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8 个结果
  • 简介:本文研究了玫瑰花总提取物对正常状态以及肾上腺素所致微循环障碍时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结果显示,玫瑰花总提取物局部应用可增加微动脉的血流速度,对微静脉作用不明显。滴加肾上腺素可导致小鼠肠系膜微循环障碍,局部滴加玫瑰花总提取物后,可加快微循环障碍的恢复。玫瑰花总提取物的上述作用与丹参注射液相似但较弱

  • 标签: 肠系膜 微循环 玫瑰花 丹参注射液 实验研究
  • 简介:为探索脑内γ-氨基丁酸(GABA)对应激性胃溃疡的影响及其机制,采用大鼠束缚-浸水应激性胃溃疡模型,观察了侧脑室注射γ-氨基丁酸及其A型受体的激动剂和拮抗剂对大鼠应激性胃溃疡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侧脑室注射生理盐水组比较:(1)侧脑室注射γ-氨基丁酸,大鼠束缚-浸水应激性胃溃疡程度显著减轻(P〈0.01);(2)侧脑室注射戊巴比妥钠(GABAA型受体激动剂),胃溃疡程度也显著减轻(P〈0.05);(3)侧脑室注射荷包牡丹碱(GABAA型受体拮抗剂),胃溃疡程度明显加重(P〈0.05)。这些结果表明:外源性γ-氨基丁酸对大鼠束缚-浸水应激性胃溃疡的形成有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作用是通过脑内GABAA型受体介导的;在应激过程中,脑内也有内源性γ-氨基丁酸的释放并通过其A型受体的活动,减轻胃溃疡的形成。

  • 标签: 大鼠 应激性胃溃疡 γ-氨基丁酸 戊巴比妥钠 荷包牡丹碱
  • 简介:调查装配踝关节平衡装置步行时踝关节周围肌肉的肌电活动。16个健康成人(男8名,女8名)参加了这项研究。测量装配踝关节平衡装置步行时胫骨前肌、腓骨长肌、腓肠肌外侧、腓肠肌内侧、胫骨后肌肌肉电活动。支撑相胫骨前肌和腓骨长肌的肌电图均方根振幅(RMS)峰值在踝关节平衡装置失衡和制动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踝关节平衡装置可能有益于踝关节外侧扭伤后的康复治疗,特别是步行训练。

  • 标签: 肌电图 踝关节平衡装置 步行 踝关节扭伤 康复治疗
  • 简介:利用眼动追踪技术,从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对多媒体文本中不同的字体强调方式的学习效果进行客观的分析和评价。以不同字体颜色和加粗(3X2)的字体强调方式作为实验组,以黑色不加粗的字体作为对照组来进行实验设计,从总注视次数、阅读时间、目标区停留时间3个眼动指标对学习者认知加工过程研究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有字体强调的学习效果明显优于没有字体强调;在被研究的5种强调方式中,蓝色加粗的字体强调方式下的阅读效果最佳。

  • 标签: 眼动仪 多媒体课件 字体强调形式 眼动指标 蓝色加粗
  • 简介:目的探讨内侧皮质损伤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疗效影响。方法2000年1月-2014年6月我院采用手术方法治疗合并内侧皮质损伤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90例。手术方法:DHS钉30例,防旋钉+DHS钉46例,PFNA8例,股骨近端锁定钢板6例。按术中股骨内侧皮质损伤有无修复分为2组:未复位组64例,修复组26例。比较2组术后颈干角丢失度数、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完全负重时间、髋关节功能。结果90例患者随访时间10-12月,平均11.6月。复位组在术后颈干角丢失的度数、骨折愈合的时间、完全负重时间、髋关节功能方面均明显优于未复位组,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内侧皮质损伤的修复可增加骨折的稳定性,增快骨折愈合时间,减少术后颈干角丢失度数,减少头钉切割、髋内翻发生率,改善髋关节功能。

  • 标签: 内侧皮质损伤 股骨粗隆间 骨折
  • 简介:为了消除电化学PCR系统检测中不同温度对检测电流信号的影响,我们提出了对改进计时电流法电流峰值信号实时校正的方法。该方法是在改进计时电流法数值解方程基础上,建立了电流峰值与温度的数值模型,并结合PCR温度控制规律,对不同浓度下电活性物质的峰值信号进行实时校正。结果表明,校正后电流峰值随浓度变化的曲线可直观显示,且两者的比例关系验证了校正方法的准确性。更多还原

