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5 个结果
  • 简介:<正>只有通过美这扇清晨的大门,你才能进入认识的大地。德国哲学家、美学家席勒(F.Schiller)如是说。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只有美,才能通达认识的真理。席勒是在强调美对于认识的重要意义。"法律这样一复杂的社会现象所暗含的所谓无意识的‘隐秘秩序’(verborgeneOrdnung),有时也必须通过美‘这扇清晨的大门’才能被人们所知觉和认识。"

  • 标签: 刑法学研究 刑事法治 陈兴良 席勒 情感问题 死刑制度
  • 简介:本文是一篇以知识社会学为角度切入近十年来对法学界影响甚大的社科法学的学术史述评,通过其间具体行动者的作为展示包括知识生产模式在内的一系列变化。本文认为,社科法学作为一新的知识共同体形态,它的产生、成长既反映了在中国转型背景下对法学知识提出更新要求的回应,同时也体现了青年学者在竞争更激烈的学术市场上占据更大话语权的行动策略。

  • 标签: 社科法学 权力 组织 知识社会学
  • 简介:目的比较4粒径纳米氧化锌粉末显现指印的效果。方法应用上述粉末显现不同类型指印并分别于自然光和紫外光下观察比较显现效果。结果不同粒径粉末显现指印于自然光和紫外光下显现效果和发光颜色不同。结论针对背景颜色和指印类型选用不同粒径粉末。

  • 标签: 纳米氧化锌粉末 油脂手印 显现
  • 简介:<正>尽管经过多年的研究,目前学界对于刑法中的持有揭示得还不是很清楚。一个主要的、惯常的理论叙事是:在对刑法中持有给出一个定义后,即从"持有属于行为"的基本命题出发,在行为方式的意义上对持有进行把握。其结果,"由于持有独特的存在论特征",学界"陷入"了"作为说"、"不作为说"、"择一行为说"和"独立的行为形式说"四观点的长期聚讼。

  • 标签: 事实关系 规范论 特定物品 李立众 犯罪构成 陈兴良教授
  • 简介:落实治本安全观关键在于对罪犯实施攻心治本教育改造,使其得到切实有效改变,真正成为守法公民。如何对罪犯实施攻心治本教育改造、使其发自内心改过自新,一直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近年来在我国部分监狱开展的内省矫正实证研究与实践探索在这方面取得了令人振奋的突破性进展,为落实治本安全观,将罪犯改造好,输出合格"产品"提供了新的方法支撑。

  • 标签: 改造罪犯 教育改造 治本 矫正 内省 守法公民
  • 简介:长期以来,人们就要求有一自卫武器,它既具有手枪的所有优点,同时又不是致命的,不会造成损伤。SA45型自卫手枪就是这样一武器。早先为了保护被劫持情况下的空中乘员而设计的这种非杀伤性武器,现在已在许多保安部队中广泛使用,包括工

  • 标签: SA45 杀伤弹 烟火剂 警卫人员 命中目标 最大射程
  • 简介:虽然权力研究的历史可以媲美任何自诩古老的理论,但真正系统、经验的权力研究和争论仅仅肇始于20世纪中期,而20世纪达尔的经验主义的权力观作为其多元主义民主模式的基础,影响尤其深远。达尔的经验主义权力观包含三个相互关联的部分:以休谟经验主义因果观念为基础的权力概念界定;决策行为的量化分析和可能性的权力测量方案;明确区分权力的拥有与权力的运作,排斥借由预测反应机制实现的影响力形式。在社会权力格局日趋复杂和多元化的今天,重新回顾达尔的经验主义权力观,有助于设计适合于中国自身的权力测量方案,以获取社会权力分布状况的准确数据,从而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建设提供更加科学、实证的数据资料。

  • 标签: 权力 经验主义 权力的拥有 权力的运作 预测反应机制
  • 简介:如若将有组织犯罪视为上位概念,有组织犯罪研究就不应被降格为其下位概念所对应的诸如犯罪集团犯罪研究和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研究等。而要想在"规范建设"和"政策建设"上作出贡献,则有组织犯罪研究在犯罪学中的起点定位便显得尤为重要。为了使得有组织犯罪研究显见成效,社会学、心理学和经济学等学科交叉方法的深入运用就显得尤为必要,而这些学科方法完全可以是"多分支"的并用或交错运用,并且应关注这些学科的最新发展及其理论成果。对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领会,将使得有组织犯罪研究获得强劲的"精神指引"和"目标召唤"。有组织犯罪法的出台或许将是有组织犯罪研究成果的最高体现。

