HBsAg强阳性混合血清,用化学发光检测HBsAg全阴性血清稀释成46例浓度不同的HBsAg阳性血清,然后分别用磁珠浓缩、酶联免疫和化学发光检测。结果磁珠浓缩检测46份标本阳性例数42例,最低检出浓度0.1IU/mL,ELISA检出阳性标本33例,最低检出浓度0.5IU/mL,磁珠浓缩灵敏度和检出率明显高于ELISA(P<0.01)。结论磁珠浓缩可明显提高ELISA检测HBsAg的灵敏度和阳性检出率,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 标签: HBsAg 灵敏度 磁珠浓缩法
  • 简介:摘要对比试纸与镜检进行尿液检验差异性。随机抽取2013年12月-2014年10月我院接收的患者19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其尿沉渣与尿常规检查,对比两项检查与尿液检验关系。两种检验结果对照中,试纸假阳性率为10.17%、假阴性率为59.54%,镜检假阳性率为11.32%、假阴性率为56.93%,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尿液检验中试纸与镜检各具优势,为提升检验的确诊率,可综合两种方法进行优势互补,进而降低漏诊及误诊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采用回顾性的方法分析我院Ⅰ手术切口抗菌药物用药情况、疗程、联合用药指征、给药时机、术前、术后预防用药对比,病原学检查等。结果150例患者中有144例使用过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使用率96.3%;平均住院时间8天;人均使用抗菌药物5.5天;使用一种抗生素125例,使用率83.3%,二种抗生素25例,使用率16.7%,围手术期用药24例,使用率16%;微生物送检1例,送检率0.67%。结论Ⅰ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存在疗程偏长、联合用药不合理、围手术期使用不规范等,应加强用药指导,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确保住院患者的用药安全。

  • 标签: Ⅰ类手术切口抗菌药物预防 围手术期 抗菌药物 预防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心脑血管疾病临床合理用药进行探讨,为心脑血管疾病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一些参考。方法对于2010年1月-2011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100例心脑血管疾病用药进行分析,并且找出在用药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且给予对策。结果合理的用药能够有效地治疗心血管疾病,且治疗效果明显。结论心脑血管疾病危害着人类的健康,所以在临床上面需要辨证用药,从而使得心脑血管疾病得到有效地救治,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 标签: 心脑血管 合理用药 安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我院二精神药品临床应用情况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4年—2015年住院病房的二精神药品应用情况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根据限定日用剂量(DDD)、限定日用费用(DDDC)以及药物利用指数(DUI)等相关指标,对药品的应用合理性进行评价;结果我院第二精神药品应用量虽然呈现小幅增长趋势,但整体应用趋势仍较为稳定,临床中以阿普唑仑、氯硝西泮、艾司唑仑等药物应用率最高,临床中所应用的二精神药物的DUI均小于1;结论我院目前临床中二精神药品的应用基本合理,符合我国《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的相关要求。

  • 标签: 二类精神药品 临床应用 合理性
  • 简介:摘要考察非甾体抗炎药双氯芬酸钠和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地塞米松对Alzheimer病中炎症反应、外周炎性细胞浸润的影响。采用Griess法测定了各刺激剂及药物对U251人源星形胶质瘤细胞生成NO的影响。分别用RT-PCR和ELISA法测定了IL-1β对U251人源星形胶质瘤细胞表达和分泌IL-6的影响。结果表明LPS(10ng/ml至10μg/ml)可呈剂量依赖性地刺激细胞释放NO,100μg/ml的Aβ25-35可明显刺激刺激NO的释放;非甾体抗炎药双氯酚酸钠和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地塞米松可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1μg/mlLPS刺激的NO释放,IC50分别为1×10-5mol/L和3.62×10-10mol/L。而IL-1β(5ng/ml至125ng/ml)可呈剂量依赖性地刺激U251胶质瘤细胞分泌IL-6,也可明显诱导IL-6mRNA的表达。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可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IL-6的分泌及mRNA表达。1×10-5mol/L的双氯酚酸钠也可抑制IL-6的分泌及mRNA表达。综上表明双氯芬酸钠及地塞米松均可抑制Alzheimer病中炎症反应、外周炎性细胞浸润。

  • 标签: Alzheimer(AD) 双氯芬酸钠(DS) 地塞米松(DEX) 一氧化氮 IL-1&beta
  • 简介:摘要目的对非甾体抗炎镇痛药的临床应用进行研究。方法分析我院2012—2014年非甾体抗炎镇痛药使用情况。为今后临床正确用药提供依据。结果在所有销售药品中,阿司匹林、布洛芬、美罗昔康一直稳居销售金额排序前三名,占非甾体抗炎镇痛药销售额的56%。结论各种新型的COX-2倾向性抑制剂和COX-2特异性抑制剂都能够有效的对COX-2活性进行具有高度选择性的抑制,副作用小,是目前最理想的NSAIDs药物。

  • 标签: 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 环氧酶 酶抑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