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影响常用临床生化检验指标结果的药物以及相应的解决措施。方法 随机抽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于本院进行生化检验,但却因为药物影响而导致指标结果出现偏差的病人190例作为此次研究目标。回顾分析法为此次研究主要使用的方法,利用该种方法整合、分析以及研究随机抽取的样本资料。与此同时,分析生化检验指标偏差与服用药物类型之间的关联性。结果 常见的药物抗生素、糖尿病药物、利尿药物、维生素C以及激素类药物等均会影响生化检验指标结果。药物种类不同对指标结果造成的影响程度也不同,但也有相同的地方。结论 假设病人在进行生化检验之前,服用抗癌药物、抗生素等类型药物,会使生化检验指标产生偏差,想要获取病人的真实情况是非常难的,需在进行生化检验之前,遵医嘱,避免服用相关药物。

  • 标签: 药物 临床生化检验指标 影响因素 解决对策
  • 简介:国家和军队对医院合理用药的监管有一些具体指标,其中药占比是管理的重要指标之一。随着国家对离退休干部工作越来越重视,家属对其健康长寿也越来越期盼,对用药的档次和要求也越来越高。确保离退休干部临床合理用药,不惜用不滥用,又要确保药占比指标符合上级要求,是对科室临床医师以及管理者的一个能力检验。根据军队离退休干部的疾病特点,结合国家对药占比的管控、军队用药目录标准要求、家属点名用药、纠纷风险高发等影响因素,通过加强医德教育、开展技术培训、加强医患沟通、严格用药监管等措施,既保证离退休干部的合理医疗,也保证药占比指标达标,还得到家属的认同和配合,科室服务满意率并没有因为管控药占比而降低。

  • 标签: 军队离退休干部 药占比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根据疼痛护理质量指标指引下的护理干预在骨科术后患者中的运用效果分析。方法:纳入2019年2月—2021年2月在我院骨科治疗的80例患者,依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运用疼痛护理质量指标指引下的护理干预,措施为:建立疼痛护理质量指标、疼痛护理质量培训、加强环节质控。两组骨科术后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VAS评分、焦虑、抑郁情况和睡眠质量。采用调查问卷观察疼痛护理质量相关指标。结果干预后,两组的VAS、SAS、SDS和睡眠质量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疼痛护理 质量管理 骨科手术 措施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药物对临床生化检验指标结果的影响及预防策略。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6月来我院进行生化检验指标检测的168例患者作为对象,掌握患者药物史并结合临床资料,观察药物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并提出预防措施。结果 168例患者中,11例患者发生因药物引发的生化检验指标异常。5例患者尿酸、肌酐受多巴胺药物影响降低;3例患者尿酸、肌酐、胆固醇受肾上腺素药物影响降低;3例患者肌酸激酶受抗凝剂药物影响升高。结论 了解药物对常规检验项目的影响并结合患者用药情况,可正确引导对检测结果的解释,避免治疗延误。

  • 标签: []生化检验 药物 影响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生化指标检验中血清分离胶对检验结果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8月在我院接受生化指标检验的1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观察对象,对照组75例,使用普通玻璃采血管制备血清;研究组75例,使用分离胶真空采血管制备血清,比较两组的生化指标检验结果。结果:血液采集后15min,两组的GLU、AST、CK、TP、Ca2+与K+等各项生化指标检验结果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血液采集后24h,两组的GLU、AST与CK检测结果差异明显(P<0.05)。结论:用分离胶制备血清能够提高血液标本的稳定性,提高临床生化指标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值得推广。

  • 标签: 血清分离胶 临床生化指标 检验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检测模式对血常规指标检测结果的影响。 方法:随机抽取2020年1月到6月间在我院接受体检的200例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患者的静脉血标本和末梢血标本,并将处理后的静脉血、末梢全血、末梢预稀释血进行血常规检测,比较不同模式下测得的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以及血红蛋白水平之间的差异。结果:对不同模式下检测得到的各项血常规指标进行比较,可见经末梢预稀释血和末梢全血测得的各项指标中,仅有PLT的比较有前者显著高于后者的情况,其余三项指标的比较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但这两种模式下测得的WBC、RBC、PLT、Hb均与经静脉血全血测得的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不同模式下测得的血常规指标检测结果有较大差异,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检测模式。

