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随着中医药在世界范围的广泛传播,中医药的国际交流合作更加频繁,外向型中医药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而作为培养外向型中医药人才基地的全国各所高等中医药院校也针对这样的国际形势开设了不同类型的外向型中医药课程,主要是中医药英语方面的课程。然而,与其它传统医药类课程相比,中医药英语课程开设的时间较晚,国家规划的教材较少,也没有系统的教学大纲,导致中医药英语教学中采用的教材单一、对不同的学生教学方法相似、设定的培养目标不明确等系列问题。根据笔者多年的中医药英语教学经验,认为在该课程的教学中首先要分清学习该课程学生的不同层次,即中医类五年制本科高年级层次,中医类七年制本科阶段高年级和硕士层次,中医类博士层次,文学类中医药翻译专业本科层次和中医药英语方向硕士层次共五个不同层次。学生的层次不同,教学中采用的教材、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等当然也要有所差异。为此,笔者将对以上五个不同层次中医药英语学习者的教学策略分别展开探讨。一、中医类五年制本科高年级层次该层次学生已具备良好的中医药理论知识,但是英语水平普遍较低。这类学生从事中医药对外交流的可能性和机会都较小,因此教学目标不宜设置过高,仅需要学生了解最基本的中医药英语表达即可,宜采用...

  • 标签: 中医药英语 分层教学 翻译
  • 简介:目的:观察在胸外科护理管理中采取三级医院护士能级分层培训的应用分析。方法:将2016年于医院工作且参加常规培训胸外科护士457人次,设置为对照组,2017年1月医院开展护士能级分层培训,运用于2017年于医院工作且参加分层培训的胸外科护士503人次为观察组。将两组护士在临床工作中的护理质量及护士对护理的满意度分析。结果:观察组在基础护理、护理安全、健康教育、病房管理、院内感染、护理文书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人次员的学习能力、评估干预能力、交流沟通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管理领导才能、跨文化护理能力、专业理论、专业技能、教育及知识综合能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培训结束在临床工作1个月后调查,观察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三级医院护士胸外科护理管理中,采取分层培训管理,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护士对培训满意率,效果理想。

  • 标签: 三级医院护士能级分层培训 胸外科护理管理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疾控中心微生物实验室质量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对检验准确性的影响。方法:本实验开展时间2020.01月-2020.12月,实验对象为疾控中心微生物实验室,选取2020.1-06月期间的微生物样本为对照组(n=200,实施常规管理模式),选取2020.7-12月期间的微生物样本为观察组(n=200,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样本检验准确性,并分析影响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因素。结果:观察组样本质量检验准确性96.00%高于对照组90.50%(P<0.05);影响微生物检验质量的主要因素有:人为、环境、设备、样本与试剂,观察组实施针对性对策干预后影响因素得到明显控制。结论:影响疾控中心微生物实验室质控的影响因素比较多,需加强对微生物实验室质量控制措施,以此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疾控中心 微生物实验室 质量控制 因素 策略
  • 简介:《实验针灸学》是运用传统和现代科学方法技术,研究经络、腧穴、刺灸、针灸防治原理和规律的一门学科。目前该课程教学涵盖了本科、硕士及博士三个层次,由于层次不同,学生的具体需求不同,教学的重点和考核目标也就有其差别。我们教研室根据“因层次制宜”的教学理念,并在这一教学理念的指导下,针对本科、硕士、博士三个不同阶段学生,开展不同层次实验针灸学的教学模式实践,尽可能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现将我们在分层次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做法简述于后,供同道参考。一、本科层次以科研促进临床为目标目前的本科教学主要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结合学时具体情况,尊重教材进行教学。但相对而言,目前的实验针灸学教材内容广泛,涵盖面较广。因每一部分内容都是研究成果的集成,不仅涉及物理、化学、解剖、生理、病理、生化、分子生物学等本科课程中的内容,还包括神经生物学、基因组学、蛋白组学、分子影像学等前沿学科内容。要想使本科学生全面掌握这些内容几乎不可能,而且也没有必要。实验针灸学相对于学生们已经学习过的传统针灸学来讲,是一门新的学科,是对传统针灸学内容的现代科学阐释(至少目前的教材内容是如此)。我们的教学目的,主要是让他们熟悉实验针灸学的...

