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6 个结果
  • 简介:对于大多数嗜好恐怖的人们来说,位于美国华盛顿沃尔特-里德军医学院校园内的健康医学国家博物馆可能是最好的去处。该博物馆于近期向公众正式开放,里面的收藏古怪、可怖之极。

  • 标签: 美国 健康医学国家博物馆 陈列内容 骨骼
  • 简介:归义军时期,敦煌开窟之风依然盛行。其间曹家族及其族属在莫高窟开凿了诸多大型佛窟,所不同的是,部分新建洞窟窟顶四角出现四天王图像,其样式独特,在之前敦煌石窟未见类似案例。四角天王图像的产生,一方面是受西域于阗佛教思想影响的结果;另一方面与当时曹内忧外患的政治格局密切相关。其特殊形制既表达了一定的宗教思想,也隐合了某种社会世俗意义。

  • 标签: 曹氏归义军 四角天王 于阗天王 图像渊源 佛教仪轨
  • 简介:一、三星堆祭祀坑向鱼凫靠拢1986年三星堆祭祀坑器物出土时,我有幸参加了年底召开的学术讨论会,会上放映了两坑器物出土的录象。当黄金杖的特写镜头显示出杖上镌刻的带冠人头象和一对鸟、一对鱼时,鱼鸟掠过的印象,使我一闪念想到了鱼凫。这种感觉并非我一个人所有,大家会后小议,都有这种意想,只不过出自慎重,谁也没有提出坑内器物属于鱼凫的主张。

  • 标签: 三星堆祭祀坑 学术讨论会 鱼凫氏 文字资料 考古学
  • 简介:<正>《药师经变》是莫高窟吐蕃、归义军张时期洞窟壁画中出现最频繁的题材。这一时期的《药师经变》不仅数量多,场面宏大,而且,几乎每幅都有乐舞的内容。因而,对这一经变中乐舞的研究成为敦煌舞乐形象研究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集中了莫高窟吐蕃、归义军张时期的《药师经变》共32幅,试图通过对它们的分析和研究,了解乐舞场而在《药师经变》中的布局演变规律以及乐舞自身布局的基本特点,并对某些相关的问题进行一定程度的探讨。

  • 标签: 吐蕃 中国化 壁画 归义军 佛国净土 佛教
  • 简介:元代典籍《陇右王汪世家勋德录》,只有虞集的一篇序文保留至今,至于本著则仅见明清目录学载录,从不见刻本或抄本流传。此书的名称,钱大昕与倪灿的记载颇不一致。钱甚至把该书析为两部,分别编入《补元史艺文志》,一作传记看待,一作谱牒看待。他们二人可能都没有见到该书的面目,本著在清代以前即已失传。

  • 标签: 《陇右王汪氏世家勋德录》 元代 历史古籍 中国 史料研究
  • 简介:新发现的药元福墓志为研究五代史提供了重要的新史料,其记载多有可与传世文献互相发明之处。借助药元福墓志提示的信息,活跃于五代的药,应出自沙陀三部落,根据基志可对其族属源流及沙陀化的过程作一些推测,并有助于重新认识沙陀族群构造的复杂性。

  • 标签: 药元福 沙陀 族属
  • 简介:庆阳地处陇东,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市内最早的旧石器文化是距今7万年的“蒲河人”;最晚的旧石器文化是距今3.75万年左右的“马莲河人”;最早的新石器文化是距今7000-5000年的仰韶文化。庆阳地区的仰韶文化明显地表现出两个地域性特征:第一,从出现的时间上和规模上呈爆发现象。全市共有仰韶文化遗址576处,属于早期的半坡类型达260多处。