  • 标签: 检测模式 血常规指标 检测结果 影响
  •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文主要以探讨护理敏感指标为目的,同时对将其应用于神经外科对护理质量的影响进行研究。方法 将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定为本文的研究时间,同时将这期间符合本次研究的100例神经外科的患者纳入为研究对象,并征求其同意后,均分两组进入研究。组别以研究组和参照组表示,措施前者应用护理敏感指标予以管理,后者采用常规护理质量管理。并对应用各种管理措施后各组护理质量评分、不良事件、并发症发生率情况详细观察后利用统计学进行分析,以此来对比两组措施的优势性。结果 研究组包括护理文书、护理技能、医患沟通能力在内的护理质量评分均显高,同时不良事件及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低,几项研究数据与参照组对比显示具有显著优势性,统计学对两组检验数据处理对比结果有意义(P<0.05)。结论 对神经外科患者开展护理敏感指标其作用能够将该科室的护士护理质量全方面提升,同时对于不良事件及不良并发症起到很好地控制作用,可一定程度令患者感到满意,因此,此项研究具备广泛应用推广价值。

  • 标签: 护理敏感指标 神经外科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HBV与HCV重叠感染患者生化免疫指标检验结果。方法:选取于我院接受治疗的47例肝炎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其中,患有HBV的患者14例,作为甲组,患有HCV的患者20例,作为乙组,其余13例患者为重叠感染患者,作为丙组,分别对三组患者进行生化免疫指标检验,对此三组患者的谷丙转氨酶表达水平、谷草转氨酶表达水平及肝储备功能评分。结果:经过本次实验发现,甲组和乙组患者的谷丙转氨酶表达水平、谷草转氨酶水平、肝储备功能评分差异较小,无可比性,(P>0.05),而患有重叠感染的丙组患者,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肝储备功能评分均高于甲组、乙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生化免疫指标来对患有HBV、HCV及重叠感染患者进行检验,准确率高,可以有效帮助医务人员确诊,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

  • 标签: HBV HCV 重叠感染 生化免疫指标检验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化妆品报告则是全面反映化妆品质量、市场前景、不良反应、各项注意事项以及市场群体定位等多项内容的报告书,其对化妆品研发以及化妆品营销项目制定与活动开展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需要建立化妆品报告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来予以各项化妆品报告内容的真实性与准确性,从而为化妆品研发与推广提供精准的参考依据。本篇文章主要针对化妆品报告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作出简要分析,以期能够为提高化妆品报告质量提供一点参考和借鉴。

  • 标签: 化妆品 质量评价 指标体系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总结阿尔兹海默症晚期患者接受早期心电图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阵发性房颤157例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12导联心电图监测,结合房颤发作停止后RR间隙时间划分为两组。分析总结窦性心律的心电图指标。结果:实验组静息心律、PR间期、QT间期、QTc间期和常规组存在较大数据差异,数据对比均满足统计学标准,P<0.05。结论:窦性心律心电异常表现属于阵发性房颤终止后的长间隙高风险,值得推广。

  • 标签: 阵发性房颤 长间隙 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对骨科病人神经运动功能评估的护理质量敏感指标进行研究,初步建立一套科学、系统且敏感的护理质量指标,以指导临床该类病人神经运动功能评估的护理实践,同时为该领域的护理管理者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本研究利用系统评价法总结涉及骨科病人神经运动功能评估的文献,以文献证据综合结果为依据,课题组成员通过头脑风暴法和小组讨论法整合出骨科病人神经运动功能评估护理质量敏感指标、计算公式以及数据收集方法,在此基础上形成专家函询问卷初稿,通过2轮德尔菲专家函询,函询专家拟定指标的重要程度、公式合理程度及数据收集方式的可操作程度进行评定。对专家积极性、权威程度和专家意见协调系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过两轮专家函询,最终确定了9项骨科病人神经运动功能评估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其中结构指标1项,过程指标5项,结果指标3项,并针对各指标对应其定义、计算公式及数据收集方法。2轮函询结果的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95%和100%,专家权威程度系数分别为0.837和0.864,2轮专家意见协调系数为0.384和0.397。结论:基于敏感指标的骨科专科护理质量标准构建过程科学、可靠,标准内容与敏感指标之间建立了内在联系,体现了骨科专科护理服务特点,可为全面、精确、针对性地改善骨科专科护理质量提供依据。

