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高原地区不同运动负荷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变化,探讨高原地区所适应的运动强度。方法随机抽取移居拉萨(3658m)满两年的健康汉族人和世居拉萨健康藏族人各120名。汉族和藏族各分为4组,共8组,每组30人,按照课题设计的Bruce运动方案(8min运动强度为3、4两个级别,10min运动强度为3、4两个级),进行平板运动实验。运动前后5min各抽血一次,用抗凝管存取血液、离心、分离血浆。用ELISA法检测。结果汉族8分钟3级平板运动前后比较P<0.01,藏族8分钟4级平板运动前后比较P<0.01,藏族10分钟4级平板运动前后比较P<0.05,其余均为P>0.05。结论用统计学处理的结果和直接观察各组数据运动前后数据很大变化,运动前略高于运动后。

  • 标签: 高原 运动负荷 肌酸激酶同工酶
  • 简介:摘要帕金森疾病是临床诊疗中并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该病最明显的表现和特征就是肌僵硬、姿势不稳、行动迟缓等,同时还有部分患者表现为认知功能障碍、情绪障碍等。以往研究中多关注帕金森患者的核心运动症状,但是对其非运动症状的研究关注较少。本文对非运动症状表现及其对帕金森患者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做一综述,旨在为帕金森临床治疗研究提供借鉴价值。

  • 标签: 帕金森 非运动症状 认知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对帕金森病的非运动症状(NMS)进行探究。方法选取72例住院帕金森病患者,统计NMS发生情况与NMS分数的影响因素。结果72例患者中,NMS发生率为97.22%;不宁腿综合征、记忆困难或遗忘、恶心或呕吐、抑郁、疲劳、便秘、注意力下降、睡眠障碍发生率分别为65.28%、62.50%、55.56%、52.78%、43.06%、38.89%、36.12%、34.72%;NMS分数与年龄、性别、病程、Hoehn-Yahr(H-Y)分级正相关(P<0.05),与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评分负相关(P<0.05),与发病年龄无相关性(P>0.05)。结论在帕金森患者中NMS发生率很高,年龄、性别、病程、H-Y分级、MMSE评分是影响NMS评分的重要因素。

  • 标签: 帕金森病 非运动症状 不宁腿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康复疗法在运动损伤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我院诊治的80例运动损伤患者资料进行分析,采用随机数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实验组采用中医康复疗法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35例显效,3例好转,总有效率为95%,显著高于对照组(85%)(P<0.05);实验组38例满意,满意率为95%,高于对照组(65%)(P<0.05)。结论运动损伤患者采用中医康复疗法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中医康复疗法 运动损伤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本文运用祖国医学的理论体系,针对运动性月经失调(AMI)的临床表现,分别从脏腑、气血、经络、阴阳等方面进行辩证,并分型论治。疗效确切,且无任何副作用。

  • 标签: 运动性月经失调 辩证论治 中医药疗法 阴阳 气血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音乐运动疗法对卒中后抑郁(PSD)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52例PS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6例。对照组仅接受运动康复训练,治疗组接受运动康复训练+音乐疗法,共治疗3周,疗法前后分别运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分析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HAMD和PSQ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且治疗组HADM和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音乐运动疗法可缓解PSD患者的抑郁状态,改善其睡眠质量。

  • 标签: 音乐运动疗法 卒中后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运动疗法在糖尿病治疗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0月在我院接收的患有2型糖尿病的患者一共有8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对照组对患者采取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之上采取运动疗法,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给予对比分析。结果临床治疗以后,研究组患者的血糖水平和血红蛋白水平明显要比对照组患者低(P<0.05);临床治疗以后,研究组患者满意度显著要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采取运动疗法,可以使患者血糖水平控制在有效范围以内,使相关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运动疗法 糖尿病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指导病人进行早期产后运动,对肠蠕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剖宫产患者129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护士的指导和督促下,患者进行早期产后运动,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产后腹胀、便秘、肠粘连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早,产后无腹胀、便秘、肠粘连发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剖宫产术后及早离床进行合理的锻炼,肠蠕动功能恢复快,腹胀、便秘、肠粘连发生率低。

  • 标签: 剖宫产 早期 产后运动 肠蠕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的饮食护理与运动指导的方法。方法随机抽取贵阳市白云区医院内科2014.1.1~2015.12.31期间2型糖尿病人68例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对病人的药物治疗,饮食护理及运动指导,所有病人均好转出院。现总结2型糖尿病人在饮食护理与运动指导的经验,供同行参考。结果68例2型糖尿病患者均好转出院。

  • 标签: 2型糖尿病 饮食护理 运动指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运动教育及饮食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效果。方法住院期间对观察对象给予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入运动教育及饮食干预,并密切记录血糖变化情况。结果50例糖尿病患者中,1例死于心肌梗塞,1例死于肾功能衰竭,其余患者在饮食、药物,运动治疗后均血糖控制良好出院。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在常规治疗与护理同时,加入运动教育及饮食干预内容,可显著提高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及护理满意度,有利于糖尿病患者自身血糖水平的控制。

  • 标签: 糖尿病 饮食与运动 教育干预
  • 简介:摘要六味地黄丸是中医“滋阴补肾”的经典名方,是汉?张仲景的金匾肾气丸化裁而来,因小儿纯阳,须益火,故于肾气丸中去桂附之温燥而存六味之滋润,变温补肾阳之剂而为滋补肾阴之方。六味地黄丸在运动医学中应用广泛,可以治疗腰痛、运动性失眠、运动性蛋白尿和运动性疲劳等运动医学疾病。