  • 标签: 电化学检测 改进计时电流法 聚合酶链式反应 试剂温度 峰值电流
  • 简介:目的通过观察各级支气管及伴随结构的病理变化,探讨微波消融对各级支气管及伴随血管、淋巴管、神经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0只健康家猪分为2组,进行经皮穿刺正常肺组织微波消融,分别于消融后3d(A组)、28d(B组)各宰杀5只,观察微波消融后消融损伤区形态及各级支气管和伴随血管、淋巴管、神经的病理表现。结果①随着支气管腔的变小,微波对支气管的损伤加重;对主支气管、二级支气管的损伤较轻,各级支气管消融后28d呈恢复表现。②微波消融对于肺组织中的大血管有轻度损伤,对小血管损伤较重。③微波消融对于淋巴管、神经均有损伤,且神经损伤未恢复正常。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微波消融治疗肺部肿瘤是一种可以耐受且对大支气管、大血管影响轻微的微创治疗方法。

  • 标签: 微波消融 正常家猪 支气管 伴随结构
  • 简介:目的探讨骺板不同部位损伤对骺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用新西兰白兔96只,估算骺板损伤面积百分比,随机分组制备股骨远端骺板中央及外侧边缘区损伤模型,术后不同时间从大体和组织学观察骺板发育情况。结果直径2.0mm、3.0mm和3.5mm组骺板损伤面积百分比分别为(3.33±0.42)%、(6.77±0.23)%和(9.05±0.30)%。术后骺板中央区损伤3.0mm组和3.5mm组出现生长阻滞,而外侧边缘区损伤3.5mm组出现生长阻滞外侧边缘区损伤3.0mm组和3.5mm组出现髁部发育阻滞及外翻成角畸形。组织学观察发现骺板损伤区骨桥形成,软骨细胞呈“岛状”分布,排列不规则,周围被骨桥包绕。结论骺板发育阻滞与损伤面积百分比有关,中央区损伤主要引起肢体短缩畸形,而外侧边缘区损伤主要引起肢体成角畸形及骺板横向发育阻滞骺板损伤后其损害是永久性的骺板损伤后软骨细胞修复能力有限。

  • 标签: 骺板 骨骺 损伤 动物实验
  • 简介:通过对方形、圆形和椭圆形三种横截面支架筋附近的血流动力学数值分析,对优化设计支架结构提供流体力学理论指导。利用边界元方法,计算了血液流场、血管壁切应力及支架筋所受压力。与方形和圆形截面支架筋比较,椭圆形截面支架筋对血流的扰动较小,支架筋所受压力较对称,并且支架筋间没有形成低切应力区。椭圆形截面支架筋对增加支架置入后的稳定性、防止再狭窄有一定的优越性。

  • 标签: 介入治疗 支架 血流动力学 再狭窄 稳定性 边界元方法
  • 简介:目的研究明胶溶胀行为对多孔骨水泥性能和结构的影响.方法在α-磷酸钙骨水泥体系中加入生物明胶,研究明胶对骨水泥水化产物、抗压强度和产物微结构所产生的影响.结果利用明胶的溶胀行为与水化过程中体系pH值变化的相关性,可制备具有大孔和微孔结构的骨水泥.结论加入明胶促进羟基磷灰石的成核,提高骨水泥的抗压强度.

  • 标签: 磷酸钙骨水泥 明胶 多孔生物材料
  • 简介:实验在32只戊巴比妥纳麻醉的新西兰兔上进行,记录心率、呼吸心电图和HRV(心率变异性)频谱分析,以HRV频谱成分指标分别记录正常时,正常加药对照组,急性心肌缺血时,缺血后加麝香保心丸时总变异性(TV),低频成分(LF),高频成分(HF),低频成分和高频成分比值(LF/HF),结果显示正常时与加药对照时的HRVP值均>0.05,其它除急性缺血时LF/HFP值>0.05外,所有P值均<0.001,因而本实验提示,麝香保心丸能调整急性心肌缺血时自主神经功能,尤其是调整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兴奋的适当比例,有益于心功能恢复,改善心肌缺血状态。

