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全麻拔管后,复苏期高血压患者半卧位30度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ASA2-3级择期全麻下行手术的高血压患者10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50例。A组患者拔管后将头背板抬高约30度。B组患者拔管后仍保持平卧位。分别记录拔管前即刻(T1)、拔管后3min(T2)、5min(T3)、10min(T4)、15min(T5)5个时间点的SBP、DBP、HR、SPO2,及心律失常、恶心呕吐、反流误吸发生数和降压药使用剂量。结果A组患者,血压、心率变化T2-T5时间点明显低于B组,也低于T1(P<0.05),B组变化不明显。A组降压药的使用剂量明显低于B组(P<0.01)。A组患者自述舒适度明显高于B组。结论高血压患者全麻拔管后,采用头背板抬高30度,血流动力学平稳,降压药使用量减少、恶心呕吐发生少,患者舒适,是高血压患较为安全、理想的全麻复苏期体位。

  • 标签: 全麻苏醒期 高血压 体位 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血流动力学以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68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作为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行全凭静脉麻醉,实验组行腰-硬联合麻醉,对比两组患者在TO(麻醉诱导前)、T1(插管即刻)、T2(插管后)、T3(手术结束时)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指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中心静脉压(CVP)、心率(HR)的变化情况,评估两组患者认知功能。结果实验组T1、T2、T3时刻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大,同时,实验组患者术后24h认知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能够减轻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更小,降低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麻醉方式 血流动力学 认知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在气管插管前应用拉贝洛尔并观察全麻患者在诱导插管前后心率、血压的变化,探讨拉贝洛尔对全麻患者诱导气管插管时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择期在全麻下行腹部胃肠手术的患者。所有患者术前血压、心率基本在正常范围。随机分为观察组(L组)和对照组(D组),每组各30例。监测并记录两组患者用拉贝洛尔(或生理盐水)前(T1)、插管前(T2)、插管时(T3),插管后3min(T4)、5min(T5)、10min(T6)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的变化。结果术前及T1的SBP、DBP、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气管插管时SBP、DBP、HR存在组间差异,两组患者的SBP、DBP、HR的值的时相变化趋势不同,观察组HR、SBP、DBP的值随时相变化较平稳。结论拉贝洛尔能有效抑制气管插管心血管等的应激反应,对预防全麻患者气管插管期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拉贝洛尔可安全、有效地缓解全麻患者在插管时的心血管应激反应,是全麻患者诱导气管插管的理想方法,但应严格遵从其适应症和禁忌症,术前有心动过缓或窦房结功能低下者慎用或禁用。

  • 标签: 全麻 气管插管 拉贝洛尔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快速准确对药物中克林霉素磷酸酯的含量进行测定。方法根据酸性介质下,克林霉素磷酸酯与Fe3+还原为Fe2+,而所生成的Fe2+与邻菲啰啉发生络合反应,在波长508nm处有强吸收,结合流动注射-分光光度计法间接对药物中的克林霉素磷酸酯进行测定。结果本实验方法测定线性范围0.65~150mg/L,检出限为0.060mg/L,RSD均<2%。结论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测定克林霉素磷酸酯的方法操作简便、快速,且重复性好,准确度高,可用于药物中克林霉素磷酸酯含量的测定。

  • 标签: 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 克林霉素磷酸酯 含量测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负荷/共同负荷联合血管收缩药物对腰部麻醉剖宫产产妇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安全性分析。方法选取本院于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剖宫产产妇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2组,分别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其中观察组产妇剖宫产腰麻后采用预负荷/共同负荷联合血管收缩药进行处理,对照组组患者不采用任何处理。手术过程中分别记录两组产妇SBP、DBP、HR,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前(T0)、麻药注射后5min(T1)、麻药注射15min(T3)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的差异,并于注液完毕后抽取患者静脉血测定患者纤维蛋白原(FIB)、凝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与T0时段相比,两组患者在T1~T3时段DBP及SBP均下降,而HR则增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组患者DBP、SBP以及HR等指标改变显著大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妇剖宫产术进行预负荷/共同负荷处理后能有效降低剖宫产腰麻过程中产生的低血压事件,不会对新生儿早产较大的影响,有利于母婴生命安全。

  • 标签: 剖宫产 预负荷/共同负荷 去氧肾上腺素
  • 简介:摘要逐步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已成为我国现阶段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内容,孕产妇保健管理是确保母婴安全,提高人口素质,降低母婴发病率及死亡率的一项重要举措。长期以来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管理因其特殊性存在很大的难度。本文就均等化服务理念下流动人口孕期保健管理模式进行实践探索。

