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8 个结果
  • 简介:中国翻译史上佛经翻译和圣经汉译,从投入、规模和影响上看,堪称两次翻译"运动"。两种翻译在组织体制上分别采取了"译场"和"译委会"形式。本文采用历史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分析这两种机构性翻译三个相同点和三个不同点。作者借助布迪厄社会学理论"场域"视点,指出两种译经体制差异根源是:佛教文化场域、基督教文化场域分别同中华儒家文化元场域之间不同博弈关系。最后初步构建机构性翻译社会学模型。

  • 标签: 机构性翻译 “场域”视点 博弈 社会学模型
  • 简介:石滚淌村位子长、阳县大堰乡,湖北清江中下游南岸,与五峰、宜都两县接壤,距离隔河岩水电站58公里。这面积不过二十几平方公里、600多户小村庄,却因该村虔诚天主教信仰和恢宏天主堂而驰名中外。石滚淌天主教信仰历史已经有三百多年,从1725年至2010年286年间,

  • 标签: 天主教信仰 传播 长阳 宜昌 神父 隔河岩水电站
  • 简介:任继愈先生是我老师,从1946年秋季我到北京大学哲学系读书,到2009年7月11日任先生辞世,在这六十多年光阴中,他给了我许多教诲和指点,是我最敬重老师。

  • 标签: 任继愈 《老子》 怀念 2009年 北京大学 哲学系
  • 简介:2010年《中国宗教报告》指出,基督教发展较快,估计全国基督徒人数为2305万人;在2011年《中国宗教报告》里则指出了中国基督教在当今社会中能为推进"公民社会"贡献一份力量。基督徒的人数上升了,牧养压力也随之加大,我们所面对问题也日趋严峻。随着政府对宗教"脱敏",我们所谓"私设聚会点"或"家庭教会"也慢慢浮出水面,这样,就更加需要理解教会真意,以便办好中国教会。我们教会究竟是而且应该是怎样教会?其中又经历了哪些变迁?能给当下社会提供怎样指导意义和资源?对当下问题又该如何回应?因此,本文就《圣经》、教会历史与中国本土中教会论,作简单探讨。

  • 标签: 教会论 《圣经》 教会历史 中国本土
  • 简介:法藏敦煌文献P.2550号卷子主要讲述是有关三阶教某禅师行状始末内容,其中对三阶教遭受佛教内部非难及三阶教内部党争问题均有所反映。依据法藏P.2550号透漏信息,本文对三阶教所遭受具体教义方面的非难做了分析。同时法藏P.2550号也为这种非难存在提供了实例。依据法藏P.2550号对三阶教内部党争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指出了僧邕派与裴玄证派根本差异。

  • 标签: 法藏P 2550号 三阶教 非难 党争
  • 简介:世界性宗教与区域性宗教在话语方面有不同要求,在其宗教典籍翻译中选择什么样的话语便成为问题。本文将这一问题分为几个方面来思考:宗教话语选择与传播关系、翻译中世界性话语与本地话语关系、翻译话语建构问题等。

  • 标签: 世界宗教 宗教话语 话语构建
  • 简介:在融合金丹派南北宗过程中,人们往往提到起关键作用元代陈致虚,其实在这一过程中,明代全真道士阳道生所起重要作用同样不可忽视。阳氏修性修命皆可成仙、修性重于修命内丹思想,既承元代陈致虚在内丹修炼理论上融合金丹派南北宗思路,又力图使这种融合后全真道在理论上占主体地位,客观上使陈致虚以北宗为主体南北宗融合体系比较完全地建立起来。阳氏在力图使北宗理论占主体地位过程中,未能把修性重于修命与神燕合一这两个方面统一起来,而明清全真道等内丹学派一些著名内丹家完善阳氏这个方面的不足,又恰能说明阳氏在融合金丹派南北宗中作用和地位。

  • 标签: 阳道生 《真诠》 陈致虚 刘一明 道教南宗 道教北宗
  • 简介:《圣经》要求善待贫民律法十分丰富。“摩西律法”由于有时内外有别,在犹太教具有一定民族狭隘性。耶稣言传身教突破了犹太教这种狭隘性,但因其强调对上帝信靠和对天国福乐期盼,具有较强彼岸性。《关于林木盗窃法辩论》作为青年马克思《莱茵报》时期重要法学评论之一,其“穷人习惯法”思想是从法学角度对犹太基督宗教善待贫民律法和文化传统扬弃,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马克思此阶段剧变中宗教思想观念。

  • 标签: 善待贫民 青年马克思 穷人的习惯法 《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
  • 简介:18世纪,卫斯理约翰创立英国循道会。19世纪中期,随着英籍牧师俾士来到中国香港,英国循道会在华传教活动亦拉开序幕。梧州开埠通商后,在麦路得医生带领下,循道会在梧州地区积极宣讲教义传播福音,开展各项传教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效。文章以慈善救助为切入点,通过考察各种具体行为,再现了这些慈善活动对教会和当地百姓双面向影响。