  • 标签: 有组织犯罪 犯罪学 刑事一体化 刑事政策
  • 简介:民法学界对《继承法》全面修改的必要性已经形成共识,在确定哪些继承法律制度需要修改及修改的幅度时需要相应着重协调三关系.从民法原理的角度观察,《继承法》修改中应协调遗嘱自由与限制之间的关系;应积极回应社会变迁与法律发展之间的关系;还应协调继承国家法与继承习惯法之间的关系.

  • 标签: 继承法 遗嘱自由 社会变迁 继承习惯法
  • 简介:协调在本质上是一规避正式制度的非制度化行为,是法官对调解制度的变通运作。正式制度的缺陷、当事人和法官的理性选择、司法机能不足以及司法与其他纠纷解决机制分工不明等,是促使法官运用协调方式处理案件的主要原因。法院正积极推动协调的正式制度化。协调具有使司法介入公共政策制定、刺激制度创新、导致公权力的可交易性、司法与行政界限模糊化、使非正式制度进入司法过程等潜功能。而为了控制协调的负功能,应当将之置于正式制度之下。

  • 标签: 协调 正式制度 非制度化 非正式制度 潜功能
  • 简介:《叫魂》一书从其名字来看,我们会下意识地把它归人流行小说类的读物。该书封面的背景颜色为深紫色,左下角是四个着藏青色服装或鞠躬状或仰天状的清代人,他们周围镀以白光,头部是墨黑色,看不到任何表情,与书名相对应,颇具阴森恐怖之感。该书的印数是25000册,作为一本学术书籍,这种数量是非常可观的,足可见其分量和出版者——上海三联书店对其寄予的厚望。封面的内侧有作者孔飞力(PhilipA.Kuhn)教授的相片和简介,这张照片估计是他在中国历史档案馆做研究时所拍,一头的银发,微笑而平和地看着你,吸引你进入到他的研究世界中去……

  • 标签: 法律史 孔飞力 《叫魂》 中国 书评
  • 简介:规范性是法律的基本意义或重要特征。法律规范作为关于法律规范性的概念,不仅承载着解说法律规范性来源的理论使命,也作为法律规范性实现的基本条件之规定担当着诠释实证主义法学或“强制”或“规范”的法律规范理论的重任。实证主义法学从“法律之内”解读法律规范性的努力,使法律规范不仅是与道德没有必然联系的逻辑的和观念的意义结构体,而且有自己特殊的表达或表现。对法律规范的概念意义、逻辑结构体及其效力表达进行动态或静态的考察和分析有助于我们系统和深入地认识法律规范问题,进而深化关于法律概念及实践的理论探讨。

  • 标签: 规范性 法律规范 法律的规范性来源 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 法律规范的效力表达
  • 简介:向国际市场提供俄罗斯救险系统的“宇宙转换工艺”公司总经理阿尔乔姆·伊万科夫认为,“摩天大楼装备救险系统的问题在‘9.11’事件后变得更加突出了,所有的摩天大楼都应安装专门的救险设备,以便在意外紧急情况下能让人们安全快速地从高楼撤离。”

  • 标签: 俄罗斯 系统 公司 国际市场 总经理 摩天大楼
  • 简介:指导性案例由于特有的"应当参照"之价值,由指导性案例裁判理由衍生而来的裁判规则自然拥有了一般性效力,其发布者——最高人民法院的社会功能自然得以彰显,首先形成的是司法政策,之后会直接或间接改变社会利益格局或参与社会资源的分配,即参与公共政策之决策。法律体系的初步建成、成文司法解释自身弊端备受诟病等因素,以及自身符合司法权运行特质的优势,发布指导性案例作为最高人民法院参与或创制公共政策的主要方式成为可能。指导性案例对公共政策发挥影响力,可以作三维度分析:最低层次为政策澄清,第二层次为政策发现,最高层次为政策制定。

