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6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以“健康小屋”为实施载体、针对居民不同需求来实施健康教育,提供健康指导服务,提高群众的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与自我管理能力。方法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432名病病人中自愿进入“健康小屋”接受教育308人为一组,其余124人作为对照组观察。结果308名患者都能进行不同程度自我管理,血压稳定、血糖控制良好、效果明显,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建设健康小屋,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和指导服务,能有效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且投入资金和人力较少,有较大的社会效益,具有一定推广性和普及性。

  • 标签: 健康小屋 慢病 自我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阻肺患者进行雾化吸入治疗临床护理要点和护理效果。方法选取从2016年3月-2018年3月来我院进行治疗阻肺的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个小组50例,对照组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的患者采取雾化吸入综合护理,对比两个小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成效,分析两个小组患者治疗期间的焦虑、抑郁程度、护理舒适度。结果经过雾化综合护理的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要比对照组高,同时,实验组患者焦虑评分、抑郁程度都比对照组更低,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雾化吸入综合护理治疗阻肺的临床效果良好。

  • 标签: 雾化 慢阻肺 临床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舒适护理在阻肺并发感染病人中的应用效果,为日后的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4年3月收治的阻肺并发感染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患者6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舒适护理,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5.0%,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61.7%,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阻肺并发感染患者在临床上的数量较多,并且由于疾病的特殊性,因此在护理的过程中,需切实的考虑到患者的身体感受和心理感受。另外,由于患者的病情程度和自身的体质差异,在开展护理工作的过程中,需定期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行为表现,及时为患者减少病痛。舒适护理在临床上的可行性较高,在今后的护理中,可在阻肺并发感染患者护理中,广泛的推广应用。

  • 标签: 舒适护理 慢阻肺并发感染 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可能与绝经后女性冠状动脉血流现象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心外膜主要冠状动脉无明显病变的病例150例,其中绝经后女性42例。把冠脉血流仅为TIMI2级或以下的患者定义为SCF,将绝经后女性患者分为绝经后女性血流组(n=18),绝经后女性对照组(n=24)。结果绝经后女性SCF组与绝经后女性对照组相比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者所占比例,血小板计数、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HDL-C、LDL-C、血尿酸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绝经后女性SCF组的白细胞计数(6.220±1.800×109/L比5.203±1.490×109/L,P<0.05)、中性粒细胞计数(6.680±1.701×109/L比3.765±1.583×109/L,P<0.05)、均高于对照组。Logistic分析表明,LVMI(OR1.028,95%CI1.002~1.055,P=0.037)、白细胞计数(OR1.501,95%CI0.011~2.229,P=0.044)。结论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增高可能参与了绝经女性SCF的发生发展。白细胞计数增高可能是绝经女性SCF患者的危险因素。

  • 标签: 冠状动脉慢血流 绝经后女性 白细胞计数 中性粒细胞计数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中医药治疗小儿鼻渊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数据库检索文献,运用随机对照试验评估表对文献进行评估,采用改良Jadad质量评分表对文献进行评价,用RevMan5.2.1软件包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有6篇随机对照试验共计1114例患者满足纳入标准,异质性检验P=0.58,表明6个研究数据具有同质性,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合并效应量OR=5.59,95%CI(3.62,8.61);Z=7.79(P<0.00001),中医药疗法相对于西药治疗小儿鼻渊,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结论现有临床证据表明,中医药治疗小儿鼻渊有效。但系统评价纳入的RCT均属低质量文献,其疗效须进一步开展大规模的高质量临床试验研究来验证。

  • 标签: 小儿慢鼻渊 小儿慢性鼻窦炎 中医疗法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阻肺疾病(COPD)所致呼衰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4月-2014年9月120例创正压通气治疗的阻肺疾病所致呼衰患者,按照奇偶数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予以护理干预,对比两种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经治疗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pH值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提高,并发症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阻肺疾病所致呼衰的护理效果明显,可以改善患者血气状况,提高护理满意度及患者依从性,安全性高,临床临床应用。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病 呼吸衰竭 无创通气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低分子肝素钙治疗阻肺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应用低分子肝素钙配合护理干预治疗COPD的临床资料。结果采用低分子肝素钙、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等措施,增加了治疗的有效性,减少了并发症。结论低分子肝素钙配合护理干预治疗阻肺,可显著增加治疗的有效性和减少并发症。

  • 标签: 慢阻肺 低分子肝素钙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156例老年阻肺合并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抗结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痰涂片转阴时间、胸片空洞变化以及双肺阴影消失情况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在痰涂片转阴时间、胸片空洞变化以及双肺阴影消失情况等指标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入抗结核治疗能够提高老年阻肺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疗效。

  • 标签: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结核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阻肺呼吸衰竭患者雾化吸入治疗的护理措施进行研究。方法采取随机法选择本院2013年11月~2015年11月接收的阻肺呼吸衰竭患者共60例,作治疗组,本组均接受雾化吸入治疗联合护理干预方案;同期选择阻肺呼吸衰竭患者共60例作对照组,本组均接受雾化吸入治疗联合一般护理,对所有入选患者护理效果进行评定。结果研究中所有入选患者都已完成护理,治疗组入选患者有效率96.67%,对照组75.00%,2组进行综合对比后发现结果有差距(P<0.05)。结论在阻肺呼吸衰竭患者雾化吸入治疗程序中,推行护理干预方案效果突出。