  • 标签: 流动人口 孕产妇 均等化服务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对结防机构提供服务的满意程度。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完成疗程的肺结核病人97例,通过电话采访患者对结防机构在接诊、流程和就医费用等问题的满意度,调查资料采用Epidata3.0软件建立数据库,Excel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对结防机构相关服务满意度在73.20%之间,66.67%患者有医务人员督导服药,60.00%患者认为发放补助对完成治疗很有帮助,77.32%患者认为医生宣传的肺结核知识对坚持服药有影响。结论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对结防机构提供的服务大多是满意的,但服务质量等方面需完善。

  • 标签: 肺结核 流动人口 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多巴酚丁胺3种受体激动剂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72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3组,在相同治疗原则下,给予的血管活性药分别多巴胺(DA组)、去甲肾上腺素(NE组)、去甲肾上腺素+多巴酚丁胺(NE+DT组),采用PICCO对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监测,比较血管活性药物使用前及使用6小时后各项监测指标的变化。结果血管活性药物使用6小时后,3组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心指数(CI)、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心功能指数(CFI)、血乳酸浓度较之使用前明显改善(P<0.05),其中MAP、SVRI、GEDVI、CFI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E组与NE+DT组中HR、SvO2及血乳酸浓度的改善情况好于DA组;NE+DT组CI改善情况优于其他两组,且血乳酸浓度改善优于NE组(P<0.05)。结论3种血管活性药均能改善感染性休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但去甲肾上腺素联合多巴酚丁胺可作为改善组织氧代谢的更好选择。

  • 标签: 受体激动剂 血管活性药 感染性休克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患者肠系上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进行研究,分析其对尿毒症腹膜透析患者的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到我院进行腹膜透析治疗的44例尿毒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观察组。选取同期未采取腹膜透析的尿毒症患者44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患者的肠系膜上动脉血流参数。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指标,D、PSV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EDV、TAVM、Q等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I、RI等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长期腹膜透析会导致患者肠系上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了解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分析其对患者产生的长期影响,对尿毒症患者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尿毒症 腹膜透析 血流动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BPH)术后效果不满意的尿流动力学检查意义。方法对38例BPH手术后排尿改善不佳的病人,按症状分为排尿不畅组和尿液不自主溢出组。均行尿动力学检查,研究其结果。结果排尿不畅组30例,其中膀胱肌收缩力低下10例,膀胱颈口狭窄20例;尿失禁组8例,其中6例为急迫性尿失禁,2例为压力性尿失禁。结论BPH术后排尿症状改善不佳的主要原因为膀胱出口梗阻和膀胱肌功能损害,尿动力学检查可予明确原因和对进一步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 标签: 前列腺增生 手术 尿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聚明胶肽和复方乳酸钠液预扩容对老年人麻醉肠镜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行麻醉肠镜检查患者100例,年龄65~80岁,随机均分为A、B两组,每组50例。A组检查前给予聚明胶肽500ml预扩容,B组检查前给予复方乳酸钠液500ml预扩容,肠镜检查过程中均补充乳酸钠液10ml/kg/h静脉维持。两组患者均给予芬太尼、丙泊酚静脉复合维持麻醉。记录各时段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值。结果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聚明胶肽预扩容可有效防止老年人麻醉肠镜中的血压下降。

  • 标签: 聚明胶肽 老年人 麻醉肠镜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激光治疗的效果及血流动力学检测。方法收集我院90例2014年4月—2017年1月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简单随机化方法分对照组44例和激光治疗组46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方法治疗,激光治疗组则予以常规方法联合激光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水肿吸收时间;治疗前后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不良反应。结果激光治疗组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激光治疗组水肿吸收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并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激光治疗组血流动力学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激光治疗组不良反应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常规方法联合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确切,可更好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激光治疗 效果 血流动力学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妊高症早期筛查中彩超检测孕妇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的意义。方法选取208例妊娠孕妇,记录妊高症发病情况,采用彩超检测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测量双臂平均动脉压、翻身滚动试验,对比妊高症和正常孕妇的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以及三种方法检测的阳性率。结果妊高症患者的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与正常孕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彩超检测孕妇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预测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双侧平均动脉压、翻身滚动试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超检测孕妇子宫血流动力学是早期发现妊高症的简单、有效的方法。

