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1 个结果
  • 简介:高校校园人口密集,突发事件屡见不鲜,特别是校园意外伤害事故几乎是每所高校都存在的隐性问题,由于它的偶然性和不可控性,及时正确的处理好校园意外伤害,是保证学生生命安全的首要条件。高校辅导员是学生学习、生活、人生的导师,是处理一切学生事务的一线工作者,处理好学生意外伤害事故,是高校辅导员面临的重大课题。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并结合亲身经历尝试对高校辅导员处理学生意外事故中的经验作出归纳总结,并对研究主题做出深入思考,以期为此类事故的发生提供处理意见和经验借鉴,并对辅导员日常学生工作提供理论指导。

  • 标签: 高校辅导员 大学生 意外伤害 经验探究 思考
  • 简介:    摘要:目的:分析和比较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与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在脑出血诊断中的检出率和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经过治疗的60例脑出血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64排螺旋CT的头颅平扫以及西门子3.0T磁共振成像的平扫检查,根据其影像学表现,对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得出的脑出血的不同时期脑出血和的检出率、脑实质内病灶现显示情况,两种检查方法的图像质量,将所得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于不同时期的脑出血,CT检查在超急性期检出率为94.12%高于MRI检查70.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脑出血的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MRI检查检出率明显高于CT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不同部位的脑出血,病灶位于基底节区时,CT检查检出率为85.71%,MRI检查检出率为94.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和CT对技术都能够提供准确的诊断,尤其是MRI,它能够更准确地识别出不同阶段、不同部位的脑出血,但CT在脑出血的超急性期检出率准确度更高。

  • 标签: CT MRI 脑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接受微创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开展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以我院2018年4月—2020年4月8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对象,均接受微创手术治疗,随机抽签分为两组,43例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43例为观察组接受综合护理,比较两组GCS评分、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3d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30%,低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5.58%(P<0.05)。结论对接受微创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开展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预后。

  • 标签: 微创手术 高血压 脑出血 综合护理
  • 简介:摘 要: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由于大脑中毛细血管的破裂而引起大量血流进入蛛网膜下腔的一类疾病,年龄分布广泛,除典型的“剧烈头痛、脑膜刺激征以及血性脑积液”三联征征象外,直接诊断依据为腰穿脑脊液,但患者对创伤性检查接受度较差,近年来临床逐渐开始探索无创性检查如影像学检查的可替代性,本文收集近期相关研究成果,探究影像学检查的诊断价值,以期提供可替代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 标签: 蛛网膜下腔出血 CT MRI
  • 简介:摘要: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有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本文就是通过探讨和比较CT和MRI对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有助于临床医师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分门别类, 差异化选择最合理的检查方法,利于临床医生对其进行及时且合理的治疗。

  • 标签: CT MRI 蛛网膜下腔出血
  • 简介:摘要:探讨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的急救与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11月本院收治的60例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抢救及护理方法的差别将其分为观察组(n=28)和对照组(n=32)。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抢救处理,观察组患者接受有序的急救与护理。比较两组的抢救效果,评估两组患者的APACHEII评分及收缩压变化情况,统计患者家属对护理的评价。结果接受有序的急救与护理后,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89.29%)明显高于对照组(65.63%),康复出院人数比例(42.86%)大于对照组(28.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APACHEII评分及收缩压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后24h及48h的APACHEI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后48h的收缩压也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家属对抢救护理各项评价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应用有序的急救与护理能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患者的死亡风险,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老年 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 临床急救 围术期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于自然分娩的初产妇产后疼痛和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对2019年2~2019年12月自然分娩的78例初产妇进行研究,按患者编号单双将其分为两组,各39例,分别予以一般产科护理(参照组)和综合护理干预(干预组)。观察两组产妇产程时间、产后疼痛感及产后出血情况。结果:干预组产程时间短于参照组,产后24h疼痛评分及24h出血量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良好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初产妇自然分娩的疼痛感,减少产后出血

  • 标签: 护理干预 自然分娩初产产妇 产后疼痛 产后出血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奥美拉唑和铝碳酸镁对胃溃疡伴胃出血的临床效果。 [方法]:本文以2019年7-2020年7月在本院消化内科共90例胃溃疡伴胃出血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一般组45名患者,45名患者作为观察组。一般组只给予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采用奥美拉唑加铝碳酸镁治疗,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均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与一般组比较,总有效率为75.56%,观察组的临床疗效为95.56%,P

  • 标签: 奥美拉唑 铝碳酸镁 胃溃疡 胃出血
  • 简介:摘要:对于功能性子宫出血出血量要加强留意,在出血量明显增加时,应该及时就医,失血过量引起严重贫血时,甚至还需要输血。患有功能性子宫出血的女性可以将自身的月经周期和功能性出血情况记录在备忘录上,对自身的身体状况有比较详细的了解,就医看诊时也能为医生提供必要的确诊依据。在功能性子宫出血引起身体的凝血机能出现问题时,应该立即检查身体其他部位有无出血症状,如鼻腔、皮肤以及消化道等,对于功能性子宫出血引起的凝血机能障碍应该立即就医,检查血液中血小板的含量是否低于正常值,并根据医生的处理方案进行针对性治疗

  • 标签: 综合护理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安全性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蒙医药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基础上配合循证护理干预对于预后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17年12月—2020年1月于科室接受治疗并符合研究基本要求的71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进行对照研究,采用数字双盲分组法分为研究组(n=37)和对照组(n=34)。两组治疗方案一致,对照组配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实施循证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4.59%(35/37),对照组为88.24%(30/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过程中未见任何严重不良反应;研究组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为100.00%(37/37),高于对照组的91.18%(31/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蒙医药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效果确切,配合循证护理干预可进一步缩短治疗进程并推动和谐护患关系的建立,值得推广。

  • 标签: 循证护理 蒙医药治疗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接受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的临床分析。方法:研究对象从我院收治的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中选择,于2020年3月-2021年3月确定研究对象,选取人数为90例。在运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的过程中,为了能够明显的凸显出该方法的效果,以对比的研究方式为主,使用计算机将患者排序后,设立研究组和参照组两个小组,将90例患平均分配至两组,并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其中参照组患者接受米非司酮治疗时使用剂量为12.5mg,研究组中患者接受米非司酮治疗时使用剂量为6.25mg;治疗后观察患的详细情况,如用药厚度和止血时间,并记录患者是否存在不良反应情况,将以上数据统计后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治疗后总疗效高于参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用药后子宫内膜厚度及用药后止血时间与参照组比较,无明显的区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研究组{15.56%(7/45)比4.44%(2/45)},该结果相比,研究组具有优势,差异十分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的治疗中,采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状态,避免不良反应发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在今后治疗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小剂量 米非司酮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