  • 标签: 雾化吸入 慢阻肺呼吸衰竭 护理干预 一般护理 三凹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病毒感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研究。方法本实验共分为四组,即在细胞培养液中分别加入不同的病毒感染复数(MOI)空白对照组MOI为0,三个实验组MOI值分别为5、10、50。每组将进行2种不同的感染方法,并于感染48h后观察病毒感染效果。结果当MOI值为0时均未见荧光。MOI值为5时,2种条件下均可见荧光,L+P组强于L组。MOI值为10时,2种感染条件下均可见较强荧光,L+P组更强,病毒感染率可达90%。MOI值为50时,感染率下降,出现细胞死亡现象,L+P培养条件下细胞死亡更明显。结论MOI值为10时,L+P组的感染效果最佳,感染率可达90%,能满足后续实验的需求。

  • 标签: 慢病毒载体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多能干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对噻托溴铵治疗阻肺(COPD)的疗效进行评价。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37例阻肺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噻托溴铵和异丙托溴铵进行治疗,对临床疗效进行观察。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用力肺活量(FVC)均有增加,实验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药物副作用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噻托溴铵是治疗阻肺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 标签: 慢阻肺 噻托溴铵 异丙托溴铵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纳洛酮在临床上治疗阻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近年来我院治疗的17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取常规临床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滴注纳洛酮与生理盐水混合液20ml(1mg/ml)。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1.36%,低于治疗组总有效率85.22%;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洛酮治疗阻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疗效显著,能够迅速有效地缓解其引发的一系列症状及体征,在临床上用于治疗阻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有着重要价值。

  • 标签: 纳洛酮 慢阻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阻肺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应用协同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阻肺患者58例,分成常规护理组和协同护理组两个组,对比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干预之后的治疗有效率、肺功能以及自我护理能力总分,其中肺功能用FEV1、VCmax和PEF三项指标评价,自我护理能力包括合理饮食、正确用药、适当锻炼等三方面内容。结果协同护理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自我护理能力总分以及肺功能都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并且各项评价指标数据间有较大的差异(P<0.05)。结论将协同护理模式应用在阻肺患者的临床护理中,能够提高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促进患者肺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效果显著,值得在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协同护理 慢阻肺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丹参多酚酸盐用于阻肺(COPD)合并肺心病心衰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阻肺合并肺心病心衰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丹参多酚酸盐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两组均给予对症治疗,丹参多酚酸盐组在对症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多酚酸盐100mg,溶解于5%葡萄糖250mL,静脉滴注,每天1次。两组均治疗10d。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及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包括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其中丹参多酚酸盐组患者改善更显著。结论丹参多酚酸盐治疗阻肺合并肺心病心衰的疗效较好,能改善肺、心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慢阻肺 肺心病 丹参多酚酸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人性化护理运用到阻肺老年患者中的功效。方法选出2015年3月至2018年2月这一时间段我院接受并治疗的阻肺老年患者112例,并依据不同护理方式分成两个组别,组一56例患者施以常规的护理,组二56例患者施以人性化护理,比照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汉密尔顿焦虑自评量表(HAMA)总分与汉密尔顿抑郁自评量表(HAMD)总分、生活质量总分。结果组二患者的HAMA总分与HAMD总分、生活质量总分都好于组一患者,P<0.05。结论在对阻肺老年患者施行护理期间,为患者辅以人性化护理的成效较优,值得全方位推行与运用。

  • 标签: 慢阻肺 人性化护理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老年阻肺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在2015年8月—2016年8月间接收并治疗的60例老年阻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对比两种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社交活动、日常生活、焦虑及抑郁情况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阻肺患者实施舒适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舒适护理 老年慢阻肺 常规护理 对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谷胱甘肽应用于阻肺疾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阻肺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参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治疗,研究组在参照组的前提下加予谷胱甘肽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血气分析以及TNF-α、IL-6水平。结果治疗后10d,研究组的PaO2为(72.23±5.32)mmHg,PaCO2为(39.78±4.62)mmHg;参照组的分别为(66.46±4.37)mmHg、(42.83±5.32)mmHg。研究的TNF-α水平为(40.32±4.25)ng/L,IL-6水平为(241.45±45.32)ng/L;参照组的分别为(67.74±5.87)ng/L、(401.33±57.56)ng/L。以上比较研究组显著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意义(P<0.05)。结论谷胱甘肽应用于阻肺疾病,临床疗效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谷胱甘肽 慢阻肺疗效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某院阻肺疾病(COPD)加重期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并探究临床药师开展药学服务对患者依从性和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我院2016年10月—2018年9月期间,51例COPD加重期住院患者的性别、年龄、药物总金额、住院天数、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病原学检查、住院疗效、不合理使用情况等。结果COPD加重期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100%;应用频率排序前5位药品分别为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舒巴坦、头孢噻肟钠、比阿培南、头孢地嗪;一联用药占31.37%,二联用药占41.18%;三联及以上用药占27.45%。结论在COPD加重期住院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还需严格把握其临床应用指征。临床药师积极参与并实施药学指导,利于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降低药占比,更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依从性。

  • 标签: 慢阻肺疾病(COPD) 抗菌药物 分析 药学服务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180例初诊特征符合本次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固定气流受限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总结哮喘-阻肺重叠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7月与我院接受治疗且随访期满一年的180例固定气流受限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参照哮喘、阻、2014版哮喘-阻肺重叠综合征指南标准进行分组,将各组患者的基本资料作以比较。结果180例患者中哮喘-阻肺重叠综合征(ACOS组)53例(29.4%),阻肺组89例(49.4%),哮喘组38例(21.1%);纳入患者中年龄>40岁的患者有158例(87.8%),ACOS组、阻肺组、哮喘组年龄分布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症状表现介于哮喘、阻之间,未来风险与阻肺近似是哮喘-阻肺重叠综合征的主要特征表现。

  • 标签: 临床特征 分析 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