  • 标签: 六味地黄丸 运动医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脑血栓后自理缺陷患者的治疗过程实施运动护理的效果,从而找出更好帮助脑血栓后自理缺陷患者恢复自理能力的办法。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脑血栓自理缺陷患者10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个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运动护理,治疗后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后恢复情况、生活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护理后实验组患者比对照组恢复情况要好,满意度更高,治疗后生活质量更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血栓后自理缺陷患者中实施运动护理程序能够有效加快患者自理能力的恢复,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且有利于提高治疗后生活质量水平,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脑血栓后自理缺陷 运动护理 疗效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针灸+推拿治疗膝关节运动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9月收治的膝关节运动损伤患者4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3例;针灸治疗)和研究组(22例;针灸+推拿治疗),比较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45%高于对照组的73.91%,差异显著(P<0.05)。结论相对于单纯的针灸治疗,针灸+推拿治疗膝关节运动损伤的效果更佳,值得临床。

  • 标签: 针灸 推拿 膝关节运动损伤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运动疗法对手外伤骨折病人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手足外科手外伤骨折术后患者4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4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运动疗法。观察两组患者手指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优良率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手指功能恢复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动疗法能有效的提高手外伤骨折术后患者的功能恢复情况,临床效果确切,操作应用方便,值得推广与应用。

  • 标签: 运动疗法 手外伤 骨折术后 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的康复运动护理方法。方法本文研究对象选自我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102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护理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给予观察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中加入康复运动护理,给予对照组患者单纯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前后血糖指标及血糖控制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前后血糖指标情况和对照组相比有意义(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康复运动护理效果显著,运动能减少胰岛素消耗,促进机体对葡萄糖的利用,降低空腹及餐后2h血糖,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2型糖尿病 康复运动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研究下肢被动运动对慢性心衰急性加重期患者心功能的临床疗效与影响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慢性心衰急性加重期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入院给予心衰常规用药,治疗组在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双下肢被动运动。比较两组患者通过治疗后尿量变化、基线血清NT-proBNP、血压心率以及左心射血分数等指标。结果被动运动组2小时尿量与24小时尿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被动运动组治疗后NT-proBN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均无明显差异,且治疗前后亦无显著改变(P<0.05)被动运动组治疗后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6分钟步行距离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下肢被动运动在不影响血压和心率的同时,增强24小时的利尿效果,并降低NT-proBNP水平,增加心脏射血分数及6分钟步行距离,提示下肢被动运动可安全有效地用于对慢性心衰急性加重患者的治疗中。并为慢性心衰急性加重患者提供一项价廉、便利、安全、无副作用的治疗新方法。

  • 标签: 下肢被动运动 慢性心衰竭性加重患者 心功能 临床疗效与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针灸配合运动疗法在治疗中风后遗症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自2012年5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114例脑中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机的原则,将患者分为治疗组57例与对照组57例,治疗组患者采用中医针灸配合运动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仅采取运动疗法治疗,具体方法与治疗组相同。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后观察发现,治疗组患者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采用中医针灸配合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内外兼施,疗效互效,可明显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是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有效方法。

  • 标签: 中风后遗症 针灸 运动疗法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灸推拿综合康复疗法改善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临床。方法选取于2017年4月-2018年5月本院所收治患有脑卒中疾病的病患96例为研究对象,以实际就诊的顺序为主,将该96例病患平均分成两个小组,每个小组均48例病患。干预组采取针灸推拿与康复运动联合疗法,常规组则为单纯性的康复运动疗法。分析两组效果。结果与常规组相比,干预组病患在接受康复治疗后WHOQOL一100、Bl、FNIA等各项运动功能的改善效果指标评分,略占据一定临床优势,组间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对于脑卒中疾病康复治疗来说,采取针灸推拿与康复运动联合疗法,能改善病患各项的运动功能,促进病患各项运动功能早日恢复至正常状态。

  • 标签: 针灸推拿 康复疗法 改善 脑卒中 运动功能 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悬吊运动疗法(SET)治疗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1月本院接治的颈椎病患者96例。应用计算机随机排列方式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实施悬吊运动疗法的48例患者为实验组,实施推拿疗法的48例患者为对照组。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进行比较,同时调查患者的治疗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70.83%和治疗总有效率为77.08%,显著低于实验组的93.75%、97.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悬吊运动疗法应用于颈椎病患者的治疗中,效果明显优于推拿疗法,治疗总有效率和满意度均较高,值得在临床应用。

  • 标签: 悬吊运动疗法 颈椎病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活动平板试验前后的QT离散度变化,研究运动引起的心肌缺血对QT离散度的影响。方法分析40例冠心病患者与38例正常人平板运动试验前和运动高峰时体表12导联心电图QT离散度变化。结果运动前冠心病组QT离散度为(46.84±10.19)ms,运动高峰为(60.16±10.45)ms(P<0.001);而正常人分别为(22.21±14.15)ms,(21.11±13.43)ms,(P>0.05),运动前、后两组相比P均<0.001。以运动中QT离散度≥65ms判为异常,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86.6%,特异性87.9%,预测准确性87.3%。结论运动高峰时QT离散度进一步增加有助于反映冠状动脉病变及心肌缺血程度,提示QT离散度是平板运动试验中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敏感而特异的指标。

  • 标签: QT离散度 运动试验 冠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