  • 标签: 指导性案例 公共政策 政策制定
  • 简介: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间,自加、英、美、澳等国渐次兴起了所谓法律地理学(空间-法律)研究。尽管到目前为止,该研究尚未形成很清晰的理论图式;但透过其新颖的方法还是可以看出它开阔的理论视野及宏大的理论抱负。对我们而言,不只是要去理解这一研究动向在其学术谱系下的基本理路;还要结合我国的社会背景,辨识其中可能的问题域,进而透过对社会现象的阐释以反思我们关于法律的一些思考方式。在更远的未来,则是于跨学科、交叉学科、后学科领域贡献来自我国经验的法律地理学研究。

  • 标签: 空间转向 法律地理学 困境 突破 中国
  • 简介:一、克服“重打轻防”或“片面预防”等倾向,正确处理好打击与预防的关系打击与预防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打击是预防的前提和基础,是遏制腐败的有效手段,而预防是治本的战略性任务,是打击的巩固和深化。检察机关在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中,一方面,不能混淆目的和手段的关系,把打击当成目的,为打击而打击,偏离预防的目的;另一方面,也不能轻视打击作为手段的作用,没有有效的打击也难以实现预防的目的。只打不防,就会出现打不胜打的局面;只防不打,则会出现防不胜防的情况。只有做到打击的同时抓预防,预防的同时抓打击,防中有打,打中有防,打防结合,“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充分发挥打防结合的整体功能,才能从根本上遏制职务犯罪的发生。

  • 标签: 犯罪预防 职务犯罪工作 遏制腐败 检察机关
  • 简介:本文分析了二战后头五十年内关于日本司法系统的两观点。一观点认为日本法官自愿成为执政党的政治附庸,另一则认为他们是世界上最独立和诚实的司法人员。双方都同意,作为日本司法系统的特征,对个体法官进行紧密的官僚制控制使得司法系统统一并且和谐运转,但这也导致了日本法官更趋向于服从重森严的等级,而非法律的教义。就这一点而言,日本司法系统可能成为其他国家,比如中国的可借鉴利用的模型,因为后者正在缺乏大量法律从业人员的情况下建设新的司法系统。必须注意的是,日本司法系统是在能够缓和极权倾向的有效民主制度中运行的。作为最终的结论,所有的司法系统都是极具政治性的,他们的所有工作都是以其自身所处的制度文化和政治文化为背景而展开的。本文也分析了各持上述一观点的两位学者间互相冲突的方法论:马克·拉姆塞耶的回归分析和理性选择假说以及约翰·黑利的传统比较法制度历史分析。本文比较了两种方法论的强处和弱处,并体现了以下两点:第一,至少在这里,定量分析进路强调了个体选择的作用,而定性分析则强调了制度设置;第二,尽管定性分析能提供更为宽广的叙述,但也以故事中空白情节的人为虚构和因此造成的结果走样为代价。

  • 标签: 司法独立 法律与发展 日本法 比较法 法律与社会科学方法 法律与政治
  • 简介: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知识经济、网络经济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经济增长点。现有的技术使得知识的获取方式变得更为快捷,更富选择性。然而,我们却不无忧心地看到:虽然在绝对数量上,"知识爆炸"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在相对概念上,我们可以自由获得的知识却日益减少。在知识领域的新时代"圈地运动"正在兴起。与之相对应的,为公众争取正当权益的活动也随之开展。开源软件(OSS)运动开启了"自由化"的风潮,而在传统的著作权领域,2001年在美国成立的CreativeCommons组织(以下简称"CC")则试图通过发布类似开源软件运动中的GPL许可证的形式,利用格式化的协议书为权利人"保留一些权利",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作品的使用趋于灵活化和自由化。采纳CC组织提供的这些协议(以下简称"CC许可协议"),是否能成为著作权保护的一行之有效的新型方式;在知识产权逐渐成为一国家战略考量因素的今天,CC协议的发展的空间又将如何?本文将从对CC许可协议的概述入手,分析其存在的利弊,以及面临的一些问题。

  • 标签: 著作权保护 CC许可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