  • 标签: 仰韶文化 旧石器文化 新石器文化 神农氏 遗址 中华文明
  • 简介:摘要:为制定临安水丘墓出土的三件唐代越窑青瓷相应的保护修复方案提供必要的依据,对其病害状态进行分类,结合对同期、同类青瓷标本进行微观形貌观察、瓷釉XRF分析、瓷器表面附着物的XRF及离子色谱分析等,以期对这三件越窑青瓷文物的病害与形成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批出土越窑青瓷在烧造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缺陷。很多生烧的器物,其胎和釉比一般瓷器较为疏松,更易受考古出土环境中可溶盐的侵蚀。存在的裂隙甚至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加剧。在此基础上,定义并且绘制病害图例,对其病害类型进行区分,以利于制定科学有效的保护修复措施,使文物保护修复工作更具科学性、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 标签: 越窑青瓷 病害分类 标本 检测
  • 简介: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河南省原阳县文物普查组新发现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阳武毛新迁茔域碣记》石碣一通。该石碣的发现,为研究近500年的黄河变迁、地层变化、阳武毛的播迁等,都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现将发现情况与碣文介绍于后,并就有关问题与有识之士商榷。

  • 标签: 原阳县 毛氏 文物普查 实物资料 河南省
  • 简介:一些学者将一方出土于交河沟西墓地康茔院20号墓的有名无姓的墓砖之主人认定为康,并由此引申出当时这一支康姓粟特人已经完全汉化,甚至连祖先的出生地也改为中华。对这种观点我深表怀疑,通过对唐朝重视族望的社会观念考察,结合文献、墓志碑文等资料,我认为这方墓砖的主人当为一位来自中原内地的汉人后裔而非康姓粟特人,当时移居吐鲁番地区的粟特人也并没有完全汉化,他们仍保留着本民族的某些习俗。

  • 标签: 交河沟西墓地 康氏茔院 墓砖主人 族望 粟特人
  • 简介:颍川荀自东汉兴起,历经东汉末年的鼎盛,至曹魏、两晋时期。这一时期,凡史书中所载的荀家族中显要人物的籍贯,皆出自颍川荀。荀岳墓志的发现,不仅为考古工作者堪查晋文帝的崇阳陵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成为记载荀家族重要的文献补充,对于研究西晋时期颍川荀家族提供新的佐证。

  • 标签: 荀岳墓志 汉晋 颍川荀氏 家族
  • 简介:参观过大邑刘庄园的人们大概都记得进入安仁地界那映入眼帘的由一垛垛高高的灰色围墙严严实实圈起来的封闭式建筑,高墙内屋宇相连,亭阁相望,飞甍翘檐,画栋雕梁。像这样的庄园建筑在安仁一带大大小小有十来座,它们的主人都姓刘,

  • 标签: 四川 近代史 史迹 刘氏庄园 中国 文物考古
  • 简介:河北容城杨继盛忧国忧民,嫉恶如仇,忠肝义胆,浩气塞天地,精忠贯日月,是为读书人之楷模。河北博物院度藏有常州恽《杨继盛传》册,从未付梓,不见著录。文章刊发了全文,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考略。

  • 标签: 杨继盛 恽绍芳 恽日初 恽宝惠 考略
  • 简介:商周时期的古文字中有一类特殊的人物称名。它们往往以一个人名中包含两个国族名的形式“A+方或爵名或职官名+B,,出现。根据相关辞例的证据,它们可省略为“AB”。其中,A是称名者的父族,B是称名者的母族。这种人物称名对认识商周金文中的复合名有启示意义。商周时期由2个族名号构成的XY型复合名中有不少和AB一样,是“父族+母族”。AB型人物称名的变体ABC对认识由3个族名号构成的αβγ型复合名也有帮助。

  • 标签: 人物称名 危方美 崇侯虎 族氏名号 复合氏名
  • 简介:为配合基建,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于2009年3月在西安市长安区韦曲街办夏殿村以西发掘了唐乾符三年(876年)天水赵墓(编号2009XBM7)。该墓纪年明确、形制保存较为完整,出土物种类丰富、工艺精美,其中墓志盖、石间叠压铁板、铜钱,尤为值得注意。这座唐墓的发掘为长安地区唐代晚期墓葬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

  • 标签: 唐代 墓葬 天水赵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