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3 个结果
  • 简介:抗美援朝是二战后最大的一场国际性战争。这场战争对于树立新中国的国际地位、扩大新中国的国际影响,遏制美国在全球特别是在亚洲的扩张以及形成20世纪下半叶直至现在的政治格局,都具有十分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 标签: 新中国 解密档案 决策 朝鲜 出兵 苏联
  • 简介:<正>苏联东欧各国始于五、六十年代的政治体制改革,开创了社会主义国家政治体制改革的先河,尽管在此后的二、三十年里又几经沉浮,历尽坎坷,收效不一,但都为我们今天的改革提供了许多可资借签的宝贵经验和教训。第一,政治体制改革要全面规划,配套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是一件影响深远的大事,也是一项巨大的社会系统工程。首先,它要求从纵向发展中研究改革的战略布署,即研究改革的前期政策,后续政策,使改革从经济运动带动下的被动实践转变为理论指

  • 标签: 政治体制改革 东欧国家 六十年代 社会主义国家 影响深远 三十年
  • 简介: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对新中国的发展和建设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过程,相应的经历了一个对苏联模式的认识和学习、反思和扬弃、突破和创新三个发展阶段,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之路。今天的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过程中取得了辉煌成就,正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国情和发展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同时也离不开对人类文明发展经验的借鉴。在新的时代发展条件下,我们应该彻底地突破苏联模式的限制,抓住机遇,砥砺奋进,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 标签: 经济模式 苏联模式 计划与市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简介:共产国际根据世界革命形势的变化,向中共三次提出“武装保卫苏联”的指示,中共指导革命实践的政治策略也随之经历了三次显著性的变化,即舆论造势、示威游行逐渐向民族主义进行转变,并呈现水土不服、不合时宜、愈加独立自主的特点。这一清晰的历史变化过程,充分展现了中共在领导中国革命过程中,将尊重、服从共产国际与坚持独立自主相结合的历史选择,这对我们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 标签: 共产国际 武装保卫苏联 中苏关系
  • 简介:新疆军阀盛世才从1933年4月到1944年8月统治新疆达11年零5个月之久,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新疆王".出于巩固其统治地位的需要,他长期执行亲苏联共政策,与中共、苏联有过一段密切交往.他还曾向中共提出入党的要求,后又密赴莫斯科,说服斯大林同意他加入苏联共产党.

  • 标签: 中共苏联 交往秘闻 新疆王
  • 简介:1959年11月,契尔沃年科接替尤金任苏联驻华大使。他是赫鲁晓夫的亲信,十分注重研究中国问题,1961年他组织苏联使馆工作人员包括其本人分赴四川、云南、江西、江苏、辽宁、黑龙江、新疆等地自费旅行。本文拟利用中国外交部档案馆馆藏档案,对这一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进行梳理和阐释,来探讨在中苏关系紧张的背景下苏联使馆组织自费旅行的目的,总结中苏外交博弈的历史经验教训,以期为中国处理与周边国家关系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 标签: 中苏关系 苏联驻华使节 自费旅行 外交博弈
  • 简介:在记述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电影著名女星时,陈波儿是容易被忽略的一个。她是卓越的电影戏剧艺术家、人民电影事业的奠基人之一,被老一辈电影艺术家亲切地称为"波儿同志"。陈波儿呕心沥血,开创了中国电影高等教育事业。她是中国人民电影的第一位女编剧、女导演,是新中国电影的创始人和奠基者之一。她为新中国电影事业的开创与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 标签: 电影事业 中国人民 陈波 拓荒者 20世纪三四十年代 中国电影
  • 简介:苏联解体距今已经有二十四年的时间了,苏联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对于社会主义的建设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做出了很多卓有成效的贡献与探索,当然也有很多的失误。新中国成立后,在向苏联模式学习的基础上,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同时也犯了和苏联相同的错误。1978年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建设,在吸取苏联模式及中国实践的经验教训基础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提供宝贵的内容。

  • 标签: 苏联模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扬弃
  • 简介:此文是根据苏联学者杰柳辛和A·C·科斯佳耶娃所著《中国1925—1927年革命:问题和评价》一书中的“苏联历史著作对革命结局的评价”一节(莫斯科1985年版第227—234页)编译而成。文中介绍了苏联学者对中国第一次大革命时期一些重大问题的不同看法,反映了苏联史学界对中国第一次大革命时期的现有研究水平。作者杰柳辛系苏联东方学研究所中国研究室主任、历史学博士;科斯佳耶娃系该所历史学副博士。本文的大小标题均为译者所加。

  • 标签: 历史著作 统一战线策略 农民运动 革命进程 国民党 工人运动
  • 简介:全面抗战爆发后,苏联率先伸出援手,大批物资陆续运抵中国,飞行员和军事顾问迅速赴华参战。5000多名苏联人奋勇战斗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前线和后方,不少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抗战后期,苏联果断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加速了中国抗战胜利的到来。苏联对中国的援助和支持,书写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上互