  • 标签: HRV 急性心肌缺血 麝香保心丸
  • 简介:分别以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氨基-β-环糊精、牛血清白蛋白作为修饰剂,通过水热法合成了3种不同修饰分子的石墨烯材料。然后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表面电势等手段对其结构和功能进行表征,并且通过CCK-8实验对其体外细胞相容性进行了探究。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功能基团修饰的石墨烯材料对Hela细胞和MDA-MB-231细胞具有不同的生物相容性。其中GO-APS生物相容性较差,GO-BSA生物相容性最好,该研究为后续进一步功能化修饰及其成为理想的药物载体打下基础。

  • 标签: 氧化石墨烯 纳米材料 药物载体 表面修饰 细胞相容性
  • 简介:目的基于锥形束CT(CBCT)配准误差研究鼻咽癌治疗次间摆位误差变化和治疗工作人员主观因素对误差的影响。方法20例鼻咽癌患者,其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31~65岁,中位年龄44岁。对其进行放射治疗,每周1次治疗前摆位CBCT扫描,在X射线容积成像(XVI)系统中与计划CT图像进行匹配,获得X、Y、Z轴平移和绕各轴旋转误差。与误差限值(平移方向〈2mm,旋转方向〈2°)对比,任意一个方向大于阈值,通过六维遥控床进行自动的摆位误差校正。误差调整后再次扫描并配准获取调整后的误差。分析鼻咽癌摆位误差随着治疗变化的趋势。同时根据工作人员分组(4组)统计摆位校正的频率,分析治疗人员的主观因素对摆位误差的影响。结果在20例的第1周至第6周的数据中,Y轴和Z轴平移摆位误差及Y轴旋转有逐步减少的趋势。对4组工作人员摆位校正频率统计对比,第1组为45.61%,第3组为16.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组与第4组差别不大(58.82%vs50.00%)。结论基于CBCT校正鼻咽癌摆位误差随着治疗的进行,有一定的减小。而工作人员主观因素对误差的产生有一定的影响,应采取积极可行的措施减少这一影响

  • 标签: 鼻咽癌 次间摆位 摆位误差 主观因素
  • 简介:目的评价碘佛醇在兔VX2肾癌超声血流显像中的作用。方法24只实验兔建立肾VX2肿瘤模型,随机分3批,每批8只,分别于种植后第7、14、21天,静脉注射碘佛醇,观察注射前后肿瘤彩色血流信号的变化情况。结果注射碘佛醇后肿瘤内彩色血流信号较注射前增多、增强。其中第7天,肿瘤的CDFl分级变化无显著统计学意义,第14天和第21天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注射碘佛醇后连续观察20min,血流信号增强仍保持在高峰状态。结论碘佛醇对兔VX2肾癌的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起增强作用。

  • 标签: VX2 肾癌 超声 碘佛醇
  • 简介:应用Navier-Stokes方程和质量连续原理对具有锥度角的动脉血管中非定常状态下的血液发展流动建立了一组数学模型,采用贝塞尔函数方法进行了解析求解,获得了非定常状态下的动脉血液发展流动的速度分布和压力分布公式.并与定常状态下动脉血管中的血液发展流动做了比较.结果表明,非定常状态下动脉血液发展流动的压力分布和定常状态下的动脉血管中的血液发展流动的压力分布差别很大.