  • 标签: 实验针灸学 分层教学 教学模式
  • 简介: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尾叶香茶菜中Kamebakaurin、excisaninA、rabdokunminC、Kamebanin四种二萜类成分的HPLC方法,在此基础上,建立一测多评法方法学考察模式,以验证一测多评法在尾叶香茶菜药材质量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技术适用性。方法:以尾叶香茶菜中的4种活性成分为指标成分,采用两种校正方法分别建立各成分与Kamebakaurin的相对校正因子(fk/s),计算各成分含量,实现一测多评;同时采用外标法测定尾叶香茶菜中这4种成分的含量,并比较两种一测多评法所得计算值与实测值的差异,以验证一测多评法的准确性和可行性。结果:建立了尾叶香茶菜中4种二萜类成分一测多评法方法学考察模式;不同仪器和色谱柱多点校正法的计算值与外标法实测值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斜率校正法的计算值与外标法实测值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同时测定尾叶香茶菜中Kamebakaurin、excisaninA、rabdokunminC、Kamebanin4种二萜类成分的多点校正法准确可靠,可用于尾叶香茶菜药材的质量

  • 标签: 一测多评 尾叶香茶菜 Kamebakaurin excisanin A rabdokunmin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SICU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落实三级护理质量、加强风险意识教育、建立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和激励机制护理记录规范书写、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等方法。结果风险管理应用于SICU护理质量管理中建立了一个良性的循环模式。结论提高了护理满意度,降低医疗风险和事故发生。

  • 标签: 风险管理 SICU护理质量 管理应用
  • 简介:目的:探讨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医院感染控制质量查检单的优化设计及其临床实际应用效果。方法:2014年3-8月,将医院感染控制质量查检单应用于ICU危重患者,对他们的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实施每日查检,同时将查检单干预前的2013年7-12月的ICU患者相关情况作为对照,以ICU病房患者中心静脉导管、呼吸机插管及留置导尿管等导管的使用率和每千导管日感染率为考察指标,比较质量查验单干预前后ICU医院感染控制情况的差异。结果:干预后,ICU患者中心静脉导管、呼吸机插管、留置导尿管的使用率较干预前有明显下降,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在每千导管日感染率方面,中心静脉导管及呼吸机插管较干预前有明显降低,P〈0.05,留置导尿管干预前后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将医院感染控制质量查验单应用于ICU,能有效降低感染发生率及保护患者,减轻对患者的伤害,提高ICU的监护质量和医院感染控制水平。

  • 标签: ICU 医院感染控制 质量查检单 设计
  • 简介:【摘要】目的:在院内感染控制中开展护理质量干预的具体应用措施与效果进行分析。方法:纳入我院 2017 年 2 月至 2019 年 1 月期间收治的住院患者 156 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 78 例)及参照组( 78 例),两组患者均开展常规对症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开展护理质量干预,对两组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情况、护理服务质量进行评定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治疗期间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 P < 0.05 );观察组护理人员服务质量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参照组( P < 0.05 )。结论:在院内感染控制中开展护理质量干预,有助于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风险、提升护理服务质量,临床诊疗护理工作中的开展价值较高。

  • 标签: 院内感染 护理质量干预 感染控制
  • 简介:目的:对我院急诊科护士分层核心能力培训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对义乌市中心医院急诊科护士进行分层核心能力培训,并对核心能力培训前后护士专业知识、护理操作、急救能力、综合能力进行评估,满分100分,得分越高表示能力越强;此外对培训前后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和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进行统计。结果:核心能力培训后,护士的专业知识、急救能力、护理操作、综合能力都得到显著提高,护士的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明显提高,患者满意度也大幅提升(P〈0.05)。结论:急诊科护士分层级核心能力培训效果显著,核心能力培训对急诊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急诊科 护士分层级 核心能力 培训
  • 简介:摘要病案管理工作的归宿和出发点是病案利用,所以,必须合理、科学地保存病案资料,将病案书写质量在最大程度上提高,从而使得病案能够更好地为患者、社会和医院服好务。本文首先分析了医院病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其次,就如何加强病案质量管理与病案信息利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病案质量 病案信息 病案利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诊护理质量管理中风险管理的应用价值展开分析和探讨。方法:根据硬币法将106例受治于我院急诊科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分别予以常规管理和风险管理,观察两组护理质量。结果:B组患者对风险评估、应急能力、护理操作方面护理质量的评分皆明显高于A组患者;B组受治期间发生不良事件的患者比例较A组更低(P<0.05)。结论:风险管理方法的实施能使医院急诊科风险评估、应急能力、护理操作方面的护理质量得到显著提升,值得广泛应用至临床。

  • 标签: 风险管理 急诊 护理质量管理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