  • 标签: 中共中央南方局 交往合作 南方局苏联
  • 简介:从赫鲁晓夫开始的历代苏共领导人对民主社会主义思潮的纵容甚至崇拜,导致苏联意识形态完全脱离马克思主义轨道,最终亡党亡国。不断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保持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的正确性、科学性,认清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阶级性和对抗性,旗帜鲜明地反对“只有民主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错误论调,是吸取苏联历史教训得出的必然结论。

  • 标签: 苏联 民主社会主义 教训 启示
  • 简介:电影《难忘的战斗》曾让毛泽东流泪。这部电影的诞生与一个叫孙景瑞的入密切相关。孙景瑞1922年出生在河北省高碑店一个中农家庭。1949年3月,毕业于清华大学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的他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南下工作团,随四野大部队进驻武汉。

  • 标签: 毛泽东 电影 战斗 中国人民解放军 1949年 第四野战军
  • 简介:贾樟柯是我国“第六代导演”的领军人物之一,是当代风靡国际影坛的知名导演,他创作的电影采用了新现实主义声音手法,声音设计表现上也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本文主要从纪实性与戏剧性两方面阐释其作品的电影声音设计风格。

  • 标签: 贾樟柯 电影声音 设计风格
  • 简介:近年来,以青年女性为目标消费群的影片在内地电影市场上频繁出现。以《小时代》系列影片为代表的该类型片在获得票房成功的同时受到多方的抨击。本文通过回顾与考察好莱坞"小妞电影"模式的发展历程及特征,分析现阶段国产"小妞电影"的构成要素,进而讨论其价值危机是单一现象,还是时代症候。在内地电影市场日趋多元化、类型化的情况下,以青年女性观众为主要电影受众的本土"小妞电影"应当通过大数据手段,与观众进一步协商,在满足日益增长的女性观影市场需求的同时,激发自身的原创性,淘汰肤浅媚俗的快速消费元素,强化积极的价值导向,发挥该类型电影扎根于本土市场的文化价值。

  • 标签: “小妞电影” 类型片 亚文化 价值危机 青年女性观众
  • 简介:1933年4月至1935年6月国民党共发现了32部“左翼电影”,它们主要出品于联华影业公司、明星影片公司、艺华影片公司、电通影片公司等上海几大电影公司。这些“左翼电影”或由左翼影人及其“同路人”编导,或为左翼影人撰写的左翼影评催生,表明其与中共存在密切关系。中共之所以能够影响电影界,是因为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政治环境的变动,使得中共可以组织左翼影人在公开合法的报刊杂志上发表左翼影评,甚至进入电影公司编剧、导演或主演“左翼电影”。

  • 标签: 1930年代 “左翼电影” 共产党 左翼影人 左翼影评
  • 简介:莫言小说《红高粱》中有句话:“一亩高梁九担半,十个杂种九个混蛋。”张艺谋在拍电影《红高粱》时对这句话产生了兴趣,说是要拍一个“杂种”电影。那么我也不妨从这句话入手,写一篇不走规距的所谓“杂种”式的评论文章吧。

  • 标签: 《红高粱》 莫言小说 《黄土地》 柯俊雄 编导者 一个女人
  • 简介:"一五"计划实施基础的苏联援华"156项"工程,并不是一次性形成的。其中,1954年赫鲁晓夫率苏联政府代表团访华,签订相关协议,新增援助中国15项建设工程,是一个重要的标志性事件,至此,"156项工程"才最终成局。关于这15项工程的缘起,笔者根据已经开放的相关史料,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认为有关造船方面的7项是对1953年签订的"五·一五协定"和海军"六·四协定"的补充和完善,其他项目是"五·一五协定"中需要进一步具体确定以及在具体实施时需要改变原援助计划而增设的。

  • 标签: 中苏关系 经济援助 “156项”工程 15项工业企业项目
  • 简介:在前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曾经出现过新经济政策模式(列宁模式)、托洛茨基等人提出的“超工业化模式”、布哈林模式和斯大林模式、戈尔巴乔夫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模式。这些模式中的人本意蕴是不相同的,新经济模式(列宁模式)因为列宁的去世以及其他原因而中断,“超工业化模式”因为不符合人民的意愿而退出历史舞台,布哈林模式也随着斯大林对其人身的剥夺而湮灭,历史选择了斯大林模式并最终定格。戈尔巴乔夫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模式,因为偏离了苏联社会主义道路,背离了马克思主义人本观,不仅没有成功,反而使前苏联的社会主义人本实践走向终结。

  • 标签: 前苏联 社会主义建设模式 人本分析
  • 简介:在我国民主革命时期,共产国际和苏联曾对中国革命给予重要支持和授助,但也有过错误的指导。中共党内某些犯有“左”、右倾错误的人,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曾使中国革命几乎陷于绝境。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正确处理同共产国际和苏联的关系,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革命

  • 标签: 对华政策 季米特洛夫 教条化 中国大革命 延安中央党校 中国革命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