  • 标签: 血液 动脉血管 发展流动 动脉血流 锥度角 状态
  • 简介:目的观察外源性VI型胶原蛋白(collagenVI,CⅥ)对人后纵韧带细胞增殖和成骨转化的影响.方法取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oftheposteriorlongitudinalligament,OPLL)患者手术切除的后纵韧带未骨化部分和非OPLL患者因外伤手术切除的正常后纵韧带,原代培养至第3代细胞,分别记作O细胞和N细胞;两种细胞均采用0、6.25、12.5、25、50、100g/mlCⅥ刺激;CCK8法测定刺激后两种细胞1~7天光密度(D)值,评价CⅥ对细胞增殖的影响;骨形态生成蛋白-2(BMP-2)对不同浓度CⅥ刺激的细胞进行诱导骨化,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各组细胞成骨细胞转录因子-2(RunX2)、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OC)的基因表达情况.结果CⅥ对两种细胞的增殖均起促进作用,且随着CⅥ浓度增加,其对细胞增殖的促进作用随之增强,但达到一定浓度后这种作用会保持不变或减弱,同一时间点内50g/mlCⅥ刺激时两种细胞的D值最大;BMP-2诱导后的两组细胞有CⅥ刺激的ALP、RunX2和OC的基因表达均高于无CⅥ刺激的对照组(P〈0.05);在无CⅥ刺激的情况下,O细胞的基因表达高于N细胞(P〈0.05).结论CⅥ能够促进人后纵韧带细胞的增殖和成骨转化,而来自后纵韧带骨化患者的细胞则更易被促进增殖和诱导骨化,CⅥ可能具有促进后纵韧带细胞成骨的功能.

  • 标签: Ⅵ型胶原蛋白 后纵韧带骨化症 细胞增殖 成骨转化
  • 简介:目的探讨股骨粗隆间骨折使用亚洲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Ⅱ),不同平面的髓腔与髓内钉直径的比值(匹配度)对于围手术期的隐性失血,显性失血以及总失血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到2016年11月收治的因股骨粗隆间骨折行闭合复位PFNAII内固定的70位患者,统计其年龄,性别,身高,骨折类型,术前及术后的红细胞比积,术中显性失血量,根据CROSS方程计算出的总失血量和隐性失血量。根据术后X线片,分别测量正侧位的髓内钉漏斗起始部,漏斗终止部以及股骨干峡部三个平面的髓腔与髓内钉直径的比值,每个平面正侧位片比值的均值记为K对每个平面,按R值大小分为高匹配组(R小于中位数)和低匹配度组(R大于等于中位数),两组间分别比较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和显性失血量。将隐性失血作为因变量,将年龄,性别,骨折类型,R值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在三个平面中,高匹配度组的隐性失血量及总失血量均较低匹配度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显性失血均无显著差异。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所有自变量中仅髓内钉漏斗起始部和漏斗终止部平面的R值与隐性失血量呈相关性(P<0.05)。结论亚洲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的漏斗部的匹配度越高,隐性失血量及总失血量越少。

  • 标签: 髓内钉 隐性失血 股骨粗隆间骨折 围手术期 匹配度
  • 简介:研究"太溪"穴位组织蛋白质特异性,探寻针刺对大鼠"太溪"穴位组织双向电泳图谱的影响。8周龄雄性Wistar大鼠12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6)和针刺组(n=6)。针刺组每日定时电针双侧"太溪"穴,空白对照组大鼠不予针刺。1周后切取"太溪"穴组织和非经非穴组织,进行双向电泳,比较分析"太溪"穴和非穴组织、"太溪"穴组织针刺前后的双向电泳图谱。大鼠"太溪"穴组织与非经非穴组织存在8个完全差异蛋白点,针刺前后"太溪"穴组织胶图中蛋白点分布发生显著变化,同时可见蛋白点数量由285升至326。说明:"太溪"穴位组织较非穴位组织存在蛋白质差异性,针刺可引起"太溪"穴区组织蛋白质组发生显著变化。

  • 标签: 太溪 原穴 针刺 双向电泳 蛋白质
  • 简介:观察不同强度的力学加载对去势大鼠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参数的影响。取35只9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假手术组,去势对照组,去势加载1N组、去势加载2N组、去势加载4N组。加载组大鼠加载4周后处死,取胫骨上端松质骨进行树脂包埋,不脱钙切片。观察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参数。结果表明:加载组大鼠的骨小梁面积百分率、骨小梁厚度、骨小梁数量明显高于去势对照组,骨小梁分离度明显低于去势对照组。动态参数显示,去势组大鼠的骨转换明显高于去势加载组和假手术组。随着载荷的增加,大鼠骨形态计量学的各个参数和骨的微观结构均有所改善。说明力学加载对去势大鼠骨组织微观结构有较大的改善,能够有效地减少骨量的丢失,减缓由于去势引起的骨质疏松的进程。

  • 标签: 力学加载 去势 骨组织形态计量学 骨质疏松 动态加载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