  • 标签: 妊高症 彩超 孕妇 子宫动脉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管介入栓塞在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1月—2016年12月25例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骨盆骨折急救患者,对这25例合并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骨盆骨折急救患者采取血管介入栓塞治疗,对比患者治疗前后各项生命体征指标,以探究血管介入治疗疗效。结果25例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骨盆骨折急救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指标均优于治疗前,P<0.05。25例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骨盆骨折急救患者治疗发生2例死亡情况。结论采用血管介入栓塞治疗合并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有助于改善患者各项生命体征。

  • 标签: 血管介入栓塞 血流动力学 骨盆骨折 急救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测定环境水样中汞的流动注射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方法。方法水样经硫酸-高锰酸钾氧化破坏有机物后,与硼氢化钾--氢氧化钾溶液,进入流动注射氢化物发生器,产生的汞蒸气经高纯氮气吹入石英管原子化器,测定253.7nm处的吸光值。结果方法的灵敏度为0.0148ug/L,检出限为0.046ug/L,对不同浓度环境水样作重复测定,其相对标准差为4.6~9.6%,样品回收率为95.3-103.3%。结论流动注射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环境水样中汞的方法灵敏度高,方法快速简便。

  • 标签: 流动注射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环境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冠心病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拟在全身麻醉下行骨科手术的冠心病患者70例,年龄55岁—80岁,体重43kg—75kg,ASAⅡ~Ⅲ级,心功能Ⅱ~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D组,n=35)和对照组(C组,n=35)。D组在麻醉诱导前10min内静脉泵入负荷剂量右美托咪定0.5μg/kg,继之以0.5μg/(kg·h)持续静脉泵注至手术结束。C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记录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即刻(T1)、气管插管后即刻(T2)、切皮时(T3)、拔管后即刻(T4)、拔管后10min(T5)的收缩压(SP)、舒张压(DP)、心率(HR)及心电图ST段水平。结果T0时两组SP、DP、HR和ST段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时两组SP、DP、HR均较T0有明显下降(P<0.05),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T2、T3、T4和T5时D组SP、DP、HR均明显低于C组(P<0.05)。各时点ST段均未出现明显的心肌缺血性改变,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减轻冠心病患者全身麻醉期血流动力学的波动,维持全身麻醉期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冠心病 血流动力学 全身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在连续性血液净化(CRRT)治疗的危重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并观察CRRT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接诊的行CRRT治疗的80例危重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包含40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服务;研究组包含40例患者,给予优质护理干预。观察及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与心理状态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而组间对比(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的SAS、SDS评分均有明显降低,其中又以研究组的差异更为显著(P<0.05)。结论CRRT治疗能够有效促进危重患者血流动力学的改善,而治疗时给予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确保治疗的顺利进行。

  • 标签: 危重患者 连续性血液净化 血流动力学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观察全身麻醉诱导后采用视可尼喉镜(SOS)和直接喉镜(LS)经口气管插管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60例择期经口气管插管全麻下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LS组和SOS组,经常规静脉诱导后行气管插管。监测麻醉诱导前后、插入气管导管时和气管插管后5min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脉搏氧饱和度(Sp02)变化。结果气管插管后两组的SBP、DBP、MAP和HR均比麻醉诱导后明显升高,但是SBP和DBP的最大值未超出麻醉诱导前水平,而HR的最大值较麻醉诱导前明显升高。两组在各对应时间点的SBP和DBP无明显差异,SBP和DBP的最大值和最大变化率亦无明显差异。SOS组在插入气管导管时和气管插管后1min的HR明显高于LS组,但是HR的最大值和最大变化率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异。出现SBP、DBP和HR最大值的时间在两组之间亦无明显差异。结论临床常用的全身麻醉深度能够完全抑制SOS引导经口气管插管操作引起的血压升高反应,但是不能抑制其心率增快反应。与LS相比较,采用SOS对于预防气管插管的心血管应激反应无明显的优越性。

  • 标签: 视可尼喉镜 全身麻醉 气管插管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右美托咪定辅助全身麻醉对腹部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84例择期接受腹部手术患者,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麻醉诱导前观察组予以右美托咪定维持麻醉,对照组予以生理盐水。并对两组患者围术期HR、BIS、MAP值予以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围术期HR、MAP值在个时间点变化比较平稳,而对照组则变化较大,观察组患者在T1与T3时的HR,T3、T4时的MAP值,T1、T2、T3的BIS值与T0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T1、T2、T3时的HR,T1、T2、T3、T4时的MAP,T1时的BIS和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DUI腹部手术患者辅助全身麻醉的镇静效果较好,可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使麻醉药的使用剂量明显减少。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全身麻醉 腹部手术 血流动力学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