  • 标签: 英国循道会 麦路得 梧州 慈善活动 《麦路得》回忆录
  • 简介:《洞玄灵宝三师记并序》原署“广成先生刘处静撰”,此人与应夷节同门,且早于应氏去世,编撰者绝非此人,但也不一定是学界广泛认可杜光庭。《洞玄灵宝三师记并序》之田虚应传记中提及“广成先生刘君”是致误症结所在,此人即武宗朝备受尊崇南岳道士刘玄靖。刘玄靖直接参与了武宗灭佛,通过不同记载对比,可以判断个别道教术士直接推动、参与了会昌灭佛,对此有不可推卸责任。

  • 标签: 《洞玄灵宝三师记并序》 作者 会昌灭佛
  • 简介:政权与宗教关系,是当今世界各国关注热点之一。研究古代政教关系,以史为鉴,对处理好今天政教关系,构建新时期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因而具有较强研究价值和社会价值。东汉时期,佛教传人中国,道教自民间开始发展壮大,二者在中华大地开始传播和发展,对中国民众影响日益广泛。

  • 标签: 政教关系 中国民众 宗教关系 国家政权 古代 评介
  • 简介: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我国不少地方陆续出现了一些异端或打着基督教旗号邪教.特别是近年来活动猖獗"东方闪电"(又称"全能神"、"实际神"等),曲解圣经,假冒基督,散布邪说,混乱真道,恶意渲染末世,扰乱社会.

  • 标签: 基督教 代表会议 异端 邪教 抵制 中国
  • 简介:诸位大德长老、善知识,各位来宾、朋友们:今天.中韩日三国佛教界人士相聚在美丽三亚,举行第十六次中韩日佛教友好交流会议。我代表中国国家宗教事务局.对会议召开表示衷心祝贺!对三国高僧大德表达由衷敬意!

  • 标签: 中韩日 交流会 教友 开幕式 致辞 宗教事务
  • 简介:陈建明教授新著《近代基督教在华西地区文字事工研究》(四川巴蜀书社2013年出版)是一部研究近代基督教(新教)在中国华西地区“文字事工”即文字出版活动及其社会影响重要成果;通过系统考察和深入研究基督教在华西地区开展文字事工目的、兴起和发展、出版机构建立与运作、出版物内容和发行模式,从而对该区域基督教文字事工问题、特点和社会影响做出了认真而客观分析评价。

  • 标签: 基督教文化 文字 近代 区域传播 中国 力作
  • 简介:本文尝试以台湾法鼓山佛教社会福利实践为例,分析“法布施”在其创建前十年中表现形式及其社会意义。法鼓山自1989年以来在社会福利事业建设上卓有成效,而以佛教教育为核心“法布施”是其佛教社会福利主要平台。法鼓山以“人间佛教”理念为基础,以多样化社会教育和实体化教育、僧团教育和信众教育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一个良性互动“法布施”体系,体现了都市佛教早期社会福利建设若干特点:社会教育介入性强,组织形式富有时代感、延续性和叠加性;实体化教育学术倾向明显,紧扣国际前沿,易于树立话语权威;僧团与信众教育之间相互补充,形成自下而上独特组织结构。这些对大陆沿海地区佛教社会福利事业建设与发展极具借鉴意义。

  • 标签: 法鼓山 佛教社会福利 法布施 人间佛教 僧俗互动
  • 简介:1895年12月8日,基督教青年会北美协会传教士来会理在天津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城市青年会——天津中华基督教青年会。该会以"发扬基督教精神,团结青年同志,养成完美人格,建设完美社会"为宗旨,通过开展救助时艰、改良世风、改造人心等各种社会事工,积极传播近代文明和基督教福音。本文主要以1917-1935年间《益世报》中有关青年会报道为中心,通过考察天津青年会救时、救世、救心社会事工,力图还原这一公共团体与天津地方城市社会之间关系,探求其对天津城市进步所做出巨大贡献,以及青年会广泛团结社会各界救国治世原因所在。

  • 标签: 天津中华基督教青年会 近代天津 社会改良 现代化
  • 简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宗教局、民宗委(厅、局):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下,在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大力支持下,全国宗教工作部门和广大干部职工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立足本职、着眼全局,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努力保稳定、齐心促和谐,充分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和文化繁荣中积极作用,切实维护了宗教领域和谐稳定,宗教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为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涌现出一大批成绩显著、贡献突出先进典型。

  • 标签: 国家宗教 社会保障部 人力资源 先进工作者 先进集体 工作系统