  • 标签: 敏感指标 骨科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冠状动脉血液呈现阶段性分布,不同分支对应不同的室壁。在相关临床和动物试验研究中发现,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会即刻发生供血区域心肌阶段性室壁运动异常。超声检测通过非创伤性的方法测量血流速度。而血流速度与信号频率之间具有稳定的关系,对血流速度估计可转换为多普勒信号平均频率的估计。本文以下对心脏右心房压、肺动脉压、肺血管阻力、左心室舒张功能等心脏指标进行综述,分析心脏超声评价在急性心肌梗死心脏功能判定中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超声 急性心肌梗死 心脏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 建立测定散寒除湿抗毒汤中苦杏仁苷与橙皮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优化散寒除湿抗毒汤的煎煮工艺。方法 以出膏率、苦杏仁苷转移率与橙皮苷转移率的综合评分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优化散寒除湿抗毒汤的煎煮工艺。结果 含量测定方法结果准确可靠。确定最佳煎煮工艺为第一次加入10倍量水煎煮90min,第二次加入6倍量水煎煮60min。实际值与预测值接近,RSD <2%(n=3)结论 优化后的煎煮工艺操作简单,提取效果良好,结果稳定可靠。

  • 标签: 苦杏仁苷 橙皮苷 煎煮工艺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保温护理对全麻吸脂整形患者应激指标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70例全麻吸脂整形患者2019年1月—2022年1月的临床资料,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35,常规护理)和研究组(n=35,常规护理+保温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应激反应(低温、寒战、躁动)发生率及手术前、后的应激指标(肾上腺激素AD、去甲肾上腺激素NE及C反应蛋白CRP)。结果:研究组低温、寒战、躁动发生率分别为2.86%、0、5.71%,低于对照组的25.71%、20.00%、31.43%(P<0.05)。手术前,两组AD、NE及CRP水平比较P>0.05;手术后,研究组上述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保温护理可减少全麻吸脂整形患者的术中应激反应,降低AD、NE及CRP水平。

  • 标签: 保温护理 全麻 吸脂 整形 应激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糖尿病的诊断中采用生化检验指标进行诊断的意义和作用。方法:样本选取为2021.4-2023.4接受44例糖尿病患者设为研讨组,另选取同一时间接受体检的44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生活检验结果。结果:对照组血清甘油三酯(1.13±0.63)mmol/L,空腹血糖(6.33±1.23)mmol/L,2h糖耐受度(6.14±1.45)mmol/L,研究组血清甘油三酯(2.64±1.15)mmol/L,空腹血糖(8.66±2.17)mmol/L,2h糖耐受度(13.58±2.79)mmol/L,研讨组的各项检验水平明显更高,结果比较(P<0.05)。结论:针对糖尿病患者采用生化检验进行诊断,能够有效提升检出率,为后续的治疗和诊断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生化检验 糖尿病 诊断
  • 简介:【摘要】骨质疏松症(OP)是老年群体高发症,患病后,患者骨折风险显著提升。先天及后天营养缺乏都可对骨代谢造成影响,导致骨结构、骨功能出现异学点。因此,营养因素是导致骨质疏松症的重要风险因素。血清营养指标水平低下或异常可能反映出了骨代谢和骨组织的健康情况,但是,血清营养指标的半衰期时长不一,其预测价值也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本文对二者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以期为营养干预预防骨质疏松症提供更多参考。

  • 标签: 血清营养指标 骨质疏松证 老年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盆骨折患者行康复护理的价值及对疼痛指标的改善。方法:以1年段为研究时限,从2023年1月开始,至同年12月,入组骨盆骨折患者80例,经由随机数字表法,完成40:40分配,对照组以基础护理为主,观察组以康复护理为主。评定整体康复效果以及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整体康复效果较比对照组更高;观察组VAS评分、ODI分值低于对照组,Majeed以及FMA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模式实施于骨盆骨折患者中,可促进功能指数恢复,降低疼痛感。

  • 标签: 骨盆骨折 康复护理 疼痛结果 护理疗效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住院患者医疗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数据采集环节的管理措施,以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水平。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对住院患者医疗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数据采集环节进行了系统评估,并对医护人员的访谈和数据统计分析,对信息系统进行改造升级。结果:在住院患者医疗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数据采集环节中,存在信息记录不规范、数据采集不及时等问题。经过改造升级,引入了智能化信息系统,简化了数据录入流程,提高了数据准确性和及时性,同时加强了医护人员的培训和指导,提升了他们对数据采集工作的重视程度。结论:对住院患者医疗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数据采集环节的管理措施的探讨和实施,可以有效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水平。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需要不断完善和深化现有管理措施,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以适应医疗服务的不断发展和需求的变化。

  • 标签: 住院患者 医疗质量与安全 安全监测 数据采集环节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